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合集下载

2022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答案

2022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答案

2022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答案
一、《生态文明观》(知识点1)
1、生态文明观是什么?
生态文明观是一种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为目的的新发展理念。

它倡导人们践行“不危害自然即是保护自然、不侵犯自然资源即是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强调尊重自然的生态原则,指引建立更加可持续的文明发展模式,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现代化。

2、生态文明观阐述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生态文明观阐述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响应“一体两面”发展理念,联系起来,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联;科学和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尊重自然的观念;从源头上防治污染,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的生态义务;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济,引导社会遵循生态伦理;总结和推广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

二、《生态文明建设》(知识点2)
1、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政府、社会和行业围绕生态文明观,以构建人与自
然和谐的关系为目的,开展的实践性活动。

它要求每个政府、国家、
国际社会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
大对环境责任制的实施,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立尊重生态原则、以
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机制,加大生态环保投资。

2、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这包括:把人类活动
的积极因素融入自然系统,保护好森林、水资源、海洋、食物资源、
大气、土壤和生物多样性;充实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控制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消减可能的生态破坏;确保地球的可
持续发展。

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答案:《寂静的春天》2、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答案:签署气候变化协定3、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答案:19734、……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答案:十八大报告5、2023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3个创举内容:答案:减少局地冲突与战争6、下列哪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和贫困、收入差距、社会稳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最难解决的问题?()答案:空气质量、水污染、农村环保、环境风险7、从1972年开始到现在,全球保护臭氧层的努力已经得到了重要的成效,臭氧层可望到()年的时候就恢复到工业革命以前的水平。

.答案:20308、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以下哪个层面()。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带答案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带答案

智慧树2018《生态文明》章节测试及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 《寂静的春天》B. 《增长的极限》",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 十五大报告B. 十六大报告C. 十七大报告D. 十八大报告正确答案:D5【单选题】(2分)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3个创举内容:A. 消除极端贫困B. 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C. 减少局地冲突与战争D. 遏制气候变化。

正确答案:CB. 2℃,1.5℃C. 2℃,1℃正确答案:B4【单选题】(2分)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A. 美丽中国B. 和谐中国C. 富强中国正确答案:A5【多选题】(2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

A. 国家环境主权原则B.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 国际合作原则D. 平等互利原则正确答案:ABC6【多选题】(2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A.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构另的义务。

A. 对B. 错正确答案:A10【判断题】(2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人类第一个以条约形式要求承担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义务的执行性文件。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出自于《尚书》。

A.对B.错答案: 对2、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A.对B.错答案: 对3、天人合一自然观第一层含义就是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割裂了人与自然,就形成不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A.对B.错答案: 对4、单选题:《道德经》的作者是()。

A.老子B.庄子C.荀子D.墨子答案: 老子5、“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这段话出自于《素问》。

对A.B.错答案: 对6、《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A.150B.160C.170D.180答案: 1707、《西铭》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的著作。

A.对B.错答案: 对8、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所谓“礼”如何约束,而应是“道”如何要求,是“道”的实践活动。

A.对B.错答案: 对9、《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的作者是()。

A.杜甫B.李白C.王安石陶渊明D.答案: 王安石10、解放一词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易经》包含由以下哪几部易书组成()?A.《连山》B.《归藏》C.《周易》D.《卜筮》答案: 《连山》,《归藏》,《周易》2、《易经》又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3000年前。

A.对B.错答案: 对3、古人认为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应增厚美德,以厚德对待他人。

A.对B.错答案: 对4、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大,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什么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可以用“坤”来比喻君子的美德。

