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三篇:凭窗而望对镜凝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三篇:凭窗而望对镜凝视
【篇一:凭窗而望对镜凝视】
凭窗而望,看到的是市井的喧嚣嘈杂。
对镜凝视,审察的是自我的无处遁形。
云在青天,随风卷舒,水在瓶中,随器显形。
那么,请告诉我,什么是万物的本质。
真相永远躲在捉摸不定的表象后。
窗外,是人来人往的大潮;镜里,是低头颔首的自我。
在黑夜中独行,拽住真相的衣角,我又需要一扇怎样的窗,一面怎样的镜!
玻璃镜窗,浮夸易碎,永远只是表象,一切都是变幻莫测的,就像安徒生笔下疯狂起舞的红舞鞋。
钢筋水泥之上,多少人临着窗牗,看见所谓职场达人、业界精英,于是竭力追赶却是枉自嗟呀;反观当下,多少女孩为了镜中的精致面容不惜去整容,过着痛不欲生的生活。
朋友们,你是否看清,玻璃镜窗上是欢喜,抑或是不为人知的悲伤,究竟是美丽,抑或是血肉模糊的恐怖。
难道不是它一直在想方设法欺骗我们,待发现时,已然身陷泥沼,无法自拔。
以人为镜,成就人生自然天成的大气象,以书为窗,纵览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张嘴闭嘴皆是谥美之词的人,但是毫不客气指出缺点的朋友能得几回逢?著名雕塑家戴逵为了炉火纯青的技艺躲在佛像内,屏息听取香客的评论并苦心研究,对被褒赞的部分与被批评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数,终成大气候。
试问,若戴逵身边之人都阿谀谄媚,又何来“瓦棺寺”三绝之一,以人为镜,仰面花开。
马克思伏案于图书馆,几十年如一,凳子陷入地板几寸,故有《资本论》的卓尔不群。
以书为窗,做一个山中高士,洞察事物的兴衰更替,记住过去,预测未来。
假如马克思不能静心读书,而是流于表象又怎会发现历史的秘密,从而给他人一把通往伊甸园的钥匙。
心灵是最纤瑕不染的镜窗。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斯克在一次在上课,听到清脆鸟语,痴望于枝桠上的知更鸟,往门外走去:“抱歉,孩子们,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得走了。
”多么美意的言谈。
在寻常人看来毫无特色的景象是他心中至美的风景。
老子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境由心生,通过心灵的窗户,飞过薄薄的早晨,却一个地方,那里的花岗石都喜爱露水,不也是一种丰盛的生活吗?
心灵上的镜像是最真实的自我,不虚美、不隐恶、不伪善,黑夜中的镜子里是一个战战兢兢的灵魂,因为在这里设有花里胡哨的表象,有的只是心灵的审判,不会因为你穿金戴银抑或衣不蔽体而不同,那些叫嚣着“你是站在党这边还是站在百姓这边”的禽兽们汗颜吗?
凭窗而望,对镜凝视,希望天下人皆能拨开云雾见天日,透过捉摸不透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篇二:凭窗而望对镜凝视】
凝视,是品味生活——题记。
阿嬷喜欢喝茶,所以就常常拿着茶壶,就像一个宝贝,那品尝茶的样子,就像是美美的享受,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有一天,我的好奇心再也忍不住了,便偷偷地拿了阿嬷的茶具,毛手毛脚的把茶叶放在茶壶里,热水一冲,一股热腾腾的茶香牵起我想喝的欲望,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
“啊,烫死我了!”我的舌头烫肿了,我的眼泪掉了下来。
那一口茶——真苦。
阿嬷闻声赶来,看到我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笑着说:“小馋猫,想喝你阿嬷我给你泡啊,偷喝可不是好孩子。
”阿嬷摸我的头说。
阿嬷拿来一套茶具,用繁琐的工艺在冲泡着我人生中第一杯茶。
终于,属于我的第一杯茶也泡好了。
我吸取刚刚的教训,等待着茶水变凉。
轻品一口,没有之前的苦涩之味,反而有些甘甜,让我对茶有了新的看法,我不解,于是问阿嬷:“阿嬷,为什么之前的茶是苦的?”
阿嬷笑了,说:“世界上,只有经历千百次的洗礼,历经磨难,才能苦尽甘来,品茶,是品味生活。
”阿嬷那饱经风霜的脸告诉我这个真理。
凝视杯子里的茶,我也看到了我的未来,我也会像茶一样,经历繁琐的经历,才能打造完美的自己。
再次凝视,好像是绿色生命的流动,品几口,这绿色生命也会递减,终究也会枯竭——生命的尽头。
但是唯一留下的就是茶叶,经历千百次冲泡依然还会留下,那就是磨炼出来的意志。
有时,凝视就是思考的过程,生活的苦就像未经磨炼的茶,而美就是磨炼后的甘甜。
当你真正的凝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也是一片茶叶。
凝视,在生活中品味美。
【篇三:凭窗而望对镜凝视】
对于一个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学习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
我的欢笑来自学习,我的苦闷也来自学习。
我来到省城读初中之前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原来的小学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省城的学校。
因此,我在省城读初中后,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是英语成绩与那些从小就在本地小学学习的练就英语“童子功”的同学总是有很大差距。
一门课差几十分,总成绩就会拉下很多,为了弥补差距,我只好把很多的时间用在英语上,这又必须减少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其他科目我也不如别人了,这对我整个的学校生活来说几乎就是个“灾难”。
原来那个爱说爱笑、活泼乐观的我不见了,忧郁整天伴随着我,仿佛全世界都和我过不去。
渐渐地,我尤其讨厌上英语课,连那个“颜值”很高、漂亮的“一米”的蒋老师我也不喜欢了。
因为我发现她从来在课堂上不提问我,哪怕我用渴望的眼神示意她“这题我会”。
这些苦闷我大多数时间都埋在心里,只是偶尔会跟爸爸说说。
一天,我放学回家,吃罢晚饭,爸爸很正式的把我叫到书房,给我看了好几条短信对话。
其中一条是这样写的:“家长您好!您的短信我看到了,您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青春期的孩子引导不当会给一生留下阴影。
我之所以不在课堂上提问他,是因为我的提问很多都是他在作业中不会的,是怕他回答不上来,打击他刚刚萌生的一点学英语的自信……”我凝视着短信,想起蒋老师经常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不厌其烦地讲那些对本地同学来说是“小儿科”“过去时”的语法知识,我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