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公开课会变的颜色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会变的颜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章节为《会变的颜色》。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颜色变化的原理;2. 学习通过混合不同颜色产生新颜色的方法;3. 培养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颜色变化的简单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作能力;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颜色变化的原理,混合颜色的方法。
难点:颜色变化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彩色笔、水杯、滴管、彩色纸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彩色笔、滴管、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颜色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颜色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讲解颜色变化的原理,介绍混合颜色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颜色变化的原因。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观察不同颜色混合后的效果,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颜色变化的过程。
4. 创作展示(5分钟):学生用彩色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混合后的颜色,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颜色变化的原理、混合颜色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描绘一幅颜色变化的画,并写上颜色变化的原理和过程。
2.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进行一次颜色混合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拍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颜色变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颜色变化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颜色变化的竞赛,鼓励他们发挥创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增进家校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颜色变化的原理:本节课向学生介绍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的三原色理论,即红色、蓝色和黄色能够混合成其他所有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现象》中的第三节《会变的颜色》。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三原色的基本概念,了解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颜色的基本混合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名称及特点,知道它们是三原色。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教学重点:学习三原色的基本概念,实践操作颜色混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调色板,画笔,水,抹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由红、黄、蓝三种颜色构成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颜色。
邀请幼儿上台用手指蘸取颜料,将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在画纸上,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橙、绿、紫三种新颜色。
讲解三原色混合的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用画笔和颜料进行实践操作,混合红、黄、蓝三种颜色,观察并记录产生的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练习。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猜测混合后的颜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变的颜色》2. 内容:红色 + 黄色 = 橙色黄色 + 蓝色 = 绿色红色 + 蓝色 = 紫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画笔,混合出不同的颜色,并将作品展示给家长。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混合出丰富的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幼儿对三原色混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时,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颜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现象》,详细内容为“会变的颜色”。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理解混合色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混合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混合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说出混合后的颜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画笔,调色板,清水,抹布。
学生准备:画纸,红、黄、蓝三色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变色魔法师的身份出现,展示一张白纸,用画笔在纸上画出红色、黄色、蓝色的圆圈,并告诉幼儿今天要学习会变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混合红、黄、蓝三种颜色,产生橙、绿、紫三种新颜色。
讲解混合色的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混合后的颜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红、黄、蓝三色水彩笔在画纸上混合颜色,观察并记录混合后的颜色。
六、板书设计红 + 黄 = 橙黄 + 蓝 = 绿蓝 + 红 = 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红、黄、蓝三色水彩笔混合出新的颜色,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混合后的颜色可能有橙、绿、紫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颜色进行混合,观察更多有趣的变色现象。
同时,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颜色的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混合原理。
2. 实践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红、黄、蓝三色水彩笔在画纸上混合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
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
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因此我选择了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这节课。
二、活动目标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激发幼儿对调色的兴趣。
2、在示范的基础上,教幼儿学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进行一定的创编。
三、活动准备三个装了不同颜料的瓶子、碗、画笔、纸。
四、活动过程1、采用教具与故事相结合导入主题。
2、老师示范表演魔术。
3、幼儿操作活动。
4、幼儿作画。
教学反思: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幼儿园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颜色变化的兴趣。
2.幼儿通过操作,知道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涂有红、黄、蓝颜色的小手掌;魔术箱;红、黄、蓝颜色的水:装有红、黄、蓝颜料的瓶盖。
活动过程:一、游戏:《碰一碰》,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碰在一起会发生变化1.幼儿随音乐《碰一碰》进入活动室。
师:咦,小朋友,你们的小椅子上都放的什么呀?看一看你的小手掌上都有什么颜色?(红色、黄色、蓝色)请幼儿自由回答并提问。
如:你在哪里见过红颜色的东西?鼓励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有颜色的东西。
