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河南省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基金项 目: 口师范学院 21 周 00年 教 育教 学 改革 课 题 ( O.0 0 8 N 2 10 ) 作 者 简 介 : 小 波 (9 7 ) 男 , 西 勉 县 人 , 苏 17一 , 陕 副教 授 , 士 . 究 方 向 : 操 教 学理 论 与 方 法 硕 研 体
创业 能力 的培 养 比较薄弱 , 与 当前地 方高 校 的专 这
方 向与社会 需求 出现 明显偏 差 , 导致社 会体 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困难 . 文 就 河南 省 8所 高校 ( 州 大 本 郑
业师 资力 量非 常薄 弱有很 大关 系. 从事俱 乐 部经 营 管理 、 发体育 经 营项 目教学 的教 师很 多没 有相 关 开
苏 小 波
( 口师 范 学院 体 育 学院 , 周 河南 周 口 4 6 0 ) 6 0 1
摘 要 : 河 南省 8所 高校 的 社 会 体 育 专 业 的 培 养 方 案进 行 调 查研 究 , 对 结果 表 明 :) 会 体 育 专 业 的 培 养 目标 1社 定 位 过 于集 中 , 育 教 师 、 会 体 育 指 导 员 成 为人 才扎 堆 岗位 , 体 社 而对 体 育 俱 乐部 的 经 营 、 理 、 发 等 原 发 性 创 管 开
随着 我 国社 会经 济蓬 勃发展 , 民生 活水平 和 人 健康 意识 逐渐提 高. 为适应 新形 势下社 会体 育事 业 对专 业人 才 的需 要 , 为 培养高层 次 专 门人 才 的高 作 等教 育 , 社会体 育专 业应 运而 生. 有关学 者研 究 , 据 当前 我 国社会 体 育指 导员 至 少 应 配备 6 5万 人 , 到
学 院 , 淮学 院) 会 体 育 专 业 的培 养 方 案 进 行 调 黄 社 查, 皆在 为高 校社 会体育 专业 教学 改革 提供 参考 .
高水平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研究

高水平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高水平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体育竞技的专业化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选材和培养模式。
本文旨在对不同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优缺点及对整个体育系统的影响。
2. 常见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2.1 北美高中大学体系这一模式主要应用于北美地区。
学生从高中开始接受专业化的体育训练,同时继续学习正常课程。
通过参加校际比赛,他们有机会进入大学运动队并获得奖学金支持。
该模式具有帮助学生提前获得专业级别竞技能力、促进教育与竞技发展并行等优点。
2.2 欧洲青年训练营制度欧洲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选拔与培养模式是通过青年训练营进行。
在这些训练营中,有专业教练指导和挑选年轻运动员,并提供各种培养资源和机会。
该模式注重长期稳定的训练计划,帮助年轻人在正规体育学校接受优质培养。
2.3 中国奥运体系中国采用的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以国家队为核心。
选手通过层层选拔赛进入国家队系统,不断接受专业化、集中化的训练。
这个模式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严格的选拔标准和强化的集中训练等特点。
然而,也存在着学业落后、压力大等挑战。
3. 模式比较与分析各种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各有优缺点。
北美高中大学体系注重平衡学习和竞技发展,但对专业性可能不够突出;欧洲青年训练营制度强调长期稳定的训练计划,但可能缺乏集中化资源;中国奥运体系具有严格的选拔和集中训练,但学业压力较大。
针对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需要选择适合本国的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进。
4. 模式对整个体育系统的影响不同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对整个体育系统都产生深远影响。
合理高效的选材和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国家队水平、加强基层人才储备、推动社会整体体育发展等。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味追求成绩和强化竞争所带来的问题,如过度专业化、缺乏平衡发展等。
5. 结论综上所述,高水平体育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我国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操 等 项 目的 国家 级 裁 判 员 、 导 员培 训 班 , 指 已经 培 养 出5 0 名 国 家 一 、 级 裁 判 员 , 0多 二 10 O 多名健 身健 美 国 际一级 指 导 员、 0 多名 30 国 家 社 会 体 育 指 导 员 , 我 国 社 会 体 育 事 为 业 发展 做 出 了突 出的 贡献 。 是 , 于 我 国 但 限 社 会 体 育研 究 的 现 状 , 育 院 校 对 社 会 体 体 首先 , 培 培 养 将 成 为 我 国 体 育 运 动 全 民 化 , 由竞 育 人才 的 培 养 尚 有诸 多不 足 之 处 。 和 专 技 体 育 强 国变 成 真 正 体 育 强 国 过程 中至 关 养 目标缺 乏 针对 性 , 业 设 置与体 育 专业 雷 重 要 的 环节 。 同 , 适合 社会 体 育 的需要 。 不 其次 , 师资 力量 严重 不足 。 于我 国社 会 体 育的 发展 现状 和 鉴 1 我国社会体 育人才 培养 的现状 研 究 水平 , 国体 育院 校 的大 多缺 乏 对社 会 我 社 会 体 育 人 才 指 的 是 服 务 于 社 会 体 育 体育 的调 查 和研 究 , 缺 乏针 对性 的 培养 方 也 再次 , 乏社会 实 践基 础 。 多体 育专 业 缺 很 运 动 事 业 的 管 理 、 导 、 务 经 营 、 才 开 案 。 指 业 人
业 化 提 供 了依 据 , 为 促 进 社 会 体 育 人 才 也 的 发展 起 到 促 进 作 用 。 用 中央 资 金优 势 , 利 在 全 民 健 身 场 地 设 施 建 设 中起 到 引 导 、 扶 持以及示范作用 , 在加 大 资 金 支 持 力 度 的 同时 , 强 全 民健 身 工 程 的 建设 、 材 维 护 加 器 管理、 新机制。 更 2. 社会 体 育竞 技活 动 日益增 多 2 目前 , 会 体 育 发 展 的 规 模 和 影 响 力 社 不 断扩 大 , 至 某 些 个 别 的 运 动 形 式 走 上 甚
体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

体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机遇近年来,体育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因此对于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体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体育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当前体育人才培养的情况,并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带来的机遇。
