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变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 )不 同来源的收入对 消费支出的影响 三 以农民收入增长的主 要来源为突破 口, 依照中国统计年
鉴中的划分标准 , 将农民的纯 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
营性收入、其他 收入 ( 包括 财产性 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力 图分析各不同来 源的收入对农民消费的不同影响。 据此 , 建 立一个回归方程 :
的重要任务, 也是一项长期的发展 战略 。 如何扩 大消费需求?关键还在于迅速提 高农民收入 。目 , 前 农民收入增 长相对 缓慢
已成为制约扩 大内需和经济发展 的一个 突出问题 。文章运用多元 回归分析,分别 以农民收入水 平 收入结构 ,收入来源以及
收入 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进行 实证研究 ,最后提 出关于提 高农 民收入 、扩大消 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对 于扩大内需并以此促进经
重 要 的 因素 。
假说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是收入因素 , 消费是现期可支配收
入的稳定 函数 , 且随现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弗里德曼的持
久性收入假说认 为,消费与当前的收入无关,而是 由他的永
久收入决定的。杜森贝利的相对 收入消费理论认为 , 消费者 会受到消费的 “ 范效应”和 “ 示 棘轮效应”的影响 ,从而消
是: 消费者的消费支 出主要不是 由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 由
持久收入决定 。据此 ,建 立回归方程 :
Ct +b Yp c Yn+l =a t+ a
别为各项所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 ;I I 为随机扰动项。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19 - 2 0 9 3 0 8年的数据 , 回归分析 , 作
C=a bY1 cY2 dY3 B + + + +
增加农村消费 ,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摘要: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
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1985年至2009年得相关数据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先通过相关的背景理论提出问题;搜集了相关的数据,继而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以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传统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
这些消费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我赞同收入的确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这个观点,但是其他因素(比如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利率、人口结构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
陈长华(湖南,2004)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也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讨决定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
他的指标选择是人均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前期消费。
他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除了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虽然不可否认收入确实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仅仅用收入和储蓄作为变量,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现实中的消费函数值得怀疑。
刘丽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进行计量分析,但是她的结论中Y = 27. 12140495 + 0. 03092905302 3 X1 + 0. 001453569285 3 X5 +0. 85006329843 X3 (X1——国内生产总值 X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5——卫生机构数) X1——国内生产总值系数为0. 03092905302 3,明显比实际偏小。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的分析

谢谢观看
二、文献综述
然而,尽管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CPI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仍显不 足。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CPI的影响因素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 化。因此,本次演示将重新审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因素,以便更 好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因素:
三、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是影响CPI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导致市场需 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物价水平。例如,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增加医疗保健等服务 的消费支出,推高相关商品的价格。此外,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 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偏好也不同,这将对CPI产生一定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三、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因素对CPI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政策,如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会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二是财政政策,如政府 购买、税收等会对市场主体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CPI;三是价格管制政策, 如政府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管制,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四、重点问题研究
四、重点问题研究
3、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排序,以便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为政策制定提 供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结论与展望
1、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收入、商 品进口和政策等因素是较为重要的;
五、结论与展望
2、在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的表现和作用程度不尽相同,需要具 体情况具体分析;
五、结论与展望
3、对CPI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 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更好的宏观调控效果。
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研究——消费的实证研究