(以此形式再提问黄色、蓝色)2.开始游戏请小朋友随音乐《碰一碰》找一个跟自己手掌颜色不一样的好朋友来碰一碰,并提问:“小朋友,你的小手掌颜色有什么变化?(变色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活动背景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因此,本次活动主题为“会变的颜色”,通过亲身感受和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到不同的颜色混合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目标1.能够正确地观察不同颜色的变化;2.掌握简单的颜色混合原理;3.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彩色水彩笔;2.纸杯和水;3.白色画纸;4.毛笔。
活动步骤第一步:讲解颜色混合原理首先,老师向孩子们介绍颜色混合的原理。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颜色。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将会学习到蓝色、黄色和红色混合后能够形成紫色、橙色和绿色。
第二步:进行实验1.每个孩子分别拿到三支水彩笔:红、黄、蓝;2.老师在三个纸杯中分别加入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水;3.孩子用毛笔蘸取其中一种颜色的水分别在白色的画纸上涂抹;4.换用下一种颜色涂抹,原来的颜色就会和新颜色混合在一起,孩子们发现颜色会变成新的颜色,如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了绿色;5.孩子们一次性涂抹三种颜色,看看会形成什么颜色。
第三步:反思孩子们在活动后,老师带领他们进行反思。
回忆刚才的实验,孩子们可以说说他们观察到的变化,以及他们感到的惊奇和好奇。
活动延伸为了延续学习,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让孩子们尝试用食品颜料或者水彩颜料进行混合,探索更多形成新颜色的组合。
结束语通过这次实验,孩子们不仅学到了颜色混合的原理,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同时,这个活动也能够帮助孩子们发现科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科学教案一:会变的颜色教学目标:1. 同学能够通过试验感知物质颜色的变化,并能够简单描述颜色变化的原因。
2. 同学能够本身动手参加试验操作,培育动手本领和自主学习本领。
3. 同学能够理解不同物质的颜色变化与其属性和成分的关系。
教学内容:1. 颜色变化试验的介绍和演示。
2. 各种物质颜色变化试验的探究。
3. 形成质疑,自行解答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孩子介绍颜色变化试验并进行演示,激发孩子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引导孩子关注四周环境中颜色变化的现象。
2. 试验:(1)在盛放水的杯子中滴入食用色素,察看水的颜色变化;(2)在食盐溶液中溶解硫酸铜,察看颜色变化;(3)在牛奶中加入醋,察看牛奶的变化。
3. 总结:(1)对于颜色变化的现象,孩子们通过试验和察看操作得到了肯定的认得。
(2)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会显现颜色变化?”激励同学本身思考和解答。
让同学本身得出结论,并带领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的颜色变化不同,引导同学认得不同物质属性和成分的关系。
(3)老师依据同学的表现和把握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和计划。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由于是针对中班幼儿进行的科学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爱好,培育他们的动手实践本领和自主学习本领为重点。
从试验设计和操作中可以看出,老师重视教学实效,重视孩子的参加性和互动性,使得孩子们在试验中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培育了孩子的古怪心和制造力。
在本次教学试验过程中,虽然老师尽量设计了简单易懂的试验操作,但是还是有一些孩子操作不够细心。
有的孩子在试验过程中过于浮躁,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处理问题。
还有一些孩子有肯定的挂念和畏惧,不敢尝试操作,这些都需要通过适当调整和协调,克服难点和问题。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的收获和反思如下:1. 要连续深入挖掘和利用幼儿个性化的爱好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热诚。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世界》第三节《会变的颜色》。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掌握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红、黄、蓝三原色,了解它们相互混合后能产生新颜色的原理。
2. 学会使用三原色进行调色,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三原色混合后产生新颜色的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笔、水彩纸、抹布等。
学具:每组一份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笔、水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幅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而成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作中的颜色。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三原色混合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颜料、调色盘、画笔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调配颜色。
(2)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掌握调色技巧。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调色成果,让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由哪两种或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块,并在旁边标注名称。
2. 在色块下方列出混合后的颜色,如: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红、黄、蓝三原色为爸爸妈妈画一幅画。
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搭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颜色进行混合调配,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
3.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颜色,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精选5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精选5篇)中班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篇1活动目标: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活动准备: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3、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二、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设计提问:(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2)你是怎么找到的?(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设计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的?(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三、欣赏,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2、经验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四、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设计提问:1、你每天都用肥皂吗?什么时间能用到肥皂?2、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3、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
两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奇妙的颜色》,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变的颜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颜色可以通过混合发生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黄、蓝三原色,知道它们可以相互混合形成其他颜色。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颜色混合的原理,掌握红、黄、蓝三原色。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颜色混合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笔,水杯,毛巾。
