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关于行为艺术讨论的完整文字记录

合集下载

人们对行为艺术的看法课件

人们对行为艺术的看法课件
(来自新浪微博)
2.漂浮少女 (日本女孩Natsumi Hayashi )
3.韩国“反对人们宰杀动物, 穿动物皮制品”街头游行
当然,中国也还有很多精彩的行为艺术
1.仆街少女 (中国台湾少女)
2.赵半农的行为艺术
3.刘勃麟的隐形艺术
刘勃麟,一位来自中国的隐形人,一 位能够在任何环境中消失的艺术家。 刘勃麟1973年生于山东省,1995年毕 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他的成名 作就是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隐藏于 任何环境背景下。
早年国内行为艺术
1.北京西单的木乃伊男
2.上海地铁惊现鹿人
3.环保“塑料人
4.粉红男郎
留美艺术家点评国内行为艺术 (片段)
摘自青年时讯
第一,看来舒勇等行为艺术家有相当的创作自由,“用裸女身体作画”这样 的行为艺术在大庭广众之下热热闹闹地登台上演,没有被禁止或是干涉,这在十 年前,真是让人不敢想象的事。社会环境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之大,可想而知。
2.某位小组成员的父亲 当我们给其父亲观看了一些我们 收集的行为艺术图片时,其父亲 对我们说出了他的看法
“你们给我看的都是些正面的, 我知道。我也在电视上面看到过 报道一些不健康的、负面的。我 认为有很多都是正面的健康的是 不错的,但是很多那些极端分子 喜欢引起社会的暴动,然后他们 的行为是比较血腥和暴力的,我 不太能接受。但是像你们这些玩 玩什么报纸做衣服、什么动漫化 还是蛮健康的,这些我是支持 的。”
他的每一张照片都需要很长时间 的准备,最多竟然长达十个小时。他 将自己当作一块空白画布,加上助手 的帮助,他可以把自己画得和身后环 境几乎一模一样。虽然刘勃麟的伪装 艺术令人啧啧称奇,但他其实是想传 达一个信息:”中国艺术家的处境非 常艰难,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 直接原因就是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被 强制拆除。

行为规范小品剧本

行为规范小品剧本

行为规范小品剧本篇一: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声”“小品”“三句半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声”“小品”“三句半”甲:大家好,我是七年级六班的公物管理员。

乙:我是七年级六班的文明礼仪推广员。

请问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甲:我呀,最喜欢绿色。

乙:为什么呢?甲:因为绿色不仅养眼,而且是环保、卫生、安全的标志。

比如说,绿色食品无污染,我爱吃;绿色电视不晃眼,我爱看;绿色空调带制氧,我爱用……甲:还有,绿色语言真好听,我爱听……乙:什么?语言……还带绿色,没听说过。

甲:告诉你吧,现在有人把文明礼貌用语形象地称为“绿色语言”。

乙:这倒真形象,它体现着语言的纯洁、无污染。

告诉你,我对他还颇有研究呢。

甲:是吗?那就请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成果吧。

乙:嗯,我们中学生常用礼貌用语分为五种:由问候语、迎送语、致谢语、道歉语、应答语。

具体说有“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甲:就这些呀。

太通俗啦。

你能不能教我点高雅的?乙:好!比如,两人初次见面说什么?甲:哦,请您多多关照!乙:嗨!那不成日本人啦!我们中国人都习惯这样:久仰——久仰!甲:如果说好久没见——乙:哦!那就说,久违了!久——违了!甲:如果说,求人帮忙——乙:哦,那就说,劳驾……甲:如果说,求人原谅——乙:请您多多包涵!甲:要是托人办事呢?乙:那就得说,拜托,拜托!甲:好家伙,这名堂可真不少呀。

乙:还有呢!比如,看望别人说“拜访”,客人来到说“光临”,等候客人说“恭候”,中途先走说“失陪”,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给方便说“借光”,赞人见解说“高见”,老人年龄说“高寿”…… 甲:好,这些语言里透着文雅和礼节。