19 ) 人, 比例高 达 7 . 3 。从 庞大 的农 村消 费群体 规模 可 以看 与 消费相关关 系的研究 。韩立 岩 ( 9 8 将协 整分 析与模 糊 1 O 分析结 合起来 , 15 — 19 对 9 2 9 5年 间的消费数 据进行 研究 , 发 出 重 庆 农 村 消 费 市 场 和 需 求 潜 力 巨 大 , 村 消 费 的 发 展 直 农 现 收入与消 费 的 函教 关 系 具 有 明显 的 阶段 性 特 征 。李 锐 接影 响着重 庆 国 民经济 的发 展 。而 2 0 0 9年 重庆 市 农 村 居 (0 3 采用我 国农 村居 民各 类 消费 品支 出 的时 间序列 数据 2 0) 民人 均 生 活 消 费 支 出 只 有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生 活 消 费 支 出 的 和截 面数据 , 用 E E 运 L S模 型 , 农 村 居 民各 类 消 费 品 的 边 对 2 . 7 。总之 , 庆 市居 民消 费 需求 , 5 8 重 尤其 是 农 村 居 民 消 际消 费倾 向、 基本 生活支 出标 准 、 入弹 性和 价格 弹性进 行 收 费总量偏 低 , 已经严 重制约 了重 庆市 经 济增 长 。因此 , 足 立 计算 和 比较分 析 。马骊 , 敬 水 ( 0 8 用空 间计 量 经济 方 孙 20 ) 于 现 阶段 的 整 个 国情 , 究 重 庆 市 农 村 消 费 市 场 对 推 动 重 研 法分 析我 国消费与收入 的关 系。 庆农村 经济发展 乃至 于对 于正 处于 转 型时期 的全 中国都具 上 述 国 内 学 者 的 研 究 大 多 以 全 国 为 研 究 对 象 , 析 总 分 有十分重 要的现 实 意 义 。大 力提 高农村 居 民消 费水 平 , 优 收 入 与 总 支 出 的 关 系 , 根 据 总 量 关 系 提 出 政 策 建 议 , 此 并 因 化农村 居民消费 结构 不 仅 是 拉动 经 济 增 长 的重 要途 径 , 更 得 出 的 结 论 和 政 策 建 议 对 于 某 个 地 区 而 言 缺 乏 针 对 性 和 适 是全 面建设小康 杜 会 、 现 “ 人 为 本” 科 学 发展 观 的重 体 以 的 用 性 。 且 目前 有 关 重 庆 市 农 村 居 民 的 消 费 与 收 入 关 系 问 题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1.房产交易额当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处于较大水平,并且高昂的房价也已经影响到民生问题,关于两者的研究也颇为成熟。
王文君(2019)认为,房价的上涨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相互推动彼此上升。
在彼此不断相互促进的上升过程中,拉大了我国分配差距,同时这样的分配差距会进一步刺激房价上升。
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低收入者感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造成社会不稳定[1]。
安艳庆(2019)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房价的提高会进一步拉到城乡收入差距,具体的内在机制在于其打破了城乡收入上升速度的平衡,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与政府调控,则会削弱房价的整体提升[2]。
杨璐嘉(2019)认为,房价上涨主要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有所影响,要低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人口老龄化与房价上涨的交互影响可以改善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减缓房价的上涨,从而改善了我国居民人均收入[3]。
但部分学者认为,房地产价格上升对促进经济增长,释放经济活力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有利于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进一步缩小。
袁雯娟(2019)利用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动态变化,其中的房价更是会加大贫富差距,而贫富差距的出现,又会反过来抑制房价的上升。
究其原因,是在于当我国贫富差距增大时,政府会通过相关政策限制通过不动产效应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导致房子的预期下降,影响房地产需求价格[4]。
刘超(2021)经调查发现,部分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从而会选择在一线城市工作,而随着外地市民的进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就形成新的需求者,从而促进了房价的上涨[5]。
2.国民生产总值大量研究证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存在一定的联系。
张庆(2019)认为,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一个能够引起共鸣的一个话题,根据之前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它的制度,但是若要制度能够顺利执行,那么就一定离不开社会的公平,但是就算是在当今这个高速发达的世界,各国还是有不公平的事件发生,比如男女平等,受教育权,抚养权等[6]。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收⼊的不断提⾼,⼈们的消费⽔平也在显著地提⾼。
因此⼈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上。
消费结构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研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因素,本⽂通过⽐较分析2012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在充分运⽤Excel软件和SPSS软件的前提下。
运⽤描述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具体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量分析(具体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三种分析⽅法,⼒求在以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数据为前提的条件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具体情况,同时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以期能为各地⽅政府的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定的参考价值与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的发展提出更加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引⾔“消费”是⼈类⽣活中的主要且必须的活动,任何⼈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消费。
简⽽⾔之:⼈类的⼀切经济⾏为都是围绕着消费⽽进⾏的。
因为⽣产的⽬的是为了满⾜消费;扩⼤消费市场是资本增值的前提;企业之间的各类资源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消费市场份额的竞争。
因⽽,当今社会,每个⼈都在努⼒学习和⼯作以期能够获得更⾼的个⼈收⼊,深究其⽬的也是为了提⾼个⼈的消费⽔平。
所以说“消费”已成为当下最炙⼿可热的经济词汇。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满⾜⼈类不断扩⼤的经济需求,⽽各国经济发展是以提⾼整体国民的福利⽔平为⽬的,主要就是提⾼国民当前乃⾄未来的消费⽔平。
所以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有赖于国民整体的消费状况,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前提,同时消费结构的优化则是提⾼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经济⼿段。
消费结构1(consumption structure)具体是在⼀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例关系。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购买力,还对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全面探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宏观经济、社会人口、消费环境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认识,还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能为其他领域的消费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凯恩斯在其消费函数中明确指出,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且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即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
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实证支持,他们通过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除了收入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例如,价格水平、消费者信心、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人口结构等都被认为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其中,价格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消费者信心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消费决策;教育水平则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来影响消费水平;人口结构的变化,如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也会对消费产生深远影响。
