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快乐阅读。

菊花
________________似陶家,________________日渐斜。

________________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更无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似陶家”中的“陶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具体描写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更无花”中的“更”是________的意思。

[5]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写景抒情),后两句是________(写景抒情)。

整首诗通过对________的歌咏,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_______________,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_______________。

[1]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宿新市徐公店》是由____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取的是其中一首。

新市:_______。

[3]“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两个动词分别是____和____,意思是____,将儿童的____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将《宿新市徐公店》的另一首诗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
[宋]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dòu),知有行商来买茶。

注释:
①日长:即日头升得老高。

②窦:孔,洞,这里指狗窝。

③行商:来往各地流动经商的商人。

[1]借助注释,说说前两句诗的大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商来采购茶叶,连_________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进村,进一步说明农村_____________的特点。

4. 阅读回答问题。

《咏水仙》节选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1]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此外文中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白桦
(俄)叶赛宁
已是傍晚,荨麻上闪着()的露珠。

我站在大道旁,倚靠着一棵柳树。

()的月光倾泻在我家房顶。

远处不知哪里,传来夜莺的歌声。

既温暖又惬意,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在远处的河对岸,一个()的更夫,敲着()的梆点。

(选自《叶赛宁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和____。

[3]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有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给你脑海中的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吧________。

[4]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______
[5]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乡村童话般的世界中,充满了诗人的挚爱,请从诗中选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用“__”画出来,再展开补充至三四句话,意境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阅读。

独坐敬亭山
___________,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_________。

[3]我可以给“亭”字加上“_____”偏旁,变成“_____”字,组词
________。

[4]翻译诗句,并回答问题。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

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

[5]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B.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C.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D.作者写这首诗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7. 补全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妤,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溪东,中儿___________。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__________。

[1]补全词,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正确内容。

[2]本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

我还知道“渔歌子”“西江月”“忆江南”“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词牌名。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相媚好”形容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4]词的上阕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

词的下阕中“亡赖”词并无贬义,而是形容小儿__________。

最后一句中
“_______”字用得甚妙,使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跃然纸上。

8. 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____________度阴山。

(二)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穿:磨破。

金甲:铠甲的美称。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1]读《出塞》,按原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2]表达对守关将士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飞将”指的是(____),“胡马”指的是(____)。

A.名将李广。

B.名将卫青。

C.胡人的骏马。

D.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飞将军
______(填人名)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从军行》完成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写到了三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一句概述了战斗之艰苦激烈,而“_______”则是戍边将士的坚定、深沉的誓言。

[6]品读这两首古诗,对的打“√”,错的打“×”。

(1)《出塞》刻画了守边将士荒凉艰苦的生活环境。

(____)
(2)《出塞》诗歌主题是希望平定战乱,安定边防。

(____)
(3)《从军行》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

(____)
(4)《出塞》控诉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____)
[7]《出塞》和《从军行》的相同点是( )。

(多选)
A.都是边塞诗。

B.都是送别诗。

C.以描写环境开篇。

D.感情基调高昂雄浑。

9. 阅读理解。

成长
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
默默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
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
辛勤地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将别人
也当做自己的玩具
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
野树般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
才懂得感恩
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
孩子啊!你们要多注视
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辛勤——(______)尊重——(______)赞颂——(______)[2]用“野树”比喻孩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绘的三类孩子的个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咏水仙
(英)华兹华斯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选自《情感的流淌名家诗歌外国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照样子,写一写。

无穷无尽(ABAC 式):______、________
粼粼湖波(AABC 式):______、________
[2]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此外文中还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第一、二节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1]给下列的字注音。

筑(____)霜(____)枷(____)
[2]知词义,解句意。

场:打谷场。

霜晴:下霜后的晴天。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读音的韵律,用“/”给诗分节奏。

例如:新筑/场泥/镜面平。

[4]这首诗所写的季节和表现的主题是( )。

A.春日,农民忙着耕种播种。

B.夏日,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C.秋日,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时的快乐心情。

12. 古诗阅读。

独坐敬亭山
众鸟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独去闲。

相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诗的主题,表现出作者的情怀和感受。

[3]诗中前两句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后两句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

[4]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重点片段品析。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1]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诗句中,作者用“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刻画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_______”两个字把白桦当做人来写,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了白桦______的品质。

[2]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

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15. 阅读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媼?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在横线上写出词语的意思。

(1)翁媪(wēn ǎo):
(2)亡赖(wú wáng):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_____)(2)《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词人李清照。

(_____)
(3)“剥”字最能体现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_____)
(4)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_____)
[3]写一写你从下面的词句中读出的画面。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