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月沉淀的美
——外院日语系杨言 1102021037
美,并不一定是光华璀璨的珠宝;美,也并不一定是春花秋月的景色。

在国博观看《复兴之路》时,我感受到的的是一种于漫长时光中洗尽铅华、于无尽苦难中历经沧桑的岁月中沉淀的美。

那是黑暗后的光明、战火中的团结、苦难里的希望,那是给予我心灵强烈震撼的中国的、中国人民的美。

这次展览通过书画、照片、雕塑、历史遗物和高科技物品向我们真实、立体地展示了中国人民从清朝末期至今的奋斗史。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展览中的雕塑。

这些雕塑无疑都是美的,或粗犷,或细腻,却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其中有一个妇女织布的雕塑是让我非常震撼的,因为至今为止无论是课上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雕塑都是带点夸张、带点写意的。

但是这个雕塑却像一幅精美的油画,那么真、那么美。

远看时,那真实的像是真的有2个妇女在织布机边上工作。

她们的手、发、衣服,甚至神情都与常人无异。

而这个雕塑的背景音乐正是织布机器所发出的声音,让人如临其境。

而这个雕塑也象征了一种变革——清末机器生产、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的变革。

还有名为《血肉长城》的雕塑,我觉得这个充分诠释了全民族抗战这个主题,一种共赴国难的牺牲精神。

那身披老羊皮的西北汉子的宽阔脊梁,刚强坚毅,满怀悲愤的力量;壮年男子抱起死难的同胞,怒目而视,爆发复仇的决心;秀丽的女学生满怀激情,号召人们起来抗日;前方的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冲向前方。

众多人物当中还有挣扎在死亡线上劳苦大众,孤苦的老者,怀抱婴儿的母亲,失去双亲的孤儿,他们忍无可忍,隐含着爆发前的聚集巨大的能量。

面对无言的雕塑,我们仿佛听见了中华民族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还有一个雕塑,是描述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封建势力压榨之下的苦难和屈辱中的中国人民。

六七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性格迥异,又同样承受着巨大苦难的人群踽踽前行,挑担的男子,坚毅果敢,面对苦难,用肩膀挑起全部家当踟蹰地走上求生之路;无法掩饰丧子的悲痛哺乳的妇女,多想再为孩子一口奶,但干瘪的乳房已无法挽救救孩子的生命;跟随上路的瘦弱男孩,对贫困的毫无知觉,仍然对一切充满好奇;为首穿长衫的男子,应是行进队伍里的智者或灵魂,仿佛仍在困顿和努力思索。

这个雕塑充分展示了当时中国人民对未来的迷茫、无助、何以为家的悲怆,这让人想起了列宾的《伏尔加纤夫》。

一支在苦难中艰难行进、互相依存的队伍正是那个时代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人性的颓散,队伍的零落,给人以惆怅、孤苦、无援之感,体现了一种震撼人心灵的悲剧的美,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个展览所展示的并不只有这些,而我认为,岁月沉淀出的,也并不只有这些。

展览只能体现历史的一部分,更多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我认为这个展览是美的,但更美的,是这60载复兴之路中体现的中国人民的心和中国在苦难中体现的团结一致、坚强不息、至死不屈的精神。

美不一定要现于外观,也可体于内在。

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战争时期中国百姓、战士们不畏牺牲、保家卫国、誓死斗争的精神,而这些也是当时中国人民瘦弱的身躯所蕴含的一种美、一种让人不自禁为其流泪的美。

在跌宕起伏的历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共同的理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他们是复兴路上的勇者,
尽管一路前行危难重重,甚至有送命的危险,可他们硬是凭借着各自的胆识为后人开辟出一条条光明之路。

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坚贞不屈。

百姓们与军人团结一致,面对敌人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长城来保卫祖国大好河山。

中国人民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坚定了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心,他们面对艰苦的生活,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在黑暗中向着光明前进,永不放弃希望。

他们曾经斗志昂扬,奔赴战场,鲜血染红的天空下,硝烟四起,在生与死的面前,为了苦难中的祖国,他们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甘将热血沃中华。

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民族的尊严,拯救国家的主权。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得以走向新纪元。

那逝去的先烈以及无辜的百姓们所体现的正是人性中最为美好的一面,他们或许没有美丽的容颜,也没有优雅的身姿,甚至皮肤已经皴裂、脊背已经佝偻,但他们仍然是美的,因为他们有着如今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与风骨。

面对他们,我们或许会感到惭愧,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已经丧失了先烈们那样让人震撼的情操,我们需要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得到美的改造。

这次国博之旅,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纯艺术的美与洗礼,更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那些书面上的中华美德终于以一种立体真实的姿态呈现在我面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