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学案
17、《看云识天气》学案

17、《看云识天气》学案17、《看云识天气》学案(4课时)姓名第一课时一、出示目标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了解课文结构,弄清文章层次。
二、自主学习(一)自读课文,文体感知1、划记生字新词,掌握字音词义:(1)注音:峰峦点缀绫纱弥漫月晕崩塌一刹那一霎间预兆轻盈匀称(2)释义:姿态万千:_______________ _预兆:___________________ _点缀:___________________ _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 _2、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或收获。
(可与达标册上《后母的三巴掌》作比较说明)3、课文的体裁是什么?(二)听录音,内容感知4、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5、这篇文章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说说你的理解。
(三)学生自由朗读,结构感知6、找出总写云与天气关系的句子。
7、对于云与天气的关系,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找出表明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8、课文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如果要你划分段落,你会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③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第二课时一、了解目标3、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四)分析第1节1、找出能揭示云与天气关系的句子(课文的中心句),并分析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3、能不能将省略号前后的句子调换顺序?为什么?4、说说这一段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
请仿照课文第一段中的例句写几句话。
(1)以“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开头仿写:(2)以“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开头仿写:(五)分析第二节6、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关联到以下第几节?与这几节构成什么关系?7、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三、当堂训练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云的分类和形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气象学的基本认识。
1.2 教学内容云的分类:根据高度和形状,云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云的特点是什么?云的形成:云是如何形成的?影响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3 教学活动观察云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分类和描述每类云的特点。
通过视频或动画,展示云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云形成的因素。
第二章:云与天气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类型的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天气预测: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云,并记录下来,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
第三章:常见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常见天气现象:晴、雨、多云、雷电等天气现象的特点。
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不同天气现象与云有什么关系?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天气现象下的云,让学生分析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
通过实验或模拟,让学生了解云和天气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云的观测与天气预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观测方法和天气预报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云的观测方法:如何观察云?观测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天气预报原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云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4.3 教学活动进行云的观测活动,让学生记录云的形状、高度、颜色等信息。
参观气象站或观看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云的信息在其中的作用。
第五章: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5.2 教学内容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云是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的?气候变化对云有什么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5.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欢迎参考阅读。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
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
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较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本文主题为《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
《看云识天气》教案 5份

《看云识天气》教案 5份1.《看云识天气》教案 5份篇1教学目的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教学设想1.安排一教时。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层层具体说明云的形态、光彩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应为教学的重点。
可以通过列表,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云的彩色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
3.预习要求:1)认真看“阅读提示”,把握本文学习的两个重点。
(2)掌握课文注释中的字、词语(会读、会解释)。
(3)朗读课文,注明段的序号。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问:从课题看,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二)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句停顿)(三)正音、正率和解词峦山(与“恋”区别)霎(与“刹”区别)盈缕(注意汉语拼音规则)晕(还有一个音,朦胧连绵不断(注意加点字写法》解释词语:姿态万千点缀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四)统观全文,了解结构提示:联系前面课文,《苏州园林》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我国的气候》是“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
思考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
问:课文第一段是怎样的结构形式?学生发言,归纳。
“总——分——总”的结构。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问:从第一段,看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你可以举哪些例?学生先自读,再发言,归纳。
看云识天气教案8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8篇看云识天气教案8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目标:1、本事目标:培养观察本事和对美的感受本事2、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一课时操作: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日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日的天气情景。
那么,谁能告诉我今日的天气情景呢?你是怎样明白的?对,经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明白某天的天气情景。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此刻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样办呢?今日,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二字雅词:峰峦招牌点缀预兆轻盈绫纱鳞波崩塌弥漫征兆四字雅词: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丝丝缕缕朦胧不清密密层层连绵不断群峰争奇耸入天顶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一样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述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述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能够透过我照到地面。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第一课时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