《202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具有代表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探讨其消费结构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1. 食品消费山东省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占比较大,但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和品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以粮食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向多样化、营养化转变。
2. 衣着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衣着消费的需求逐渐增强,不仅关注价格,更关注品牌和时尚性。
3. 居住消费农村的居住条件持续改善,不仅在住房面积上有所增加,而且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度和室内装修。
4. 娱乐与教育消费娱乐和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反映出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山东省多个农村地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几年的消费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开数据、农村调查数据以及部分实地调查数据。
四、实证分析结果1. 消费结构变化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食品消费占比虽仍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居住和教育娱乐等非物质类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2. 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在非食品类商品和服务上消费。
(2)政策因素:国家的农村振兴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
(3)文化因素:随着农村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农村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4)社会环境:城镇化进程、交通便利性的提高等也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非物质类消费比重逐步增加。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成为了反映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与全国乃至国际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其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但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对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消费行为,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引导消费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在已有研究中,关于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惯等。
其中,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最直接因素,而物价水平则是影响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消费环境等也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官方统计年鉴、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等。
五、实证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本文选取以下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1)收入水平: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等。
(2)物价水平:包括食品、住房、教育等主要消费品的物价。
(3)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4)教育水平: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
(5)消费环境:包括购物便利性、消费场所设施等。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中,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基础,物价水平则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而社会保障制度则通过减轻消费者后顾之忧,提高其消费信心。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_实证分析模板

论文摘要:如何启动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确把握居民的消费结构,了解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各项因素,对正确制定消费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选择一些影响消费结构的变量,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技术进步、利率、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并对它们进行量化;接着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实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结构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前言1.1研究背景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近来,外部需求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20%的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实体经济运行规模出现萎缩。
从数据来看,中国已随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放缓。
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9%,低于市场预期的9.7%,主要体现在出口与房地产两架引擎同时放缓。
图12006年1月-2009年6月GDP走势图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而在扩大国内需求的构成中,扩大消费尤其重要。
若想增加消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久的增长,就必须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2消费结构概念的界定本文中的消费结构是指以货币表示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与用品、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杂项开支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关系。
2消费结构影响因素2.1社会保障水平(Thelevelofsocialsecurity,SS)居民消费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不仅减少了即期消费支出,而且会抑制消费结构的升级,致使消费结构中应有的一些消费需求热点无法显现。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居民增加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从而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启动多元消费市场。
本文以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研究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居 民的生活消费影响显著 , 所以 , 要拉 动经 济增 长 , 关键还是 要扩大 内需 , 特别是城镇居 民的消费需求。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6
因为变量具 有上升趋 势 , 所 以在单位根 检验时 , 相应 的 指标选择趋势项 和截距项 , 采用 A D F检验对变量进行单位根
中图分类号 : F 1 2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3 2 — 0 0 8 9 — 0 2
一
、
文献 综述
二、 收 入对 消 费需求 影 响的模 型分 析
( 一) 样 本 的选 取 与 处 理
此 次 对 于 消 费 和 收 入 之 间 关 系 研 究 是 建 立 在 众 多 学 者
检验。结果如下 :
作者简介 : 赵 雯( 1 9 8 8 一 ) , 女, 山西阳泉人 , 硕 士研 究生, 从 事财政理论 与政 策研 究。
一
8 9 —
