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4d5b56b9d528ea81c779dc.png)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李鲜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讲读新授课时:2 主备:审核:初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学习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习难点】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学法指导】【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看了本文的题目,你能否来猜测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2、请你认真朗读一遍课文,把你不熟悉的和易错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词意,工整地积累在下面。
3、你喜欢文中的词语吗?请选择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不少于三个),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二、阅读指导,整体感知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3、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方法指导: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句,也可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预习反馈】(总结预习中的收获或疑问等等)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方法指导: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找出关键语句,然后小组交流。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方法指导: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每当光照在地上,像◆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方法指导:借助想像和联想,从形状入手,既考虑静态,又考虑动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95409769dc5022aaea0093.png)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生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学习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学习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学习过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二、快读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自学指导:找出文中的关键句来概括。
(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的?(3)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下列表格:晴天云简表三、当堂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预zhào( ) 轻yíng( ) ling( )纱点zhuì( )Bēng( )塌 mí( )漫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峦.()弥.()漫冰雹.()月晕.()一霎.()间棉絮.()3.在下面文中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动词。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
积云如果迅速向上________,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________奇,________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积雨云越________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________了,乌云________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2.能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学习重点、难点:能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自学指导:结合文中的重要句子来分析问题。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本文文字优美,请同学们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二、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小组讨论并交流。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1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778d56ea8956bec0975e3ab.png)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课件第17课(看云识天气)学案1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新授课导学案
2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是一篇介绍如何看云识天气
我们不仅能从中学到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为_说明文和_说明文,从语言上分为_)说明方法包括_、_、_、_、_、_、_、_、_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现象,
(1。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df291c74431b90d6d85c7ba.png)
22《看云识气候》1、了解阐明事物要捉住特征,了解阐明的思路及阐明办法的使用。
2、培育学生调查酷爱天然的情味。
1、圈注法。
2、小组协作讨论法。
榜首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风趣的气候现象,阐明作者对这种天然现象调查得十分详尽。
由于气候与人类的日子休戚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向留神调查天然界,以图把握规则,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气候的改变也自有它的规则,自有它的预兆。
现在,咱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气候有怎样的联系吗?今日咱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气候》二、字词堆集棉絮(xù )预兆(zhào )粼波(lín )绫纱(líng )点缀(zhuì )绸幕(chóu )三、统观全文,了解结构1、考虑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方式。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榜首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气候的密切联系,阐明识气候能够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阐明怎样看云识气候。
第三部分(最终一段),阐明看云识气候的意图。
办法和注意事项。
2、第二天然段与上下文有何联系?(承上启下)3、这二部分能够分为几层?榜首层(3----5)阐明云的形状和气候的联系。
第二层(6)阐明光荣现象和气候的联系。
4、依据文章内容制造图表。
云品种云的形状方位气候的状况卷云像茸毛像绫纱最高阳光能够透过它照到地上,气候晴朗卷积云像粼波很高它不会带来雨雪积云像棉花团2000米左右在天空映着温文的阳光高积云像羊群2000米左右云块间显露蔚蓝的天空天晴│卷层云似乎白色彩幕高它向前推动,气候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低它预示即将下雨或下雪雨层云布满天空更低雨雪就开端下降光名发生和散布状况光荣气候预兆晕发生在卷层云上,散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发生在高积云边际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放晴华环由大变小,转阴雨一虹雨后初霁,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五颜六色圆弧东虹霹雷西虹雨露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西阴雨袭晚霞东几天晴四、小结讲堂《看云识气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阐明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2be314f111f18583d05ab3.png)
看云识天气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2、以列表分类的方式感知全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
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
棉絮.()点缀. ( ) 预兆.()绫.纱()粼.波()绸幕.()峰峦.()轻盈.()
匀称.()崩塌
..()弥.漫()征兆.()2、整体感知:
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观察天空中的,根据的特点,来推测天气的。
2)全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第段)说明云是天气的,人们可以看推测天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段到第段)具体介绍云的、和现象跟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识。
第三部分(第段)说明的意义和局限性。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2、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ec4289be23482fb5da4c02.png)
22、看云识天气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课前诵读:《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轻盈.()匀称..()()崩.()塌一霎.()间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弥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课堂探究4、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5、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对云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摹,由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6、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像◆每当月光照在地上,像7、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8、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当堂检测(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2)峰峦.()(3)一霎.间()(4)冰雹.()(5)弥.漫()(6)圆弧.()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二)课内阅读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人们常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①。
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f393fb561252d380eb6eae.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17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能准确概述课文内容。
2.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3.培养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法指导(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日常使用的天气谚语。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习惯。
