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班级:、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课前预习】1. 给加点字注音2. 解释词语轻盈.()匀称..()()预兆:弥漫:崩.()塌一霎.()间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课外积累收集谚语…【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你今天得了分(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鱼鳞.()(2)峰峦.()(3)一霎.间()(4)冰雹.()(5)弥.漫()(6)圆弧.()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二)课内阅读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

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

另有一种比晕下的彩色光环,叫做“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正好相反。

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人们常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①。

还有一种云彩常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所以就有“②”的谚语。

1、把“东虹轰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①处:。

根据语段的内容把相关的一句谚语填在②处:。

2、联系全文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一下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中旗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中旗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人教版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
四、课内阅读(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在飘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释下列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画上浪线。

(1)姿态万千:
(2)变化无常:
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A、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稿_凤凰导学稿七年级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稿_凤凰导学稿七年级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导学稿_凤凰导学稿七年级答案》摘要:、复习巩固比喻修辞体味语言准确生动,光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且色彩天气征兆四、探究学习.学生精揣摩语言生动形象,引用 ) 摹状貌 ) 分类别【精精练《看云识天气》导学稿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比喻修辞体味语言准确生动、学习常用说明方法增加些看云识天气常识[重难] 、把握课主要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妙处、培养学生观察然兴趣和留心然现象习惯[教学方法] 朗法、观察与想、图表概括法课前预习案、课排除障碍()音峰峦()霎()缀()绫纱()弥漫()月晕()崩塌()晕()头向()释义峰峦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霎(3)写下你己重词二、朗课感知容由诵梳理课主要容思考.这课告诉我们云和天气是什么样关系?用句话回答.看云识天气基验是什么?用课话回答3.作者从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关系?三、预习测、《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__运用准确、生动语言介绍了云_________、_______及不光彩云和天气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说明方法、集课外有关天气谚语写下5条课探究案引入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种有趣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年人们也直留心观察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人类事实上天气变化也有它规律有它征兆[教学程] 、积累运用.给加音峰峦()丝缕()棉絮()月晕()冰雹()预兆()弥漫()霎()鳞()波.给多音音晕称卷圈薄二、整体感知()是科普主要介绍云和天气关系切合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关云和天气关系是从哪两方面说明出并标出说明角变化语句(3)段看云识天气验句是揭示云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面三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课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具体细致介绍段概述语言运用上显著特是形象生动比喻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5)以简表形式归结课行思路三、重理.节句这词说出了云总体形态这词说出了云总体特征用波浪线分别划出这两词照应容.段句这段有什么作用?全起什么作用?“招牌”是什么思? 3.二段全有什么作用?分别和下哪些容相照应?“往往”“常常”两词删可以吗?什么?.三节作者把薄云分这几种采用了说明方法“卷云丝丝缕缕漂浮着有像片白色羽毛有像块洁白绫纱”句表达方式是修辞是说明方法是5.(、5)两段写到了几种云?他们共是什么?这两段具体诠释了上哪句话?“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竟会有冰雹或者龙卷风”这段话动词有其作用是采用了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生动或平实)6.六段心句是?哪起渡作用?段介绍云上光彩和天气关系说明方法和上有什么明显不?根据运上光彩现象可分作这四种光这种说明方法叫7.看云识天气义是什么? 8.填写下列表格云形态与天气云名位置形态特天气征兆卷云高丝丝缕缕漂浮着有像片白色羽毛有像块洁白绫纱晴朗云光彩与天气光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且色彩天气征兆四、探究学习.学生精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结合课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形态变化展开丰富想说出更有创理思考()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语段清晰思路是通分类别方法表现出请以简表形式列出晴天云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3)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质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质又是什么?()3段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例子(5)介绍了这么多云和云光彩但我们起确感到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你能从课出相关语句吗? 3.记叙比喻是种修辞方法;说明运用比喻说明事物叫做打比方课打比方运用使得行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想像和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动静结合妙示例天上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夜幕四合周围群山…… ()远处霓虹灯亮了…… 课拓展案五、拓展延伸.仿写生活是杯酒散发着迷人醇香;生活是蕴含着深刻哲理;生活是天上云有像羽毛轻轻飘空;.写出四句含云诗句 3下列说明方法各举例 ) 打比方 b) 引用 ) 摹状貌 ) 分类别【精精练】(考验己我棒)、下回答问题沙尘暴又敲环保警钟()3月日今年场沙尘暴席卷塞北并向东向南蔓延呼啸风沙尘遮天蔽日据悉沙尘蔓延速高可达每秒米②连日不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风卷黄沙北方沙尘还随冷空气路南下导致上海、江苏等南方许多地区也出现了沙尘泥雨天气③显示993年甘肃、新疆带发生了特沙尘暴;998年西北地区发生特沙尘暴两次沙尘暴淹田断路造成量人畜伤亡直接济损失高达数亿元④我国什么会接连发生沙尘暴灾害?专认这与我国荒漠化和沙漠化面积日趋增多直接相关据统计全国荒漠化面积已达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73%;沙漠化面积已达6万平方公里荒沙化和沙漠化蔓延到如严重程根我们长期滥垦滥用草地不重视保护林木⑤蒙古阿拉善及周边地区是今年场沙尘暴发地素有“胡杨故乡”美称但是这些年胡杨林正以每年3600亩速减少到年年底这地区胡杨林仅剩下了3万亩导致周围30多平方公里沙漠戈壁不断扩地盘成每年沙尘暴天气“罪魁祸首”⑥据调统计近0年仅蒙古、新疆、青海和黑龙江等0省区乱垦草地就达680万公顷其多是水草丰美放牧场和割草地⑦国科学院研究员苏学说人类盲目垦草田和长期超荷放牧造成了对草地破坏性使用⑧今天沙尘暴正是人类破坏环境付出种代价然而至今日许多人似乎并没有识到这只是味地抱怨天气有关专就提醒说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发展济候不能忽略可持续发展否则将会遭到然更加严酷报复.我国沙尘暴天气多发原因是什么?根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运用数据有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设计] 【教(学)记】(敞开心扉说课堂)。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