.A.对B.错答案: 对5、“礼之用,和为贵”的下一句是()。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课件.doc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课件.doc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是。
A.十八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五大
7、【单选题】(2分)
CarbonFootprint”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
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
A.中国社会面对民族危机在追求强国保种的过程中将卫生视为科学、文明和进步的象征而颇
为自觉加以追求。
B.瘟疫特别是鼠疫本身具有刺激和推动公共卫生发展的功能。
C.中国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公共卫生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D.西方列强势力不断以卫生防疫为理由侵蚀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7、【多选题】(2分)
当今中国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源于
D.综合利用资源
9、【单选题】(2分)
太阳能电池已为人们所熟悉。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效率在百分之十几左右如果想获
得较大的电功率就需要昂贵的投资、巨大的装置、占用巨大的面积或空间带来推广的难度。
因此唯有在提高其能量转化率上下功夫以拓展其应用范围。由上可以推出。
A.太阳能电池面积越大其能量转化率就越高
A.石油
B.核能
C.煤炭
D.木炭
2、【单选题】(2分)
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太阳能
B.生物质能
C.石油
D.风能
3、【单选题】(2分)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按消费量划分依次为。
A.石油、生物质能、煤炭、天然气、太阳能
B.太阳能、石油、煤炭、核能、水电
C.石油、煤炭、风能、核能、生物质能
D.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能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解析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增长的极限》B.《寂静的春天》C.《我们共同的未来》D.《只有一个地球》2、【单选题】(2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签署气候变化协定B.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3、【单选题】(2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1972B.1975C.1974D.1973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十八大报告B.十六大报告C.十七大报告D.十五大报告5、【单选题】(2分)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3个创举内容A.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B.遏制气候变化。

人类与生态文明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大学

人类与生态文明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人类与其它生物相比A:更强B:更弱C:有些特别D:更特别答案:C2.本课程关心的核心问题是A:人类的可持续B:人类与环境的关系C:人类的生存有发展D: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答案:A3.虎变为濒危动物是因为A:现代人类对其的影响B:虎在生物学退化了C:生境变化D:气候变化答案:AC4.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A: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生态机制B:提高生态文明意识C:系统掌握人类生态学的基础理论D: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答案:ABD5.对于所有生物来讲活着就要受环境的影响,死了还在受环境影响。

A:对B:错答案:A6.人类生存的目的是?A:实现自我B:壮大人类C:延续物种D:实现文明答案:C7.现代人学习文化的目的是?A:生活有意义B:成为人C:有知识D:提高素养答案:B8.现代人类在生物学上属于:A:直立人B:能人C:智人D:北京猿人答案:C9.对人生存也重要的,价格也高。

A:错B:对答案:A10.生态文明实质上是人类的文明。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对于人类风能A:是不可再生资源B:不是资源C:是无限资源D:是可再生资源答案:C2.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层中没有的成分包括A:臭氧B:甲烷C:二氧化碳D:氧答案:ABD3.生物对地球环境的改变包括A:土壤的形成B:气候C:元素地球化学循环D:大气组分变化答案:ABCD4.原始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有A:二氧化碳逃逸到太空B:白垩岩石形成C:煤的形成D:石油形成答案:BCD5.当人类扩大海洋捕捞时A:“鲨鱼”食物减少B:未来“鲨鱼”数量减少C:人类食物增加D:人类未来的食物可能减少答案:ABCD6.按自然的有限性,水资源属于?A:可再生资源B:不可再生资源C:有限资源D:无限资源答案:A7.生物对环境改造作用一般表现为?A:短期内弱,长期显著B:短期内强,长期弱C:强D:短期内弱,长期也弱答案:A8.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完全取决于他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1分)“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出自于《尚书》。

A.错B.对2【判断题】(1分)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A.错B.对3【判断题】(1分)天人合一自然观第一层含义就是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割裂了人与自然,就形成不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A.对B.错4【单选题】(1分)《道德经》的作者是()。

A.荀子B.墨子C.老子D.庄子5【判断题】(1分)“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这段话出自于《素问》。

A.对B.错6【单选题】(1分)《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A.170B.150C.180D.1607【判断题】(1分)《西铭》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的著作。

A.错B.对8【判断题】(1分)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所谓“礼”如何约束,而应是“道”如何要求,是“道”的实践活动。

A.错B.对9【单选题】(1分)《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的作者是()。

A.李白B.陶渊明C.王安石D.杜甫10【判断题】(1分)解放一词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分)《易经》又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3000年前。

A.错B.对2【判断题】(1分)古人认为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应增厚美德,以厚德对待他人。

A.对B.错3【判断题】(1分)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大,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什么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可以用“坤”来比喻君子的美德。

A.错B.对4【单选题】(1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我国哪位思想家的理论?()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5【单选题】(1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生态文明教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贵州商学院