学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笔,水杯,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水的透明玻璃瓶,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引导幼儿猜测,当这三种颜色的水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红、黄、蓝三原色,让幼儿认识这三种颜色。
(2)教师演示颜色混合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混合后的颜色。
(3)讲解颜色混合的原理,让幼儿理解颜色变化的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观察并记录混合后的颜色。
5. 游戏环节(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颜色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颜色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瓶。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混合后的颜色,如橙色、绿色、紫色等。
3. 标注颜色混合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画在纸上。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将混合后的颜色画在纸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高幼儿对颜色混合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感受颜色变化的现象。
2.培养观察、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
3.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彩色饮料2.白纸杯3.毛笔和水4.洗碗精5.碧欧泉霜6.不锈钢勺子7.幼儿园颜料和画纸【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前几天学过的“变变变”的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或手势形容出来。
2.提出新的问题:“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物体的颜色会不会变?”二、实践探索1.分小组进行实验。
让每个小组拿到一瓶不同颜色的彩色饮料,要求小组成员观察饮料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2.让每个小组把彩色饮料倒入白纸杯中。
观察并记录下饮料倒入杯中后的颜色。
3.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饮料在杯子里的颜色和原来的不一样?有没有发生了什么变化?”4.为了进一步观察饮料的颜色变化,让幼儿用毛笔蘸取水后,在白纸杯中加入一滴水。
观察并记录下饮料在加了水后的颜色。
三、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结果,帮助幼儿总结出结论:“饮料在杯子里的颜色和原来的不一样,原来的颜色比较浓,加了水后颜色变淡了。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这是饮料和水的颜色混合后产生的结果,在杯子中颜色变浅是因为饮料的颜色稀释了。
3.教师把饮料和水颜色的混合比喻成晚上的天空和太阳。
晚上的天空本来是黑色的,但是太阳一出来,天空的颜色变成了黄色、橙色,因为太阳的光线把天空的颜色照亮了。
四、拓展活动1.让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想象,用洗碗精和碧欧泉霜调出不同的颜料来。
让幼儿互相交换自己调制的颜料,再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颜色。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将颜色进行组合,创造出一幅独特的画作。
3.为了巩固幼儿对颜色变化的理解,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煮开水时,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在夏天,叶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让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索,幼儿们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颜色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同时通过对颜料和水的相互混合实现颜色的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
《会变的颜色》教案(通用5篇

《会变的颜色》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会变的颜色》教材的第3章,详细内容包括颜色形成的原理、色彩三要素、混色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颜色基础知识,了解颜色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颜色形成的原理,了解色彩三要素,提高学生对颜色的认知。
2. 培养学生运用混色方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颜色效果。
3. 增强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颜色形成的原理和混色方法。
教学重点:色彩三要素的应用和颜色变化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笔、水彩、调色板、色卡、图片等。
2. 学具:彩色笔、水彩、调色板、画纸、色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颜色的好奇和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颜色变化现象。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颜色形成的原理,讲解色彩三要素。
演示混色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颜色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析例题,强调颜色变化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颜色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学生发表对本节课的感悟,提出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会变的颜色》2. 内容:颜色形成的原理色彩三要素混色方法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混色作品。
观察生活中的颜色变化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生活观察:学生需记录至少三个颜色变化现象,例如:夕阳下的天空、四季植物的颜色变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颜色变化现象,提高审美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盖示:一、教学内容《会变的颜色》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单元《色彩的世界》第2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为: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探索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混合变化,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名称,了解它们相互混合后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颜色混合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彩色卡纸,水。
学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色彩斑斓的魔术表演,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颜色变化的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红、黄、蓝三原色,展示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让幼儿初步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动手操作,将红、黄、蓝三种颜料进行混合,观察产生的新颜色。
六、板书设计红 + 黄 = 橙红 + 蓝 = 紫黄 + 蓝 = 绿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混合图案。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探索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混合变化,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避免他们只关注操作过程而忽略了颜色的变化。
课后,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部分,以确保幼儿关注颜色变化。
