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语文导学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菜畦()桑葚()油蛉()斑蝥()锡箔()臃肿()确凿()攒成()收敛()蝉蜕()脑髓()觅食()罕至()拗()秕谷()⑵解释词语:①确凿:②轻捷:③人迹罕至:④觅食:⑤渊博:⑥宿儒:⑦鼎沸:混乱,想在锅里沸腾一样⑧高枕而卧: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

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②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2、读第1段。

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

‚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读第2段。

2017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2017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3. 领略课文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1.反复朗读,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生动描写景物的写法。

【学法指导】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读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教材助读(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毛泽东高度评价朱自清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背景资料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3)散文知识链接①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②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2.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蓑.衣()斗笠.()..()抚摸..()抖擞鸟巢.()眨.眼()撑.伞()发酵.()朗rùn()liáo亮() hōng托() wǎn转()应和..()喉咙..()(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人教版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学案(113页)

人教版2017年秋季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教学案(113页)

2017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全册教案1春知识与技能学会体会本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春景之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2课时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

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1.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四人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全班交流。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和省“五严”规定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春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 知识准备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朱自清有著作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学术研究等。

《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二) 预习指导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查工具书理解不能理解的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 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 ) 抖擞( ) 应和( ) 嘹亮( )稀疏( ) 安巢( ) 撑伞( ) 黄晕( )2.《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呼朋引伴:花枝招展:二、合作探究(一) 学始于疑文中描绘了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二) 质疑探究探究点1:课文主要内容问题1: 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问题2:文中描绘了那几幅动人的春天画面?请给他们分别加上小标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九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1、主题解读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

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美、幽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苏州的美是(内在、含蓄)的。

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设问导读】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迷藏()宝藏()AzàngBcáng(2)散步()散在草丛里()AsǎnBsàn(3)薄烟()薄弱()薄荷()AbòBbóCbáo(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héBhèChuòDhuó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九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1、主题解读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

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

“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

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首挺立(2)轨道()(3)椭圆形()(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

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美、幽雅),那么庄严。

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

苏州的美是(内在、含蓄)的。

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

【七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学案(附答案)人教版语七年级上第1《在的那边》学案教师寄语: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自学目标1 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介绍诗歌常识。

反反复复朗诵,认知诗歌蕴藏的哲理。

3、领会诗中“”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自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然后表述词义: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欲望()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间()__________________隐密()___________________喧腾()___________________痴想()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探究2、反杜林论录音,学生英语口语,想象诗歌中具备审美意义的艺术形象,整体认知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3请学生说出对诗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布季谢4、学生研读诗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难诗句,小组合作探究:⑴“隐密的真意”指什么?为什么说道“隐密”?⑵怎样理解“那边的啊,铁青着脸”?⑶“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中“痴想”在这里就是什么意思?⑷“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是什么意思?⑸“一颗从小飞的种子”指什么?为什么说道就是“飞的”?⑹“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5、再寻⑴“在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⑵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就是用信念血肉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就是“信念血肉的海”?诗中是不是提问这个问题?⑶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⑷结尾抒发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抒发?“在一瞬间点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⑸有人说,这首诗在艺术上波澜迭出,紧扣人心,结合阅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 副本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 副本

教学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其散文: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3)晕(4)藏()()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遵循同学的学习规律,根据同学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贝壳席慕容学习目标: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先对贝壳的精致作了一些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2、文中"是不是也应当用我的力量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认真、更加一丝不苟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你怎样理解结尾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洁的心啊!'相关链接:想一想: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四周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漂亮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始终延长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奇的颜色,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远眺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亮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如同贪欲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外形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珍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逝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觉它们依旧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漂亮.我观察一些一般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信任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珍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缘由,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欲,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期熟稔而亲热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异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宠爱的东西,我们多么简单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讨论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看.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布满了敬重和暖和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拘束,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肯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流星在生命最终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蚂蚁、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萤火虫一课一得:悟一悟: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1、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体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2.品读语言,赏析、积累美丽的词句.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看花语(图片)看到花时感受到的她得生命和心灵2、读花语走进花的生命和心灵里去3、怎样的花语?走进心灵,花朵的心事吹弹可破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试卷答案2017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试卷答案2017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试卷答案2017“导学案”顾名释义是引导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方案,使学生全部课堂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7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试卷答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试卷2017《风筝》导学案课标要求:一、本文是叙事性记叙文,要弄清它们的“六要素”,进而抓住文章内容要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掌握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结构、内容。