(2)一霎间(shà):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4)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6)朦胧不清:模糊不清。
(7)阴森;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阴沉可怕。
本课指天气阴沉,气氛可怕。
(8)丝丝缕缕(lǚ):一丝丝,一条条。
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
(9)绫纱;泛指稀而薄的织品。
本课比喻云彩稀薄。
(10)崩塌;崩裂而倒塌(11)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12)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13)千姿百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14)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看云识天气》,大家可以从云的千姿百态的'描绘中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的实践中观察的结晶。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准确,大家在学习时要注意把握三、正课1、快速阅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一层(第2—5段):根据天空中云的形态、位置、薄厚来推测天气的情况。
第二层(第6段):根据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2、探究质疑:讨论云和天气情况简表。
3、提问:文章介绍这八种云,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的云。
4、讨论光彩和天气情况简表。
光彩识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5、探究质疑: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篇一导学案第11 周第4 课时科目语文课题17.《看云识天气》课型新授备课时间:.10.14主备人:审核人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年级七年级班级_________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回顾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预习检测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作者在向我们介绍什么?)2、本文介绍了哪两种方法的看云识天气?3、你记住了哪些云的名称?其中哪些云象征晴天,哪些云象征阴雨?你还记住了哪些光彩现象的名称?出示目标活动设计跳读课文3~6段,找出象征晴天的四种云,象征雨雪冰雹天的四种云,四种光彩。
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完成下表如下:晴天云彩简表名称形态变化位置厚度天气征兆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很高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渐渐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状排列两千米左右较薄天晴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名称形状变化过程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着,仿佛蒙上白色的绸幕,卷云慢慢向前推进高晴转阴高层云卷层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块布满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乌云密布更低雷雨冰雹云彩识天气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里紫外红华环小到大晴华环大到小阴雨虹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出现在早、晚,太阳照红云层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当堂小结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仅了解了看云可以识天气的内容,还学习了怎样将事理说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云的分类和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分类及各种云的特征。
2. 学会观察云的变化,预测天气。
教学内容:1. 介绍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
2. 讲解各种云的特征及天气意义。
教学活动:1. 观察图片,让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云。
2. 小组讨论,分析各种云的特征及与天气的关系。
第二章:晴朗天气的云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晴朗天气下的云。
2. 预测晴朗天气的持续时间。
教学内容:1. 介绍晴朗天气下的云特征。
2. 讲解晴朗天气的持续时间与云的关系。
教学活动:1. 观察晴朗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识别云的特征。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天空中的云,预测天气。
第三章:多云天气的云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多云天气下的云。
2. 预测多云天气的变化。
教学内容:1. 介绍多云天气下的云特征。
2. 讲解多云天气的变化与云的关系。
教学活动:1. 观察多云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识别云的特征。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天空中的云,预测天气变化。
第四章:阴雨天气的云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阴雨天气下的云。
2. 预测阴雨天气的持续时间。
教学内容:1. 介绍阴雨天气下的云特征。
2. 讲解阴雨天气的持续时间与云的关系。
教学活动:1. 观察阴雨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识别云的特征。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天空中的云,预测天气。
第五章:云与天气的关联教学目标:1. 了解云与天气的关联。
2. 学会根据云的变化,预测天气。
教学内容:1. 讲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 介绍天气预测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云与天气的关联。
2. 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云的变化,预测天气。
第六章:天气预报中的云图解读教学目标:1.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云图。
2. 理解云图中的符号和颜色编码。
教学内容:1. 介绍天气预报中云图的基本构成。
2. 讲解云图中的各种符号代表的天气含义。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云彩类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云彩变化,预测天气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云彩的分类及特点:积云、高层云、雨层云、雾、露、霜等。
2. 云彩与天气的关系:如何通过观察云彩变化来预测天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云彩的分类及其特点,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2. 难点:如何准确观察和描述云彩变化,以及根据云彩变化预测天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云彩的分类、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云彩,进行实践教学。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云彩的心得。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云彩的图片。
2. 教学视频:有关云彩变化及天气预测的科普视频。
3. 分组讨论材料:记录纸、笔。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美丽的云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云吗?它是什么云?”2. 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看云识天气”。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云彩的分类及其特点,如积云、高层云、雨层云等。
2. 学生观看云彩图片,加深对各种云彩特点的理解。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实际的云彩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云彩的颜色、形状、高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四、互动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云彩变化。
2. 教师总结各组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云彩变化预测天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1. 观察云彩,记录下来,并尝试预测天气。
2. 收集有关云彩变化的科普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解读: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如气温、降水、风力等。