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水滴石穿,夯实基础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点缀()轻盈()绫纱()冰雹()圆弧()谚语()弥漫()晕圈()峰峦()预兆()2.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高积去排列很匀称,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B.他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D.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就积云。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天风雪的预兆。
预兆:二.知识链接,有效导读4.填空。
(1)说明文是以的表达方式为主,向人们介绍事物或的文章。
(2)议论文以理服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和说明文;以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三.整体感知,成长心灵5.在方框中填写合适的文字。
总说云与天气的关系合作探究,交流碰撞1.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这句话?2.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来预测天气情况吗?知识呈现3.填写晴天云简表。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4.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形态变化位置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5.填写云的光彩简表。
光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华虹霞拓展延伸6.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Ⅱ.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abe01844769eae009edb2.png)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说明文的有关知识: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3、说明文的种类: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4、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6、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和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比作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2、明确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以下内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峰峦()点缀()绫()纱一霎()间弥()漫崩()塌月晕()轻盈()征兆()丝丝缕缕()2、释义: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本文是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根据结构能分成几大部分?简略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88bd7f6bd97f192279e9e3.png)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2、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3、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4、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掌握说明方法。
学习内容及流程:一、知识链接:说明文文体知识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2、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
二、独立预习课前完成1.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月晕.()晕.头转向()崩塌..()棉絮.()模.糊()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①山峰和山峦。
()②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③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④形容动作、体态轻巧优美。
()⑤(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⑥崩裂而倒塌。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1、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2、本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本课的结构形式是中心句是:3、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四、重点研讨,掌握说明方法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6自然段的内容,体会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什么说明方法表现出来的?完成下表。
云的种类简表(一)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据表请找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的共同特征。
云的种类简表(二)云名形态变化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据表请找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和积雨云的共同特征。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7494cf9b89680202d82510.png)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讲读课时:1课时主备人:高霞审核:宋新蕊时间:2001、12、9学习要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 把握课文要紧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峰峦〔luán 〕弥漫〔mí〕月晕〔yùn 〕轻快〔yíng〕薄云〔báo〕丝丝缕缕〔lǚ〕2.解释以下句子中词语的意思:〔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标志,征兆。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
3.本文作者是朱泳燚。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要紧内容:本文要紧说明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检查导入:1.导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味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看得特别细致。
因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看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3.提问作者【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1.解题:题目简洁地概括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
第2—5具体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确实是遵循那个“纲”展开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40869a58da0116c1749fb.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总()课时主备人:王咏勤审核:七年级语文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了解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课前预习】1.知识储备●走近作者:朱泳燚,1940年生于上海,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几十年来,他先后在教师进修学院、中等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现为特级教师,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解读背景:1962-1965年,作者被江苏省教育厅借调到南京,参加“农业中学语文课本编写组”,除一般挑选课文、组织单元、编写注释、设计练习外,还负责编写了十几篇语言知识短文和说明文,其中就包括了《看云识天气》。
说明作者善于留心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的事物,告诉我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我们同样能够写出精辟的文章,只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了解文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知识。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分: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2.字词梳理给加点的字注意。
峰峦()点缀()棉絮()模糊()根据拼音写汉字。
峰luán()弥màn()zhēng()兆匀chan()留liàn()màn()延zhèng()明chēng()号理解词义(1)姿态万千:(2)预兆。
(3)弥漫:。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点一:朗读与感悟1.云与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2.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导学点二:赏读与品味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课文哪些地方用了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导学点三:拓展与延伸5.收集相关“云”的谚语、成语、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2db64f7e21af45b307a897.png)
预
习
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 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1、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或否定。
2、指导学生从文本寻求答案。教会学 生概括、提炼的方法。
初步感知学习目标。
了解铺垫的作用。
学会概括,使语言精炼。
第22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培养阅读课文,从文本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本准确地运用词语,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重点
默读课文,掌握 筛选整理信息的学习方法。
难点
学习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
课型
现代 文阅读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时习
完成一篇说明文作文。
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晴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雨雪冰雹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云的光彩:晕华虹霞
反思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研
习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再次默读课文:
1.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2.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它们的好处。
3.你认为 本文中有哪些佳词妙句,请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1、作 者 介绍:
2、积累 词语 :“峰峦”、“轻盈”“朦胧”、“顷刻”、“点缀”、“谚语”