生态文明教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贵州商学院

生态文明教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贵州商学院第一章测试1.文明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参考答案:《易经》2.从时间维度看,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主要是由什么产生的。

()参考答案:文字3.“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这句话是谁说的。

()参考答案:习近平4.真正的人类文明是从什么文明开始的。

()参考答案:农耕文明5.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关系的问题,孔子、老子、墨子等中华先贤从天文到地理,提出过极其丰富的生态思想。

()参考答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6.墨子提倡“公义”,从“天”这个整体出发,构建包括()及整个自然界的生态道德共同体。

()参考答案:鬼;天;人7.古埃及文明是在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的。

()参考答案:错8.早期的中华文明主要是指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

()参考答案:对9.墨家的生态思想是兼爱非攻,在墨家看来,“神”就是人应当严格遵循的规则,支配着万物的生成变化。

()参考答案:错10.从五帝时代开始,直到夏商周三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直至目前,人类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亿光年。

参考答案:9302.下列哪个不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参考答案:土壤圈3.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三个层次上降低。

()参考答案:生态系统4.地球的外部圈层由()组成。

()参考答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5.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的各个圈层,这意味着它具有()的特征。

()参考答案:问题导向;综合性;跨学科;区域性6.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参考答案:安全、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技、军事7.生命的诞生与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经历了距今约5亿年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也经历了包括距今约6500年恐龙灭绝的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东北林业大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东北林业大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东北林业大学)》章节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测试1、”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出自于《尚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季羡林先生认为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天人合一自然观第一层含义就是人与天地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整体,割裂了人与自然,就形成不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道德经》的作者是()。

A、老子B、庄子C、荀子D、墨子正确答案:A5、”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这段话出自于《素问》。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多个国家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

A、150B、160C、170D、180正确答案:C7、《西铭》是北宋大思想家张载的著作。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所谓”礼’如何约束,而应是”道’如何要求,是”道’的实践活动。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的作者是()。

A、杜甫B、李白C、王安石D、陶渊明正确答案:C10、解放一词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第二章测试1、《易经》又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3000年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古人认为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应增厚美德,以厚德对待他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中国古人认为天地最大,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什么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可以用”坤’来比喻君子的美德。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我国哪位思想家的理论?()A、老子B、荀子C、孔子D、孟子正确答案:D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带答案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题带答案

智慧树2018《生态文明》章节测试及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2分)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着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着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着作:A. 《寂静的春天》B. 《增长的极限》C. 《只有一个地球》D. 《我们共同的未来》正确答案:A2【单选题】(2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 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B. 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 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 签署气候变化协定正确答案:D3【单选题】(2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 1972B. 1973C. 1974D. 1975正确答案:B4【单选题】(2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 十五大报告B. 十六大报告C. 十七大报告D. 十八大报告正确答案:D5【单选题】(2分)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课件.doc

智慧树生态文明章节测试答案课件.doc
C.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D.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
3、【单选题】(2分)
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
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
A.1972
B.1975
C.1974
D.1973
4、【单选题】(2分)
C.多氯联苯
D.多环芳烃
7、【单选题】(2分)
氟利昂的一个主要危害是
A.破坏臭氧层
B.污染雨水
C.形成酸雨
D.形成雾霾
8、【单选题】(2分)
有机磷农药替代有机氯农药的原因是
A.便宜
B.促进植物增长
C.毒性低
D.容易降解
9、【多选题】(2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选原则包括
A.可全球传播
B.高毒性
C.高持久性
C.充电时正极材料得到电子
D.充电时负极材料失去电子
第六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臭氧层存在于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热层
D.逃逸层
2、【单选题】(2分)CO2为温室气体主要是因为它吸收:
A.可见光
B.地表的长波辐射
C.电磁波
D.紫外光
3、【多选题】(2分)
天然土壤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
A.重金属
A.河南艾滋村的存在。
B.艾滋病致命且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
C.国家对艾滋病防控不力。
D.艾滋病的污名化。
8、【判断题】(2分)
最初引起柴静关注雾霾问题是因为2013年她出差途中嗓子不舒服总是咳嗽。
A.对
B.错

人类与生态文明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人类与生态文明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文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1.现代人类的生存不需要适应环境。

