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

一、单选题
(★★) 1 . 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官,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

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官三为祭酒(学宫之长)。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孟子秉持性善学说
B.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
C.荀子忠实儒学正宗
D.儒学在争鸣融合中发展
(★) 2 . 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

据此可知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纸张使用尚未普及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 3 . 西汉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为“游侠”。

司马迁认为,游侠坚守道义,敢做敢为,信守言诺,值得称颂;东汉的班固则认为,游侠不遵守制度,不尊重权威,身为小民而行使生杀大权,死有余辜。

这反映出
A.两位史学家的思想境界有高下之别
B.两汉时期游侠群体发生了质的变化
C.两汉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D.史学家的个人经历决定其历史评判
(★★) 4 . 《旧唐书》和《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

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由此可知
A.史料考证的复杂性
B.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
C.正史记述更具权威
D.进士科创建时间无法判定
(★) 5 . 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这反映了
A.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
C.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
D.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
(★) 6 . 宋代私家藏书数量多,涉及领域广,甚至有官府藏书无法达到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私人藏书家多爱书如命,注重借抄、整编书籍和刻书。

这反映了宋代
A.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B.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繁荣
C.书院兴起动摇官学地位
D.世家大族的势力逐步增长
(★★) 7 . 《全球通史》写到:“明朝的这些远航……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导致这种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经济结构方面存在差异
B.君主专制程度的不同
C.统治者治国的理念迥异
D.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别
(★★) 8 . 清代民众所信奉的财神有五六种之多。

其中“武财神”关羽信者众多,仅北京一地,关
庙就有116座,不但数量远超文圣孔庙,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超孔庙。

这反映了清代
A.儒学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B.文学形式出现大变革
C.经济变迁影响价值取向
D.城市功能呈现多样化
(★★) 9 . 1875年,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

这一观点
A.代表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B.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
C.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D.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
(★★) 10 . 据严复年谱记载,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西学”课程有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
质学、天文学、航海术等,而对“中学”课程则未作严格规定。

这种课程安排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反映了新式教育占主导地位
D.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11 . 1898年5月,康有为曾在《列国政要比较表》中列举各国土地、人口、学校、商务、铁路、电线等十三种数据统计,并将这些外国资料与中国的状况一一比较,指出中国“事事远逊人”。

其主要意图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培养国人国际视野
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揭示中国落后根源
(★★) 12 . 1902年,毛泽东认为商人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更直接地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所以最能够在民族革命中发挥领导作用。

而在1926年他却写道:“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这一变化表明毛泽东
A.已经摆脱了“城市中心论”
B.提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认为农民是革命领导力量
D.关注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 13 . 五四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打击和批判。

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了主流社会思潮,并将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向高潮。

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日趋理性
B.继承传统文化的诉求
C.政府企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D.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需要
(★★) 14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 15 . 郭沫若鉴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拓片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而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写,而高二适则举出种种可靠事实,认为兰亭序的确出于王羲之手笔。

当时毛泽东主席支持打这场官司,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科教兴国”战略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 16 .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
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时
B.国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之后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 17 .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哥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城邦神祇,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这实质表明两人
A.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C.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D.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 18 . 成书于2世纪的《罗马史》中,作者经常用“罗马人破坏合约”“元老院撕毁和约”(因此)“遭到可耻的失败”等诸如此类的词语做标题。

这反映了作者
A.尊重契约规则的意识
B.维护城邦独立的愿望
C.改革贵族政治的需要
D.客观记述历史的史德
(★) 19 .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在1222年成立时,只有宗教法、民法、医学三种科目。

1399年帕多瓦大学分化为两所大学:一所主要教授民法、宗教法和神学,另一所主要教授医学、哲学、文法、辩证法、修辞学和天文学。

这反映了该时期
A.神学不再占据统治地位
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C.近代自然科学已经产生
D.人文精神开始勃兴
(★★) 20 .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之中,挣扎于谬误之中,生活在暴权之下,过不幸的日子。

因此,要在理性的引导下,用理性来批判专制主义、专制主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这表明伏尔泰
A.不主张公民信仰基督教
B.崇尚天赋人权与人民主权
C.最先提出理性主义主张
D.秉承欧洲宗教改革的精神
(★) 21 . 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的一些情节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

下表描述的是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
B.男女平等成为现实
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D.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22 . “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科技成果是
A.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
B.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C.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3 . “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

”能够体现该思潮的文学作品是
A.《十日谈》
B.《唐璜》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 24 . 美术大师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风景画法……诸家多作风景画,而
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

”下列与“风景画法”相似的画作是
A.《向日葵》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二、材料分析题
(★★) 2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

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学者提倡回归经典。

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从丝绸之路传入的
西方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别在中国扎根。

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

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
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
了后来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息。

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次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

东征带回了许多古希腊文化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
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认识古典,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

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

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
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对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认识。

(★★) 2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面是同一时代中西方的思想家们的观点。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

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探究内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批判对象,简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