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合集下载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_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_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_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课标要求:一、本文是叙事性记叙文,要弄清它们的“六要素”,进而抓住文章内容要点,弄清文章中心意思,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了解课文的作者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掌握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马克·吐温第一次文学尝试的经历,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自己对文学的兴趣;(教学重点)2、理清本文记叙的事例,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3、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体味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4、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前后文联系的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伶俐( ) 差事( ) 编辑( ) 撰文( )滑稽( ) 戏谑( ) 煞费苦心( ) 猝不及防( )言简意赅( ) 乳臭未干( ) 趾高气扬( ) 诽谤(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借助课文注释或者工具书完成,写在书中的课后词语积累里)煞费苦心滑稽猝不及防六神无主俗不可耐心血来潮言简意赅刮目相看戏谑乳臭未干盛气凌人微不足道趾高气扬诽谤借助课本、工具书或其他资料或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自主学习,掌握课文注解中及课后“字词积累”中词语的音形义。

课前听写,检测,强化基础。

3、马克·吐温,原名,是国著名的,代表作4、熟读课文,本文叙述的顺序是: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这次尝试的起因,结果预习所要达成的效果决定着课堂听课效果。

课前朗读课文至少2遍,写上段序。

在整体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先找文中的关键句子、词,再加以概括,以旁批的形式写在课段落边上,最后读完后,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自己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质疑、讨论。

【问题探究】1、马克吐温在编报的时候,他做了哪几件事?作者详写的是哪些,略写的是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在圈点法阅读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文章写了几件事,总得来说比较容易,但学生会产生不同意见。