一、体育人才培养的挑战1.人才培养体制问题体育人才培养的体制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体育学院、学校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与现实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此外,师资力量短缺、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也制约了体育人才的培养。
2.体育设施和资源不足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匮乏也成为制约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缺乏足够的训练场地和器材,使得学生的体育训练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3.竞技体育和学业平衡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在竞技体育和学业之间保持平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许多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而无法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体育训练上。
这使得他们在体育竞技方面的成就受到限制。
二、体育人才培养的机遇1.政策支持与改革推动随着体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政府开始加大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教育改革的推动为体育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
通过政策引导和改革实施,可以加强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优化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培养质量。
2.专项培训与社会合作体育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也催生了专项培训的机遇。
各种体育培训机构纷纷涌现,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为有志于培养体育人才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教育。
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将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相结合,可以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3.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通过与国外高水平体育学府的合作,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通过国际大赛和交流活动,使得我国体育人才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锻炼机会,提升整体水平。
体育人才调研分析及

体育人才调研分析及体育人才是现代社会对运动项目进行管理和培养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运动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体育人才调研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潜在的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首先,通过对体育人才的调研,可以了解当前体育人才的结构和状况,为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依据。
比如,调研可以了解各个体育项目的人才储备情况,便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调研可以了解各地体育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制定培养政策和资源分配提供数据支持;调研可以了解当前体育人才的流动情况,便于解决人才流失和引进的问题等。
其次,体育人才调研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并挖掘优秀的潜在人才。
通过对全国各地体育学校和培训班的考察,可以发现那些有天赋和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通过对高校体育专业的调查,可以了解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体育人才,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岗位和发展方向。
此外,调研还可以深入了解现有体育人才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同时,体育人才调研还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对体育产业的人力需求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当前体育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体育从业者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调研可以了解体育产业各个环节的人才供给情况,为人才的引进和流动提供合理的政策和机制;调研可以了解体育经纪人、体育赛事运营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最后,通过体育人才调研的分析,可以提出一些优化体育人才培养的策略。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体系,重视选拔和发展那些具有潜力和创造力的体育人才。
其次,要加强对体育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要加强与各个体育学科和相关领域的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同时,要注重创新和科技的融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体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和潜力。
综上所述,通过体育人才调研的分析,可以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十堰市体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十堰市体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根据《关于开展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的通知》(鄂体人[2011]47号)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市体育人才状况,十堰市文体局对全市体育系统人才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一)由于我市在2003年将体校从体育系统划出,由教育系统管理,目前我市体育系统无副高以上体育教练员。
