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设计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设计剖析
一.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设计中的后现代概念首先出现于建筑
设计领域。
美国建筑家、理论家罗伯特·文图里(RobertVenturi)最
早明确提出了反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
他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
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andContradictioninArchitecture)一书,堪称一本反对国际主义风格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宣言。
在书中,他
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同时他又提出现
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丑陋、平庸、
千篇一律的风格已经限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
调乏味。
他相信,现代主义已经过时了,现代主义大师们所创造的辉
煌变革已成为新的桎梏,文图里虽然没有清楚地提出后现代主义设计
的法则,但他对风格混乱、含义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建筑表
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引导了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1972年,文图里
出版的另一本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fromLasVegas)
对含混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晰的偏好。
可以说,文图里提出的传统和
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文图里之后,英
国建筑师和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为确立建筑设计
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把1972年7月15日下午3点
32分美国圣露易市炸毁由著名的日本现代4主义建筑设计师山崎实设
计的典型的现代主义住宅区,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死亡时刻。
他
也是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他出版了一系
列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著作,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今日建筑》(ArchitectureToday)、《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TheLanguageofPost-modernArchitecture)等。
詹克斯详尽地列举
和分析了一切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代主
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
60年代发端于建筑设计的反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70年代的建筑实践中突出地体现了出来。
1977年,文图里和他的夫人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iseScottBrown)为美国以冒险著称的
最佳产品公司设计了公路边的商店:在夸张的低矮的直线条的门檐上
面,是一堵装饰着巨大的鲜艳花饰的墙面,其触目的视觉效果是对60
年代POP风格的直接引用。
查尔斯·穆尔(CharlesMoore1925-)设计
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
于
1975年-1980年建成的此广场表现出设计师对罗马-地中海历史风格的
偏爱。
这一设计也是穆尔与精通当地文化的建筑师密切合作的结果。
此广场在设计中既考虑到了当地居民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又考虑
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广场在设计中吸收了附近一幢摩天大楼的黑白
线条,将之变化为一圈由大而小的同心圆。
穆尔还直接把意大利的地
图搬到了广场设计中,从圆心喷泉中涌出的水,从象征着阿尔卑斯山
脉的高处瀑布般地流淌下来,两旁则是五种典型的古典柱式。
穆尔这
一把古典风格和神奇想象集于一体的设计,成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经
典作品。
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建筑已开始慢慢被
消费者所接受,并赢得了一些著名委托人的信任。
1980年,美国被称
为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Graves1934年-)两次击败纯现代主义建筑师,接受了俄勒冈州的公益服务大厦(PublicServicesBuilding)的设计项目。
1980年-1982年完成的这
座大厦,象是孩子用积木搭成的建筑,立方体的造型体现出古典的单纯,格子状的小窗与建筑物的庞大规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使建筑
富有一种夸张的膨胀感。
中间竖条和横条的大窗又把建筑物分开,一
对巨大的褐红色壁柱与两边小窗的白色墙面形成对照,为感觉虚幻的
建筑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的视觉效果。
这一在古典模式下的变
形和自由创作的杰作,成为一幢囊括人类过去的尊严与现在的活力的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建筑。
1978年-1983年在纽约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纽约总部大厦,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
代表作。
此建筑由二十世纪享有盛名的建筑大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1906年-)和伯奇(Burgee)设计,是使用了混合的
建筑语言的折中主义作品。
这一摩天大楼整体造型类似一高脚柜,楼
体由高高的楼脚支撑起来,并采用了古典的建筑语言--拱,借用了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教堂的形式。
这样,约翰逊把古典风格搬进了现
代高层建筑,把巴罗克时代的堂皇与现代商业化的POP风格融为一体,是使用前人作品的不朽性和象征意义的巧妙之作。
这一系列的后现代
主义建筑的矗立使后现代主义理论得到了极好的阐释。
建筑领域的后
现代主义设计,带动了其它设计领域的后现代设计运动。
在经历了一
