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产生白色胶状沉淀:Al3++3OH﹣═Al(OH)3↓
B.90℃时,测得纯水中c(H+)?c(OH﹣)═3.8×10﹣13:H2O(l)?H+(aq)+OH﹣(aq)△H<0 C.FeCl3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黄色褪去:2Fe3++SO2+2H2O═2Fe2++SO42﹣+4H+
D.碳酸钠溶液滴入酚酞变红:CO32﹣+2H2O?H2CO3+2OH﹣
参考答案:
C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应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A.一水合氨为弱碱,离子方程式不能拆;
B.温度升高,Kw增大,水的电离吸热;
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盐酸;
D.多元弱酸根水解应分布进行.
解答:解:A.一水合氨为弱碱,离子方程式不能拆,方程式应为Al3++3NH3?H2O═Al(OH)
3
↓+3NH4+,故A错误;
B.90℃时,测得纯水中c(H+)?c(OH﹣)=3.8×10﹣13,则H2O(l)?H+(aq)+OH﹣(aq)△H>0,故B错误;
C.FeCl3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黄色褪去的离子反应为2Fe3++SO2+2H2O═2Fe2++SO42﹣+4H+,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滴入酚酞变红,因为碳酸根水解成碱性,但多元弱酸根水解应分布进行,所以方程式应为CO32﹣+H2O?HCO3﹣+O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电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 (2011·上海卷)β—月桂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A.2种 B.3种 C.4种 D.6种
参考答案:
C
注意联系1,3-丁二稀的加成反应。

3. 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4. 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B. 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沸水中,得到含有0.1N A个胶体粒子的分散系
C. 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
D. 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4N A个氢原子
参考答案:
D

5.
X、Y、Z、W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W可能是
①C、O2②AlCl3、NaOH
③Fe、HNO3④S、O2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6. 下列试剂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
A.乙醇
B.浓硝酸
C.福尔马林
D.氨水
参考答案:
B
浓HNO3在光照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4HNO3==== 4NO2↑+O2↑+2H2O,因此浓HNO3应用棕色试剂瓶进行遮光保存。

7. 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2+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

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B.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2+>Z2-
C.同主族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弱
D.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参考答案:
A
略8. 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候德榜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立的“候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候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下列的()
A.NaOH B.K2CO3 C.Na2CO3 D.NaHCO3
参考答案:
C

9.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

观察下列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mL 1mol/L Al2(SO4)3溶液中,Al3+数为0.2×6.02×1023
B.0.1 mol 锌与100 mL 1mol/L 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分子数为0.1×6.02×1023
C.C60和C70的混合物共2.4 g,其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6.02×1023
D.0.1 mol甲基(-CH3)与0.1 mol氢氧根(OH—)所含电子数均为6.02×1023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沸点:HI>HBr>HCl ②熔点:SiO2>NaCl>SiI4
③酸性:HClO4>H2SO4>H3PO4④碱性:NaOH>Mg(OH)2>Al(OH)3
A.只有①B.只有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都正确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物质叫做1摩尔
B.1mol氧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1mol气体的体积随压强增大和温度降低而变小
D.在标准状况下,任何物质的摩尔体积约22.4L
参考答案:
C

13. —定温度下,对于Na2CO3溶液中的水解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稀释溶液会使Kw增大
B.通入CO2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减小
D.加入NaOH固体,平衡逆向移动,溶液pH增大
参考答案:
D

14. 在xR2+ + yH+ +O2 = mR3+ + 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化学计量数m 和R2+、R3+。

判断正确的是()
A. m=y, R3+是还原剂
B. m=2y, R2+被氧化
C. m=2, R3+是氧化剂
D. m=4, R2+是还原剂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原子守恒,所以n=2,根据氢原子守恒,所以y=4,根据R原子守恒则x=m,根据电荷守恒则2x+y=3m,所以x=y=m,在反应中,R的化合价升高,R2+是还原剂,所以R3+是氧化产物,氧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H2O是还原产物,则A、m=y=4,R2+是还原剂,A错误;B、m=y,R2+是还原剂,被氧化,B错误;C、m=4,R3+是氧化产物,C错误;D、m=4,R2+是还原剂,D正确,答案选D。