七上语文 导学案答案

七上语文  导学案答案

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基础巩固:1.B 2.C 3. D 4.C能力提升:1. 6, 12,8 , 2 2.略1.2 几何图形基础巩固:1.点动成线 2.A 3.D 4.B 5.A 6.A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基础巩固:目标1:1.6条 2.两个,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略目标2:1.C 目标3:1.C 2.C 3.1,3,6,10,21-()nn1.4线段的比较与作法1.A 1.C2.0.5cm或3.5cm 1.B 2.A 3.D4.2:15.1cm第1章《基本的几何图形》检测题一、选择:1.C 2.A 3.D 4.C. 5.D 6.D 7.C 8.B 9.C二、填空:10.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7或3 12. AC CD 13.4cm或8cm14.略 15.略 16.6或10cm 17.10 20第二章有理数2.1 有理数基础巩固:1.D 2.C3.A .4.C5.B2.2 数轴第一课时 1.B 2.C.3.C4.C5.2或-46.-0.57.B:+8 C:-2第二课时 1.A 3.<>> 6.<<>7. (1)(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此时或 .(3)设运动分钟时,点对应的数是,点对应的数是,点对应的数是.(1)当点和点在点同侧时,因为,所以点和点重合,所以,解得,符合题意.(2)当点和点在点两侧时,有两种情况.情况:如果点在点左侧,..因为,所以,解得.此时点对应的数是对应的数是在点右侧,不符合题意,舍去.情况:如果点在点右侧,..因为 , 所以 ,解得 .此时点对应的数是,点 对应的数是在点 右侧,符合题意.分钟或 分钟时点 到点,点 的距离相等.2.3 相反数与绝对值基础巩固:1.C 2.B .3.<> > 4.±5 5.±3 6.2,9 7.D 8.< 9.√× 10.A 11.C第二章 《有理数》的复习与检测达标测试:1.82.-10,63.±714.<>5.-5,26.A,7.B8.D9.D 10.B 11.C 12.9.4升 13.±5 14.>< <>第3章有理数的运算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第一课时1. (1)+10 (2)61(3)-16 (4)7 2.(1)9 (2)-11.8 (3)0 (4)31-3.1225元 第二课时1. (1)2 (2)0 (3)-9.4 1.(1)回到原点 (2)12厘米2. 25第三课时1(1).-7 (2)31- 2. 8 3. 0 3.2第一课时1. — + + + + 02.(1)36 (2)201- (3)0 (4)-1 3.-2008或2010第二课时1. -210(2)02.(1)11 (2)-110第三课时1.A2.C3.C4.B5.36.57.< < >=8.(1)7 (2)21-(3)0(4)2516(5)95- (6)-16 3.3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基础巩固:1.343-)(2.2,4,-163.D4.A.5.D.6.64,625,27,316_1.D2.1,-1第二课时:1.C 2.C 3.C 4.3.0 5.(1)1.2×1014 6.9 ×105 (2)4×108秒3.4 基础巩固 :目标1.(1)916- (2)36 (3)33 (4)-1 目标2计算:(1) 532- (2) -3.3(3) -27(4)85目标3 -50基础巩固:1.-1,1 2.0,0 3.-20 4.645 5.6×1066. D7.D8.-26 ,311_,0 9.-25,0 第三章 《有理数的运算》检测题1. B2.B3.B4.C5.C6.B7.B8.B9.C 10.B 11.A 12.C 13.D 14.-4 15.1 16.-10 17.a-b 18.-2a-2c `19.-1006 20.0.0036 ,566 21.21 ,-2,41, 22.-27 23.1 24. -2x 25.6.5×10726.1,0 27.-0.73,-1.5,-14,181-,-2.9 28.0 29.112017m--m 30.43 31.13或-11 32.51-1178-青岛版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第4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4.1 普查与抽样调查基础巩固:1、D 2、C 3、③ 4、(1)普查(2)抽样调查(3)普查 §4.2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主要特点有 (1)总体的个体数有限;(2)样本的抽取是逐个进行的,每次只抽取一个个体;(3)抽取的样本不放回,样本中无重复个体;(4)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抽样具有公平性.(三)导学例1、解:(1)缺乏代表性;(2)缺乏代表性;(3)有代表性.例2、解:根据题意得:100÷(20÷200×100%)=1000(条).答:鱼池里大约有1000条鱼;基础巩固:1、C 2、③目标二:1、C2、解:由题意可知三次共捕鱼40+25+35=100(条),捕得鱼的总质量为40×2.5+25×2.2+35×2.8=253(千克),所以可以估计每条鱼的质量约为253÷100=2.53(千克),池塘中鱼的总质量为10 000×95%×2.53=24 035(千克).4.3 数据的整理自测1、C2、A基础巩固:1、(1)随机抽取学生的人数为8÷16%=50.(2)因为统计表中a=50×24%=12,c=50×10%=5,所以统计表中b=50-8-12-15-5=10.(3)因为28分以上(含28分)为优秀,所以九年级学生体育成绩的优秀率为(15+10+5)÷50×100%=60%,该校九年级学生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的总人数=500×60%=300人.§4.4 《扇形统计图》2.自测(1)D (2)诺基亚 35 126 360(四)基础巩固(1)10目标2:(1)A (2)B (3)C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基础巩固(一) 1、B 2、C 3、A 4、B 5、A 6、C7、解:(1)该年报名参加丙组的人数为25。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第15课《梅岭三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5课《梅岭三章》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5)梅岭三章——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共内战时期的重要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主要著作有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

2.写作背景: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

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

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3.重难字词:莽.( mǎng )旌.旗( jīng )阎.罗( yán )4.词语解释旌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阎罗: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捷报: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性命。

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知识小练】1.文学常识填空。

《梅岭三章》是_____于1936年在_____写的,当时作者正处于被敌人围困、九死一生的险境。

“留衣底”表明作者为_____献身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取义成人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

3.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诗三首留衣底得:完成B.旋围解旋:不久、随即C.断头今日意如何意:意思D.虑不得脱虑:估计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5.小文同学对下面语段中的加粗词语进行了赏析,下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西山山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翠,庄严的建队仪式在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举行。

[人教部编版]秋七上语文第课《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秋七上语文第课《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
现远大目标的观点。
03
主题探讨
主题思想
总结词
文章通过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强调了修身养性、治学成才的重要性,表达了 诸葛亮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详细描述
文章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树立远大志向,并强调了学习与实 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诸葛亮也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 成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诫子书》,掌握学习的方法和 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02
课文解析
文章大意
总结词
文章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强调了修身养性、节俭、谦虚等品德的重 要性。
详细描述
文章开头强调了静心养性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明理。接着,诸葛亮 指出节俭和谦虚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品质,告诫儿子要注重培养这些品质。最后, 诸葛亮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并鼓励儿子要不断追求进步。
[人教部编版]秋七上语文第课 《诫子书》导学案(含答案)
授课教师:
23-12-29