2. 天气预报的获取途径:学习如何获取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包括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资源。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5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背景:1、面向主体:七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2课时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配套课件;搜集天气谚语、各种天气的图片b、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二、教学课题:《看云识天气》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思路明晰、文笔鲜活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它以生动的文笔,形象地介绍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
尤其是异彩纷呈的修辞手法,在这篇说明文中构成了一道生动亮丽的风景线。
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四、教学方法《看云识天气》为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云图,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整体感知,设疑导学、师生共议、鼓励创新”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采取“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科学的推理,培养学生的看、听、说、写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023最新-《看云识天气》学案【优秀8篇】

《看云识天气》学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漂亮的给大伙儿整理的《看云识天气》学案【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篇一我这次评优课选择《看云识天气》,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在课堂上用最简单的思路呈现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一课有一得。
二是转变自己去年上课时语言磕绊、磨磨蹭蹭的状态,力求在课堂组织、语言表达、上课风格方面有所突破。
上完《看云识天气》,总体上感觉还不错,一定程度上接近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比如抓住了“看云识天气”和语言赏析的重点,同时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而事实总不如理想的美好,这堂课也留下了很多遗憾。
首先,个人对学情估计不足,导致课堂开始进展僵硬。
学习这篇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是最基本的工作。
我把这项任务放在了预习作业里面,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云彩的种类、特点,并绘制表格。
从学生预习作业来看,整体做的很不错,我因此以为学生对于云彩的种类、特点应该已经比较清楚,所以上课直接从默读熟悉、云彩介绍开始。
没想到实际上几乎所有同学之前对于云彩的种类、特点一概不知,所以问题抛出来之后同学们一时“无从下手”,导致课堂进入僵化状态。
我极力引导同学学生重新阅读文本,费了很大功夫才突破了这一环节。
其次,个别环节重复,从而冲淡或者占用了其他环节的时间。
例如在云彩介绍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那点到几个,让学生选择介绍即可,我让同学们逐一介绍,显的重复乏味。
语言赏析环节,学生一直在强调语言“生动”的一面,而没≤≥有注意到“科学”的一面,以至于最后只是捎带提了一下科普文语言的“科学性”。
而且最后还有一个拓展训练环节也没有来得及开展,只好留成作业。
再者,课堂语言不够精炼,缺少文学气息。
不时出现“啥”“怪怪的”等比较随意的字眼,缺少语言的美感,同时就使语文课堂的言语熏陶能力大打折扣。
《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自主学习】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峰峦()轻盈()崩塌()霎时()预兆()肆虐()弥漫()匀称()丝缕()解释词语一霎时:预兆:征兆:丝丝缕缕:轻盈:变化无常:【整体感知】文体:说明文。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类别:1、事物说明文——例:药品说明书等2、事理说明文——例:数学定律,公式等二、结构解图总说:云是天气的()。
()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晴朗云的形态与天气分说阴雨天气看云识天气()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光彩与天气总说:()学会看云识天气,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讨论云和天气情况完整下列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云名形态变化位置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像白色羽毛,丝丝缕缕地漂浮最高最薄象征晴朗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积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光彩识天气简表光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四、探究质疑1、文章把光彩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归纳: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特征。
【课堂练习】请你指出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云压得很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谚语的意思是什么?这样说的表达效果怎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读者理解。
《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看云识天气》(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天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将天气观测作为中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门课程中,“看云识天气”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观测云朵来推断天气变化,从而提高自己的天气预报能力。
本文章将之为大家提供一份《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云的特点及分类。
2. 掌握观察云朵的方法。
3. 了解不同云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天气预报能力,提高他们的气象知识。
二、教学内容1. 云的特点及分类。
2. 观察云朵的方法。
3. 不同云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
教师先讲解云的特点、分类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指导学生自己观察云朵,推断天气变化。
2. 实验演示法。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云的特点,加深记忆。
3. 图片展示法。
教师将云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认识不同的云形态,从而推断天气变化。
4. 观察集体讨论法。
让学生分组,在户外观察云朵,然后回到教室,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互相学习。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的一些基本特点,并讲解云的分类。
2. 让学生观察云朵,并记录下云的形态及分布情况。
3. 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云形态,并了解不同云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4. 让学生自己观察云朵,推断天气变化,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5. 教师补充云朵的特点、分类和与天气的关系。
6. 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体验云朵的特点。
五、学习评价1. 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观察云朵。
2. 学生能够根据云的形态推断天气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天气预报,具有一定的气象知识。
4. 学生能够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
六、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互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教案执教时间:xx年4月10日上午第三节执教地点:郑店中学初二⑹班教室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课时:一课时操作:一、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你是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我们将会受益无穷2、点出常用雅词和谚语:二字雅词:峰峦招牌点缀预兆轻盈绫纱鳞波崩塌弥漫征兆四字雅词: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丝丝缕缕朦胧不清密密层层连绵不断群峰争奇耸入天顶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二、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粗略板书)三、第三个教学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3、学生发言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边演边完善板书)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四、第四个教学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分钟)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2、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说呢像这么说:如: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五、第五个教学板块:寻读课外延升(2分钟)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3、学生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篇二:公开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目标】《看云识天气》教案1.