些激进的设计团体的探索和实践后,70年代后期开始酝酿着后现代设
计高峰的到来。
1976年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了一个名为"阿卡米亚"(Alchymia)的工作室,此工作室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他们的
设计制作样品的空间,这些样品是他们脱离了工业设计的束缚后自由
发挥设计才华的设计品。
"阿卡米亚"工作室的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1980年离开了"阿卡米亚"的工作室,而后于1980年底至1981年初成
立了"孟菲斯"(Memphis)小组。
成为8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后现代设
计活动,使这一酝酿已久的设计运动达到了高潮。
该组织从未系统地
阐述过任何设计思想或设计方法,他们仅仅用他们的设计作品来展示
他们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设计方式。
他们的设计主要是打破功能主
义设计观念的束缚,强调物品的装饰性,大胆甚至有些粗暴地使用鲜
艳的颜色,展现出与国际主义、功能主义完全不同的设计新观念。
1981年9月,"孟菲斯"组织在米兰举行了首次展览会,那些色彩亮丽、覆盖着漂亮的塑料薄片或装饰着五光十色灯泡的轻松活泼、乐观愉快、稀奇古怪的物品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观众对这些与传统设计截然
不同的家具等物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索特萨斯是"孟菲斯"的发起
人之一,虽然他很快就离开了此组织,但他的设计给人留下了很多思考。
他的代表作是看起来有些奇形怪状的书架,使用了塑料贴面,颜
色鲜艳,极象一个抽象的雕塑作品,其拼贴组合的造型几乎没有提供
可以放置的空间。
毫无疑义,它不具备书架的功能。
他还设计了很多
用途不明、含义模糊的物品。
他远离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设计品,让
人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至今仍然是设计界争论的话题。
"孟菲斯"其他
成员的设计也展示出与现代主义设计完全不一样的新的思维方式,如
汉斯·霍雷因设计的桌子,桌面的木头锯成五个高低不同的平面,其
削弱的功能性使其很难与传统的桌子概念相吻合。
彼特·肖尔的家具
设计更富有创造性,他设计的桌子桌面是一块尖锐的三角形木板,下
面由几何形的木块支撑,色彩则采用极为艳丽的黄和绿色。
彼特·肖
尔的设计天才还表现在一系列的茶壶设计上,他那些或圆柱体,或三
角立方体,或不规则立方体的设计品涂上鲜艳的颜色后类似儿童的积
木玩具,已离茶壶的功能相去甚远。
马特奥·顿的系列轻松愉快的名为"裸鸟"的茶壶设计,类似动物的造型极具趣味性和幽默感。
"孟菲斯"的笔下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如乔治·J·苏顿1983年设计的城市效果图,就是由一些形状不一、色彩明亮、类似积木块搭成的房屋所组成。
"孟菲斯"设计运动是80年代世界设计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他们在各
国所举行的展览又把他们的设计新观念播散到世界各地。
他们的设计
不仅为理论家提供了反思现代主义设计的话题,也激发了设计师创造
的灵感。
自孟菲斯以来,虽然没有出现具有影响的激进设计团体和组织,后现代设计活动也因其不具备实用性而缺乏生存基础逐渐式微,
但新颖独特的设计品却持续产生,其反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也极为明显,这些设计品渐渐被人们所接受。
后现代的设计观念和美学原则已
慢慢深入到设计者和消费者的头脑之中。
二.后现代设计的质疑后现代
设计以其亮丽的色彩和轰动的展示效果一时成为传播媒介的热点。
但
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设计实质性的东西,它仅仅在现代主
义设计上做一些表面文章,或者是为现代主义设计做一些修正工作。
现代主义设计是建立在民主主义思想和工业化大生产及满足广大人民
生活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坚
实的思想基础是不会因为一些艳丽的色彩和异乎寻常的构思就可以动
摇的。
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大前提下,当代设计的主流仍然是讲究功能
的现代主义设计,而且,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功能性的要求将
成为恒久的标准。
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的标准化、系统性对于因日益发
达的交通和通讯而变得越来越小的地球来说是一种极为有用的设计方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它可以为不同国家、操不同语言的人
们提供方便。
规范化的标志、标牌设计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为人们带来便利。
相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性化的特
点来说,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极为脆弱的,它对现
代主义设计的挑战基本上仅仅停留在风格和形式方面,并没有涉及现
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核心。
后现代主义设计关注的仅仅设计的形式内容,探求在创造性的无序中存有的纯洁性和浪漫性,被理解为一种文化上的"放任主义"(Laisserfaire)情绪,因此,在经过了一阵声色相映
的辉煌后就式微了。
后现代主义在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或许仅是
一朵浪花,在阳光下反射出夺目的光辉,但马上就汇入到河流中去了。
产品设计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无论其结构、造型,还是色彩、装饰
都会深深打下时代的烙印,反之,设计品也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时代,理解这个时代人们的愿望、理想、梦想以及失望和隐藏于内心深处的
希望和向往。
设计已不仅是技术标准和功能需要,它还表达了一个社
会的哲学思想、意识形态和复杂的文化现象,它以物质的方式来表现
人类文明的进步。
后现代设计表明人们已对现代主义的发展前景产生
了怀疑,世纪末普遍的怀旧情绪及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复杂情感
替代了纯粹的功能性的审美需求。
另一方面,高科技的发展用电话代
替了人与人的直接交往;软磁盘代替了阅读书籍的乐趣;更为逼真的
CD唱片代替了现场的音乐享受;电视扩展了我们的视觉和知觉;形形
色色的广告左右了我们的判断力,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一个符号和形象
的软件时代。
象征性生产已**一切其他商品生产形式,给客体对象附
加的符号学价值比客体对象本身更有意义,个人被符号、外表和空间
的费解的洪流所淹没。
在这样一个因信息传播而缩小的空间里,所有
对于现代的进步信仰、理智和人类意识能力都已失落。
弗洛依德心理
学表明我们由我们无法控制的无意识?quot;隐藏的冰山"所统治,语言
学家也暗示我们被语言所创造而非它的创造者。
人们对于类似绝对真