A:对B:错答案:B2.工业化打破了地球系统原有的平衡,最重要的原因是()A:消耗化石燃料B:将人类个体对资源的需求无限化C:产生了污染D:污染水源答案:B3.与其它生物不同现代人类与环境的新型生态关系主要特点是()A:适应环境B:改造环境符合自己C:保护环境D:影响环境答案:B4.人类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包括()A:阐述自己的新看法B:学习知识C:应用知识D:对知识有新的看法答案:ABCD5.动物没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A:对B:错答案:B人类与文化1.人类的出现与森林变草原有关。

()A:对B:错答案:A2.对于现代人,没有文化就不能看作是“人”。

()A:错B:对答案:B3.现代人类的婴儿穿越到古代,成年后他(她)与古人相比()A:更有智慧B:更聪明C:更健壮D:智力基本一样答案:D4.有文化对于现代人类的意义是()A:更会思考B:更聪明C:更适应多样的环境D:更文明答案:C5.人类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和劣势包括()A:易得糖尿病B:孕妇生小孩危险高C:易得高血压D:运动易受伤答案:BCD6.文化对于人类的影响包括()A:扩大分布生活区域B: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C:改变生物学进化D:成为现代人答案:ABCD生态文明认识中的误区和问题1.“碳达峰”就是能量消耗达到最高值。

()A:否B:是答案:A2.开发利用原始森林就是违背生态文明的行为。

()A:是B:否答案:B3.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A:以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B:保护生态C:人类的可持续发展D:保护野生生物答案:C4.“碳达峰”是指()。

A:达到排放标准B: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再排放碳C:大气碳达到最高峰D:一个国家或地区碳排放的最高值答案:D5.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该是()。

A:建设者B:宣传者C:旁观者D:收益者答案:ABD6.生态文明的行为包括()。

A:回归自然B:多乘公交C:不用塑料袋D:出门关灯答案:BD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1.自然生态系统不能完全支撑人类文明。