由检验结果可 知 , L N Y和 L N C 1 序列 的一 阶差分都是平 稳 的, 表明在相应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可进一步通过 协整检验来 判断 Y和 c 1 之 间 是 否 存 在 着 长 期 稳 定 的 均 衡
本文选取 云南省地 区城镇居 民人均收入 和消费两个 时 间序列变 量建立经济模 型。其 中, Y反映城 镇居 民人均收 入
变化情况 , C反映改革开放 以来历 年的居民消费情况 ( 本 文 主要着眼于研究城镇居 民) , 样本 区间为 1 9 7 8 -2 0 1 0 年, 两个
提高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刘灵芝、 夏春萍( 2 0 1 2 ) 日 采用 1 9 9 4 -2 0 0 8 年 湖北 省各个地区农村居 民的实际 收入 与
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佳鸿 张海波
【 摘
要 】 年 来 , 东省 城 镇 居 民收 入 差距 不 断扩 大 , 过 J hne 整 检 验 和 Gr gr 位 根 检 验 , 近 广 通 o asn协 a e单 n 分析 基 尼 系
入 变化对 消费者 的需求 变化起 重要 作用 。收入 的变 化会 影 响消 费者 的消 费 水平 和 消费结 构 : 定 消 费 决
资 性 收入 比重 增 加等 。 随着行 业 垄 断形 成 , 金融 市 场 和 区 域 经济 趋 于 成 熟 , 配制 度 改 革 , 镇 居 民 分 城 问 的收 入差 距不 断 扩大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 广东 省
53 . %降低 到 2 0 的 25 而 中偏 上 收入 阶层 、 0 8年 .%; 高 收 入 阶层 、 高 收入 阶层 可支 配 收入 所 占比重逐 年 最
上 升 ,其 中最 高收 入 阶层 可 支 配 收入 所 占 比重 从
1 9 的 l%上 升 到 2 0 9 0年 9 0 8年 的 2 . 55 %。从 图 l 则
1收入差 距对 消费 需求 影 响的理 论分 析 。消 费 .
者 的消 费需 求 , 指 消费 者在 一 定 时期 内在 各种 可 是 能 的价 格 水 平 条件 下 愿 意 而 且 能 够 购买 的商 品数 量 。需 求 的定义包 含 了同时具 有消 费欲望 和 消费能 力 两层 含 义 。根据 西方 经 济学 理论 , 定 消 费需 求 决 的 因素 有 消费 者收入 、 品价格 、 商 消费 者偏 好 等 , 收
一
、
弓言 l
经 济 增 长 突 飞 猛 进 ,仅 2 0 0 8年 就 完 成 生 产 总 值
家庭不同类型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

家庭不同类型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发布时间:2021-11-08T03:49:38.566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9期作者:王骥凯[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产业不断升级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实现了长达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00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研究不同类型收入和家庭特征对城乡家庭的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影响,验证了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中的心理账户效应,并对心理账户理论中一些尚存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发现总体来说财产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农村的转移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
本文探究了心理账户文献较少涉及的心理账户效应强弱的问题,发现与男性和城镇居民相比,女性和农村居民的心理账户效应较弱。
本文发现了受教育程度和数学能力与心理账户效应的倒U形关系,为心理账户和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基于实证结果,从收入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的角度为优化收入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结构;消费性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心理账户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 Income on Consumption--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in 2018,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come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on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verifies the mental accounting effect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s in China,and empirically tests some of the remaining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mental accounting theor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property income is generally the highest,and that for rural residents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transfer income is lower than wage and operating incom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ssue of the extent of the mental accounting effect,which is not much involved in the mental accounting literature,and finds that the mental accounting effect of wome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weaker than that of men and urban residents. This paper discovers the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level,mathematical ability and mental accounting effect,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mental account and consumer behavior.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this article provid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income structure,expanding consumer demand and promoting the domestic economic cy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act of income structure on consumption.Keywords:Income structur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ental accounting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产业不断升级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逐步成长为"世界工厂",实现了长达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了解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 政府制定相应的能源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丰富相关领域的 研究成果。
《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家庭能 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2023-10-29
目 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与数据 • 实证分析 • 结论与讨论 •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不平等 现象日益凸显,这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也对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贡献
01
02
03
本研究揭示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与家庭 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能 源消费领域的研究内容。
