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卷(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生物·原卷版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病毒均含有①②
B.密码子位于①上,反密码子位于②上
C.②独特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D.①和②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2.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通过一系列反应促进细胞坏死,从而阻止细胞的正常凋亡。

通过调控这个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过程中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细胞坏死对正常人是有害的,所以人体内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是有害的
C.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由细胞坏死引起的疾病起治疗、防御的作用
D.人体的细胞癌变过程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3.人体的健康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胸腺既能够分泌激素,也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
B.浆细胞既能够分泌抗体,也能够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
C.肾上腺素既属于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既能够作用于神经细胞,也能够作用于腺体细胞
4.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脂肪的检测两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不同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D.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采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
5.雪灾对森林生态系统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雪灾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数量将增多
B.折断的树枝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外界环境
C.受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传递的是物理信息
6.下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为B、b)和乙病(相关基因为A、a)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请根据系谱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Ⅱ-2、Ⅱ-3、Ⅱ-4均为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
B.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若Ⅱ-l与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Ⅲ-2与Ⅲ-3婚配后代不可能同时患甲病和乙病
D.若Ⅱ-l与Il-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Ⅲ-1与Ⅲ-5婚配,所生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l/4
29.(9分)某植物上有白斑和绿色两种叶片,在该植物上选取不同的叶片测定其生理过程,如图一,甲、乙中的叶片生长状况相同,丙、丁叶片生长状况相同,丙进行遮光处理,给丁提供一定浓度的l4CO2,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一图二
(1)要利用该植物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选择图一中如(填“甲”或“丁”)装置中的叶片比较合适,一般常用的提取色素的试剂是。

(2)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对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进行实验,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只有乙装置内叶片上编号④的部位变成蓝色,此实验说明。

(3)图二是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改变通入的l4CO2浓度测定的叶片中葡萄糖、C5和C3三种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的实验结果。

①图二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的含量变化。

②在1%CO2浓度条件下,某一时刻突然增加光照,则短时间内曲线b表示的物质在细胞中的变
化情况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③图二中在0~5分钟内,曲线a、b中的14C量保持不变,形成两曲线平行的原因是。

30.(9分)在人体中,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如图1所示,糖皮质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该过程体现了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肾上腺皮质分泌
的糖皮质激素随流到全身。

当机体注射大量糖皮质激素后,图1所示的调
节机制会导致上述三种激素的分泌量。

(2)由图2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

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细胞分泌的抗体减少,从而抑制
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血糖浓度,进而引起(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31.(9分)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 mL培养液;实验B组:20 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 mL培养液并仅在a 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曲线。

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填“数学”或“物理”)模型。

(2)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在前。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是通过自然选择定向改
变种群的。

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

32.(12分)金鱼草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表现为红色,基因型为Aa表现为粉红色,基因型为aa表现为白色;抗锈病与不抗锈病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要有一个B基因存在金鱼草就表现为抗病。

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有红花不抗锈病与白花抗锈病两个纯种金鱼草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表现型为。

F2的表现型有种,其中红花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

(2)选出F2中抗锈病的金鱼草品系自交得F3,请在表中填写F3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基因型
F3
BB Bb bb
基因型频率
(3)欲从F2中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红花抗锈病金鱼草品系,最简便的选育过程是。

37.[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如图所示为某微生物发酵自动化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培养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常采用法进行灭菌。

(2)若利用该装置制备果酒,则“生物催化剂”指的是菌,早期通入除菌后的空气,目的是。

发酵阶段,取装置内l mL培养液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
每升培养液中的活菌数是。

果酒发酵所依据的原理是
(用化学反应简式表示)。

(3)若利用该装置制备果醋,则“生物催化剂”指的是菌,整个过程中需不间断地通入除菌空气,原因是。

若发酵液中无糖类但有乙醇,则该发酵菌
发酵获得醋酸的途径是:乙醇→→醋酸。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选择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技术中均有用到选择培养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含由目的基因的DNA分子和运载体(质粒),二者均含有一些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质粒上还含有两种抗性基因,欲将图示中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构建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限制酶
对它们进行切割,同时用酶将它们的末端连接起来。

构建的表达载体除具有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外还应具有启动子、、等结构。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转入重组质粒和单纯质粒的受体细胞能够生长,如将上述生长的细菌转入加有的培养基中,则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不能正常生长。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也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