智慧树知到《人类与生态文明》检测题答案

智慧树知到《人类与生态文明》检测题答案

提示:搜索答案前请先复制题目,然后到此文档按Ctrl+F出现搜索框后按C t r l+v粘贴题目进行搜索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分人类与其它生物相比A. 更强B. 更弱C. 有些特别D. 更特别2 单选题20分本课程关心的核心问题是A.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B. 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C. 人类的生存有发展D. 人类的可持续3 多选题20分虎变为濒危动物是因为A. 虎在生物学退化了B. 生境变化C. 现代人类对其的影响D. 气候变化4 多选题20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A. 系统掌握人类生态学的基础理论B. 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C. 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生态机制D.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5 单选题10分对于所有生物来讲活着就要受环境的影响,死了还在受环境影响;A. 对B.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分对于人类风能A. 是无限资源B. 是可再生资源C. 是不可再生资源D. 不是资源2 多选题20分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层中没有的成分包括D. 甲烷B. 氧C. 臭氧A. 二氧化碳3 多选题20分生物对地球环境的改变包括A. 大气组分变化B. 土壤的形成C. 元素地球化学循环D. 气候4 多选题20分原始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有A. 白垩岩石形成B. 煤的形成C. 石油形成D. 二氧化碳逃逸到太空5 多选题20分当人类扩大海洋捕捞时A. 人类食物增加B. “鲨鱼”食物减少C. 人类未来的食物可能减少D. 未来“鲨鱼”数量减少第三章单元测试1 多选题20分两足直立行走对人类进化的意义有A. 有利于运动能力增强B. 有利于脑容量增加C. 有利于语言能力增强D. 有利于手功能的进化2 多选题20分早期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是A. 食肉动物B. 食草动物C. 捕猎者D. 猎物3 多选题20分环境影响人体的A. 形态结构B. 生理生化C. 行为D. 发育速度4 多选题20分现代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来自同一群体,这一群体的特征包括A. 约200人B. 约2000人C. 大约5万年前走出非洲D. 属于北京猿人5 单选题20分现代人类的不同肤色是对生境环境不同的适应性变化A. 对B. 错第四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分大约5万年前现代人类迅速扩张到地球各地的原因是A. 地球气候变好B. 进化成功C. 路通了D. 他们有了文化2 单选题20分“千禧人”是指A. 千禧年生的人B. 最早的人类化石C. 最早的人类D. 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3 多选题20分“石器文化”对早期人类的影响包括A. 改变了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B. 使人类直立行走C. 有更多“休闲”时间D. 改写了人类进化途径4 多选题20分人类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主要表现在A. 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减弱B. 一些自然法则对人的作用减小C. 人类不再依靠自然环境D. 人类发展失去环境约束5 单选题20分“老虎”成为濒危动物是因为生物学退化A. 对B. 错第五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分古文明一般都在----形成A. 山地B. 平原C. 河流旁D. 海洋2 单选题20分两河文明的衰败表明A. 文化如果与环境有冲突,文化创造的文明最终会崩塌B. 早期文明由于文化不是很发达,最后都将崩塌C. 河边的文明都会崩塌D. 文明发展太快最后将崩塌3 多选题20分环境影响人类的A. 建筑文化B. 饮食文化C. 民族的性格D. 婚姻制度4 多选题20分复活节岛文明消失的教训是A. 资源过度利用损坏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功能,文明将失去支撑走向衰亡;B. 环境一旦被人类文化破坏,可能是不可逆转的;C. 随着文化发展,可用高科技恢复已被破坏的环境;D. 文明最终都会衰败5 多选题20分人类的生物学进化A. 受环境的影响B. 是随机的C. 受文化的影响D. 是有人类决定的第六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分人类学会火捕猎技术后,人类变成了A. 食草者B. 食腐者C. 捕食者D. 杂食者2 单选题20分工业社会对地球最大的影响方面是A. 破坏生物多样性B. 资源开发和利用过快C. 产品过剩D. 占有土地过多3 多选题20分人口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 生殖观念B. 健康服务C. 家庭收入D. 节育技术4 多选题20分工业社会对地球直接和间接影响方面包括A. 提高了人们的消费需要B. 提升了人们改造环境的能力C. 增加了对资源的需求D. 改变了地球物质循环途径和物质变化移动速率5 多选题20分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包括A. 生物进化B. 物质循环C. 地质沉积D. 水循环第七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10分自然生物的个体数量不会持续增长,以免造成A. 数量过大B. 资源消耗C. 破坏可再生资源的恢复D. 消耗可再生资源2 单选题10分大气形成雾霾的颗粒物的来源包括A. 自然来源B. 人为来源C. 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D. 尚未确定3 单选题10分为了维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是A. 加强物种间的竞争B. 避免捕食C. 避免竞争D. 淘汰对手4 多选题20分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的主要机制有A. 以可再生资源作为系统的基本能源B. 所用的物质不断循环、资源可再生反复利用C. 具有高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系统稳定和应对环境变化D. 进入系统的物种尽管筛选,减少竞争5 多选题20分现代人类系统难于可持续的主要原因包括A. 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B. 少量物质资源再生利用C. 科学技术高度发展D. 环境破坏严重6 多选题20分人类社会需要生态服务的支撑,生态系统的服务包括A. 提供食物B. 提供木材C. 气候调节D. 保持水土7 单选题10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质量和前景有一定影响;A. 对B. 错第八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分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和条件,是A. 相对的B. 有限的C. 很强的D. 绝对依赖的2 单选题20分现代人类的发展扩展主要依靠A. 生物学进化B. 文明化C. 地球环境变好D. 自然选择3 单选题20分传统文明可以A. 使人类可持续发展B. 使人类脱离自然C. 提高人类的消费D.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4 多选题20分地球环境受生命系统的调控,发生在A. 过去B. 现在C. 将来D. 局部地区5 单选题20分随着科学基础的发展,人类可生产制造所需的一切物质需求;A. 对B. 错第九章单元测试1 单选题20分绿色生活方式不提倡人们A. 按自然的方式生活B. 按健康的方式生活C. 按环保的方式生活D. 按低能耗的方式生活2 单选题20分关于生态文明正确的观点是A. 没有人类文明,谈不上生态文明B. 环境实现“原生态”,就是生态文明C. 建设生态文明,不能破坏原生态D.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减缓经济发展3 多选题20分生态文明社会的特征应该包括A. 环境友好、经济发达的社会B. 合理的自然与人工系统的空间安排C. 生态环境结构完整功能完善D. 人们的生态意识高,大多数人按绿色生活方式生活4 多选题20分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包括的内容有A.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B. 生态文明精神建设C. 生态文明物质建设D. 环境友好经济建设5 多选题20分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涵包括A. 杜绝资源浪费B. 减少资源消耗C. 减少消费D.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十八大报告