3. 作业设计,使幼儿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变的颜色》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第三节《会变的颜色》。
内容主要包括三原色(红、黄、蓝)的混合,了解色彩变化的规律,以及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三原色,掌握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2. 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原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的掌握。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三原色的混合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彩色卡纸、范例作品。
学具:每组一份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用三原色混合后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红、黄、蓝三种颜料分别演示混合后的颜色变化,讲解三原色混合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三原色混合出新颜色。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用三原色混合出新颜色,并画出一幅画作。
六、板书设计1. 《会变的颜色》2. 内容:(1)三原色:红、黄、蓝(2)混合规律: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三原色混合出新颜色,并画出一幅画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三原色混合的规律,激发了他们对色彩的探究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颜色进行混合,探索新的颜色变化。
(2)组织一次“我的色彩世界”主题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色彩作品,分享色彩搭配心得。
(3)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三原色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会变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颜色的基本知识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变色的原因3.学习如何控制物体的颜色变化教学准备1.色纸、颜料、水彩笔等材料2.实验用品:醋、碱液、酸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请学生们仔细观察下图。
颜色示意图颜色示意图让学生们围绕颜色进行讨论。
提问:1.你们觉得颜色是什么?2.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3.什么情况下会让颜色发生变化?Step 2:认识颜色在这个环节,我们会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一些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们了解颜色的基本知识。
重点内容包括:1.由哪些基本颜色组成的2.颜色与光的关系3.颜色对情绪的影响Step 3:实验探究物体变色的原因在这个环节,我们会为学生们提供实验机会,让他们通过实验来发现物体变色的原因。
具体实验如下:材料:醋、碱液、酸、蔬菜、酸奶等步骤:1.将蔬菜切成小块后放入醋中,观察变化2.将蔬菜切成小块后放入碱液中,观察变化3.用酸去擦酸奶涂在玻璃上,观察变化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体验不同物质在遇到不同条件时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帮助他们理解颜色变化的本质。
Step 4:学习如何控制物体的颜色变化在这个环节,我们会通过色纸、颜料、水彩笔等材料,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如何控制物体的颜色变化。
具体操作如下:1.给学生们发放色纸、颜料、水彩笔等材料2.让学生们自己画出一些颜色鲜艳的图案,然后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色,观察颜色变化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授课效果较为显著,学生们对颜色的基本知识、颜色控制等方面均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们也理解了物体变色的原因。
不过还有一些优化的空间:•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引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探究物体变色的原因的实验环节的深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增加颜色控制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更多。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红色、蓝色、黄色的颜料,调色板,画纸,水杯,滴管。
2.环境准备:安静、明亮、安全的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红色、蓝色、黄色的颜料,引导幼儿观察颜料的颜色。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三种颜色分别叫什么名字吗?”二、探究颜色变化1.教师将红色和蓝色颜料分别滴在调色板上,让幼儿观察颜料的变化。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红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变成了什么颜色?”3.教师将红色和蓝色颜料混合,让幼儿观察颜料的变化。
三、动手实验1.教师将红色、蓝色、黄色的颜料分别倒入三个水杯中,让幼儿观察颜料在水中扩散的现象。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颜料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滴管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滴入水中,观察颜料的扩散现象。
4.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颜料在水中扩散后,颜色会变得更加丰富。
四、创作作品1.教师发放画纸和颜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彩色作品。
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创作出更多美丽的颜色。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学会了什么?你们觉得颜色变化神奇吗?”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教学延伸: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颜色变化的实验。
2.环境创设:教师在教室环境中布置颜色变化的展示区,让幼儿随时观察和探索颜色变化。
教学反思:亮点: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
2.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探究兴趣。
2.让幼儿了解颜色变化的基本原理。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红、黄、蓝、绿、白等颜色的颜料,调色板,画笔,水杯,纸巾。
2.环节道具:魔术帽,魔法棒。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戴着魔术帽,拿着魔法棒进入教室,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以神秘语气介绍:“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神奇的魔法课,大家想不想知道魔法棒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2.探索颜色变化(1)教师分发红、黄、蓝三种颜料,让幼儿观察颜色。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三种颜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它们可以变成其他颜色哦!”(3)教师演示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4)幼儿分组进行颜色混合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颜色游戏(1)教师将混合后的颜色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名称。
(2)教师设置颜色游戏,如:“找到相同颜色的颜料,把它们放在一起。
”4.颜色魔法表演(1)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用魔法棒在调色板上展示颜色变化。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6.手工制作(1)教师分发画笔、水杯、纸巾等材料,引导幼儿用颜色混合后的颜料进行绘画。
(2)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1.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颜色变化的过程。
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通过颜色游戏和魔法表演,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颜色知识。