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预习】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注音:峰峦.一霎.间点缀.绫.纱弥.漫晕.头转向月晕.崩塌..(2)释义:峰峦:一霎间:预兆:轻盈:弥漫:征兆:崩塌: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a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b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展示预习22.思考: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二、重点研讨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年中就曾出现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7、看云识天气(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整体把握文章,了解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课前自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峰luán()一shùn()间yù()兆轻yíng()mí()漫均匀()()崩塌()()变化无cháng()千zī()万taì()zhēn g()兆2、给多音字组词:奔bēn ( ) bèn ( ) 薄bó ( ) bò ( ) báo ( )3、判断题(对的划√ ,错的划×)(1)虹是好天气的标志。

()(2)云的形状可以影响天气。

()(3)日华或月华只要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天气则会变好。

()(4)看云识天气是生活常识,是有科学依据的。

()(5)卷云和卷积云位置最接近。

()4、选择题:(1)、刚刚下过雨,那么雨前最有可能出现的云是()A、薄云B、低而厚的云C、卷云D、高积云E、积雨云(2)、月华的光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会()A、变阴B、变晴C、不变D、都可能三、研讨交流: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的结构层或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表1:如果是晴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表2:如果是阴雨天,天上挂着的是什么样的云呢?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表3: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与天气有又什么样的关系呢?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四、课堂小练笔: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介绍。

七年级语文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第17课《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理念:这是初中阶段第一篇生动性说明文,我认为教学中应抓住二个重点:(1)说明文体的相关知识和特点;(2)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不宜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使其成为地理课。

因此我决定采用“四星导学”的教学模式,采用2课时。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初步预习,完成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初步把握学习方向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检测学生预习成果,探讨交流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达成学习目标。

本公开课选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体会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检查巩固介绍知识1、检查自主学习成果2、作者介绍3、介绍说明文文体知识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其次注意条理性、准确性。

分类:(1)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
找出并品味重点句子,各抒己见。
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