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和作用2.养学生默读并抓关键句、关键词的能力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3.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难点:1.会快速度默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区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设】自主搜集有关云和天气变化的资料一、导入: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平时是预知天气情况的很多同学都是依据天气预报了解未来天气状况的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是根据风云二号卫星传回来的云图做出的判断其实根据云的状况判断天气我国民间也早已总结了许多谚语如:“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那么如何看云识天气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二、检查预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峰峦(luán)预兆(zhào)轻盈(yíng)崩塌(bēngtā)弥漫(m í)一霎间(shà)2.明文知识(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2)分类:①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②以表达方式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3)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可以综合运用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说明文如何分类生:??师: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些呢生: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用、作诠释、摹状貌二、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的光彩简表并说明作者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晴天云彩简表云彩识天气简表2【设计意图】通过陈列各种表格来呈现出云与天气的关系三、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论本文使用了些说明方法明确:(1).类别各种云的描写;光彩有晕、华、虹、霞(2).比方如:“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统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3).状貌如:“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发展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塌”、“乌云弥漫”等词语描写了积雨云的发展变化(4).诠释如“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做积云(5.用如:“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引用民间谚语来说明物象的道理2.何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加以分析明确:(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说明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四、课堂小结本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以及遇上的光彩现象同气象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3云识天气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五、布置作业1.基础训练”四、五题;2.集、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六、板书设计一、看云可以识天气:云就是天气的“招牌”总形态:分光彩:晕、华、虹、霞三、学看云、识天气、预报天气、服务工农业生产总【教学反思】本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以及遇上的光彩现象同气象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4篇三:看云识天气教案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⒊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⒋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⒌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⒍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⒈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3.教学课型:讲读课型●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⒈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⒉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教学要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1)注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tā)(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3、分析第二自然段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4.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具体研讨第3~6段A.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B.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本质又(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列表如下:晴天云简表(2)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3)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5.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学生回答教师示例:(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列一个表格说明其关系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2.引用、拟人、排比、对比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的知识一、教学过程:1.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晴朗天气的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都是阴雨风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晕、华、虹、霞这些说明方法――分类别3.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一句说明方法――打比方4.天气晴朗的云有什么特点阴雨雪风的天气云有什么特点――轻、高、薄;低、厚、密5.第一段中结构是怎样的个短语是总写云的形态个短语是总写云的特征――总分总的结构姿态万千总写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写云的特征6.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二、板书设计:一(1)关系密切总层次清晰二(2—6)云识天气分思路明确三(7)意义、局限总一目了然三、练习设计: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晕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做卷云??如果卷云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参考答案:下定义2、分类别、作诠释3、打比方四、拓展延伸: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六、布置作业:基础训练(夯实基础和延伸拓展)七、课后记:本课是一篇生动说明的典范文章全文以生动有趣且富有逻辑的语言揭示了天空中的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重点落实了学生对于生动说明的理解与体会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看云识天气》教案10【优秀14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10【优秀14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和处理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说明文,内容上与实际生活能够紧密联系起来。
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