乙:是呀!美丽的语言人人爱,肮脏的话儿讨人嫌!特别是在校园里,我们同学之间的绿色语言就更重要了,你说是不是?甲:那当然!作同学,是缘分,和睦处,友情浓。

对师长,有礼貌,朋友间,真诚待…… 同学之间要友好,沟通合作互关怀。

说声“对不起”,作用了不起,说声“谢谢了”,大伙心里乐。

焦点访谈文字记录

焦点访谈文字记录

焦点访谈文字记录《焦点访谈》栏目开办于1994年4月1日,由央视新闻评论部创办,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审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了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节目背景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丁关根又提出要加强评论性工作,他提出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请专家、学者、工人、农民、干部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社会舆论。

1993年,在中宣部宣传工作安排中,提出了加强新闻评论,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要求。

根据这个要求,创办了《焦点访谈》这个节目。

[6] 1994年2月初,《焦点访谈》的创业者们,在梅地亚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筹备会议。

刚刚担任新成立的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副主任袁正明、制片人张海潮、梁建增、张步兵等人对这个即将创办的新栏目进行了首次把脉。

历史沿革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设有新闻专题栏目《焦点时刻》,是《焦点访谈》的雏形。

这一栏目的模式为后来的《焦点访谈》奠定基础。

[18]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作为晚间版的《焦点时刻》在CCTV-1(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正式开播,每日19:40播出。

该片头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蓝色、绿色、红色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出。

从此,这段为人熟悉的《焦点访谈》片头,每天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而成为《焦点访谈》栏目标志的大眼睛,从此时刻注视着观众,关注着社会。

同时《焦点访谈》分别在CCTV-2(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戏曲·音乐频道)、CCTV-4(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设立重播。

行为艺术PPT课件

行为艺术PPT课件
伤风败俗!但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裸体的男女排成“@”形 状,有点思考过度,非要把裸体的男女和人类网络交际 、地球村、全球化联系在一起,扯得太远。这就像把自 来水管和煤气管接在一起,根本不是一回事。”——广 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陈侗老师 社会学家:艺术要考虑面对的群体 “搞什么艺术都要看看面对什么样的人群,同一个艺 术形式面对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肯定有不同的评价,我 对行为艺术没有太多研究,但是我认为任何艺术都需要 一个尺度,在面对大众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社会影响和 人们的承受能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张敏强教授
行为艺术
什么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也称行为艺 术、身体艺术、表演艺 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 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 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 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 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 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 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 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 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行为艺术基本概论
“像这样带有裸体场面的行为艺
术也有过,我们真的是见怪不怪
了。但在我的角度,有些艺术作
品的确让人难以接受。”

而中国画系另一名学生也说
:“大家对任何一幅行为艺术作
品的看法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我并不担心这些照片流传到
网上会给学校的名誉带来负面影
响。从某种角度讲,这只是艺术
。”
“在春日暖阳的斜照下,青春的 律动、青春的气浪、青春的妩媚、 青春的力量,以一种不可名状的 态势扑面而来,令人血脉贲张情 绪昂扬,极为震撼!”
策划人之一网上留言“青春就是 责任”,参与者感言“是对我个 人的突破”
该校学生对活动也有争论
针对此次行为艺术展,记者也先
后采访了川音成都美院部分学生

行动是表演艺术的基础——与规定情境的关系

行动是表演艺术的基础——与规定情境的关系

行动是表演艺术的基础——与规定情境的关系演员在创造人物形象时主要是必须首先抓住人物的行动,但是,任何一个行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

因此,演员在创作中就必须了解规定情境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规定情境与行动的关系。

什么是规定情境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所谓的规定情境,“这是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它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

”总之,规定情境是一种假定,是在演出的创造中所存在的一切的假定。

它既包括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假定,也包括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布景设计、置景、灯光、服装、化妆)音响、效果工作者等所创造出来的假定。

规定情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由剧作家、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的虚构”。

但是,这种假定和艺术的虚构在演员的创作中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的。

规定情境有什么重要作用呢?我们应该知道,在表演中,任何一个人物形象都是在行动与规定情境的结合中产生的。

因为,就像是在生活中既不可能不去行动,也不可能有脱离具体的客观环境的行动一样,在演员的表演中也不可能有脱离开规定情境的行动。

贾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行动只能是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那个特定的规定情境中展开。