CONTENCT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主题探讨 • 课后练习 • 答案及解析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三国时期背景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葛亮为了教育其子,写下了这篇《 诫子书》,强调修身养性和静心学习的重要性。
D. 安静和节俭是修身 养性的重要方法。
填空题
填空题1
《诫子书》中提到“____之行, ____之志”,强调了品德修养的 重要性。
静、俭
答案
问答题
问答题1
请简述《诫子书》的主要内容。
问答题2
《诫子书》中提到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如何理解?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描写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1.走进作者(填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给加点字注音逃窜.(cuàn)菜畦.(qí)确凿.(záo)轻捷.(jié)啄.食(zhuó)云霄.(xiāo)脑髓.(suǐ)倘.若(tǎng)跪.地(guì)拗.断(ǎo)觅.食(mì)鉴.赏(jiàn)倜.傥(tì)和蔼.(ǎi)恭.敬(gōng)渊.博(yuān)淋漓.(lí)盔.甲(kuī)绅.士(shēn)斑蝥.(máo)蝉蜕.(tuì)博.学(bó)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3.把握词语确凿:确实。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课堂活动】学习任务:默读感知,读情感之“变”1.静悄悄地阅读: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在5分钟内内读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地点所属自然段主要内容作者主要情感百草园1-8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看到的景物、听到的美女蛇的传说以及与闰土父亲在冬日捕鸟的经历,交代了百草园后来的归属童年时在百草园感到趣味,对离开百草园和归属感到不舍和遗憾三味书屋10-24描述了三味书屋的环境和礼节;我问三味书屋先生怪哉虫子没对三味书屋枯燥的教学感到不满;对先生的尊敬;与伙伴们嬉有得到回答;在三味闹读书的快乐书屋读书习字对课的日常;和伙伴们去后院,在课堂上读书画画的经历。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前热身】觅韵魅慕一、【基础达标】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2.qí shè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ínɡ yuān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二、【设问导读】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

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

【问题研究】略三、【自学检测】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四、【巩固练习】【课外连接,直击中考】1.(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7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悟汉语的声韵之美。

2.学习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3.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地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写作背景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

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目标:全面了解和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相关内容。

一、导入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们需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本导学案将帮助你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思考。

二、基础知识梳理在开始学习全册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

1. 教材内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训练- 交际与阅读- 写作与表达- 阅读与鉴赏2. 学习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注意课文朗读,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细心品味课文,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情感;- 多读课外书籍,扩宽词汇量和阅读广度;- 坚持写作练习,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三、课文导读接下来,我们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一次导读。

1. 第一单元传统文化- 《小杨递春联》- 《小状元和大夫》- 《小时了了》2. 第二单元名人佳话- 《贺老板巧计多》- 《屈原写作业》- 《女娲补天》3. 第三单元交通与安全- 《人类的朋友——车》- 《神奇的机动车》- 《交通安全就是生命》4. 第四单元文学与人生- 《奶奶的作文》- 《小强和她的作文》- 《素质教育的影响》4. 第五单元劳动与创新- 《太阳的后裔》- 《小明做饭》- 《劳动创造美好的世界》五、知识巩固通过课文导读,我们了解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知识巩固。

1. 解析词语请根据上述课文,解析以下词语的意思:- 夜幕降临- 好高骛远- 出其不意- 聪明才智- 劳动创造2. 句子理解请根据上述课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小强和她的作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一个女孩如何写作文;B) 老师对作文的评价;C) 小强努力提高写作的经历;D)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导学案七年级上册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导学案遵循同学的学习规律,根据同学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仅供参考。