精读研讨,理解课文主旨。
再次默读课文:
1.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2.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它们的好处。
本文中有哪些佳词妙句,请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时习
完成一篇说明文作文。
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晴云: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雨雪冰雹云: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云的光彩:晕 华 虹 霞
反思
4.你还知道哪些和“看云识天气”有关的民间谚语,比一比看看大家谁搜集的最多。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
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精习
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说明方法,说明一样你所熟悉的事物,字数在200字左右。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运用说明方法
同时注意语言的训练。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1、作者介绍:
2、积累词语:“峰峦”、“轻盈”“朦胧”、“顷刻”、“点缀”、“谚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备习检查(交流)
情境导入
学生互问互答,检测备习情况。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强调重点字词。出示有关作者资料;补充说明。(板书课题)
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第22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培养阅读课文,从文本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理解文本准确地运用词语,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捉住事物特点进行阐明的写法。

③ 理解阐明的思绪及阐明方法。

④ 培养先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阐明事物要捉住特点,理解阐明的思绪及阐明方法的运用。

三、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先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留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预备。

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抽象的言语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绪清晰,紧扣标题进行阐明,不但阐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阐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云的品种很多,但文章从景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

如:云的形状和光彩是景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阐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初阐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现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经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先生从课前预备中谈谈本人的积累和观察。

例如: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阐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鄙谚、谚语?请同学们彼此交流下,好吗?以上各种导人,只需精心设计,认真预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先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成绩,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成绩组:a.全文次要说了甚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绪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先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次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状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绪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阐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状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景象和天气的关系)。

七年级上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七年级上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17.《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根据云的变化,较为准确地判断天气状况,掌握一些气象知识。

2、学习本文的修辞及描写等手法。

3、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预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2、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完成课堂检测1)。

3、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分类积累。

二、能力提升4、听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段意。

5、写法之美(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2)语言有什么特点?6、语言之美请大家用“我认为---------”句美,美在“---------”的句式,就课文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7、表述之美请大家选一种云和彩,以第一人称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抓住特征描述。

<2>让别人明白你将带来怎样的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如: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常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在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上课流程1、用各种云的图片导入新课。

2、学生结合课堂检测1展示基础知识部分;3、分组展示“基础知识”、“能力提升”、“拓展延伸”。

课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峰峦.一霎.间预兆.弥.漫点缀.月晕.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3、试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体验,按照本文题目的结构形式,拟两道题目。

(如:《看表情识心情》)4、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

仿照下面例句造句。

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快乐回收站:......。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

语文初一上人教新资料第17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课题:《看云识天气》课型:讲读课时:1课时主备人:高霞审核:宋新蕊时间:2001、12、9学习要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1. 把握课文要紧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运用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峰峦〔luán 〕弥漫〔mí〕月晕〔yùn 〕轻快〔yíng〕薄云〔báo〕丝丝缕缕〔lǚ〕2.解释以下句子中词语的意思:〔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标志,征兆。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预先表露出来的迹象。

3.本文作者是朱泳燚。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要紧内容:本文要紧说明了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二】检查导入:1.导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味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看得特别细致。

因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看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3.提问作者【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1.解题:题目简洁地概括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

第2—5具体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确实是遵循那个“纲”展开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 课《看云识天气》的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① 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色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讲解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育学生察看热爱自然的情味。

二、教课要点理讲解明事物要抓住特色,理讲解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讲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收集相关天气的谚语,注意察看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累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讲堂沟通做好充足准备。

四、教课内容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楚,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只说明看云能够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亲密,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如何看云识天气。

云的种类好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从而涉及到事物的实质。

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实质。

说明层次清楚,将“看云识天气”事理求情楚,最后说第1页/共5页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课方案1、精心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现空中的云的各样情景,引出课题。

② 也可经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能够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说说自己的累积和察看。

比如:a.你察看了天空中的云吗 ?有如何的感觉 ?用简洁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收集累积了哪些相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互相沟通下,好吗?以上各样导人,只需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看云识天气3、感知内容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认真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议论。

问题组: 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归纳。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如何的 ?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议论后能够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一样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此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第2页/共5页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 )。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优秀3篇)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优秀3篇)

看云识天气导学案(优秀3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能力目标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投影显示:(1)注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tā)(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积累有关谚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2.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及影响的天气。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请教相关学科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云与天气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预习自测1.字词。