如果离开了具体的规定情境,行动也就必然成为一般化的行动,因此也就根本谈不到什么人物形象的创造了。

所以规定情境可以说是在制约着人物的行动。

例如:剧作家如果把剧情发生的地点放在一个沙漠上,那么你的行动就不能不受到它的制约。

如果剧作家写的是一个妻子去部队探亲时,正好丈夫接受了任务要出发上前线,那么她的行动一定会受到这一规定情境的影响,她的行动就会和丈夫在正常的执勤时期或者是丈夫被批准转业的情况下是完全不一样的。

演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是否生动,他的行动是否准确,都将与演员对于规定情境的理解、感受与把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行为事件(BEI)访谈提纲Word版

行为事件(BEI)访谈提纲Word版

访谈提纲引言:本次访谈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做好您岗位的工作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

访谈的内容想请您谈谈您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重要工作事例,以及您是怎样处理这些重要工作事例的。

咨询将对您的谈话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我们会严格保密,仅为本次项目调研分析所用,只在咨询项目组内部进行讨论,且我们对获得的资料只做整体分析,不做个别揭露,请您放心。

这次访谈会占用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希望您给予理解和支持,谢谢!访谈提纲:1)请问您在公司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担任什么职位?这一年中您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访问员请注意:如果受访者的回答中没有涉及以下方面,请追问:】[ 1] 资历(您担任这一职位多长时间了?)[ 2] 职责范围(如果公司有多个营运地点或部门,请明确该管理者负责的工作范围)2)请您回忆一下这些年来的工作中发生的您认为比较重要的工作事例。

您能列举其中2~3件您做的比较成功的、让您感到满意的事例吗?您认为在这些工作中,您对情况的判断分析正确、采取的措施得当、所遇到的困难障碍大都被您克服、最后的结果使您对自己的努力比较满意,您的所作所为对工作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您对这些事件的描述越详细越好,包括发生了什么事情、怎样引起的、事件的基本过程、您在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当时的情境、与哪些人有关或需要哪些人帮忙配合(您可以不用说出他们的姓名)、是否遇到困难、您是怎么克服和解决的、有无什么波折,事情的结果怎样、您的参与程度和感受等等。

如果对每个事件能给出一个名称来代表这件事最好。

现在请您依次详细谈谈每个事件。

【访问员请注意:对于每件成功事例,如受访者在回答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请追问:】[1 ] 发生了什么事?[ 2] 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 事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4] 您在整个事件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5] 当时的情境如何?[ 6] 事件中还有什么人参与?[ 7] 是否遇到困难?您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8] 事情的结果如何?[ 9] 您在当时和后来对整个事件和您自己有什么感受和看法?[ 10]请您总结一下,这个案例您觉得成功之处在那里?3)刚才我们谈了三件成功事例,现在您能回忆一下您在这些年来的工作中有没有发生过您认为比较遗憾的工作事例?【如果他们回答“没有”】:据您所知,公司中与您从事相同岗位工作的其他人有没有发生过比较遗憾的工作事例?【如果他们回答“有”】:请依次列举其中2~3件您处理的比较失败、令人遗憾的事例。

行为事件(BEI)访谈法

行为事件(BEI)访谈法

行为事件(BEI)访谈法
1、责任心:
你在最近的工作中,有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进展不下去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
(分析:你面临的情境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内部原因是什么?外部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处理思路和流程是什么样的?结果如何?这个事情对你有什么意义?你学到了哪些东西?)
2、团队合作:
请举一个例子,你配合其他同事将工作完成的事情?
(你的同事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来请求,还是你主动帮助的?你是如何帮助同事的?你发挥的是什么作用?你怎么评价你同事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
3、创新精神
你尝试过用新的工作方法来改善/提升/完成自己的工作吗?请详细描述一下?
(原来的工作方法存在哪些问题?你用新的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提升了多少,用数据衡量一下。