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贝壳席慕容学习目标: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先对贝壳的精致作了一些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2、文中"是不是也应当用我的力量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认真、更加一丝不苟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你怎样理解结尾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简洁的心啊!'相关链接:想一想: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四周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漂亮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始终延长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奇的颜色,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的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远眺大海的目光.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亮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如同贪欲的盗墓者,我挑着捡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要独特的外形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珍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逝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觉它们依旧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漂亮.我观察一些一般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信任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珍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缘由,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欲,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期熟稔而亲热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异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宠爱的东西,我们多么简单犯傻.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是一个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作钟情宝地.与那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讨论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看.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布满了敬重和暖和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拘束,荒得其所.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肯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流星在生命最终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蚂蚁、大雁、蚯蚓、夏荷、小草、萤火虫一课一得:悟一悟:新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紫藤萝瀑布宗璞学习目标:1、体会作品蕴含的情感.体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2.品读语言,赏析、积累美丽的词句.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预习流程:俯视:说一说: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解剖:读一读:1、看花语(图片)看到花时感受到的她得生命和心灵2、读花语走进花的生命和心灵里去3、怎样的花语?走进心灵,花朵的心事吹弹可破精彩品赏:品一品:品尝,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带有批注,精品推荐)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导学案与练习题 附加答案

《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1 学会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

享受语感默读【学习难点】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密蜂嗡嗡地叫着B 一年之季在于春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3 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二、新课学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3 学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赏析: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前热身】觅韵魅慕一、【基础达标】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2.qí shâ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ínɡ yuān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二、【设问导读】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

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

【问题研究】略三、【自学检测】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四、【巩固练习】【课外连接,直击中考】1.(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7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诫子书》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诫子书》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诫子书》导学案【文章主旨】《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原文注释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行】操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清心寡欲,不慕名利。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才】才干。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享乐和怠惰就不能振奋精神。

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春》导学案及答案

《春》导学案朱自清姓名组别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语:春天是一屡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幻和理想……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yùn niàn g )liáo(嘹)亮水涨(zhǎng)黄晕( yùn )散(sǎn)在草丛中抖擞( sǒu )hōng(烘)托应和( hè)朗rùn(润)wǎn(宛)转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3)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4)舒展、活动。

(舒活)(5)明朗润泽。

(朗润)(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酝酿)(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一年之计在于春)3.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4.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3课《纪念白求恩》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13)纪念白求恩——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2-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2.写作背景: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6年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时,曾随加拿大志愿军到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年。

(文中“50多岁”是当年毛泽东估计的,不准确)3.重难字词:派遣.(qiǎn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纯粹.(cuì )精益.求精(yì )殉.职(xùn )狭隘.(ài )晋察冀.(jì )鄙薄..(bǐ bó )4.词语解释派遣:(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狭隘: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冷淡。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知识小练】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动机麻木不人另请高明B.植民以身殉职毫不利己C.佩服低级趣味一事当前D.悲痛自私自利满腔热枕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yì)解放(jiě)微不足道(wēi)B.医疗(liáo)极端(duān)拈轻怕重(zhān)C.鄙薄(báo)纯粹(cuì)漠不关心(mò)D.冀南(jì)派遣(qiǎn)冷冷清清(qīng)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册导学案及答案张静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一、《春》一、基础达标1.填空。

《春》的作者是,原名,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

1927年写的《》《》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黄晕.()蓑.()衣应和.()斗笠.()朗润.()嘹.()亮婉.转()静默.()舒.()活3.解释下列词语。

(1)卖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

风,草。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看,,,,密密地斜织着,。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刚起头儿,,。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题目)(一)整体感知1.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2.文中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有:3.文中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有:(二)问题探究1.“一切景语皆情语”,即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

试谈谈本文的艺术特色。

2.试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春天的。

3.结尾三个比喻句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如果把三个比喻句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1.忆读书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津.津有味()笸.箩()天罡.()消qiǎn____堆qì____2.读准多音字(1)地煞.: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2)抹.去: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3)吓.一跳: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二、重要词语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悬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4.____: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

5.索然乏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没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一般写作“________”。

7.________:文中比喻堆砌辞藻,内容贫乏,反映没落阶级情调的诗文。

8.________: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9.________: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已,______。

