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商务知识课程设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商务知识课程设置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愈来愈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学习汉语,其中有相当一部份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未来能够从事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活动。
为了知足这部份来华留学生的需要,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就应运而生了。
咱们搜集了北京、上海、广东八所高校面向留学生开设的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的商务知识课程设置的情形,并对各校情形汇总后做了一个分析。
各校都是在三四年级开设商务知识课程的。
咱们看到的八所学校共开设了二十一门课程,它们是: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中国经济概况、中国今世经济、新中国经济使、今世中国经济问题、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贸易、中外经贸交流、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经济法、中国涉外经济法规、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其中八所学校都规定为必修课的有十三门,八所学校都规定为选修的课程为三门。
另外,还有五门课在八所学校中或被规定为必修课,或被规定为选修课。
由此,咱们能够看到经贸汉语方向所开设的商务知识课程数量是很多的。
从内容上看,它涵盖了经济、贸易、管理、金融等诸多方面。
从各校开设商务知识课程数量方面来看,开设最多的有九门课程(两所学校),第二是八门课程(只有一所学校),再次是五门课程(也是只有一所学校),开设三门课程的有两所学校,还有两所学校没有开设商务知识课程。
各校所开设的商务知识课程的门数从九门到零门,作为同一个专业方向那个数量相差过大。
从开设同一门课程的学校数量来看,开设最多的是中国涉外经济法规和今世中国经济,共有四所学校开设了这两门课。
第二是经济学原理,有三所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
其他课程就只有两所或三所学校开设了。
由此可见,在开设商务知识课程方面,各学校大体上是各自为战。
综合以上情形,咱们能够看到,经贸方向的汉语言专业商务知识课程的设置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数量过量、涵盖面过广;第二,开设课程不集中,呈分散状态;第三,课程内容范围界限不清,有重复。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进展,来华学习商务的留学生日趋增加的情形成立进展起来的,此前从未有过那个专业方向,因此,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就请一些教授中国学生专业课的专家教授按照自己对本学科的熟悉及教学实践来肯定学生学习什么课程。
这些专家教授在专业知识方面固然有着很高的水平,但由于他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国大学生,他们对来华留学生的需求,对留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并非那么了解。
因此他们设置商务知识课程时可能目的性
就不是那么明确,从而产生了以上特点。
第二,一些学校在设置商务知识课程时更多地考虑了自身的条件。
专门是一些综合性大学,自己有经济学院或商学院,这就为多开设商务知识课程提供了便利。
上文提到的开设九门或八门商务知识课程的学校就属于这种情形。
所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除上面咱们提到的要考虑学生需要和工作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咱们是汉语言专业下的经贸方向,而不是经贸专业。
再次,由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只有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专业统一的教学大纲,而没有制定本专业经贸方向的教学大纲,大家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情形。
究其根本原因,主如果在设置课程时缺少针对性。
经贸汉语方向的留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作为汉语言专业,汉语知识是必需要掌握的,不然就不能称其为汉语言专业了。
纯汉语言专业要求的汉语知识只是普通汉语知识,而经贸汉语方向还要加上商务汉语。
商务汉语作为专门用途汉语,它有两个明显特点:商务汉语应用于特定的领域——商务活动,因此它还有特殊的内容——与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内容。
商务汉语不是一种新的汉语,而是汉语的一种变体,是领域语言。
由此可见,商务汉语是成立在普通汉语基础之上的。
由于留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是商务活动,因此经贸汉语方向的学生还应该掌握一些商务知识,固然,这只是能知足工作大体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由于未来从事商务活动的是来华留学生,因此必然会存在文化不同的情形,也必然会在与中国人的工作和日常交际中产生必然的障碍。
这就要求他们掌握中国文化知识,专门是商务文化知识。
总之,经贸汉语方向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汉语知识(普通汉语和经贸汉语知识)、商务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三者组成了经贸汉语方向的知识结构,也是组成经贸方向课程体系的三个大体模块。
这三个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张黎先生用了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来表示。
从那个三角形咱们能够看出经贸方向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汉语知识(包括普通汉语和经贸汉语)课程;第二是商务知识课程,它明显少于汉语知识课程,而文化知识课程所占比重则更少。
由此看来,咱们在设置商务知识课程时第一要把它放入那个三角形中进行考虑,也就是说,在肯定商务知识课程时,第一要从经贸方向的整个课程体系着眼,按照商务知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来肯定其总课时数,进而肯定经贸方向应该开设多少门商务知识课程。
基于专业性质和整个课程体系的考虑并结合实际情形,咱们以为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所开设的商务知识课程不宜过量,以五门左右为宜。
在谈商务课程知识内容之前,有必要弄清楚商务的含义。
那个问题,咱们能够从“商务汉语”名称的由来取得启发。
在这一特殊用途汉语出现之初,人们一般都把它叫做“经贸
汉语”,顾名思义,“经”就是“经济”,“贸”就是“贸易”,专门是进出口贸易。
其实“经济”本已包括贸易,即经济分为理论经济和应用经济,贸易属于应用经济内容。
之所以还叫“经贸”是成心忽略逻辑上的矛盾,这是出于那时留学生缺乏经济理论知识和贸易实务专门是中国进出话柄务知识而利用的。
这些内容从那时的教材中即可看出一斑。
