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13讲 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 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 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 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 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 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 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 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 胀”现象,各国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 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 经济”。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不同于社会主义的“计 划经济”。( √ ) 提示: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是指导性 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带有指令 性的特点。 (2)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利无害,越多越 好。( × ) 提示:福利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更全面地保障人民的生活要求,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但过多的 社会福利会造成政府财政支出较大,容易使人丧失进取精神和工作 的积极性,因此不能说社会福利有利无害,越多越好。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5.三大经济运行模式比较
模式 西方模式
内容Biblioteka (英国)斯大林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私 生产资料公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所有制 有制
制
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 先轻工业后 优先发展重工 农、轻、重按比例协调
路
重工业
业
发展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大 农场
集体农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苏维埃体制(高
内阁制、两党 度集权)、一党
制
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根源在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 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采用行政 命令的方式管理经济。但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相对落后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斯大林体制 其内容主要表现为: 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体 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 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 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做 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 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 镇压。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 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
第13讲 世界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 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 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 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 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3)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 提示: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 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 有制之间的矛盾,不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 危机。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新”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含义一致。 (×) 提示:前者旨在利用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后者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挽救和发展资本主义。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4.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后,为了反对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布尔什维克党实 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此政策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 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 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 的东西。其本质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 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的国家,这种做法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失败的根源所在。
(2)新经济政策意味着苏俄(联)背弃了社会主义的目标。( × ) 提示:新经济政策“新”在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 义经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战胜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所以新经济政策并没有背弃社会主义的目标。
(3)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初曾发挥过进步作用。( √ ) 提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实行 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到了后期,苏联领导人没有坚 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生产关系,斯大林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2.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主张遏制经济危机。( × ) 提示:“自由放任”政策并非不主张遏制经济危机,它力图利用市场 机制的自我调节功能调整社会经济活动,国家不干预经济。 (2)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严 重的消极影响。( × ) 提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详 细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该理论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 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 机打破了亚当·斯密设计的经济模式。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由于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市场经济主体具有天然趋利性和盲目性,因而 也产生了单纯市场主体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时空坐标
高频视角
易错考点
2.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 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 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 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 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 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