三、走近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代表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答案:一、字音字形1.jīn pǒgāng遣砌2.(1)shàshā煞风景(2)mǒmò转弯抹角mā抹桌子(3)xiàhè恐吓二、重要词语1.形容兴味浓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课前热身】觅韵魅慕一、【基础达标】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2.qí shâ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ínɡ yuān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二、【设问导读】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

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

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5.欲扬先抑的写法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

【问题研究】略三、【自学检测】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四、【巩固练习】【课外连接,直击中考】1.(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7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5.(4分)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第二课时【课前热身】1.略2.略一、【设问导读】(一)【整体感知】1.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画画儿2.读书渐渐加3.敬慕尊重爱戴4.不给“我”讲解“怪哉虫” 读艰涩难懂的书(二)【问题研究】1.“我”更喜欢长妈妈,因为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只要是她知道的,都肯讲给“我”听2.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鲜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快乐的心理。

3.(1)“倘若”是书面语,“如果”书面口语均可;在这段讲究句式、文字优美、文学色彩和抒情色彩都很浓重的文字中,用书面语浓的倘若,语感上更为和谐、统一、自然。

“剥”和“拍”在这里都是拟声词,但“拍”更为准确形象。

“后窍”就是屁股眼,自然比那较为宽泛的“后身”更为准确直观。

股改为阵好,股比较抽象,是静态的;阵有具象感,动感,乃至动作的过程,显示了形象的描述。

(2)通常说“菜根、萝卜根”等,而不说“菜的根、萝卜的根”,因此“何首乌的根”中“的”也可以删去。

加上“便可以成仙”,其神奇和诱惑性更加明显,更能说明常常拔它起来的儿童心理原因。

加上“于是”,把这因果关系联的更加紧密,显得更突出。

“它”字前移,动作的对象与动作的主体,与动词紧跟在一起,前述的因果的关系也更为明显。

(3)如果没有“曾经”一词,紧接上文,就会产生闰土的父亲捕鸟时,“我”当场询问的感觉。

加上“曾经”,更直接的联想是“我”心理记得此事,某次碰到闰土的父亲,想起此事,询问了他。

加上“得失”,所问更为明确、具体。

“却”改为“只”,更为精彩,显示出在闰土父亲看来这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一件活计,不值得炫耀,也使人感觉他那丰富的捕鸟经验和朴实憨厚的性格。

“来不及等”比“没有等到”更为急迫,与“太性急”一词更为照应。

(4)原文具象,直观可感,活灵活现,改动句显然也表达了原句的意思,但失去了原句形象生动的效果,也把想象空间限制了。

4.文学作品中的“我”并不等于客观生活中的“我”。

即使是好少年,也一样有孩子的天性,也可能有淘气贪玩的时候。

文章是表现童心童趣的,选材要为中心服务。

【中考链接】1.破想到昔日繁华的都城的荒凉、荒芜2.描绘出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三、【自学检测】1.鲁迅《朝花夕拾》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快乐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是对比关系百草园作者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是我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却通过询问怪哉虫遭到拒绝、躲避先生偷偷溜出去玩耍、放开喉咙读艰涩难懂的书等一系列事,来反衬三味书屋的生活不及百草园多彩有趣,不及百草园自由自在,写出了“我”从无限乐趣的乐园到被称为全城最为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

3.C4.(1)“我”的勤奋好学博得先生的好感(2)对子柳绿钱塘潮字(3)一般只有一个老师;举行拜孔子的仪式;办在家里;称老师为先生;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注重习字,对课;学生很少等。

(4)略(5)略四、【巩固练习】【课外连接,直接中考】(一)1.破满目凄凉2.描画出了人老的形象,展示出了人悲凉的心情(二)1.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有自己的主见2.刀一样的锐利,不满、严肃3.两处环境描写前后照应,看似相同,但同中有异,前者侧重“我”郁闷的心情,后者暗示整齐划一,压抑创新的教育方式随处可见。

4.用诙谐轻松的笔调,表现出“我”的醒悟。

5.从文末看“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有问题,因此,续写一定要在这一前提之下。

6.可以参考一下几个方面:提倡师生平等和理解;鼓励孩子发表独特看法;保护孩子固有的童心;呼唤真实的公开课堂等。

《雪地贺卡》【课前热身】1.诗歌小说戏剧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形散神聚【基础达标】一、1.kē jí zhì yōnɡqiáo nú2.膝诞迹待斑唇3.略 4 .略5.有李小屹写给雪人的,有“我”替雪人写给李小屹的【设问导读】(一)1.新年快要到了,人们都在相互赠送贺卡,表达祝福。