(二)我市市直体育系统共有事业单位2家,分别为十堰市体育中心、十堰市体总秘书处(十堰市体科所)。
体总秘书处(体科所)首次岗位设置共设置6个岗位,其中管理岗3个、专业技术岗2个、工勤技能岗1个,已全部聘任到位;体育中心是在2010年12月,由原市体育中心、原市体育馆、原市游泳馆三馆合并成立,目前岗位设置方案正在起草。
二、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做法(一)不断深化对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工作力度。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用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指导我市体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我局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全局工作安排,年初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结合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合理布局、调整结构,研究部署人才培养工作。
二是出台了《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十文体[2011]24号)、《十堰市加强体教结合、强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十文体[2011]28号)等文件,指导我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根据我市体校由教育系统管理的实际,密切配合,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我市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强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体育竞技人才队伍水平。
一是认清形势,明确工作目标。
我市竞技体育处于全省落后水平,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剖析,针对实际明确了围绕2014年省运会出成绩的目标,加强全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力争短时间内扭转落后的不利局面,实现竞技体育的快速有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网络,建立科学训练体系。
在抓好市二中(体校)、市体育中心等龙头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少儿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俱乐部等体育训练网点的建设,努力形成多层次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运动训练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运动训练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运动训练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认可,运动训练行业逐渐兴起。
运动训练人才在培养和指导运动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解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情况,本次调研旨在分析运动训练人才的就业状况和市场需求。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相关机构和企业,内容包括对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情况、职业要求以及薪酬情况等进行了调查。
面访主要针对从事运动训练行业的专业人士,旨在了解他们对于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 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
近年来,各种体育赛事和健身运动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运动训练中。
此外,很多学校和机构也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加大了对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
在调研对象中,超过80%的机构表示有招聘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
2. 运动训练人才的职业要求从调研结果来看,对运动训练人才的职业要求较高。
首先,运动训练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运动的训练方法。
其次,运动训练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运动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
此外,运动训练人才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规划和安排训练计划。
3. 运动训练人才的薪酬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大部分运动训练人才的薪酬水平较为稳定。
在调研对象中,约60%的机构表示运动训练人才的薪酬与其他职位相当,不过多或偏低。
同时,还有约30%的机构表示愿意提供一定的奖金或绩效工资,以激励运动训练人才的努力。
四、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运动训练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2. 运动训练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运动训练人才的薪酬水平相对稳定,但仍有提升空间。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 鼓励学校和机构增加对运动训练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力度,满足市场需求。
全国体育系统教练员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表3 在 岗教练员行政地域分布
乏 ,致使当地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滞缓 。因此, 严重的地 区人才分布失衡 ,已影响到我国体育 竞技事业的和谐发展 ,成为制约我国体育发展 的一个重要 因素。
技体育后备 人才的培 养 , 引起有关部 门的关注 。 应
2 教练 员行政地域分布 .