你的新方法有没有改进优化的空间)
4、积极进取
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你喜欢挑战性工作或者参加挑战性活动?(你觉得自己为什么喜欢挑战性工作?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5、团队领导潜质
能不能描述一次经历,你带领很多人去完成一个目标?
(你怎么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的?你怎么激励大家的?你怎么发挥协调协同作用的?)
6、学习能力和习惯
你可以举一个你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例子吗?
(你看了哪些书?都有哪些收获?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是怎么应用自己所学的?你自己安装了哪些学习类APP?你有考证计划吗?)。

电视节目中的不雅言论现象探析

电视节目中的不雅言论现象探析

电视节目中的不雅言论现象探析作者:常津津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11期当下,我国电视节目中或视频网站中的不雅言论时有出现,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其造成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呈现出几何级的扩散效应,给当下中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生态建设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某演员在真人秀节目中抛出的“猫狗论”,以及《金星秀》中不当言论的余波尚未散去,继而又出现了某主持人调侃伟人、某主持人录制节目时醉酒发飙等不雅现象,这些不雅视频疯狂流传,电视节目人及电视节目中国反复出现的丑恶现象与不雅言论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背道而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不雅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部分电视媒体甘当市场奴隶的不良价值取向语言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没有了语言的优雅、生动、精准,一切艺术都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2]。

电视节目中的不雅首先来自语言的粗俗、随意和任性。

其实,我国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不雅言论和丑恶现象已经不是一两天的偶发现象,早在前几年,我国香港、台湾等节目中就屡次爆出过激言论,而后大陆一些娱乐节目也相继爆出一些不雅言论,我国相关部门也做了停播或更换嘉宾等对策。

我们不停地杀鸡取卵,却发现,最根本的还是媒体及媒体人自身的自重、自珍和自爱。

当前电视节目在收视逻辑和资本逻辑最大化的诱惑之下,一些电视媒体单纯的看重收视率的提高,对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精神有着宗教般的狂热[3]。

于是在电视的荧屏上我们看到各家电视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把疯癫作为个性,变审美为审丑,把一些粗鄙的私人话题或言论撕裂给观众看。

一些山寨媚俗的电视节目内容更是充满了鄙俗的“意义和价值”,无聊刻薄的话语和极度标新立异的行为变得合情合理且大行其道。

在一些电视人眼中,观众对不雅言论的质疑不过是煞有介事的表演,略表微词者更是被骂做“装孙子”的典范,不允许观众发表建设性的“艺见”,良好的“艺见”时有被看作故意挑衅的“意见”。

细加思量,这些沾满铜臭气和低俗味的不雅言论反复出现,这里面既有媒体管理者的政绩观问题,更有媒体人自身的修为和定力问题,究其本质,其实是价值观错位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关于行为艺术讨论的完整文字记录

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关于行为艺术讨论的完整文字记录

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关于行为艺术讨论的完整文字记录嘉宾身份:吴鸿:《美术同盟》主编王仲:《美术》杂志主编观察员身份:伍志芳、符小路、尹晓琴、陈思燕(大学生)高岭(艺术评论家)杨卫、萧昱、蔡青(艺术家)颜慧(记者)刘科(美院学生)朱其(策展人)主持人:十二演播室,尊重坦诚,鼓励思考,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

前两天我拿了一本行为艺术的画册,给我的朋友看,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甚至斥责我:有病,给我看这样的东西。

也有人说你们不懂,你们根本理解不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评论的。

这说明在我的朋友里,大家对这个概念是很混淆的。

后来我调查了很多人,他们都对行为艺术到底算不算艺术,它给我带来了什么,存在着很多疑问,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请来的嘉宾,这位是吴鸿,“美术同盟”的主编;下一位是王仲先生,《美术》杂志的主编,欢迎你们。

下面在我们节目开始之前,请两位先表一下态,吴先生先说,您认为行为艺术算艺术吗?这句话有点象病句,但我们现在只能这样说……吴鸿:我觉得“行为艺术”算不算艺术应该是一个美术史的问题,它其实是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已经存在过了的一种艺术样式。