李小屹把雪人当作好朋友,关心雪人,所以给雪人写了贺卡。

由此可见李小屹是个有爱心、充满幻想、非常可爱的小女孩。

2.“我”想保护纯洁的童心,“我”知道作为一个孩子应该有梦,应该对神话向往,应该有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应该富有想象力。

“我”要延续李小屹的美好想象,所以要替雪人给李小屹写贺卡。

3.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充满幻想、好奇,相信神话,因此有许多大人不了解的快乐秘密。

这些秘密使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也是他的成长充满情趣。

所以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4.因为一旦回信,就打破了幻想,也打破了梦境,必然破坏了幸福的感觉。

所以“我”不再回信。

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关爱孩子、保护童心、富有爱心的作家。

5.童心(二)问题探究、6.有。

例如何首乌根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关于怪哉一事背地里对老师的猜想、把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等【自学检测】1.蒙古作《百变人生》《善良是一棵矮树》2.略3.攀炫诲4.B 5.(1)期待雪人给她写贺卡,期待雪人动起来跟她一起玩,期待弄清楚贺卡到底是谁写的……。

她的心情是焦急的。

(2)不能。

“像”是好像的意思,在文中表明“我”的初衷并不是想欺骗李小屹,如果去掉,就变成“我”的初衷是想骗李小屹。

其次,像与前边的不忍心相照应。

如果去掉,语意不通顺。

(3)文章结尾,用议论抒情句点明文章主旨,交代了“我”之所以以雪人名义给李小屹写贺卡并不拆穿这件事的原因。

【巩固练习】(一)1.行人绕道花草含笑爱护花草彰显文明2.(1)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免遭破坏呢?(2)方法措施(3)分号(二)【答案】1.我是一个幸福盲(我不懂得什么是幸福)。

2.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

(意思相近即可)3.如:①收完最后一堆垃圾的清洁工;②放学时送走最后一个孩子的门卫;③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乘客。

(句意合理即可)4.略(言之成理,有正确的价值观即可)比较·探究《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童年絮味》《生命》第一课时【课前热身】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旧事重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达标】一、1.略2.略【设问导读】1.前两自然段三到二十九自然段最后两段2.说明阿长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低下3.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

阿长讲长毛的故事,说“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是对阿长的调侃。

阿长给“我”买来“我”渴慕的《山海经》之后,对阿长才是真心地敬佩(二)问题研究1.阿长买《山海经》,阿长对我关爱之至。

阿长是一位说话絮叨、愚昧迷信,但善良朴实、非常关爱孩子的保姆2.作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阿长的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絮叨的性格的长妈妈;通过写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不可删去,因为塑造人物既要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不能单一化,复杂化;而要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典型性。

阿长的一些看起来的种种缺点中,仍含有劳动人民的朴实思想,阿长心地善良,真诚关爱孩子,所以,鲁迅对长妈妈的优秀品质的赞扬还是基本的,主要的,这样,人物形象才栩栩如生,这样才是真切地怀念。

3.欲扬先抑。

前半部分作者并不是真地憎恶和讨厌长妈妈,由长妈妈的身世和社会地位,可以看出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她的管教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

作者在叙述这些事的时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同情,就在阿长的一些看起来的缺点中,仍有劳动人民的朴实思想,仍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片关爱。

所以,本文对长妈妈的赞扬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

4.不同的称呼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本文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为多用抑笔。

又是讨厌,又是不耐烦,如用妈妈称呼,与感情色彩不符。

另外,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名著怎样联系起来呢?颇能引人入胜。

5.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文章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就用大段文字写自己如何接近书籍,怎么渴慕《山海经》,怎么求之不得和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心情,更能突出我对阿长的感激。

这些内容安排的详略得当,既节省了笔墨,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又突出了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

【自学检测】1.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2.表达了“我”长的思念感激尊敬之情,升华了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