从表 2 以看 出 ,国家级 教练超过 1 0 以上 的有华东和 可 0人 中南地 区;高级 教练 超过 10 0 0 人的 同样 为华东 和中南地区 ;
一
在 中央 、省市 、地市及 县等各级体育机构 中 ( 1 。 表 )
以能在竞 技舞台上保持优势 ,与其雄厚的教 练基础有 密切联 系。再次 ,一些较受欢迎和 的人数少 ,因此 ,未在 岗教练 员占1 %。总体上讲 ,华东 和中 5 较普及 的项 目,如足球 、篮球 、排球和羽毛
南地区教练员资源有较大优势 , 西南地 区较 弱。
球等 , 具备教练 员资格人数及在聘人 数也 相对较多。而有些项
北 、西 北地 区 ,5 0—10 0 的为华东 地 区 ,1 0 0 以上 0 0人 0人 为 中南地 区。从 各行政 区教练 员的总量看 ,华东地 区近 90 0 0
人 ,其次为 中南地区 ,近 70 0 ;西南地区最少 ,不到20 0 0 人 0
人。
从 表2 表3 以看 出 , 备教练 员资格 但没有 在岗 的教 和 可 具
少 ,不利于后备人才 的培养 ,势必影响竞技体育 的发展 ,应引 起关注 。中部地 区 :各级 别教 练员人数较均 匀 ,初 、中级教练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体育产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短缺、教育资源不足、培养模式滞后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有必要对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通过深入研究,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体育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可以说是当前体育产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许多体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在培养人才时存在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体育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经验和技能,难以适应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
2.2 主要问题分析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不足的情况。
许多学校的体育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培养社会体育工作者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专业。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对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与社会需求脱节等。
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是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也是当前人才培养中的一大难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系统的实践培训和指导,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难以胜任。
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以推动专业的发展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待续】1.2 问题陈述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最主要的问题包括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对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和与社会需求脱节。
这些问题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应用能力,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和改进教育体系,以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2. 正文2.1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化、对实践能力培养不足以及与社会需求脱节等方面的困扰。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实际操作的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考察情况8篇

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考察情况8篇第一篇:体育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体育人才选拔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环节。
优秀的体育人才对于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体育人才选拔的意义及其对体育事业的影响。
第二篇:体育人才选拔的目标和原则体育人才选拔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依据的原则。
本文将介绍体育人才选拔的目标和原则,并分析其对体育人才发现和培养的影响。
第三篇:体育人才选拔的方法和流程体育人才选拔应该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流程,以确保选拔的公平和科学性。
本文将介绍体育人才选拔的方法和流程,并讨论其对人才选拔效果的影响。
第四篇:体育人才选拔中的困难和挑战体育人才选拔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体育人才选拔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五篇:国际体育人才选拔的经验与启示国际上有一些成功的体育人才选拔经验,对我国体育人才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总结国际体育人才选拔的经验,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六篇:体育人才选拔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体育人才选拔也需要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体育人才选拔的创新方向,并分析其对体育人才培养的影响。
第七篇: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标准优秀的体育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选拔标准。
本文将介绍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标准,并阐述其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第八篇:体育人才选拔的评价与监督体育人才选拔应该建立评价与监督机制,以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分析体育人才选拔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并探讨其对人才选拔质量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考察情况的8篇文档摘要,每篇文章将会详细讨论各个方面的内容。
对安徽省体育院系体育师资及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的探讨

2 1 研 究对 象 .
校是最近才具有招收体育本科生 的资格 , 致使 学生人数偏少 ,
省学校体育 、 群众体 育和竞技 体育输送体 育人才 的使命。2 1
世纪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 , 特别是 20 0 8年北京奥运
新 的发 展 机遇 与 挑 战 , 徽 省 高 校体 育 院 系能 否 培养 出社会 所 安
师范学院体育系是安徽省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大的院系 , 在校体育专业学生分别为 10 、6 20人 9 6人和 89人。三所院系 2
Ke w or y ds:u ie st nv riy;p y i a d c t n;tln ;ta e ;c t ain;An n h sc e u ai l o ae t e ch r u i to l v h i
中图分类号 :87 4 G 0 .
