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期中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市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生物 2012.4
命题人:叶山峰审核人:顾明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2.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3.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1突触小体 2递质 3突触间隙 4突触后膜 5轴突
A.12345
B.51234
C.21345
D.52431
4.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1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5.人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引起情绪激动,肌肉紧张时( )
A耗氧量增加,产生热量增加 B耗氧量增加,产生热量减少
C耗氧量减少,产生热量增加 D耗氧量减少,产生热量减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只要记住一次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时间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D.HIV主要有DNA、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7.在农业生产中,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的生长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的生长
C. 低浓度时促进杂草的生长
D. 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的生长
8.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2,4-D
9.右面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
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10.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干涸的池塘蓄水后的演替
B.森林砍伐后的恢复演替
C.火山岩上的演替
D.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1. 一个学生估算一个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
她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放回,并
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 h 后,她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
16只是有标记的。
假定24 h 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迁出。
估算鼠妇的种
群数量为多少只( )
A.40
B.100
C.160
D.1 600
12. 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K 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 .在K 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
C .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D .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3.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根、芽、茎3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
B .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抑制芽的生长
C .e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茎的生长
D .a 、b 、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14.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 )
A .都能产生抗体
B .都属于非特异免疫
C .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 .都产生记忆细胞
15.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 .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 .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 .用适宜浓度2,4-D 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16.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17.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
18. 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兰溪三是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9.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
试判断叙述正确的
是()
A.皮肤部位是效应器
B.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C.用电刺激Ⅰ,Ⅱ处,则肌肉都能发生兴奋
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肌肉,皮肤也能检测到局部电流
20.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迅速B.作用范围较广泛
C.作用途径是反射弧D.作用时间短暂
21.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 )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22.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
14C的吲哚乙酸存在。
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23.珠江三角洲地区引种养殖的巴西蜗牛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噬菜
地的蔬菜,使原产本地的蜗牛也几乎绝迹,以上事例分别描述了
( )
A.捕食和斗争B.竞争和寄生C.捕食和竞争
D.捕食和寄生
24.在制备抗蛇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
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25. 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26.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外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是双方向的
2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总是相等
28. 在进行人工淡水鱼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雌鱼排卵,多产鱼苗提高产量,可以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
这主要是因为提取液中含有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激素 B.性激素 C.胰岛素 D.促性腺激素
29. 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
B.植物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
C.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相同
D.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越强
30.在进出口口岸,海关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入境内后,将会( )
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是“J”型增长②一般会缺少天敌③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④不适应新环境,很快死亡
A ①
② B ③ C ④
D ①②③
31.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1/2K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率最大
C 种群数量最大
D 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
32.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核糖
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33.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34. 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5.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
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
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36.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合称细胞外液,(填序号)其理化性质主要包括。
并且三者不断处于中。
(2)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HCO、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
3
重要意义。
37.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我们人正常的血糖浓度范围是
(2)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 1,2,3 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用图中的序号描述),其主要机理是_ __分泌增多,促进了 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3)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 ____ __分泌减少。
如果正常机体血糖升高,可以通过
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38. .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__ __________(填细胞器)。
(2)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__ __。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方向是,原因是
(3)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
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 _。
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 ________。
39.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往往不同,甲图是一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根、芽、茎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 __点浓度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
②处结构不能生长,解决的方法是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 __点浓度可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 __生长。
(3)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
40.某兴趣小组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作了探究实验。
Ⅰ.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 ×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Ⅱ.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的刻度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试解释原因。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其原因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江阴市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生物答卷
36(每空一分,共6分)
(1),,
(2)(3)
(4)
37(每空一分,共6分)
(1) (2) ,,(3) ,,
38(每空一分,共6分)
(1),(2),,
(3),
39(每空一分,共6分)
(1),,
(2),
(3),
40(每空一分,共6分)
(1)
(2),,
(3),
江阴市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生物期中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BAA 6-10 BBDAC 11-15 BDBDD 16-20 ADBCB
21-25 BCCDB 26-30 AADAB 31-35 BBCDB
二.非选择
36.(1) 2,3,4 渗透压,温度,PH 动态平衡(2)2,3 (3)2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3 (4)PH
37.(1) 0.8-1.2g/L (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3)B 胰岛素合成糖原细胞的氧化分解转化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类位置(答出2个就得分)
38.(1)高尔基体(2)组织液(3)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与突触后膜(4)蛋白质化学信号-电信号
39.(1) b(或d) f 去掉顶芽 (2) C 向光(3)10-10~10-8 mol/L
40. (1)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值的改变
(2)该实验是前后对照需要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增加稀释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