15.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①NO2+SO2=NO+SO3,
②2NO+O2=2NO2,③SO3+H2O=H2SO4,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NO2由反应N2+2O22NO2生成
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O2+2H2O2H2SO4
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
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3O2+2H2O=4HNO3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N2+2O222NO,不能生成NO2,故A错误;B.①×2+②+③×2得:2SO2+O2+2H2O=
2H2SO4,故B正确;C.利用3NO2+H2O=2HNO3+NO④以及④×2+②得:4NO2+O2+2H2O=4HNO3,故C正确;D.利用3NO2+H2O=2HNO3+NO④以及④×2+②×3得:4NO+3O2+2H2O=4HNO3,故D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方程式的书写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需要用240mL 0.1mol/L稀盐酸,现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盐酸体积 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 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
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没有进行A操作;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c.定容时俯视。

(4)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 。

参考答案:
(1) 2.1 250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BCAFED (3) a低b 低 c高
(4)重新配制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
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
CH2=CH2+Cl2→CH2CI—CH2C1…………………①
CH2Cl—CH2C1→CH2=CHCl+HCl………………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产率=×100%)为98%,反应②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8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
t,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t。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为充分利用副产物氯化氢,该工厂后来将下列反应运用于生产:
2CH2=CH2+4HCl+O2→2CH2Cl-CH2Cl+2H2O…………③
由反应①、③获得二氯乙烷,再将二氯乙烷通过反应②得到氯乙烯和副产物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供反应③使用,形成了新的工艺。

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产中投入的乙烯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①、③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依次为a%、c%;二氯乙烷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②中氯化氢的产率为b%。

试计算: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为多少时,新工艺既不需要购进氯化氢为原料,又没有副产物氯化氢剩余(假设在发生的副反应中既不生成氯化氢,也不消耗氯化氢)。

参考答案:
18. (10分)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
CH2=CH2+Cl2→CH2CI—CH2C1…………………①
CH2CI—CH2C1→CH2=CHCl+HCl………………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产率=×100%)为98%,反应②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8t 乙烯可制得氯乙烯 t ,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
t。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为充分利用副产物氯化氢,该工厂后来将下列反应运用于生产: 2CH 2=CH 2+4HCl+02→2 CH 2CI —CH 2C1+2H 20………—③
由反应①、③获得二氯乙烷,再将二氯乙烷通过反应②得到氯乙烯和副产物氯化氢,
副产物氯化氢供反应③使用,形成了新的工艺。

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产中投入的乙烯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①、③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依次为a%、c%;二氯乙烷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②中氯化氢的产率为b%。

试计算: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为多少时,新工艺既不需要购进氯化氢为原料,又没有副产物氯化氢剩余(假设在发生的副反应中既不生成氯化氢,也不消耗氯化氢)。

参考答案:
答案:(10分) (1)5.8; 3.4
(2)设投入反应①、③的乙烯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则: 由反应①生成的二氯乙烷为x·a%, 由反应③生成的二氯乙烷为y·c%,
则由反应①、③共制得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为(x?a%+y?c%),通过反应②可获得HCl 的物质的量为
(x?a%+y?c%)·b%。

据题意,反应③消耗的HCl 为2?y?c%,则: 2?y?c %=(x?a%+y?c%)?b%
解得:= 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应为。

19. (2011上海高考,30)氨和联氨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

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
的应用。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计算:
(1)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

该氢化物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

4.30 g 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

(2)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可用作火箭推进剂,联氨是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产物是氮气和水。

由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组成的火箭推进剂完全反应生成72.0 kg 水,计算推进剂中联氨的质量。

(3)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 与
的混合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NO 与
混合气体180 mol 被8.
g 氨水(质量分数0.300)完全吸收,产生156 mol 氮气。

吸收后氨水密度为0.980 g/。

计算:
①该混合气体中NO 与
的体积比。

②吸收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4)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尿素。

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氨而缩合。

如两分子
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
已知常压下120 mol
在熔融状态发生缩合反应,失去80 mol
生成二聚物
和三聚物。

测得缩合产物中二聚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0,推算缩合产物中各缩
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
4.48 (2)64 kg
(3)①V(NO)∶ V (NO9∶1 ②2.4
(4)3∶1∶1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