通过实证研究,为优化农村家庭能源 消费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本研究从收入不平等的角度出发,为 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能源政策和扶贫 # 《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家庭能源消费 结构的影响研究》
城乡收入不平等的测度
通常使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这 些指标可以反映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原因
主要包括政策偏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这些因 素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机会不均等,进而导致收入不平等。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相关研究
家庭能源消费
指家庭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煤炭、电力 、天然气等。
06
武汉市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根据 上面 的分析 , LNY和 L S都 NC 是 一 阶 单 整 序 列 , 并 且 还 存 在 协 整 关 世纪 9 年代 之前增 长缓慢 , 2 世 纪 9 系 ,因此可 以建 立误 差修 正模 型 。 由于 0 而 0 0 年代 末 以后增 长较 快 。两 变量具 有 明显 原样 本区 间较短 ,这 里 采用一 阶滞 后 的 NC t + DL + 的时 间趋 势 ,可 能为 非平稳 序列 。若 直 形 式 ,即:DL S - p0 p 1 NYt EC 1 £t Mt + ,其 中 EC 是误差 修 M 接分 析两 变量 之 间的 关系 ,可 以会产 生 v e 估计 参数 ,逐 步剔 除 伪 回 归现 象 。 因 此本 文 运 用协 整 理 论 、 正 项 ,利用 E iws 格 兰杰 因果检 验和误 差 修正模 型 来对 二 不显著 的变 量 ,得 到误差 估计 模 型 ,此 时误 差修 正项 ECM 即为 长期 均衡 模 型 者 间的 关系进 行实 证研 究 。 的残 差序 列 , 即 E CM =LN 一0. CSt 2 、协 整检验
. .
整 的 , 因此 可考 虑 两 者 之 间 的协 整 关 系 。根据 协整 检验相 关理 论 ,设 协整 方 程 为
通过 OL S估计 得 到 :
DL NCS z=0 0 9}075 7 NY 0 31 9 08 2 DL s . 7 ECM t l
R 0 5 5 2: 7 R2: 0 5 2 F :1 8 4 3, 7 5 61, W :2.0 6 D 44
【 作者 简介 】
谢淼 , 6 ) , , ( 8 ̄ , 汉 安徽阜 南 , 1 9 女 人 上
海 大学管理 学院管理科 学与工程专业
硕 士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效应文献综述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效应文献综述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收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人群,他们既不属于低收入人群,也不属于高收入人群。
中等收入群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效应进行文献综述。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项针对我国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汽车等方面,这些领域的需求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对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可以刺激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一项关于上海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当地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应行业的就业增长。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对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养老等与民生相关的领域,他们的消费行为可以提高民生水平,增加居民生活质量。
一项关于北京市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特征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消费支出主要用于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和休闲娱乐等方面,这些消费行为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效应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改善民生都具有积极影响。
进一步研究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分析其驱动因素和动力机制,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也对消费品市场格局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有助于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满足中等收入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000字》

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为现代消费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深远的基础,也是短期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假说,他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认为随着消费者的自身当期收入的提高,他的消费支出也会随之提高,不过收入的增幅会高于消费的增幅;杜森贝利(1949)在凯恩斯的假说上推陈出新,将消费与心理因素挂钩,指出消费习惯、周围环境、当期收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由于许多消费行为无法用上述假设解释,学者们又将时间因素考虑在内,给予长期问题更多的关注。
莫迪利亚尼(1954)指出人会以他的当期收入和一生收入为依据来选择是否进行当期消费,这就是他著名的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1957)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者的长期可预期收入对他的长期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滞涨”局面,为了解决这些经济问题,消费理论将消费者的理性预期考虑到自己的理论假设中,使消费理论又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发展。
霍尔(1978)的随机游走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支出与收入等因素无关,是随机游走的,由于他的假设太过严格苛刻,并不能做广泛运用,但他的一些思想仍有借鉴和研究意义。
利兰徳(1968)修正并创新了霍尔的理论模型,提出了预防性储蓄假说,他认为厌恶风险的谨慎消费者为了有能力对抗未来不确定的收入,会在当期减少消费行为,转而进行储蓄。
后来的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并不如霍尔所说的那样是个随机游走的过程,它不仅受到未来可预期收入的影响,而且不可预期收入对其也有影响作用,通过一系列的修正与分析,预防性储蓄假说等一系列消费理论随之诞生。
随着这些理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这些消费理论的解释力也愈来愈强。
2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对消费领域的系统研究相较于西方起步比较晚,一开始是采取引用西方丰富的数据与理论模型的方法来解释国内的许多消费现象,提出政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
到了21世纪初国内的学者开始对国外模型进行修正和发展,以期更切合中国实际。
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2 世纪 7 年代 , 0 0 理性预期理论与 前瞻
的消费函数理论相结合 ,形成 了理性预期
消费函数理论 , 该理论认为在某些条件下 ,
一
娱 乐 、 医 疗 保 健 ,小 于 1的依 次 是 居
住 、 食 品 、 衣 着 、 家 庭 设 备 用品 。. . 最 后 基 于 实 证 分 析 结 果 , 为 江 苏省 进 一 步 开 拓 农 村 市 场 以扩 大 内需 提 出 相 关
国 平 均 水 平 约 3 0 元 。 村 居 民的 生 活 水入对消
费支出的影响。
理论分析 的框架提 出相对收入假说 ,认 为
也 有少量学者对江苏省农村收入 与消 费问题研究 。胡绪 华 ( 0 9) 2 0 等通过误 差
修 正 模 型 研 究 发 现 1 8 — 9 年 期 间江 9 0 1 91
建议 。
个家庭本年的持久收入估计值 也应该 是
其 下 一 年 持 久 收 入 的最 好 指 标 。流 动 性 假
说认 为 ,有流动 性约 束的消费者的消费倾 向比不 受流动性约束 的消 费者 的消费倾向 低 ,流动性约束可能导致预防性储蓄 。 近 年来 ,我 国有很多学者应用消费经 济理论 来研究农村的收入与消费 问题。我 国学者将西方消费理论应用于 国内农村 的
期消费或储蓄不仅取决于现期收入 而 且
取决于前期收入 ( 资产 ) 和未 来收 入 ( 预
期 收 入 ) 弗 里 德 曼 又 提 出 了持 久 收 入 理 。 论 ,认 为决 定 消 费 支 出 的 主要 变量 是 持 久