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内容上的科学性,结构上的条理性和语言上的准确性都体现出来了,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教学目标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3、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流程一、导入利用电脑导入新课,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聆听美妙的音乐。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导入新课。
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大家每天晚上都看天气预报吗?谁知道今天的天气如何?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可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要想知道天气情况怎么办呢?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验,根据天上的云彩判断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看云识天气》教案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高三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二、设计思想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预处理。
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因此,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而应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为主。
2、学生地处乡镇,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尤有实际意义。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观察和云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减低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人生观目标:培养奇异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1、整体触摸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巩固复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日积月累课文中的比喻句,领会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基本原理的好处。
五、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试着高中学生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同一天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看谁判断得准确;看电视查找查找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或者向有经验和教训的长辈请教,搜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并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 / 5七、设想:运用“巧妙裁剪”法,难文浅教、长文短教。
上成让学生充分活动的“说读课”——即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利用所创设的情境,选点进行说的话动,引导学生需要进行趣味学习。
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大家都听说过“草船借箭”的故事吧!那张飞究竟是靠什么“借”得这十万支箭的呢?孔明又怎样知道有大雾天气呢?小说里的孔明故弄玄虚了一番,其实他真正知道有大雾换句话说天气的是通过观天象,即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看云识天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看云识天气》学案
制作者:周生民使用者________ 备课时间:2009.11.12 使用时间________课型:新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___
学习目标: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学习重点: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②理清写作思路,③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观看每日的天气预报,积累与天气预报相关的词句与词汇,将它们整理到预习本上。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一、我预习,我会做:(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峰峦.()一霎.间()预兆.()
轻盈.()崩塌.()均.匀()弥.漫()
二、我阅读,我发现:
1. 从课题看,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读课文,思考: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完成简表)云种类简表(一)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云的种类简表(二)
云名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
三•我思考,我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1)写出起概括说明作用的句子。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有什么作用?
2、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2)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3、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第二课时
四、我研读,我探究:(感受求知的快乐)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你能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吗?
a.请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选一个写下来并分析。
文句:
我的体会:
我仿写的句子:
b.大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五、我用心,我积累:《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六、我学习,我收获:(相信学了这篇科普说明文,你一定收获颇丰,那就把你的收获写下来吧!看谁收获多1)
七、我合作,我展示:(体验合作的热烈,展示真我的风采)
一、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成果,互相检查学习得失。
二、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文章其它问题,各小组交流探究。
三、各组展示,互相评价展示效果。
八、我学习,我反思:
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
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
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九、我评测,我反馈:
⑴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⑵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①)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了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②)的,外层是(③)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出现朝霞,表明(④);出现晚霞,表示(⑤)。
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第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分)
我的理解:
2、第一段的结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3分)
3、第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分)
4、第一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3分)
我的总结:
5、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喻,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3分)
我的分析:
6、第二段中①处应填的词语是()(3分)
A、断定B、推定C、推测D、猜想
7、第二段②处应填的颜色是___________,③处应填的颜色是___________。
(2分)
8、第二段④处填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处填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
9、“……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0、第二段文字第一句话的作用是()(2分)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1、第二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分)
12、第二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2分)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看云识天气》评测答案
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密切,看云可以识天气。
2、总——分——总
3、比喻、排比、对比
4、生动、形象,既准确又具体。
5、准确具体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的各种形态。
6、C
7、红色;紫色
8、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9、征候,先兆10、B11、举例子、作诠释、引用12、A
谚语举例: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