5、2015 年 9 月 25 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 过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包括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 169 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 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 15 年内实现 3 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 3 个创举内容:
答案:先秦时期
5、在漫长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环境经验和生态智慧。中国许多土地已经耕 种了数千年而没有发生严重的地力衰竭,直接得益于: 答案:“化恶为美”“变废为宝”和“相资以利用”的农作施肥和循环经济理念 6、环境史采用跨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人类与自然的既往关系,主要关注以下哪些方面的重要 问题?( ) 答案: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了生态系统、自然的各种思想观念如 何影响了人类的文明 7、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有许多优秀特质,以下属于这些特质范畴的是( )。 答案:崇敬自然、顺应自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中国历史上严重的环境资源危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答案:清代中期 9、环境史的根本任务是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演变,解说人类既依存自然亦改变自然的客 观事实,为建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的新型文明提供过往经验。 ( ) 答案:对 10、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逐渐摆脱 了生物的基本属性。( ) 答案:错 第 4 章 单元测试 1、柴静主创的《穹顶之下》主要谈论是: 答案:雾霾这一环境问题的危害、成因和对策。 2、在一般截止到 1949 年的疫病统计数据中,瘟疫频度最高的是哪个时期: 答案:民国时期 3、欧洲 19 世纪上下水道建设和细菌学说的出现与下列什么事件直接有关: 答案:1820 年以降的霍乱大流行
答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9、太阳能电池已为人们所熟悉。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效率在百分之十几左右,如 果想获得较大的电功率,就需要昂贵的投资、巨大的装置、占用巨大的面积或空间,带来推 广的难度。因此,唯有在提高其能量转化率上下功夫,以拓展其应用范围。由上可以推出( )。
答案: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越高,获得的电功率就越大 10、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放电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移向正极,电池内部电解质溶液是离子传导 第 6 章 单元测试 1、臭氧层存在于: 答案:平流层 2、CO2 为温室气体,主要是因为它吸收: 答案:地表的长波辐射 3、天然土壤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 答案:有机质、矿物、金属氧化物 4、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 答案:离子交换树脂、沉淀、膜分离 5、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特征是: 答案:营养元素超标、藻类疯长、水体发臭 6、下面哪些化合物属于含卤素化合物: 答案:多氯联苯、氯代乙酸 7、氟利昂的一个主要危害是: 答案:破坏臭氧层 8、有机磷农药替代有机氯农药的原因是: 答案:容易降解 9、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选原则包括: 答案:高持久性、高毒性、高生物富集性、可全球传播
10、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机理包括 答案:植物吸收、植物蒸腾、植物代谢、根际微生物降解 11、修复中常用的氧化剂包括: 答案:臭氧、Fenton 氧化、高锰酸盐 12、生物炭技术被认为是可以解决下述 答案:碳的增汇减排、改善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长 第 7 章 单元测试 1、化学是理科学科,与哲学、艺术、历史没有关系。 答案:错 2、日常生活方面的不断进步,都是以化学和化学创造出的新物质为基础的。 答案:对 3、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客从》一诗:“客从南溟来, 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 欲辨不成 书。缄之箧笥久, 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 哀今征敛无。”与下面哪个成语记录了一个化 学反应的变化。 答案:水滴石穿 4、以下哪些书籍是与四大发明火药相关的: 答案:《炸药化学与制造》、《火工药剂学》、《天工开物》 5、《天工开物》作者是: 答案:宋应星 6、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即减少或消除危险物质的使用和产 生的化学品和过程的设计,绿色化学倡导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停止那些对人类健康、 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 答案:对 7、绿色化学的诞生源于污染治理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大概经过了( )三个阶段。
答案:2030
8、生态文明要求 “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以下哪个层面( )。