理的信仰已表示质疑,或者说我们本身即被构成并持续受一系列的标志、象征和隐喻的影响。
现在人们完全可以重新设计根据人们的个性
需要和欣赏的不同物品。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意味着社会由形变进入
一个精神裂变的状况。
这一由大众传媒所操作的时代特点,被法国哲
学家让·博德雷南德(JeanBaudrillard)创造了一个词"传播的恍惚"(ecstasyofcommunication)来表达,意思是我们在一个贴着酒神祭
祀标签的周围即迷失了,尽管狂饮烂醉的祭祀活动并未开始,与此相
联系的仅仅表面而不是本质。
流行风格、CI设计和广告公司的积极活
动左右了我们。
后现代主义者企图摆脱在日益技术化和商品化的社会
发展中人的异化命运,他们渴望在被符号淹没的世界中追求对人性的
更大自由和彻底解放,追求更大水准的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因此,
他们把对于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表达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之中。
但后现代主义者们并没有在持续的运动和变化中,发现他们期待用以
代表当代文化和生活的主要特征的新东西。
作为一种风格和一种表达
意义的后现代主义已经受到了众多的批评,尤其是那些全部或部分还
依旧怀着信仰现代主义目的的人。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保留了
现代运动中无节制的先锋性,导致绘画无人能懂、书籍无人能理解、
建筑不忍目睹、产品功能模糊不清及缺乏感官感染力。
后现代主义的
建筑是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主义和折中主义混合组成的"样品"。
也有人认为,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仅仅是"颓废的"现代主义,
其五光十色的外表仅仅一些乌托邦的幻想。
但后现代主义设计所造成
的声势和对现代设计提出的挑战也不可忽视,我们并不能因为书架不
能放书,椅子不能坐就不理睬它们的客观存有,而消费者对它们表现
出来热情,也值得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思考。
无论后现代主义设计如
何忽视产品的功能和蓄意的使用材料和色彩,后现代主义设计都极大
地丰富了当代设计的语汇,很多在它们刚出现时让人不可思议的表现
手法,现在已经被一些设计师使用在他们的设计之中,而且收到了消
费者的欢迎。
如"孟菲斯"成员迈克尔(德(路克所画的"Hi-Fi"音响设计
的草图,采用了类似儿童玩具的造型,粗大的按钮暴露在外,并涂上
鲜艳的颜色,这一设计构思被日"索尼"(Sony)电器公司直接引用,
他们1988年生产的"ROBO"儿童收录机就采用了醒目的黑、红、黄、绿
颜色,完全借用了迈克尔(德(路克的造型,投放市场后,受到了年轻
消费者的极大欢迎,获得了成功。
可见,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恶作剧的
外表下,还是隐藏着市场潜能的,它为设计师开启了新的设计思路。
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干预下,设计已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和
自然及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复杂文化现象。
三.后现代设计对我国设计发
展的实际意义我国是一个工业化进程缓慢的发展中国家,当后现代主
义设计之风在欧、美大陆愈演愈烈时,我国的现代主义设计才刚刚起步,经济的发展目标被明确地指定为"现代化",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
就不需要研究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对我国设计没有用,不符合
中国国情。
随着通讯和交通的发展,地球正变得越来越小,思想观念
的传播正越来越快,很多设计师看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也接受了后
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怎样看待这一设计思潮已成为一个极为迫切的
问题,如果盲目跟着潮流走或对之不予理睬,都会造成对设计的误导。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是建立在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其宗旨是要
满足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
发展也还很落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所以,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我国是有群众基础的。
现代主义设计
强调物品的功能性,强调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这对于工业化水准还
很低的我国国情来说具有不可取代的实用性。
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采
用低廉的工业建筑材料,强调合理的功能布局,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
住房要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缺房大国来说,国际主义风
格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长久的存有。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很大水准上来
讲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是针对现代主义设计所存有的弱点而产生的,它在现代主义设计中看到的问题对我们有警示作用。
我国的设计发展
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们可以从他们发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接受他
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短处。
这样,我们的设计就会在一条准确的道
路上发展进步。
象现代主义设计一味追求功能,忽视人情;一味追求
简洁,缺乏装饰;一味追求创新,忽视传统;一味追求统一,忽视多
样性等,这都是我们在设计发展中需要避免的。
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
的产物,我国工业发展的目标虽然是现代化,但以电子、微电子产品
为特征的后工业在我国依然发展很快,高科技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已达
到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我国正处在工业与后工业并行发展时期,因此,以后工业为背景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在我国还是有发展条件的。
但
我们并不能因为我国有后现代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就跟随欧美发达国家
盲目的走后现代主义设计道路。