(教学重点)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语言和方法。

(教学重点)3.了解本文丰富的意蕴及主旨。

(教学难点)【回顾预习】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蜈蚣( ) 伶仃( ) 憔悴( ) 点缀( ) 诀( )别嫌( )恶瑟( )缩苦心孤诣( ) 虐( )杀堕( )下去宽恕(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借助课文注释或者工具书完成)伶仃——憔悴——点缀——诀别——嫌恶——缠绕——瑟缩——虐杀——恍然大悟——苦心孤诣——3、《风筝》选自散文诗集,作者,原名,字,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

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为话文小说是。

(借助课本、工具书、网络或其他资料或你掌握的知识完成。

教师通过第二课时课前听写进行检测,未过关者课后补考过关。

)4、本文记叙顺序是:本文主要内容是叙述了(结合时间、人物、事件进行概括)文章的线索是。

5、在文中给文章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第4、第5题是课堂学习的关键。

通过提问学生,师生讨论,得出最终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1、读过全文后,你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我”和“弟弟”有什么印象?(重点结合文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进行回答) 这一题是针对全文而言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题放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再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样会容易一些。

事实也是如此。

有小组合作讨论的价值。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全册

一《在山的那一边》导学案班级:姓名:上课时间:月日检查人签字:【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在《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2相关背景:《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1979年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历,与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历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

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幻灭了的一代人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追求。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想凝.()成喧.()腾一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

痴想:喧腾:信念:诱惑:3.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的把握。

【合作探究】4这首诗第二节中的“山”和“海”分别指什么?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7怎样理解“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几句话?【精读精练】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

8、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9、“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0、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2017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答案

2017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及答案

5《秋天的怀念》教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情、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难点:感受“好好活儿”的真谛,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一、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写对字形,了解词义瘫痪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敏感诀别淡雅深沉烂漫神色喜出望外絮絮叨叨暴怒无常泼泼洒洒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事迹。

课堂交流3.内容情感:读完后,请同学们以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4、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1、结构线索:2. 分析标题: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3.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4.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5.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三、品味语言,体会母爱1.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我的老师》导学案 NO:6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素材积累(关于“赞美老师”的名言)(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者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 居里夫人【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榆.钱()纠.纷()劝慰.()黑痣.()模.仿()(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

心清如水:模模糊糊:迷迷糊糊:(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请用文中的一个关键词组概括她的特点。

【合作探究】1、迅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章围绕蔡老师写了几件事情?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在书上相应语段旁边。

2、围绕蔡老师写的这几件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3. 这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拓展延伸】试用一两件事说说你记忆深刻的老师。

【当堂检测】1、《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2、填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教鞭轻轻地________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________之一。

一个孩子的________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3)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文学和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课堂小结•整理学案】《我的老师》导学案 NO:6班级小组名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描写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2017年新课标⼈教版七年级语⽂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第⼀单元教学案及答案1 春学习⽬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法——含感情,抓特点,⽤感官。

3、进⼀步学习修辞⼿法,品味语⾔。

重点:反复朗读直⾄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法和修辞。

第⼀课时⼀、预习成果展⽰: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拼⾳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民主战⼠。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设题意图:七年级新⽣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整体感知课⽂:1、听朗读2、⾃读课⽂,填写下⾯的表格,理清课⽂的思路。

第⼀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简洁语⾔概括全⽂:提⽰:每个层次总结⼀句,概括格式:⼈(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寻找⽂中⽣动形象的句⼦,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为什么⽣动形象。

提⽰:对句⼦的赏析可以从句⼦的修辞、词语的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1 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è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

“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2、春雨:(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3)、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小结:写景时,要抓住事物特点,饱含感情,多方位调动感官,多使用多种修辞,才能写得生动形象感人。

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三、课尾检测:(一)、课内阅读: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

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答:①②③④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

答案:1.造酒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借代3.①‖②‖③④触觉嗅觉听觉4.和煦温暖(二)、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5、处处闻啼鸟()6、天街小雨润如酥()四、背诵并默写课文2《济南的冬天》教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走近作家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

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济南( )伦( )敦.( )暖和.( ) 发j ì( )看.( )护妇 镶.( )嵌 露.( )出 狭窄.( )水藻.( ) zh ù( )蓄2.文学常识: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3. 本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由“天气”写起,通过济南与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对比,写济南的冬天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突出济南冬____________ ”的特点,赞美它是个宝地。

4. 第二段开始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 ____________ 的描写。

5. 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____________ 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6. 作者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__________ 的山,次写的____________山,再写城外____________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7.第五段是写冬天的____________,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___________之清澈、透明。

二、【合作探究】:1. 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几幅动人的图画)?3. 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山的? 三、【达标检测】:1. 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 、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___(体裁),本文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人。

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文中作者把济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依次描绘了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济南冬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文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总结】:本文你学到了什么?五、【拓展训练】: 1. 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