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刘学芝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88例慢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a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卷),期】2012(022)004
【总页数】2页(P296-297)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胃炎;焦虑;抑郁
【作者】刘学芝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相公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6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慢性胃炎[1]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
因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较难根治,使得慢性胃炎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失去治疗的耐心和决心,加重了慢性胃炎的症状。
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对治疗慢性胃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院在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同时以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倾听、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协助患者进行自我调整等方法,在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88例慢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呃逆等症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18岁至62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3岁至6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和年龄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
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同的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保护受损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倾听:认真对待患者的倾诉,使患者在倾诉的过程中放松心情,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
同时在倾听和交谈过程中发现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提供参考。
1.2.2 心理疏导: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乐观积极地进行治疗。
1.2.3 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向患者介绍有关慢性胃炎的知识,使患者正确地面对疾病,了解自身患病的病因、类别、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以及愈后效果。
介绍本院所
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以及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所处的地位,主治医生的专业水平,使患者能够安心的接受治疗。
1.2.4 协助患者进行自我调整:向患者讲解放松心情的积极意义,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一些陶冶心情的活动,如到公园散步,欣赏轻柔的音乐,练习书法,种花养鱼等等。
要多与人沟通,心情不好时找朋友聊聊天。
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叮嘱,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休息环境。
1.3 观察项目[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分,SAS评分≥50表示有焦虑情绪,SDS评分≥50表示有抑郁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得的得分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未见差异,p>0.05。
经
药物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统计(见下表):
焦虑和抑郁[3]是疾病心理反应中常见的两种负面情绪。
焦虑是一种因应激而产生的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改变。
抑郁表现为长时间的情绪障碍,抑郁患者情绪多低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丧失信心悲观失望。
护理人员需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准确的判断,对患者焦虑的程度进行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使其得到缓解。
现代医学认为[4]:护理人员通过运用医学知识,以恰当方式方法和美好亲切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和思想负担,排除恐惧、
紧张、愤怒、忧伤等消极的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护士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这就要求护士首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真诚和蔼的态度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为心理护理工作顺利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院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经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关文献】
[1]谷建明.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0686-0687. [2]彭乃宝,黄培宁,黄晓蔚.功能性及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J].内科,2007,2(1):48-50.
[3]李晶,李玲玲.常见疾病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6):166-167. [4]谢淑娟.心理护理中的护士角色和技术[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 (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