我们要了解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更要理解其形式背后复杂的社会现象,客观的看待后现代主义设计,
否则只会产生一些不符合国情和人们审美欣赏的怪物,如北京街头出
现的"戴帽子"的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中,现
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弊端是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地方和不同的人,从
而忽视了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后现代主义者宣扬文化多元论及其差
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
想的一部分,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古典的回归。
我国的设
计刚刚起步,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都是值得设计者和设计理论
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
年的工艺美术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中国传统工艺的造型、装饰都是我们在设计创造时灵感的源泉,丰富的民间工艺品也为
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
我国有丰富的传统资料可以利用,民间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蜡染、刺绣等装饰图案完
全可以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光添彩。
在继承民族遗产方面,我们的前
辈设计师已经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常沙娜、奚小彭、张绮曼、袁杰英等,他们为人民大会堂等做的设计都体现出
强烈的民族风格。
只要我们在设计中注意从传统中吸收营养,就能设
计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设计品来,在未来的世界设计领域中独具中
华民族的风采,成为有特色的未来设计大国。
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被
认为是降低美感、破坏人类完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帮凶,它用简单机
械的方式,把原来传统、自然合为一体的都市环境变成了玻璃幕墙和
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工都市遍及世界,形式雷同的玻璃盒子使城市
完全失去了个性,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
在反对工业文明的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大背景下,全球出现了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呼声,这一呼声尤其针对现代工业发展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来,设计
在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在70年代,美国著名设计师、评论家维克多·佩帕里克(VictorPapank)就在他的著作《为现实生活的设计》(Designforreallife)一书中指出"有一些职业比工业设计更危险,
但不多"。
在此思潮影响下,全球涌现出"绿色设计"(greendesign)
的浪潮,"组合设计"、"循环设计"是绿色设计思想的实现。
在发达国家,设计已成为产品设计师、政府官员、银行、工程师和环境保护专
家共同参入的一件事,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在设计中借鉴。
我国的工
业发展已经暴露出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极为严重的迹象,乡镇企业
发展过程中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极为严重,"白色垃圾"已成为严重
隐患,我国每年都需拿出巨额资金来治理受污染的环境。
如果能够借
鉴发达国家对工业文明发展的反思,我们就可以避免走发达国家以前
走过的弯路。
著名评论家彼得·多默在他的《1945年来的设计》(Designsince1945)一书的"设计的前景"(DesignFutures)中指出"
设计师和工程师要共同朝着节约能源这一远大的目标而努力"。
在此思
想指导之下,国外已有很多大公司、大工厂及设计团体致力于对环境
不造成污染的产品设计,如美国的3M集团和德国的BWM公司。
他们把
可以轻易拆卸、随时能够更换零件的产品设计作为设计的发展思路。
德国还出现了专门保护环境的绿党,由发放贷款的银行监督工厂是否
生产污染环境的产品。
为了保护环境很多国家已在控制发展汽车,提
倡骑自行车。
有轨电车因笨拙、速度慢而被汽车所替代,但现在因为
其安全、无污染,法国又把它们挖掘出来服务于繁华的巴黎街头,"绿
色设计"已是21世纪的重要内容。
我们如果能够从西方对工业文明的
反思中得到警示,意识到工业发展的隐患,在设计中体现出保护环境
的意识,我们就可以在今后避免因设计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当强调创
新的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滥觞时,现代主义创造一个全新
世界的决心使人们在机器的丛林中迷失了自己。
而当人们意识到人类
古老悠久的传统和似乎已很遥远的过去时,后现代主义者出现了,他
们企图连接起过去和现在及未来的链,找回在机器声中失去的自我。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设计领域中的探索性活动,具有明显的实验特点。
其目的是要打破现代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单调乏味的沉闷气氛,表明
了人类面临信息时代而惧怕"失去控制"的感觉,是一种乌托邦的构思
与物质材料的结合。
查尔斯·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现代主
义的反动,也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承认了被现代主义否
定的传统,注意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在
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方面超越了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风趣且
充满怀疑,但不否定任何事物,也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
不一致性,从而使设计变得丰富多采。
这种对新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干预,使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了。
后现代设计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