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鲁教版地理必修一新突破课件第单元第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zuòyòng)看 第二节 地理地环理境环(d境ì 内lǐ在hu规án律jìnɡ)的整体

第一页,共44页。
2
学习目标:1.联系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难点)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决地球圈层间的 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相关问题。(难点)3.结合图文资料,运用整体 性的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第四页,共44页。
5
3.整体性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 协调一致 。 (2)环境要素间 相互(xiān,gh即ù)“制牵约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相间互的(xiānghù)联,一系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 域。
第五页,共44页。
6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7
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d发ì 展lǐ h演u化án的jì原nɡ因) ,也是 _圈__层__间___相互联系的纽带。
第七页,共44页。
8
(2)实例
①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吸收
释放 制造或消耗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_氧__气__(y_ǎ_ngq制ì)造_有__机__物__
第十六页,共44页。
17
第十七页,共44页。
18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 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例如,撒哈拉沙漠各要素的关系。
第十八页,共44页。
19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即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例如,全球变暖的原 因及危害。
提示: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 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 涝灾害;还能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第十五页,共44页。
16
[归纳总结] 1.整体性的含义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以及人类 活动各要素通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含义可用下图 所示来理解:
29
(2)呼吸作用与物质运动 (3)分解作用与物质运动
第二十九页,共44页。
30
2.下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
第三十页,共44页。
31
(1)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降水
D.径流
(2)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三十二页,共44页。
33
素养达 标 固双基
第三十三页,共44页。
34
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 1~2 题。
第三十四页,共44页。
35
1.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 )
①大气 ②土壤 ③生物 ④民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第三十五页,共44页。
36
2.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 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变化形成的。下列关于其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 叙述,正确的是( )
第十九页,共44页。
20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 响其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第二十页,共44页。
21
1.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1)~ (2)题。
第二十一页,共44页。
22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
呼吸作用 _氧__气__(y_ǎng二q氧ì) 化碳 消耗有机物质
植物的产生使某些矿质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 ②地理环境中的 水循环 、 碳循环 等物质运动。
第八页,共44页。
9
1.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整体性是绝对的,差异 性是相对的。( × )
提示: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2.阳光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 ) 提示:阳光是太阳辐射的重要表现形式,不断为地球提供能量, 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十七页,共44页。
38
下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的交换和传输。读图,回答 3~5 题。
第三十八页,共44页。
39
3.地表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圈层间的________来实 现。( )
A.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B.物质相互转化 C.能量传输 D.物质运动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40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图中________
第九页,共44页。
10
3.生物循环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 ) 提示:生物循环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故能把有机界和无 机界联系起来。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 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 ) 提示: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关系。
第十页,共44页。
11
5.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受下
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维 联持 系地 各表 圈系 层统 的正 桥常 梁运 和行 纽的 带_动__力__(_dònglì)
(2)例析
海洋输送热能给大气 ①海洋与大气之间大气将 动能(d传òn输g给né海ng洋)

势能
气压升高,海面降低 的传输与交换气压降低,升海高面(shēnɡ
ɡāo)
第六页,共44页。
面的哪一个要素影响最大(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C [植被破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
第十一页,共44页。
12
合作探 究 攻重难
第十二页,共44页。
13
地理环境(dì lǐ huán jìnɡ)整体性的表现
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 风。这是气象学家洛伦兹 1963 年提出来的,也是“蝴蝶效应”的最 初来源。该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 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第四十一页,共44页。
42
课时分层 作 业
点击 (diǎn jī)右图 进入…
第四十二页,共44页。
43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四十三页,共4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单元(dānyuán)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No Image
第四十四页,共44页。
第二十五页,共44页。
26
[归纳总结] 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能量来源:四大圈层所交换、传输能量的来源主要包括太阳 能、重力能以及地球内部的热能等。
第二十六页,共44页。
27
(2)具体表现
第二十七页,共44页。
28
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1)光合作用与物质运动
第二十八页,共44页。
第二页,共44页。
3
自主预 习 探新知
第三页,共44页。
4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_地__貌__(_d、ìmà气o候) (q、ìhòu水) 文(s、h生uǐw物é和n)土壤 等。 2.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联系 、 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有机 整体,并不断进行 物质运动和 能量交换 。
和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 )
A.大气圈 岩石圈
B.生物圈 岩石圈
C.水圈 大气圈
D.水圈 岩石圈
5.在地球四大圈层中,由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
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第四十页,共44页。
41
3.A 4.B 5.D [第 3 题,地表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主要通过 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第 4 题,花属于生物圈,泥 属于岩石圈,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物 圈与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第 5 题,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围是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 全部。生物圈是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又对其他三 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用( )
A.a
B.b
C.c
D.d
(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23
(1)A (2)B [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 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 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水文特征不同。第(2)题,黄土 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 箭头 b 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32
(1)C (2)D [第(1)题,①水分由大气圈进入水圈,表示水循环 中的大气降水环节。第(2)题,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和生 物生长无关;水循环发生在各大圈层之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参与了海陆 间的水循环。]
A.各要素之间只进行着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 B.各要素之间只进行着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 C.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各要素之间没有平衡的功能
第三十六页,共44页。
37
1.D 2.C [第 1 题,民居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属于人文地理 环境要素,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第 2 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 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整体的地理环境。]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24
地球(dìqiú)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护花。
第二十四页,共44页。
25
问题 1 (综合思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 了地理环境哪些圈层之间的物质运动?
提示:生物圈与岩石圈。 问题 2 (综合思维)在生物循环过程中是如何实现能量交换的。 提示:植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再通过食 物链将能量传递给动物,生物体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将化学能 转换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去。
第十三页,共44页。
14
问题 1 (综合思维)“蝴蝶效应”同时也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哪种特性?
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 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第十四页,共44页。
15
问题 2 (区域认知)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 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