《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2f20e0850e2524de4187eba.png)
《看云识天气》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自主学习】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峰峦()轻盈()崩塌()霎时()预兆()肆虐()弥漫()匀称()丝缕()解释词语一霎时:预兆:征兆:丝丝缕缕:轻盈:变化无常:【整体感知】文体:说明文。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和事理进行解说,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准确性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的类别:1、事物说明文——例:药品说明书等2、事理说明文——例:数学定律,公式等二、结构解图总说:云是天气的()。
()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晴朗云的形态与天气分说阴雨天气看云识天气()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光彩与天气总说:()学会看云识天气,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讨论云和天气情况完整下列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云名形态变化位置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像白色羽毛,丝丝缕缕地漂浮最高最薄象征晴朗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积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光彩识天气简表光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四、探究质疑1、文章把光彩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说明有什么好处?归纳:这样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方面的异同,将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使读者更具体、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特征。
【课堂练习】请你指出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云压得很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谚语的意思是什么?这样说的表达效果怎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
2、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便读者理解。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ff2e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a.png)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1《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引言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元素。
云的形态、颜色、高度以及出现的时间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天气信息。
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材《天气与海洋》中的“看云识天气”为例,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探究与教学案例。
一、知识点梳理1.云的基本知识云是由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我们常见的云大致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
在不同的高度和温度条件下,云的形态和颜色各有不同。
常见的云的分类:层云:分为低云、中云、高云三类。
低云:高度在0到2000米之间,温度一般在0℃至20℃之间。
中云:高度在2000到7000米之间,温度一般在-20℃至-10℃之间。
高云:高度在7000米以上,温度一般在-50℃以下。
积云:由于地面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而形成的云。
卷云:由于大气较动,产生卷积状云,又称卷云。
2.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形成的原因不同,所表现出的天气预示也不同。
可以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高度和变化,来预测天气。
例如:低云:一般情况下出现的是连续阴雨天气。
中云:出现中云学名属于了“高积云”,云朵跑得更快了。
高积云通常伴随着降雨或暴风雨。
高云:当夜晚存在高云是,第二天天气普遍会转晴。
但如果高云逐渐增多,天气会逐渐变冷,气压会逐渐降低。
积云:如果积云出现在上午,一天后可能会有雷雨天气。
如果出现在下午,则可能当天下午到晚上有雷雨天气。
3.天气彩虹的形成彩虹是一种形成在天空中的光学现象,其出现的原因是太阳光通过水珠折射、反射和衍射等作用的结果。
彩虹的颜色对应着光的颜色,即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而彩虹不只是在下雨天才会出现,只要是有太阳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彩虹。
二、教学案例实践教学目标:1.掌握云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形态的云对应的高度和温度。
2.通过观察云的形态、颜色、高度和变化,来预测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a6faf2ccbff121dd3683d3.png)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及文章的思路。
2.运用比喻的妙处以及相关说明方法的学习。
3.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知识链接】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1、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
2、以其介绍的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的不同: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三、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四、说明方法。
1、举例子: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2、分类别: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将…(对象)分成哪几类,具体解说了…(对象的特征),从而达到条理清楚,准确说明的作用。
3、列数字:作用:用精确的数字说明了…(对象),突出了…(对象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
也有一些说明文用了大量的概数、约数,也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深刻的印象。
作用:通过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特征),易于读者的理解。
4.2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4.2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e13e7616ccbff121dd3683ce.png)
4.2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圈画文中有统摄文意的概述句,把握文章总分总结构,理清说明的思路。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
2.把握内容要点,了解云的不同特征。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一)资料助读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1805年深秋,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仑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本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1.(1)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你能从“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中任选择3个词连词成句吗?(多选词语,又能做到句子通顺、句意集中的多加分)3.学生疑问(归纳整理学生的主要问题):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一)快速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1.圈画文中标明云与天气关系的概述句。
2.补充题目:看云的来识别晴朗或雨雪等天气。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a4960c5901020207409c93.png)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预习案一、阅读课文,排除障碍(1)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2)释义: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3)写下你自己的重点字词。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并在课本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4)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预习自测: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搜集课外的有关天气的谚语,写下5条。
课内探究案一、导入二、探究学习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2)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
级上册)
17、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整体把握文章,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课前自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luán()一shùn()间yù()兆轻yíng()mí()漫均匀
()()崩塌()()
变化无cháng()千zī()万taì()
zhēn g()兆
2、给多音字组词:
奔bēn ( ) bèn ( ) 薄bó ( ) bò ( ) báo ( )
3、判断题(对的划√ ,错的划×)
(1)虹是好天气的标志。
()(2)云的形状可以影响天气。
()
(3)日华或月华只要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天气则会变好。
()
(4)看云识天气是生活常识,是有科学依据的。
()
(5)卷云和卷积云位置最接近。
()
4、选择题:
(1)、刚刚下过雨,那么雨前最有可能出现的云是
()
A、薄云
B、低而厚的云
C、卷云
D、高积云
E、积雨云
(2)、月华的光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会()
A、变阴
B、变晴
C、不变
D、都可能
三、研讨交流:
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或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三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表1:如果是晴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
表2:如果是阴雨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
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
天气征兆
表3: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与天气有又什么样的关系呢?
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
四、课堂小练笔: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要充分运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让别人明白你将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h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片白色的菱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