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江 苏农 村居 民收入与消费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前瞻
江 省 村 民 入 苏 农 居 收
收入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影响研究——基于两阶段EASI模型估计

收入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影响研究——基于两阶段EASI模型估计韩啸;齐皓天;王兴华【摘要】利用1987-2012年30省市城镇居民宏观食品消费数据,采用两阶段EASI模型估算城镇居民食品需求弹性,并预测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演变趋势.研究结论表明:与QUAIDS模型相比,EASI模型更能准确拟合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趋势.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时,家庭食品需求数量将会达到饱和点.届时,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数量基本不变,食品质量将显著提高,食品支出份额将缓慢增加.未来我国城镇居民热量来源于粮食的比例将逐步下降,来源于肉类和水产类食品的比例将逐步增加,并随着收入提高最终达到一种动植物消费比例协调的动态均衡.【期刊名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7页(P92-98)【关键词】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收入;EASI模型;需求弹性【作者】韩啸;齐皓天;王兴华【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62一、引言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将从以粮食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向营养更为均衡的饮食结构转变。
从中国经验来看,食品消费结构也遵循类似规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食品支出占城镇居民总支出比例不断下降。
2010—2015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5.6%下降到30%,基本接近联合国划分的富足标准。
与此同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比2013年减少7.2%;而人均消费肉、禽、蛋分别比2013年增长1.7%、16.2%和11.2%。
①在此宏观背景下,文章关注的问题是,中国食品消费数量的饱和点大致是多少,大致在什么样的收入区间可以实现?当前中国食品消费处于何种阶段?收入水平如何影响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模式的变动?中国未来食物消费结构是否趋同于以动物蛋白为主的西方模式,还是趋同于动植物消费比例比较协调的日本模式?收入的快速增长正在改变中国食品支出结构,这一改变对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收入变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居民收入变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情况也有明显变化。
了解目前各收入与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如何,对于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收入变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便找到与居民收入变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相关的研究发展脉络,为其下一步的研究奠定扎实的文献基础。
一、内涵(一)收入的含义收入的含义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的收入概念将企业日常活动及其之外的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均视为收入; 狭义的收入概念则将收入限定在企业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我国现行制度采用的是狭义的收入概念,即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所涉及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
二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consumption structure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
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
实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
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
二、理论模型(一)绝对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也称为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设、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
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徐敏、邓绍建(2010)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看扩大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认为扩大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而要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做到改造传统农业,建立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传统农民,培养现代农民;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赖小琼、刘秀英、付嘉玲(2006)从储蓄倾向的角度论收入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根据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振的经验现象,从研究储蓄动机入手,对传统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进行拓展,得出我国当前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之问的关系并不是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单调递减关系,而是形如山峰状的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朱信凯(2000)在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进行函数检验后,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棘轮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是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杜森贝里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
同年,莫迪利安尼在所著的《储蓄一收入比率的波动:经济预测问题》一文中,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它是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种消费理论。
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内容: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2.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3.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4.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杜森贝里试图将相对收入假说运用到其他方面,例如用偏好相互依赖原理研究福利经济学、提出新产品的需求增长模型用消费习惯的不可逆性解释经济周期、将储蓄率的决定用于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等。
刘岚芳(2010)从相对收入假说看我国消费。
李锴、何红霞、梁磊(2010)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1980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估计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进而对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
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弗里德曼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基本观点:1.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