将一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

理科综合化学·原卷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I 127 Pb 207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B.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C.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氢钠,它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均为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均为物理变化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可加热)鉴别乙醇、乙酸和葡萄糖
B.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HOOCCH(OH)CH2COOH,则该物质可发生氧化、酯化、缩聚反应
C.—C3H7和—C2H5O各取代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形成的二元取代物共有24种
D.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CH2=CH2和C2H5COOH
9.右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其中Y元素的核电荷数为M与N元素核电荷数之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化物稳定性:N>Z,因为N的氢化物中存在氢键
B.简单离子半径:N>X,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X的核
电荷数更大
C.元素的非金属性:M>Y,是因为M单质能与YN2反应生成Y单质
D.熔沸点:YN2>MN2,是因为YN2的分子间作用力强
10.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给试管中的铜与浓硫酸加热,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少量黑色物质,此白色固体为硫酸铜,黑色固体可能为氧化铜
B.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氧化性:HNO3>稀硫酸>Fe3+
C.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和碳酸钠,说明HCO3−和AlO2−不能大量共存D.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是因为银器表面Ag2S和金属铝构成原电池而发生了反应
11.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 mL浓度均为
0.100 mol·L−1的盐酸和CH3COOH溶液。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滴定HCl溶液的曲线
B.A点溶液中:c(CH3COO−)+c(OH−)−c(H+)=0.1 mol·L−1
C.在相同温度下,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B<A
D.D点溶液中:2c(Na+)=3c(Cl−)
12.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
法不正确
...的是
A.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
B.正极反应是O2+4e−+2H2O==4OH−
C.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0.224 L(标准状况)
D.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
13.常温下,有pH=1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Fe3+、Fe2+、I−、Cl−、CO32−中的某几种,现取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氧化性Fe3+>I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Fe3+、I−、Cl−
B.一定不存在CO32−,可能存在Na+和Cl−
C.Fe3+与Fe2+至少有一种
D.该溶液中c(Cl−)≥0.2 mol·L−1
26.(15分)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为原料,制备粗铅,可以实现铅的再生利用。

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K sp(PbSO4)=1.6×10−5,K sp(PbCO3)=3.3×10−14。

(1)过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ⅰ.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
ⅱ.……
①写出ⅱ的离子方程式。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
b.。

(3)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

若滤液2中c(SO42−)=1.6 mol·L−1,c(CO32−)=0.1 mol·L−1,则PbCO3中____ (填“是”或“否”)混有PbSO4。

(4)为测定粗产品的纯度,可用EDTA(简写为Y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Y4−==PbY2−。

测定时,先称取0.2500 g粗铅,溶于足量稀硝酸,以试剂掩蔽少量干扰离子,用0.0500 mol·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EDTA标准溶液23.00 mL,则粗产品中铅
的含量为(以质量分数表示)。

(5)钠离子交换膜固相电解法是从含铅废料中提取铅的一种新工艺,其装置如图2所示。

将含铅废料投入阴极室,含铅废料中的PbSO4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PbSO4+3OH−=HPbO2−+SO42−+H2O。

①b与外接电源的极相连。

②电解过程中,PbO2、PbO、HPbO2−在阴极放电,其中PbO2
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与传统无膜固相电解法相比,使用钠离子交换膜可以提高
Pb元素的利用率,原因是。

27.(14分)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生存,治理污染是化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Ⅰ.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有CO、SO2、氮氧化物等,科学家目前正尝试用二氧化钛(TiO2)催化分解汽车尾气。

(1)已知:2NO(g)+O2==2NO2(g) ΔH1=−113.0 kJ·mol−1
2SO2(g)+O2(g)==2SO3(l) ΔH2=−288.4 kJ·mol−1
请判断反应NO2(g)+SO2(g)==NO(g)+SO3 (l),在低温下能否自发进行,并说明理由。

(2)已知TiO2催化汽车尾气降解的原理为:
2CO(g)+O 2(g)2CO2(g);4NO(g)+3O2(g)+2H2O(g)4HNO3(g)。

①在O2浓度几乎不变的条件下,模拟CO、NO的降解,得到降解率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应40秒后检测到混合气体中N2浓度明显上升而HNO3(g)浓度有所降低,请用化学方程式并结
合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

