茅盾翻译思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翻译思想茅盾简介茅盾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的文学生涯就是从最初的翻译活动开始的文学翻译实践贯穿了他60余年的文学创造实践
矛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译思想
茅盾简介
茅盾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 译家,他的文学生涯就是从最初的翻译活动 开始的,文学翻译实践贯穿了他60 余年的文 学创造实践。茅盾的翻译思想是和他的文学 创作思想紧密联系的,而他整个现实主义文 艺观深受前苏联文艺思想的影响。
对“直译”与“意译”的新解
茅盾晚年在回顾中国近现代翻译发展历程时曾 对自己的翻译思想做过总结,其核心是重新阐释了他 对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关系这一古老命题的 理解。1980 年,他在《茅盾译文选集·序》中指 出:“‘直译’的意义就是不要歪曲了原作的面目, 要能 表达原作的精神。”茅盾将直译解释为再现原作的 风格,即对原作风格的忠实才是最大的忠实。可以看 出,茅盾的直译很独特,不同于单纯强调语言形式等 忠于原作的传统“直译”,而是一种对原作更深层次 的忠实。从文艺学角度考虑,茅盾的直译观无疑是更 合理的。对于意译,茅盾主要是结合译诗来谈的,他 反对任意删改原作的意译,强调要保留神韵。茅盾关 于直译与意译的观点是他“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 的基础。至此,茅盾的翻译思想彻底成为一个完整体 系。
结语
茅盾长期从事实地工作,对人生现实有着 深刻的体察,这客观上为他运用现实主义方法 创造性地进行文学翻译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此外,一贯致力于苏联文学的译介和理论研究 工作又令他深得苏俄文艺学翻译思想之精要。 所以,茅盾就成为文艺学翻译学派思想成功的 发扬实践者,他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为 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艺术创造性翻译”论
1954 年,茅盾在《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 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他著名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 这是对他翻译实践的最高经验总结。这一思想把传达原作的 艺术意境作为翻译的根本任务。茅盾把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 境这一概念引入了翻译,为翻译提出了最高要求。他认为,最 能吸引读者的是原作的艺术意境,即通过艺术形象使读者对书 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强烈的感情。因此,“文学的翻译是 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 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茅盾的“意境”论是对“神韵”说的发展,表明他对原作的 “精神”—思想内容和风格—的认识深化了。要求同一作品 对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产生“同等心理效果”,无疑,只有 “意境”的传达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如何才能达到传达 “意境”的翻译效果,茅盾结合切身翻译体验,提出要“翻译 与创作并重”。他认为,文学翻译绝非简单地临摹原作,而是 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茅盾的翻译观
早年的“神韵”说 “艺术创造性翻译”论 对“直译”与“意译”的新解
“神韵”说
茅盾是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第一个提出“神韵”说 的人。他在1921 年发表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努 力》一文中鲜明地指出译文应保留原作“神韵”。 同年,他在《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一文中还分析 指出“形貌”与“神韵”是主次关系,“语言形式是为 内容 服务的,文学的功用在于感人,译文如果不能保留原文 的“神韵”就难免要失去感人的力量。
矛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译思想
茅盾简介
茅盾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 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 译家,他的文学生涯就是从最初的翻译活动 开始的,文学翻译实践贯穿了他60 余年的文 学创造实践。茅盾的翻译思想是和他的文学 创作思想紧密联系的,而他整个现实主义文 艺观深受前苏联文艺思想的影响。
对“直译”与“意译”的新解
茅盾晚年在回顾中国近现代翻译发展历程时曾 对自己的翻译思想做过总结,其核心是重新阐释了他 对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关系这一古老命题的 理解。1980 年,他在《茅盾译文选集·序》中指 出:“‘直译’的意义就是不要歪曲了原作的面目, 要能 表达原作的精神。”茅盾将直译解释为再现原作的 风格,即对原作风格的忠实才是最大的忠实。可以看 出,茅盾的直译很独特,不同于单纯强调语言形式等 忠于原作的传统“直译”,而是一种对原作更深层次 的忠实。从文艺学角度考虑,茅盾的直译观无疑是更 合理的。对于意译,茅盾主要是结合译诗来谈的,他 反对任意删改原作的意译,强调要保留神韵。茅盾关 于直译与意译的观点是他“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 的基础。至此,茅盾的翻译思想彻底成为一个完整体 系。
结语
茅盾长期从事实地工作,对人生现实有着 深刻的体察,这客观上为他运用现实主义方法 创造性地进行文学翻译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此外,一贯致力于苏联文学的译介和理论研究 工作又令他深得苏俄文艺学翻译思想之精要。 所以,茅盾就成为文艺学翻译学派思想成功的 发扬实践者,他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为 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艺术创造性翻译”论
1954 年,茅盾在《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 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他著名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思想, 这是对他翻译实践的最高经验总结。这一思想把传达原作的 艺术意境作为翻译的根本任务。茅盾把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 境这一概念引入了翻译,为翻译提出了最高要求。他认为,最 能吸引读者的是原作的艺术意境,即通过艺术形象使读者对书 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强烈的感情。因此,“文学的翻译是 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 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茅盾的“意境”论是对“神韵”说的发展,表明他对原作的 “精神”—思想内容和风格—的认识深化了。要求同一作品 对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产生“同等心理效果”,无疑,只有 “意境”的传达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如何才能达到传达 “意境”的翻译效果,茅盾结合切身翻译体验,提出要“翻译 与创作并重”。他认为,文学翻译绝非简单地临摹原作,而是 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茅盾的翻译观
早年的“神韵”说 “艺术创造性翻译”论 对“直译”与“意译”的新解
“神韵”说
茅盾是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第一个提出“神韵”说 的人。他在1921 年发表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努 力》一文中鲜明地指出译文应保留原作“神韵”。 同年,他在《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一文中还分析 指出“形貌”与“神韵”是主次关系,“语言形式是为 内容 服务的,文学的功用在于感人,译文如果不能保留原文 的“神韵”就难免要失去感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