我们现在还来讨论它是不是“艺术”,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一定要这个作为一个先决条件,我们今天的话题可能就不好展开……主持人:不是先决条件,我们只是好奇。

那王先生呢?王仲:行为艺术这是一个没影的概念,在艺术分类学里面没有它的位置。

做为艺术,被称之为艺术,首先要有一种审美性。

作为艺术家要有一种审美性,那么做为艺术的东西要按照审美的规律来制造,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的应该首先要有审美性,现在我们称之为行为艺术的,我认为就是行为,好像没有审美的。

主持人:你觉得它不美吗?王仲:还不是,因为界定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要看它有没有审美性。

主持人:什么叫有审美性,您能不能举个例子,什么就叫有,什么就叫没有?王仲:比如说我们的作者,在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要有一个审美的动机?估且不谈艺术的质量是高是低,但作者首先要有一个审美的动机……主持人:您怎么知道行为艺术家们在做作品的时候没有审美的动机?王仲:当然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比较典型的几个作品,都没有审美性。

浅析小品《今天的幸福》语言的得体性偏离

浅析小品《今天的幸福》语言的得体性偏离

浅析小品《今天的幸福》语言的得体性偏离本文拟根据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理论及得体性原则,分析2012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中喜剧语言的得体性偏离现象。

得体性偏离主要通过对语用过程中既定规则的突破和颠覆,从而达到构成喜剧小品的笑料的目的。

运用得当的得体性偏离,不仅不是语用错误,反而还被认为是一种会引起奇特反响的艺术化表达,使得小品达到良好的现场效果及艺术效果。

标签:零度与偏离得体性原则《今天的幸福》小品语言王希杰先生提出的得体性原则与零度偏离理论是修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的有机融合共同体现在交际过程中,约束着人们的言语行为。

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幽默文学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学”,它要“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

小品语言为了达到使观众看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于宏,2009)的目的,常常打破交际中的语言规范,运用得体性偏离这个重要手段构成小品的包袱笑料,并使观众在欢笑中乐于接受道理。

本文将运用王希杰先生的得体性原则以及零度偏离理论分析2012央视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的幽默语言艺术。

一、零度偏离理论及得体性理论(一)偏离理论1.零度与偏离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提出了“零度与偏离”这对概念。

“零度”实际上是一个假设,即绝对理想化的状态下“不带任何修辞色彩的纯中性的表达方式”(王希杰,1996),而在实际语用过程中,由于话语双方、话语环境、话语的传播方式等等的差别,一切都是对理想状态的偏离与变异。

2.语言世界的偏离王希杰先生将零度偏离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进行了融合,分别构造出了语言世界的偏离、物理世界的偏离、文化世界的偏离以及心理世界的偏离。

我们重点谈语言世界的偏离问题。

语言世界的偏离就是语言世界零度的对立物,是对语言规范的超越、突破、变异、反动。

在交际过程中,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各个层面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离现象。

(二)得体性理论1.得体性的界定言语交际过程中,修辞主体必然会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修辞规则和修辞规律,以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实现修辞效果的最大化,这个规则实际上就是“得体性”原则。

论用言语行为理论及合作原则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论用言语行为理论及合作原则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

论用言语行为理论及合作原则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一篇:论用言语行为理论及合作原则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论文摘要: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

言语行为理论是要解释说话人如何通过“言”而达到“行”的目的,合作原则在于解释说话人如何表达含蓄意义。

二者都是用来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

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并用三堂课中的对话来说明认知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言语交际;认知;认知语境引言按照英国哲学家工Austin提出的用来阐释人类话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句话同时具有三种功能——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为了解释言外行为,Gfice进而提出了合作原则,如果有意违背合作原则的话,那么就会产生言外行为。

认知既能够使言语交际的参与者遵循合作原则,反之亦然,这正是缘于言语交际是一种以交际双方为主体的认知活动。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其三堂课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言语交际中认知与言语行为及合作原则的关系。

1言语行为理论及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J.Austin提出的。

他指出人们说出的一句话同时具有三种功能。

第一种为言内行为,也就是说,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

第二种为言外行为,即表达说话者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如:整信息、下达命令、威胁、问候、解雇雇佣或宣布事情。