1 前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05 (0 8 0 06 1 5— 2 6 20 )8— 08—1 0
维普资讯
教学 ・ 探索lA X E TNU O U ・ A SO J I
对安徽省体育院系体育师资及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的探讨
S u y o r e t S t a in o p rs Pe s n lTr ii g a d Te c i g o t d n Cu r n i to f S o t ro ne an n n a h n f u
明三 所体 育 院 系是 安 徽省 体 育 人才 培 养 的 主要 摇 篮 ; 安庆 学 院
95人 占全省体育专业学生人 数的一半 以上。表 会 的临近 , 我国的体育事业也进入前所未有 的发展空间。面对 学生共有 29 , 宿州学院体育 系、 皖西学院体育系 、 山学 院体 育系、 黄 需要 的体育人才 , 确保安徽省学校体育 、 群众体育 和竞技体育 体育系、 淮南学院体育系、 滁州学院体育系和巢湖学院体育系在校体育 实现快速发展 , 对实现安徽崛起和提高人们体质都具有重要的 本科学生规模 相对较小 , 这几所学校均处 于发展 之中 , 部分院 意义。
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培养模式不够多样化、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师资队伍等。
然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认为随着社会对体育运动人才需求的增加,该专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
本文希望通过对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状况的研究,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河南省、人才培养、研究、现状分析、问题存在、对策研究、发展前景、关键因素、总结、展望、建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体育运动训练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匮乏等,导致人才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有必要深入研究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旨在对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为相关决策部门和高校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和发展前景,从而为提高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策略,促进该领域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也旨在探讨高校体育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体育师资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体育师资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师资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素质提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我国体育师资的现状,为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包括体育师资基本信息、师资培训与发展、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质量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体育师资的基本信息通过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体育师资主要来自中小学体育教师,占比较大。
其中男性体育教师占比约60%,女性体育教师占比约40%。
体育教师平均教龄在10年以上。
2. 师资培训与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体育教师参与过职业培训,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资培训。
参与过培训的教师普遍认为培训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有积极影响,但培训内容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师资队伍结构调查数据显示,体育师资队伍中学历层次较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达到了40%。
但技术职称等级分布不均衡,高级职称占比较低。
另外,固定编制的教师较为稳定,比例约为80%,而合同制或临时性教师占比较低。
4. 教学质量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到满意,觉得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然而,少数教师认为自己缺乏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
四、问题分析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问题:1. 体育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人数较少,师资结构不合理;2. 一些体育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之间存在较大差距;3. 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对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的建议和对策如下:1. 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晋升机会,建立合理的激励和评价体系,逐步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 定期举办师资培训,并确保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3. 鼓励体育教师注重教学创新,鼓励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身心素质。
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报告1. 引言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人才培养领域的情况,本文对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此份报告。
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的背景、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2. 人才培养背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才需求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人才培养还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人才的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5. 人才培养方法人才培养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环节的引导。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教育机构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给学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6. 结论通过对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内容应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法应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和总结,我们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问题也愈发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问题1. 专业化不足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之一是专业化程度不够。
相比于国际上一些体育强国,我国体育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化人才。
一些大学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滞后,与实际产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水平和设施设备有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一些培训机构培养出的学生虽然技能较为出色,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
3. 体育人才流失我国体育人才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
一些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专业人才在面临轉行或者海外发展的诱惑时选择离开体育产业,造成人才流失现象。
4. 行业逐利化随着体育产业的商业化进程,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谋取更大利润,打着培养专业人才的旗号,实际上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重视技能培养,忽略了专业道德和素质教育。
以上问题都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发展,使得相关行业人才短缺,不能满足体育行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原因分析1. 教育理念滞后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教育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一直比较倾向于“文武兼修”,以体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对于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脱节,导致了专业化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2. 培养机制待完善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还与培养机制不完善有关。
现有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上,缺乏与市场需求接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 缺乏专业人才引领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根本在于缺乏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的引领者。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全文)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全文)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142-03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在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和改革浪潮的强烈冲击下所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
譬如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问题,还有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知识的结构问题,另外像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究竟是以掌握知识为主还是以掌握研究技能为主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应引起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关心和重视。