2.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分与联系。
3.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
夏泽义、张超(2010)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_以持久收入假说为据,实证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差异。
黎洁(2009)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将依托消费函数理论中的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并以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为研究对象,将建立不同的收入类型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也将进一步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对策与建议等。
米强(2008)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对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运用持久收入假说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远小于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消费的持久收入弹性大于暂时收入弹性的结论;并以此得出短期内着力增加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长期内增加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的政策建议。
李媛(2006)我国居民消费函数的多因素分析??基于持久收入假说。
研究收入、前期消费支出、通货膨胀率、利率以及收入的变化率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
韩倩、王健(2005)主张认为农民收入不稳定性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
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又称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R?布伦贝格(R. Brumberg)、A?安东(Alberto Ando)共同提出来的。
据F?莫迪利安尼和R?布伦贝格在《效用分析与消费函数?对横断面资料的一个解释》一文中的论述,他们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该假说的前提是: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能以合理的万式使用自已的收入,进行消费;其次,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消费。
高希(2008)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零售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 从分析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理论关于个人储蓄与消费的基本框架着手,在探索该理论对于解释个人消费储蓄行为的指导意义的同时,分析了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指出在国家福利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介入及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引导消费者追求一生资源配置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张曦元(2006)从生命周期假设看个人理财策略。
柴效武(2004)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售房养老模式中的运用(五)评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假说也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主要是绝对收入假说只是个即期模型,以心理分析为基础,是一种很大程度的主观推测,没有合适的微观基础,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所以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只能是一个过渡性的学说。
后来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不存在的,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上是相等的,以致产生了使许多经济学家不断探索的消费函数之谜。
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强调了人们消费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高收入集团对低收入集团的示范效应,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对收入假说中关于棘轮效应的论述解释了消费的稳定性,说明了消费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但是,相对收入假说同样缺乏充分而有力的经验证明,弗里德曼认为可以把相对收入假说作为持久收入假说的一个特例。
持久收入理论将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
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
生命周期假说把消费与一生收入和财产联系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
它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说明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短期中消费波动的原因。
具体的,在长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大致是不变的,可支配收入中劳动收入的比率也是大致不变的,因此,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
但在短期中,财产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是变动的,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
这一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阶层家庭消费的差别、消费的逐季变动等问题。
对生命周期假说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这一假说的一些假设条件上。
例如,储蓄无利率、生命周期与预期寿命的确定性、消费者的理性等等。
三、收入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面,最常见的是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有关消费函数的估计和预测:运用扩展性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计算恩格尔系数、分析居民的总消费倾向和各类商品的消费倾向、进行消费结构的弹性分析,包括对居民各类消费的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分析等等。
随着大量新的经济计量方法的引入国内学者开始采用各种经济计量方法进行计,高铁梅2000利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方差分量分析模型对我国消费需求变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数量上判断各个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程度,分析消费需求对GDP的影响。
任选选1998利用系统变参数模型分别模拟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分析山西省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差异量。
如叶阿忠1997运用ARIMA方法进行消费模型的估计与预测。
(一)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阚大学、吕连菊(2009)基于动态分布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选用1996~2007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向楠(2008)据储蓄理论中的消费收入理论,引用1978一2006年的消费和收入的有关数据,借助回归模型,从量化的角度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定量参考。
晏民春,杨桂元(2004)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罗必良、张伟(2000)广东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广东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力图通过分析广东居民消费结构方面的偏差, 寻求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