后来,在教学实践中,人们渐渐发觉“经贸”所涵盖的范围有些窄,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及企业的管理等都大大超出了“经贸”的范围。
因此,人们提出了“商务汉语”这一概念。
商务汉语是指人们在商务环境中利用的汉语,“经贸汉语”只是其中的一个部份。
由此,咱们能够看到“商务”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
它应该包括经济、贸易、金融、财会、营销、法律等,能够说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
关于商务知识课程的设置,如咱们前面所说的,共有二十一门课程,这点也恰恰正是商务跨学科特点的反映。
这就摆在咱们眼前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专业性质及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商务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
那么,商务知识课程究竟教学生什么呢?要解决那个问题,咱们能够借鉴运用于专门用途英语中需求分析的方式。
它主要包括目标需求(也有人叫做社会需求)、学习需求两个方面。
目标需求是从学外语(指的是英语,下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角度来分析需求的,具体说就是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环境对所学的外语有什么样的要求。
学习需求是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语水平等诸多方面。
需求分析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就在于在设置课程时,减少了盲目性,从而使得课程更切近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更能知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虽然需求分析是针对语言教学的方式,但咱们能够采用拿来主义,把目标需求引入到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的商务知识课程设置工作中。
目前咱们看到的做的较好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张黎先生的调查。
他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经贸汉语方向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形调查了解到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国贸及相关业务、国外的生产或商业服务企业员工、外国在华企业的管理人员、翻译等。
张黎先生以为,从人材需求的角度看,相关人材主要从事两大类工作:交易性工作,就是和购买销售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活动,主如果进出口业务和融资等;管理性工作,主如果企业等机构的内部管理工作,包括生产作业、市场营销、财务、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等。
由此看来,经贸方向毕业生的工作环境在商务知识方面的需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贸易、金融、管理、财务、法律等。
咱们再看各校所开设的商务知识课程,从种类上看大体与目标需求相一致。
经济类的课程有: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概况、中国今世经济、新
中国经济史、今世中国经济问题、世界经济概论。
贸易类的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贸易、中外经贸交流。
金融类的有:国际投资、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
管理类的是: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法律类的为:经济法、中国涉外经济法规、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
由于囿于商务知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和专业的限制,咱们不可能开设如此多的课程。
咱们以为应该开设能够知足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
经济学的课程达八门之多,依据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原则,能够选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和“中国今世经济”。
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介绍了经济学的大体理论、基础知识,能够为此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必然的基础。
之所以选择“中国今世经济”,是因为来华留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是在中国的商务活动或与中国有关的商务活动,而中国今世经济所介绍的是“今世”的,也就是留学生学习期间的中国经济。
这门课程既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大体的以社会、经济、企业体制为主的经济知识,也能够使他们了解中国此刻的经济情形,为他们提供一些商务背景知识便于此后的商务活动。
贸易课程,咱们以为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比较好。
这门课程的知识是综合应用知识,因为它涉及到了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包括合同、贸易方式、有关法律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而这些恰恰能够知足留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的需要。
法律方面,咱们以为以开设“中国涉外经济法”为宜。
本课程包括合同法、反垄断法、对外贸易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伙经营企业法等。
通过学习,留学生能够学到法律基础知识,同时了解在中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法律环境,从而为他们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打下法律方面的基础。
管理方面的课程,开设“管理学”比较适合。
因为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大体原理、公司管理(财务、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一般方式的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管理学的大体概念,大体理论和大体方式,初步具有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可开设若干选修课,把“会计学”及一些需要补的经济基础知识等纳入选修课程。
总之,通过需求分析的方式,咱们能够增强在商务知识课程设置中的针对性,从而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知足留学生的学习和此后的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