本研究抽样调查我国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及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培养研究生的体育院系以及单科体育研究生处(院)。
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人才培养现状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1)个人发展目标在关系个人发展目标所调查的9项指标中,从研究生导师的问卷调查统计中发现,导师认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个人发展目标重要性排序是: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技能,前3项指标占总数的81.8%。
而研究生对于个人的发展目标,按重要程度排列依次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运动技能、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前3项指标占到总数的93.1%。
从这两个频数分布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个人的发展目标情况与导师的期望目标存在着差别,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正是由培养目标的不同价值观所造成的。
导师主要注重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自身则更注重实际的效果,希望学习能够给他们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所以把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看的很重。
因为这两个因素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师生间达成了共识,可见,在硕士研究生教育期间应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社会需求目标与个人的需求目标不同,研究生与导师在关于对社会需求目标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高层次人才调研报告

高层次人才调研报告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本报告旨在提供有关高层次人才现状和需求的综合调研结果。
通过深入研究,本报告揭示了当前高层次人才市场的趋势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和政策推荐。
一、概述
本部分对高层次人才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的和方法。
二、高层次人才需求和供给
本部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了高层次人才的现状。
需求方面,我们调查了各行业和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供给方面,我们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和已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三、高层次人才市场的趋势和挑战
本部分总结了高层次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
其中,人口结构变化、国内外竞争和人才流动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高层次人才市场的重要因素。
四、建议和政策推荐
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本部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政策推荐,以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这些建议包括优化教育体制、改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五、总结
本部分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高层次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还指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六、参考文献
本部分列出了在调研过程中使用的参考文献和数据来源。
附录
本部分包括调研过程中所使用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
以上是对高层次人才调研报告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阅正文。
北京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北京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招生、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毕业论文和科研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北京市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体育硕士;培养现状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体育交往的日益频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体育知识和综合素质与技能的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越发显得重要,这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发挥体育在国际交往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为此孕育而生,并在近几年来飞速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培养单位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但是这其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对高校在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情况调查与分析生源的选拔是体育硕士教育的前提,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于广大考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并影响着社会对体育硕士的认识、评价和认可程度,因此生源的选拔对于体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情况不能为实现培养目标很好的服务。
从的相关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当中存在的问题:体育硕士生源结构不合理,不均衡。
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4个领域的生源比例应该是比较均衡的,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三个领域的生源甚至应该更多一些。
在2690名考生中教师有2282名,占总数的84.8%,运动训练、竞赛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三个领域的一线体育工作人员加起来只占报名考生总数的15.2%。
这与国家当初设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初衷相去甚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大纲的调查与分析全国体育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实行学分制,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32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摘要] 通过统计分析1981年以来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所36个单位1948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2001年至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393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做一初步探讨,旨在改进、提高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使学位论文的选题更加科学。
研究发现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还处在落后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体育院校1. 前言近几年来我国能够授予体育研究生学位的单位日益增多,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我国体育教育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体育学术研究水平已具有较高的发展规模。
但由于各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信息沟通不够,使得本领域的研究生在选题时“各自为政”,缺乏对其他院校同一专业研究方向的横向了解,造成选题重复、探讨问题的角度平淡、以及看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高等弊端。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历年来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现状作一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体育名牌高校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现状进行分析,这有助于了解硕士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情况,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对1981年至2000年以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所等36个单位,1982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及2001年至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36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共计2343篇)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在科研内容、年份进行分类,分析了学位论文的科研动态。
2.2.2 数理统计法:对分类结果进行数理统计。
2.2.3 逻辑推理法:对数理统计结果进行归纳、演绎和推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
1978年恢复招生考试后,体育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迅速发展。
培养研究生的直属体育院校从初创时期的3所增加到了6所。
进入90年代以后,在“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迸改革,提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针指导下,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己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
学科结构比较合理,指导教师力量雄厚。
其中体育学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
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力量雄厚,几乎集聚了体育界绝大多数有学术造诣的教授、专家。