②图2为在不同颗粒间隙的沥青混凝土(α、β型)和不同温度下,实验进行相同一段时间(t秒)后测
得的CO降解率变化。

已知50℃、t秒时容器中O2浓度为0.01 mol·L−1,求此温度下在α型沥
青混凝土中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③下列关于图2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根据降解率由b到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CO降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b<K c
B.相同温度下β型沥青混凝土中CO降解速率比α型要大
C.a点的数据反映出CO与O2之间所发生的有效碰撞频率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高的
D.d点降解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效
Ⅱ.对燃煤烟气的脱硫、脱硝处理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3)工业上采用尿素[CO(NH2)2]湿法进行脱硫和脱硝,其过程表示如下:
①上述过程中脱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尿素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CO(NH 2)2(aq)+H2O NH2COONH4(aq) (ΔH<0),研究表明,增大
溶液中NH2COONH4的浓度会使脱硫速率明显加快,因此工业生产中常将温度控制在60℃左右,原因是:温度过低,该反应进行很慢,使溶液中NH2COONH4的含量较少;
(请将原因补充完整)。

③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法脱硝,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现有平均组成为NO x的NO、NO2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没有气体剩余,则x的取值范围为;
反应后溶液中n(NO2−)︰n(NO3−)=_________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8.(14分)硫酰氯(SO2Cl2)可用作有机化学的氯化剂,在药物和染料的制取中也有重要作用。

某化学学习小组拟用干燥的Cl2和SO2在活性炭催化下制取硫酰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g)+ Cl2(g) =SO2Cl2(l)
ΔH=−97.3 kJ·mol−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已知:硫酰氯通常条件下为无色液体,熔点−54.1℃,沸点69.1℃。

在潮湿空气中“发烟”;100°C以上开始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氯气,长期放置也会发生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丙的冷凝管中冷凝水的入口是(填“a”或“b”),装置己的作用是;
如何控制两种反应物体积相等:。

(2)装置戊上方分液漏斗中最好选用下列试剂:(选填字母)。

A.蒸馏水B.饱和食盐水C.浓氢氧化钠溶液D.6.0 mol·L−1盐酸(3)若缺少装置乙和丁(均盛放浓硫酸),潮湿氯气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氯磺酸(ClSO3H)加热分解,也能制得硫酰氯:2ClSO3H ==SO2Cl2 + H2SO4,分离两种产物的方法是______ (选填字母)。

A.重结晶B.过滤C.蒸馏D.萃取
(5)长期储存的硫酰氯会发黄,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

(6)若反应中消耗的氯气体积为896 mL(标准状况下),最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4.05 g纯净的硫酰氯,则硫酰氯的产率为。

为提高本实验中硫酰氯的产率,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
项有(写两条即可)。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铁氧体是一种磁性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

(1)基态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Ar] 。

(2)工业制备铁氧体使用水解法,制备时常加入尿素[CO(NH2)2]、醋酸钠等碱性物质。

尿素分子中四种不同元素的电负性由大至小的顺序是;醋酸钠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3)工业制备铁氧体也可使用沉淀法,制备时常加入氨(NH3)、联氨(N2H4)等弱碱。

比较下表中氨(NH3)、联氨(N2H4)的熔、沸点,解释其高低的主要原因。

(4)上图是从铁氧体离子晶体Fe3O4中,取出的能体现其晶体结构的一个立方体,则晶体中的氧离子是否构成了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填“是”或“否”),该立方体是不是Fe3O4的晶胞(填“是”或
“否”),立方体中三价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空隙(填空间结构)。

(5)解释Fe3O4晶体能导电的原因,根据上图计算晶体的密度g·cm−3。

(图中a=0.42n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对预防血栓和脑梗有很好的作用,M是一种防晒剂,它们的结
构简式分别为:COOH
OOCCH3和。

由A出发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
Ⅱ.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M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写出H→I过程中的反应类型。

F的结构简式。

(3)写出D → E转化过程中①的化学方程式。

(4)由H→I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副产物,其中一种分子式为C16H12O2Cl2,写出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

(5)阿司匹林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有种:a.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
b.仅属于酯类,能发生银镜反应,且每摩该物质反应时最多能生成4 mol Ag。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结构简式(任写出一种)。