答案:生产方式层面 9、我国当前的污水处理率整体上仍然低于 50%。( ) 答案:错 10、生态文明不能简单等同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 答案:对 第 2 章 单元测试 1、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 )召开,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环境保护 议题提升到“全球性峰会”的层次,因此该会议又被称为“地球峰会”(Earth Summit)。 答案:里约热内卢 2、下列哪项不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 答案:长期性 3、2015 年 12 月 12 日,《巴黎协定》通过,明确 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承 诺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 )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之内而努力。 答案:2℃,1.5℃ 4、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 )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答案:美丽中国 5、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 )。 答案: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国际合作原则 6、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 答案: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构、国际环境会议、国际环境条约与协定、经济技术援助 7、下列哪几项属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球气候治理领域的国际环境条约与协定?( ) 答案: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 年,《京都议定书》、2015 年,《巴黎协定》
答案:美国历史学家 R·纳什
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 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 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 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 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 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以上著名论断和 警告,出自:
答案:减少局地冲突与战争
6、下列哪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和贫困、收入差距、社会稳定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制约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最难解决的问题?( )
答案:空气质量、水污染、农村环保、环境风险
7、从 1972 年开始到现在,全球保护臭氧层的努力已经得到了重要的成效,臭氧层可望到( ) 年的时候就恢复到工业革命以前的水平。
4、对人类历史造成重大影响,世界公认的烈性传染病有: 答案:天花、霍乱、鼠疫 5、20 世纪中国以清洁为基本诉求的公共卫生运动主要有: 答案:基督教青年会发动的卫生运动、南京国民政府倡导的城市卫生运动大会、1930 年的新 生活运动、1950 年代以降的爱国卫生运动 6、鼠疫直接刺激和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机构的创设和卫生行政的发展,是因为: 答案:西方列强势力不断以卫生防疫为理由,侵蚀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中国社会面对民族危 机,在追求强国保种的过程中,将卫生视为科学、文明和进步的象征,而颇为自觉加以追求。 7、当今中国社会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源于: 答案:艾滋病致命且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艾滋病的污名化。 8、最初引起柴静关注雾霾问题,是因为 2013 年她出差途中嗓子不舒服,总是咳嗽。 答案:错 9、天花、鼠疫和霍乱等烈性、急性传染病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要死亡病因。 答案:错 10、一般认为,1820 年前后的嘉道大疫是真性霍乱首次在中国大范围流行。 答案:对 11、1911 年 4 月 3 日至 4 月 28 日在奉天府(今沈阳)隆重召开有中、美、英、俄、法、日 等 11 个国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在清末中国政府成功扑灭举世瞩目的东北肺鼠疫大流 行的背景下召开的。 答案:对 12、中国的血吸虫被称为日本血吸虫,是因为它主要在日本流行。 答案:错 13、公共卫生建设重心和政策推动,很大程度上往往表现为回应社会的重大关切,甚至出于 当权者自身的政治需要。 答案:对
答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3、农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关系演变方向,从此,人们主动干预和积极参与动、植 物的生命过程,并不断开始改造水土环境,以谋取生活资料,而不再完全仰赖于大自然的直 接恩赐。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____
答案:10000 年前
4、中国最早有系统的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制度,出现于:
答案:十八大
7、人类日常生活中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碳足迹的计算包括 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 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答案: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8、“生物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传统生产主要以甘蔗、玉米、薯类为原料,目前已研发出 由木质纤维素(如秸秆等)炼制乙醇。对比传统生产,新制取方式的意义不含( )。
答案:对
1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人类第一个以条约形式要求承担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义务 的执行性文件。
答案:错
第 3 章 单元测试
1、环境史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史的跨学科研究,它通过考察历史上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 的互相作用和彼此影响,为当今环境问题查找“病史”、“病根”,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新型文明提供过往经验。最早提出和使用“环境史”这一术语的是:
8、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特征,影响范围跨越国境,不同生态环境问题常常高度关联, 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单个主权国家不需要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负责。
答案:错
9、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国家环境主权原则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一方面,国家享有开发 其资源的主权权利,包括对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环境事务的处置权;另一方面,各国在行使 各自环境主权的同时确保不损害他国和国际公有地区的环境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