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癌变》 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癌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4 节的内容。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而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异常情况。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细胞分裂、分化和衰老凋亡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免疫学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对细胞癌变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细胞的生命活动,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细胞生物学知识,如细胞的结构、功能、分裂和分化等。

但是对于细胞癌变的机制和特点,学生可能了解较少。

此外,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致癌因子的种类。

(3)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强社会责任感。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的种类。

2、教学难点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2)细胞癌变的机制。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细胞癌变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机制,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致癌因子的种类和预防癌症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癌症病例,加深学生对细胞癌变的理解。

4、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癌细胞的特征和癌变过程。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癌症患者的图片和相关数据,如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引起学生对癌症问题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1)癌细胞的概念
讲解癌细胞的定义,即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无限增殖:展示癌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的实验数据和
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对比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如
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
内分散和转移。

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
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3)致癌因子
①物理致癌因子:举例说明,如紫外线、X 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介绍常见的化学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胺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讲述某些病毒能诱发细胞癌变,如 HPV 病毒与
宫颈癌的关系。

(4)细胞癌变的机制
讲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和分裂失控,就会引
发细胞癌变。

3、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生活中有哪些致癌因子,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癌症?
(2)如何引导身边的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4、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的种类和细
胞癌变的机制,强调预防癌症的重要性。

5、课堂练习
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布置作业
(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常见癌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
和预防措施,写成一篇小报告。

(2)制作一份关于预防癌症的宣传海报。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来。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细胞癌变机制这一难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和细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今后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