(6)写出由Ⅰ到M 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 。

理科综合物理·原卷版
14.关于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结构,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个探索的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卢瑟福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生散射,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辐射光谱的不连续性,波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
C .卢瑟福通过利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最终发现了中子
D .人类第一次实现的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是144171
7281N He O H +→+
15.长途客运站的安检机中输送行李的水平传送带匀速转动,乘客把一袋面粉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在出安检机之前已经和传送带相对静止,结果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白色的径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传送带的速度越大,径迹越长
B .面粉质量越大,径迹越长
C .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越长
D .释放的位置距离安检机越远,径迹越长
16.工厂生产的某一批次小灯泡说明书上附有如下图甲所示的电压随电流变化图象,乙图是该批次三个小灯泡连接而成的电路,三个灯泡均发光时电压表V 2的示数为1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 1的示数为2.0 V
B .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60 A
C .若灯泡L 1短路,则电压表V 2的示数为5.0 V
D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0.90 W
17.据美国宇航局消息,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三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假设某天我
们可以穿越空间到达某一类地行星,测量以初速度1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可到达的最大高度只有1米,而其球体半径只有地球的一半,则其平均密度和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g=10 m/s2)
A.5:2B.2:5C.1:10D.10:1
18.如图所示,底角为
π
4
θ=的圆锥体静止不动,顶端通过一根长为1m
L=的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
1kg
m=的小球,细线处于张紧状态,若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为ω的取值范围介于3rad/s到4rad/s之间,不计一切阻力,则细线拉力F可能等于
A.525
-B.525
+C.15 D.20
19.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灯泡比睡觉前要亮,其原因在于大家都在用电时,用电器较多,利用下图模拟输电线路,开关的闭合或者断开模拟用户的变化,原线圈输入50 Hz的220 V交流电,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定值电阻相当于输电线电阻B.开关闭合,灯泡1L两端电压升高
C.开关闭合,原线圈输入功率增大D.开关断开,副线圈电压增大
20.竖直平面内存在有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0v沿与竖直方向成θ斜向左上方沿直线运动,已知小球运动路径恰好在匀强电场的平面内,那么在小球发生位移L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电场强度
mg E
q =
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电场强度可能等于
3
4
mg E
q =
C.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电场强度
sin
mg
E
q
θ
=
D.若小球运动过程电势能不变,则小球的动量变化量与速度反向
21.长方形区域内存在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方向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带电荷量q的小球以初速度0v竖直向下进入该区域。

若小球恰好沿直线下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小球带正电B.场强
mg
E
q
=
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D.磁感应强度
mg
B
qv
=
22.光电门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就省去了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的不便,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虽然少了计算的麻烦,却必须要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游标尺上每一分度与主尺上的最小刻度相差___ cm,遮光条宽度为cm。

(2)某次实验过程中,已经得到AB之间的距离l和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和力传感器的示数F,若要完成探究目的,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若要以F为横坐标,做出一条倾斜的直线来判断
加速度和力成正比,那么纵坐标的物理量应该是(2t或
2
1
t
)。

23.压敏电阻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的材料组成,为了探究某压敏材料的特性,有人设计了如下的电路,一电源电动势3 V内阻约为1Ω,两个电流表量程相同均为0.6A,一个电流表内阻r已知,另外一个电流表内阻较小但阻值未知。

(1)电路图中哪个电流表的内阻r 已知 (A 1或者A 2)
(2)在某一个压力测试下,两个电流表A 1A 2的读数分别为1I 和2I ,则压敏电阻的阻值x R = 。

(3)经过测试获得压敏电阻的阻值和压力的关系图如下所示,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阻值和压力的
关系式是 。

24.(14分)如图,水平边界的匀强磁场上方5 m 处有一个边长1 m 的正方形导线框从静止开始下落,已知
线框质量为1 kg ,电阻为10R =Ω,磁感应强度为1T B =,当线框的cd 边刚进入磁场时
(1)求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求cd 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
(3)若线框此时加速度等于0,则线框电阻应该变为多少欧姆
25.(18分)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滑块1和滑块2通过一根细线拴接在压缩的弹簧两端,某一刻细线剪断
后滑块1沿水平面向左运动,滑块2向右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忽略滑块2沿斜面向上运动前的速度大小变化,当斜面倾角π6
θ=时,滑块1和滑块234,当倾斜角
度变化时,滑块沿斜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也会随之变化。

重力加速度为g ,水平部分和斜面部分动摩擦因数相同。

(1)滑块和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假设滑块2的初速度为0v ,当斜面倾角为多大时,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
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
B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不一定变小
C .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 .两个铁块用力挤压不能粘合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斥力
E .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
(2)(10分)通电后汽缸内的电热丝缓慢加热,由于汽缸绝热使得汽缸内密封的气体吸收热量Q 后温度由
1T 升高到2T ,由于汽缸内壁光滑,敞口端通过一个质量m 横截面积为S 的活塞密闭气体。

加热前活塞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 。

大气压用p 0表示,
①活塞上升的高度;
②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
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利用红外摄影可以不受天气(阴雨、大雾等)的影响,因为红外线比可见光波长长,更容易绕过障
碍物
B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C .紫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可能大于红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
D .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离我们远去
E .光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干涉现象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