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阳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
2015-2016学年广东省阳江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列语段中加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
在萧山人民广场,一场以“爱的奉献”为主题赈灾义演晚会让每个人感动万分。

灾难袭来,崩裂的山体、倒坍⋅
的房屋和瓦砾中挣扎的生命,猝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全区人民解囊相助,捧出一颗颗炽热的心,伸出一
双双热情的手,为死去的灵魂祈祷,给活着人送去慰藉。

A.tā cù zhì jiè B.tān cuì chì jí C.tān cù chì jiè D.tā cuì zhì jí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B.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纶的艺术品. C.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嘘短叹,帮助他将钟情吐露. D.我那一个家徙四壁的家就没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钱江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B.面对凤凰古城的富人宅地、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
肃然起敬⋅. C.我坐在飞驰的列车上,看着窗外的沧海桑田⋅
,内心感慨万千. D.我们都拿出了各自的雕刻作品,在我们学校,我自认为雕
工算很好的了,但跟他相比却还是相形见绌⋅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B.做题时,一种方法做不出,要立刻换另一种方法,切记避免不可死钻牛角尖. C.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以及“千城一面”,都是“十二五”期间亟待治疗的“城市病”. D.寒假期间,杭州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平台推出了一系列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8分)
1. 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3)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4)《水调歌头》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无题》中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后亦指一切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若都似五柳先生那般“________,________”,金钱名利又怎会羁绊现代人追寻诗意人生的脚步?
2.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雪》则选自散文诗集《野草》。

B. 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和胡适的《我的童年》两篇回忆性文章,都有对童年苦难生活的描述,和对人间温情的展示。

C. 宋濂是明代文学家,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D.《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其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阅读下面名著语段,请你结合人物的肖像特点以及阅读《名人传》的感受简要地概括这个拥有“狮子的相貌”的巨人的性格特征。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

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

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

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

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

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

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为时很短。

3. 2016年9月,G20峰会将在浙江杭州召开。

学校团委决定于6月8日(周三)中午12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一次“G20知识竞赛”,请各班同学踊跃到班主任处报名参加,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28日。

请你帮助拟写一则通知。

(只写正文,不超过100字)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母亲的书 琦君 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_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
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

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

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

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

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

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

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
第3页共12页◎第4页共12页
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
提防老鹰攫去。

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


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

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

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

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
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
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

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

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

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

中秋节是
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

最喜欢的是头两句。

“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
是比喻白发。

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

《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

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_
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琦君散文》(文章有删改)
(1)文章围绕母亲的三本书,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
(2)仔细阅读第8、9两段,说说黄历为什么是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书?
(3)文中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②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

(4)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2. 会哭的人更健康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

”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

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
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

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
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

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

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
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

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

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

而哭泣时这些
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
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

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

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
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

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
应。

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

不情
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

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
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

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

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

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而
_
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


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1)为什么说“会哭的人更健康”?请简要概括。

(2)第⑥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简要说明下列加点文字的作用。

据考证

,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

要哭5次,男人只有1次。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这是一篇消除人们对“哭
泣是软弱的表现”的偏
见,为哭“正名”的科普文
章。

B.当我们因悲伤而落下
“情绪眼泪”时,排除的
是有可能致命的儿茶酚
胺。

C.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
委屈郁闷的时候,适当
的“哭”是有利于身体健
康的。

D.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
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
等,都是由于过度抑制情
绪引发的。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 阅读下面古诗文,按要求完成16–20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
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
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_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
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②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
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语境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 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担
心)
B.色愈恭,礼愈


(周到)
C. 虽

有子羔、原宪之贤(虽
然)
D. 则习

染而不自觉
(沾染)
(2)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
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B.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
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C.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
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D.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
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几可得十之五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第5页共12页◎第6页共12页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甲乙两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

(1)诗的前四句写出了常山道人隐居地怎样的环境特点?请作简析。

(2)诗句“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中,“过”字与“随”字用的妙,请作赏析。

四、作文(4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生活中,阴风冷雨会不时来袭,常常暗淡了我们天空的色彩。

但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改变那应该改变的,拿出意志改变那很难改变的,我们的天空就会五彩斑斓。

