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安县三高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新安县三高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从爆发流行个案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模式和患者临床特点。

方法收集2009年8月27日河南省新安县三高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后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的详细数据,并对发热程度、持续时间、治疗后
恢复时间等主要数据加以统计分析。

结果本次流行特点是大部分病例(96%)集
中在4天内发生在第三高中学生中,符合爆发流行的特征;大部分病例仅有轻中
度发热,持续的时间平均为1.6天;其它主要症状为咳嗽、咽痛、乏力等流感样
症状,均较轻微,无重症病例;在病情相似的情况下,使用达菲和不使用两组发
热持续时间没有差异;对于发热体温小于39℃度的病例,用或不用抗生素和中药,发热持续时间均没有差异;严密隔离密切接触者,病例数迅速下降,流行得以控制。

结论对于大多数病情一般的患者,疾病过程为自限性,加强护理观察即可,无需用药;建立应急医院收治病人,严密隔离密切接触者,病例数迅速下降,流
行可以得以控制;提示学校落实体温检测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甲型H1N1流感
是可防可控的。

2009年8月27日,新安县第三高中发生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截止9
月10日已确诊病人80例,临床确诊病人133例,迄今为止为国内最大一次爆发[1]。

所有病例均隔离收治于县医院传染科、两所紧急腾出的医院和两所新建的应
急医院。

现将患者的部分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总结分析如下。

1 方法
1.1 病例 2009年8月27日至2009年9月10日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确
诊病人80例,临床确诊病人133例,共213例。

诊断标准:确诊病人依据卫生
部《甲型H1N1流感防治方案(第二版)》,临床确诊病人诊断依据:(1)和确
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三高学生;(2)接触7天内发病出现相似临床表现;(3)排除其它除季节性流感以外的疾病引起的发热。

所有病人出院标准和高危病例、
重症病例的诊断严格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治方案(第二版)》[2]执行。

1.2 对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接触史等基本情况,发热、咳嗽、咽痛咽痒、
头痛、乏力、周身酸痛、恶心呕吐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方法 t检验。

2 结果
2.1 病例分布和流行特征
2.2 患者临床表现
2.3 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3.1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二版)》[2]中规范了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分为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两种,对例数较少的输入性病例和散发病例无疑是
正确的,但对诸如此次爆发流行而言,由于大量病例短期出现,甲型H1N1流感
病毒有核酸检测需较长时间、成本高昂、试剂短缺等原因,不能及时完成大量标
本的检测。

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如果初期病例已经确诊,其密切接触者如果在
潜伏期内出现相同的临床表现且排除其它疾病时,可以临床确诊按确诊病例对待。

若仅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分析不能反映此次爆发流行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的
全貌,所以在本文中使用了临床诊断病例的概念,将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
病例合并分析。

3.2 本次流行特点是大部分病例(76%)集中在前5天内发生在第三高中学生中,符合爆发流行的特征。

该校学生班级人数多、教室内拥挤、集中住宿,每宿
舍8-16人,近距离长时间同室密切接触,故发病集中。

其它各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均是和该校学生有密切接触史的教师、军事教官、家庭成员,陆续发病但没有
明显的波峰,虽然这部分人群的活动范围更为广泛,但他们接触的社会人群没有
大量病例出现。

3.3 大部分病例仅有轻中度发热,且持续的时间不到2天;其它主要症状为部分病例有头痛、咳嗽、咽痛、乏力、四肢酸痛等流感样症状,但较轻微,随着体
温降至正常,仅个别病人出现肺部炎症表现,但经过治疗亦迅速好转,未发展成
重症病例[3]。

3.4 对于住院患者的治疗,对体温大于等于38℃的病例一部分试用了达菲,
在病情相似的情况下,使用和不使用达菲两组发热持续时间没有差异。

对于发热
体温小于39℃度的病例,用或不用抗生素和中药,发热持续时间均没有差异。


明疾病过程还是自限性,对于大多数病情一般的患者,用抗病毒药、抗生素和中
药没有明显的作用,加强护理观察即可,无需用药[4]。

部分发热和症状较重的患
者使用了达菲、激素、退热药和中药,但由于病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还需要今后扩大病例进一步总结。

3.5由于学校在体温晨检工作中不到位,没有更早发现聚集性发热情况,及时上报并隔离患者,导致在学生中蔓延迅速,流行第一天就有28名学生已经发病,随后几天病例增长迅速。

但此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建立应急医院收治病人,严
密隔离密切接触者,病例数迅速下降,流行得以控制。

说明学校落实体温检测的
重要性,同时也说明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参考文献
[1]蔡闯,钟南山.中国急救医学[J].2009,29(6):34-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二版).
[3]唐卡毅.中西医结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重庆医学[J].2009,38(11):31-33.
[4]凌云,狄亚敏.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及其治疗药物.解放军药学学报[J],2009,25(3):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