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13讲 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 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 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 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 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 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 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 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 胀”现象,各国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 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 经济”。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不同于社会主义的“计 划经济”。( √ ) 提示: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是指导性 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带有指令 性的特点。 (2)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利无害,越多越 好。( × ) 提示:福利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保障人民的生活要求,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但过多的 社会福利会造成政府财政支出较大,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精神和工作 的积极性,因此不能说社会福利有利无害,越多越好。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5.三大经济运行模式比较
模式 西方模式
内容Biblioteka (英国)斯大林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私 生产资料公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所有制 有制

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 先轻工业后 优先发展重工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

重工业

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 农场
集体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苏维埃体制(高
内阁制、两党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根源在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 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采用行政 命令的方式管理经济。但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相对落后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斯大林体制 其内容主要表现为: 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体 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 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 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做 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 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 镇压。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 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
第13讲 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 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 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 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 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 提示: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 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 有制之间的矛盾,不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 危机。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新”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含义一致。 (×) 提示:前者旨在利用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挽救和发展资本主义。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4.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后,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布尔什维克党实 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此政策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 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 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 的东西。其本质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 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的国家,这种做法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失败的根源所在。
(2)新经济政策意味着苏俄(联)背弃了社会主义的目标。( × ) 提示: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 义经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所以新经济政策并没有背弃社会主义的目标。
(3)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初曾发挥过进步作用。( √ ) 提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实行 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到了后期,苏联领导人没有坚 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生产关系,斯大林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2.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主张遏制经济危机。( × ) 提示:“自由放任”政策并非不主张遏制经济危机,它力图利用市场 机制的自我调节功能调整社会经济活动,国家不干预经济。 (2)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严 重的消极影响。( × ) 提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详 细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该理论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 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 机打破了亚当·斯密设计的经济模式。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由于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市场经济主体具有天然趋利性和盲目性,因而 也产生了单纯市场主体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2.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 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 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 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 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 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 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