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附件包块1例阑尾黏液囊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附件包块1例阑尾黏液囊肿
关键词阑尾黏液性囊肿误诊附件包块对阑尾黏液性囊肿误诊为附件包块1例分析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女,30岁,已婚,无职业,2011年3月行常规妇科检查时B超提示右下腹部包块,且感下腹隐痛不适,无尿频尿急,无腹泻,无腰痛,无月经改变。

期间多次复查B超提示附件包块持续存在。

2011年9月22日以“右侧附件包块”收入院。

查体:T 36.5℃,P 80次/分,R 20次/分,BP 107/70mmHg,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肌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活动自如。

妇科检查:外阴已婚产式,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肥大。

子宫前位,宫体稍大,质较硬活动佳,无压痛及反跳痛,左侧附件未触及包块。

门诊彩超所见:子宫切面大小62mm×42mm×55mm,子宫内膜居中,肌层回声尚均匀,内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附件可见一68mm×37mm圆形无回声区,左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右侧附件囊性包块。

妇科诊断: 右侧附件包块。

入院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全套、CA125、心电图、肺部CT等均正常。

2011年9月2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术,术中可见子宫及双侧卵巢、输卵管外观形态,右侧可见一肿大阑尾,形成约7cm×5cm×4cm囊肿,顺时针扭转360°,脱垂至盆腔内。

术中请外科医师会诊,初步诊断为阑尾囊肿,与家属交代病情后行腹腔镜下单纯阑尾切除术:钳夹阑尾系膜及其中的血管,予单极电凝切断,近端钛夹钳夹,再距盲肠0.5cm处切断阑尾,右下腹扩大切口,取出阑尾,用生理盐水及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腹腔,关腹后安返病房。

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治疗。

术后第4天,病理诊断为“阑尾黏液性囊肿”,与临床诊断相符。

术后第5天治愈出院。

出院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肿。

随访3个月无不适。

讨论
阑尾黏液囊肿(AMC)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无特异性,其发病机理
并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是阑尾腔有梗阻、黏液积聚所致。

阑尾黏膜的成熟细胞几乎全部是黏液细胞,在黏液细胞尚有功能,而阑尾腔有梗阻或部分梗阻时,分泌的黏液积聚在腔内,形成黏液囊肿。

其发病率低,有文献报道占阑尾切除标本的0.25%~0.5%[1],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往往需要手术探查或病检才能确诊,误诊率高达89.7%。

阑尾黏液囊肿在临床及影像学上都是较少见的,女性阑尾在解剖位置上紧邻附件,与附件包块较相似,影像医师缺乏此类疾病的超声诊断经验,仅凭主观臆断更易将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附件包块。

妇产科医师经验不足,对本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过分依赖影像学结果,造成误诊。

对临床上入院诊断为“附件包块”的患者,一定要开阔思路,不要仅限于专科常见病,查体要认真,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要全面仔细地分析,必要时邀请普外科会诊,且术前交代病情时要客观而且详尽,告知患者阑尾囊肿不排除,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该病例在术中妇产科、外科手术医师仔细与患者家属谈话,术后相关部门多次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通过主动、诚挚、科学的沟通,后患者及家属得以理解,才没有造成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