然后我们可以微笑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请以“我改变了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⑤不得抄袭、套作。

第7页共12页◎第8页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片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
【答案】
C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多音字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词语写出拼音,解答时需要回顾所学知识,仔细辨析各选项作答.
2.
【答案】
A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
3.
【答案】
D
【考点】
成语等熟语运用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总之,做好该题,理解词义是最关键的.
4.
【答案】
C
【考点】
病句辨析与修改
【解析】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18分)
1.
【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2.
【答案】
B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与掌握.语段所写人物为贝多芬.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惊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细致真实地展示了贝多芬桀骜不驯的雄狮般的性格和与生活、命运抗争的悲壮精神.
答案:
(1)B
(2)通过这样的肖像描写,一个强悍有力、躁动不宁、令人震惊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细致真实地展示了贝多芬桀骜不驯的雄狮般的性格和与生活、命运抗争的悲壮精神.
【考点】
文学常识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
【答案】
本题要求拟写通知,需要细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被通知方是“各班同学”,活动内容“报名参加6月8日(周三)中午12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的‘G20知识竞赛’”,报名截止时间5月28日,发出通知的组织“学校团委”,日期“5月28日”前.注意要求“只写正文”.
答案:
示例:
学校团委为了响应G20峰在浙江杭州召开,定于在6月8日(周三)中午12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G20知识竞赛”,请同学们踊跃到班主任处报名参加,报名截止时间5月28日.
【考点】
公文类
【解析】
通知的注意事项:标题第一行居中;称呼写在第二行顶格;正文写通知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和有关准备事项;署名在正文的右下方,在署名的下方写日期.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1.
【答案】
(1)①“橡皮树”书中夹着外婆绣花的图样;“橡皮树”夹着父亲从北平的来信.②母亲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③《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母亲说起《本草纲目》来头头是道.
(2)黄历表现了母亲在生活中的谨小慎微(祈求平安度日);也是母亲在算计着父亲回家的日子(等待父亲回来)。

(3)①(运用夸张的手法,手法不扣分)突出强调了樱桃的鲜红,赞美了外婆的刺绣的水平之高.(或者:
第9页共12页◎第10页共12页
表现母亲对外婆留下的东西,格外的珍惜)②偶然”与“也”合在一起使用,突出强调了母亲虽然认字不多,但是对《本草纲目》知道得却很多,(突出母亲通晓《本草纲目》里的许多知识). (4)不矛盾.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她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的生活知识,(比如她能把黄历背得滚瓜烂熟.《本草纲目》母亲说来头头是道.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我为母亲骄傲的感情. 【考点】 散文阅读综合 【解析】
这篇文章以“书”为线索,通过母亲的三本书的回忆,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对家人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赞美.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段),开篇点题,交代母亲的书怎么也读不完;第二部分(“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到“低诉知心话”),具体描述母亲的橡皮纸书;第三部分(“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到“是否已有“鬓边霜”了”),介绍母亲手中的黄历,表现她的勤劳与对家长团聚的期盼;第四部分(“《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到结尾),篇末再次点题,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2.
【答案】
(1)本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填写即可.文章第③段“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第④段“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第⑥段“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据此提炼概括解答.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及作用即可.“5倍”“5次”“1次”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男人与女人哭的频率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D
【考点】
说明文阅读综合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说明方法 【解析】
文章首先引出说明内容“会哭的人更健康”,接着分别具体介绍了眼泪有助于身体健康,最后强调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强调了会哭的人更健康.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
【答案】 C B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或:有时.至:周到.色:表情. 句意: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②重点词有:为学:做学问.句意: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
(4)①要勤勉好学,甲文中到百里之外去向老师求教.乙文中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好学的重要性.②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甲文中向老师求教,乙文中“独学无
友,则孤陋而难成”.
【考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文言翻译 文言实词 【解析】 参考译文:【甲】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
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2.
【答案】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反复诵读全诗,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是情语.“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无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惬意与愉悦.据此可作答. 答案:
(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第三联中的“过“与“随“用得很精炼.“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参考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考点】 写景诗
品味语言(炼字) 诗歌意境鉴赏 【解析】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 四、作文(40分)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