4.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颜色变化的兴趣。
2.评价幼儿在颜色游戏和魔法表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颜色》一、教学内容《会变的颜色》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第三节《颜色变变变》。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探索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认识,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从而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能够认识红、黄、蓝三原色,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会产生新颜色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幼儿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喜爱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它们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并能够自己动手混合出新的颜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水彩纸。
2. 学具:红、黄、蓝三原色颜料,调色板,画笔,水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红、黄、蓝三原色的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中的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红、黄、蓝三原色,讲解它们的名称,并让幼儿跟随说出颜色的名称。
接着,教师演示将两种颜色混合,产生新颜色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将红、黄、蓝三原色两两混合,观察产生的新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颜色变化的规律:红+黄=橙,黄+蓝=绿,红+蓝=紫。
2. 画出红、黄、蓝三原色,并用箭头表示颜色混合后的新颜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出新颜色,为家人画一幅画。
2. 答案:幼儿根据实践操作中混合出的新颜色,自由发挥,创作一幅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它们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颜色》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颜色》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主题:会变的颜色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颜色的变化和互相混合的规律。
教材及教具:1. 彩色水彩笔或彩色粉笔。
2. 白色纸张。
3. 一些小容器。
4. 幼儿绘画工具。
时间安排:1. 导入活动(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变色的物体或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观察活动(20分钟):给每个幼儿一个小容器,并让幼儿自由选择两种颜色的水彩笔或粉笔,将颜色分别画在纸上,再将容器中的颜色倒入一个新的容器中,观察颜色变化。
3. 活动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颜色混合的规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变色的物体或图片,如变色龙、魔法杯等。
2. 带领幼儿讨论这些物体或图片的特点,引起幼儿的兴趣。
第二步:实验观察活动(20分钟)1. 教师给每个幼儿一个小容器,并让他们自由选择两种颜色的水彩笔或粉笔。
2. 教师让幼儿将两种颜色分别画在白纸上。
3. 教师鼓励幼儿将容器中的颜色倒入一个新的容器中,观察颜色变化。
4.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颜色的变化过程,比较原来的颜色和混合后的颜色。
第三步:活动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并帮助他们总结颜色混合的规律。
2. 教师提问:为什么混合了两种颜色后会产生新的颜色?在混合颜色中有哪些颜色是你们喜欢的?教学反思:这节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和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了解颜色的变化和互相混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幼儿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热情地参与实验观察,同时也能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保持了简单和趣味性,通过展示变色的物体和图片来导入,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并激发了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实验中,我让他们自由选择两种颜色进行混合,这样既增加了幼儿的主动性,也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探索颜色的变化规律。
中班科学公开课会变的颜色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会变的颜色教案中班科学公开课会变的颜色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公开课会变的颜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科学公开课会变的颜色教案1一、设计意图:颜色的变化是所有幼儿都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它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的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中班的.幼儿对颜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可是在对于颜色之间的有趣关系不是很了解,所以色彩的美妙变化会令幼儿惊叹不已,幼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会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本次活动重点是红黄蓝三色的配对变化难点是幼儿操作调色。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对色彩变化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化另一种颜色。
3、能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活动准备:红、黄、蓝色卡,水粉颜料红黄蓝,绘画纸,记录纸,彩色笔四、活动过程:(一)、猜猜会有什么变化1、出示三种色板:"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漂亮的颜色宝宝、它们三个是好朋友,喜欢在一起做游戏、"2、说一说它们是什么颜色。
3、猜一猜把其中两个颜色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新变化?(二)、操作活动:颜色对对碰1、幼儿第一次操作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放在一起,看发现了什么?(提醒幼儿倒入的两种颜色一样多、)2、教师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
3、幼儿操作,请幼儿讲讲发现了什么4、小结:原来把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出另外一种不同颜色。
5、现在请小朋友用其他的颜色放在一起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把变化记录在纸上。
6、出示记录纸,教师介绍记录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变的颜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
系列科学活动:会变的颜色
活动目的:
1、知道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和对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薄手工纸、装有红、黄、蓝、绿、紫等眼力的盘子。
活动一:
1、出示红、黄、蓝的玻璃纸,让幼儿说出颜色的名称,在说一说活动室里及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东西的颜色和这些相同。
2、幼儿自由摆弄、重叠色纸相互交谈自己的发现。
3、师以变魔术形式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兴趣和好奇心。
4、组织幼儿自己动手将两种颜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二:喷焰火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介绍玩法。
3、请幼儿与教师合作喷焰火让幼儿说一说喷的焰火有什么颜色?颜色混在一起是有什么变化?
4、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喷焰火,提醒幼儿不弄脏衣服、桌面。
自由观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