(注音或解释)(1)峰峦( ):山峰和山峦。

(2)一霎间(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3)预兆( ):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4)朦胧不清( ):模糊不清。

(5)阴森:(6)丝丝缕缕( ):(7)崩塌:(8)弥漫:(9)征兆:2.认真朗读课文两遍。

3.完成下面的表格。

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

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质疑探究1.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2.文章介绍这八种云,按照什么顺序?3.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能举例说明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吗?它们的作用如何?5.思考以下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
导学案
第17课看云识天气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预兆()一霎时()绫纱()匀称()薄云()日晕()mí漫轻yíng bēng 塌鱼līn
2.下边四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顷刻冰雹绫纱大雨倾盆
B.棱角点辍留恋层峦叠障
C.崩塌弥漫朦胧霎那间
D.招牌峰峦绸幕姿态万千
3. 选出填入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不一会儿,整座云山了,乌云了天空,,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A、朦胧塌崩弥漫霎那间B、模糊崩塌弥漫顷刻间
C、模糊塌崩布满顷刻间D、朦胧崩塌布满霎那间
4. 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天上的云,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C、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D、大海中,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综合运用】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28日,中国××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今年4月份以来的气温是1961年以来气温最低值,全国平均气温为8.7℃,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

除了在西藏、青海西南部、云南、西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到4℃之外,其他地区偏低2℃到4℃。

大范围来看,今年是1971年以来比较严重的低温年份。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不是孤立的:同一时间段,在北半球,美国、欧洲,也都出现暴雪天气。

这是气候波动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在现阶段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我们不能因为这几个月愣就认为全球变暖停止了。

(1)请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2)加点的“愣”一词在上文中的意思是。

(3)新闻最后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对我们看
云识天气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6.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7.“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说明了。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8.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

9.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A.总分总B.总分C.分总
10.本选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文中划线部分连用了八个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类文美读】
观云识天
①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晨之
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

天气对于从事野外活动影响极大。

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就能顺利进行度过野外生活。

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朝霞满天,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

③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

④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

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像海滩边白色的石子,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⑤春季的夜晚,朦胧,天空中却出现阴沉的乱层云,像波涛起伏的海面,表示数小时后会下雨。

⑥月亮或太阳周围出现晕圈,第二天非风即雨(日晕而风,月晕而雨)。

⑦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11.本文说明的主要是;采用了的说明结构。

12.纵观全文,作者告我们哪些观云识天的方法,你能不能再举出两种或以上的预测天气的方法?
13.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很大”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14.②⑥两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④⑤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从说明文语言风格特点来看,该文与《看云识天气》最主要的异同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每课一趣】
16.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你选择其中的几条写在下面,看谁写得多。

(至少要写出三条,本课和本测试题已经出现过的不能算哦。


边文——名师讲坛
1.走进作者
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1960年夏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曾长期参与语文教材的选编和文章撰写工作(包括《看云识天气》)。

30多年来,他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近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曾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

2.文体文旨
这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向我们传播了有价值的实用知识。

3.谋篇立意
由于本文面向青少年,所以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意在增强趣味性,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显示出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逻辑性。

文章第1段是概述,先介绍不
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

这就是文章的思路。

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

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

最后作者谈到了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为了介绍清楚,作者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和引用等说明方法。

4.难点突破
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说明顺序一般有空间、时间和逻辑三种顺序。

本文先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从现象到本质。

再介绍懂得这些知识的实际意义,即从知识到用途,为逻辑顺序。

⑵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联系上下文和语段的结构可以看出:第1段概述了云的变化和天气的关系。

第2段是分2个方面说明云的形态变化对天气的影响,这是承上;同时第2段又是后面3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第4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
雪”,这是启下。

5.写作技巧
⑴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本文从总说再分说,从知识现象到实际用途,条分缕析,架构稳妥,逻辑严密。

⑵说明手法多样,语言准确生动。

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

首先准确。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

如课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自然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其次生动。

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和分类别、打比方和作引用等说明方法,使得本文准确生动。

6. 知识补遗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如果说说明文是以知示人,那么记叙文就是以事启发人,议论文则是以理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