3.2 通过学位论文透视研究生教育人工检索、收集了1981年至2000年的我国体育院校、体育科研所等36个单位1982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及2001年至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361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文献资料,但由于学位论文的不公开性及收集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有些学校、年代的部分论文收集不全。
3.2.11981年至2000年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总体情况。
此次共收集了36个单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共计2343篇。
其中授权专业齐全,导师较多的是北京体育大学1211篇,上海体育学院285篇,武汉体育学院120篇,其他学校相对较少。
调查得出,自1981年开始实施学位制以来,研究生数量呈逐渐递增状态,但90年代初开始下降,1993年国家教委对研究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新的政策,此后研究生人数激增。
(2000、2003年研究生论文尚未收集齐全)3.2.2 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应从招生录取、课程设置、课题研究等环节入手,努力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
2)研究生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体育事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主要从导师队伍的规模、导师的质量和导师的再学习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还要对导师进行约束监督,并相应的成立管理机制。
4)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3.2.3 学科分布情况的不足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办公室有关硕士学位的学科分类规定,我们将收集到的研究生论文划分为四个学科。
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收集了503篇,运动人体科学541篇,体育教育训练学1209篇,民族传统体育学90篇。
从结果可以看出大量的论文属于体育教育训练学,其次比例较大的就属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而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从事这些项目研究的人较少,了解得也不多,而体育教育训练学属理性分析居多,相对比较来讲,易成文,所涉及的各学科理论和硬件技术较少,从而造成了论文的体育科研过于侧重教学理论与训练这块,这是一个阻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训练学中,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径、体操与球类项目上,占总数的84.62%。
而运动训练理论、水上、冰雪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总计才15.38%。
特别是其他运动项目的研究更为少见,它包括了网球、羽毛球、高尔夫等一些球类项目,又包含射击、拳击、举重、棋类等共计40余项目,论文却只有53篇,占体育教育训练学的4.38%。
近几年来这其中的一些运动项目正在被人们接受,并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体育运动的生力军。
民族体育专业硕士点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粹,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它的研究,让世人了解它、喜欢它。
这些就要求我们的体育研究生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
3.3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发展趋势3.3.1 名牌体育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发展趋势这次收集到的论文有2343篇,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占了1211篇。
而北京体育大学是我国重点体育高校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招收体育研究生的单位,它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体育人才,创造了许多的科研成果。
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这么说,它代表了我国整个体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把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更能阐述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趋势。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2001至2003年与1981至2000年这期间,各学科都有增长,其中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增长比较明显。
这些都显示了我国体育科研事业正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两门学科当中,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论文的数量不多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体育人文社会学他的覆盖面很广,但这三年来,他的研究数量却只有101篇,占总数的27.98%,相对来讲他的发展前景就要广得多。
但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体育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现有的专业宽宽窄窄,有的专业内涵量很大,有的则很窄。
如“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包揽内容极宽,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研究方向又很空。
专业过宽使得研究方向包罗万象,界线不清,专业过窄则使专业的研究面不宽,给研究生从事论文的选题造成难度。
3.3.2 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科研趋势总的来讲,近几年体育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科研趋势主要表现在更具有时代特征和运用性的研究上。
他们不再满足于将自己的论文发表于期刊杂志上后,就到图书馆或资料室,而是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中去发挥最大的效益。
3.3.2.1研究的着眼点与社会发展的前沿结合紧密。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近些年来,由于信息高速发展,使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许多的论文就是关注了这一社会现象。
他们不仅再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因特网的资源,而且还专题研究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深入人们生活后给体育社会带来的变化。
如《体育俱乐部成员在互联网上的社会关系与交往》、《试论信息技术对我国体育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影响》、《电视体育传播对北京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影响的研究》都是专门研究通信技术给社会带来的最前沿问题。
3.3.2.2一些研究针对社会最敏感的政治问题。
自从美国提出退出《京都议定书》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更加广泛的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冲突的讨论。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实质上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在体育社会学界人们同样对这类问题有强烈的反应。
如有人提出美国的全球影响和第三世界国家体育的不平等等,也有提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然出现了兴奋剂文化。
反兴奋剂和兴奋剂文化间的尖锐斗争将是长期的,因为兴奋剂文化的基础不仅仅是在体育领域内。
3.3.2.3关心体育政策的研究。
有相当部分的论文涉及到对各国体育政策的分析与评价,无论是对宏观策略还是对微观的政策运作,都投入了相当的研究力量,整体研究体现了很强的运用性,如《在小学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工程的问题》,这是为下届奥运会奠定国民基础的一项政策。
还有研究了《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环境的影响》,诸如此类的研究今年来的也不少。
3.3.2.4对体育休闲、娱乐、消费的研究明显增多。
休闲娱乐和体育消费是构成体育产业的基础。
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对体育的休闲娱乐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可能是这类研究课题数量增多的原因,如《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银川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等多篇论文都属于这个领域,这些研究将对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实证性的依据。
3.3.2.5宏观研究较少,中观和微观研究较多。
《大学生体育爱好者了解体育信息的渠道》、《对终生体育者小学与初中体育经历的研究》等都是研究手段具有特色的代表作。
4. 结论与建议4.1 我国从1981年实行学位制以来,研究生数量逐年增长,特别是1993年国家教委对研究生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后,我国的体育研究生人数激增,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高等教育和体育学术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
4.2 近几年来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上都有增长,特别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增长比较明显,但这还不够,因为这些项目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还有在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上也还明显不足,因此,应加强这些专业的硕士点建设。
这些专业项目种类多,目前研究的人又少,我国民族体育专业要想冲出国门,使我们的国粹(武术)走向世界,就必须大力加强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4.3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为取得某一级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成果或科研报告。
它的选题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曾精辟地概述了科研选题的重要性:“课的形成和选择,无论是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
一般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国家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硕士研究生达到下列两条就可以取得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