第三种为言后行为,它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它是通过讲某些话所完成的行为。

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他指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他认为,话语交际中人们总是相互合作的,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

不管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都会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定条件下是交际所需的。

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些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主持人节目出错检讨书范文

主持人节目出错检讨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XXX频道《XX节目》的主持人,因在近期的一期节目中出现严重失误,给节目造成了不良影响,给观众带来了困扰,我深感愧疚。

在此,我向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诚挚的歉意,并写下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的悔过之意和改进的决心。

一、事件经过2023年X月X日,我主持的《XX节目》播出了一期以“探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内容。

在节目中,我负责介绍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

然而,在介绍过程中,我出现了一系列错误,具体如下:1. 京剧的历史起源介绍错误。

我将京剧的起源追溯到明朝,实际上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

2. 京剧表演艺术特点描述不准确。

我错误地描述了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将京剧的唱、念、做、打四大艺术形式与地方戏曲混淆。

3. 京剧代表性剧目介绍错误。

我将京剧的代表性剧目《打渔杀家》误认为是京剧的鼻祖剧目,实际上京剧的鼻祖剧目是《打金枝》。

4. 在现场互动环节,我与嘉宾的对话出现尴尬场面。

由于我事先准备不足,导致在与嘉宾互动时,出现了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情况。

二、错误原因分析1. 工作态度不端正。

在准备本期节目时,我对京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认真查阅资料,导致在节目中出现错误。

2. 责任心不强。

作为节目主持人,我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节目内容负责。

然而,在这次节目中,我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导致出现失误。

3. 预习不充分。

在主持节目前,我没有认真预习,对节目内容没有做到心中有数,导致在直播过程中出现错误。

4. 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没有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导致错误得以播出。

三、改进措施1. 加强业务学习。

我将以此次失误为鉴,认真学习京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增强责任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保持责任心,对待每一个节目都要认真负责。

3. 提高预习能力。

在主持节目前,我将充分预习,确保对节目内容了如指掌。

BEI-行为事件访谈

BEI-行为事件访谈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的操作过程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是由麦克里兰结合关键事件法和主题统觉测验而提出来的。

虽然BEI是在进行胜任模型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但是对于人才的招聘选拔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BEI的具体操作过程,希望对各位HR的招聘工作有所帮助。

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通过让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后详细地报告当时发生了什么。

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牵涉到哪些人?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胜任特征。

行为事件访谈法提供了一个人在实际工作情况中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怎么想的和感觉如何等这些方面的信息。

行为事件访谈法被广泛采用的一个原因是:它提供了时间压缩的观察。

它能使研究者获得被访谈人在几个月、几年内发生的事情,从这角度来讲,它直接观察或对实时模拟中表现的行为的编码效率更高。

一般来讲,行为事件访谈法有以下几个步骤:(1)访谈开始阶段的自我介绍和解释;(2)了解被访谈人的工作学习经验;(3)深入挖掘被访谈者的行为事件(一般采用STAR法);(4)求证被访谈者所需特质;(5)结束语。

行为事件访谈的中心目标,是让被访谈人详细讲述4~8个重要事件。

这一部分占了大部分的访谈时间,并且要求被访谈人提供具体的细节。

常用的提问是:请您谈谈在最近1~2年中,您负责过的最成功或最满意的3个事例。

访谈者访谈的重点在过去确实的情境中采取措施和行动方面,不是假设性的答复,哲理性、抽象性或信仰性的行为。

这需要采用STAR方法来深层次挖掘出具体的行为细节来。

4个问题:S(situation)“那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境?什么样的因素导致这样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有谁参与?”T(Task)“您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A(Action)“在那样的情境下,您当时心中的想法、感觉和想要采取的行为是什么?”在此,要特别了解被访谈人对于情境的认知和事例的关注点。

电视谈话节目传播者的印象管理和移情表现_以_一虎一席谈_为例_苏月

电视谈话节目传播者的印象管理和移情表现_以_一虎一席谈_为例_苏月

电视谈话节目传播者的印象管理和移情表现_以_一虎一席谈_为例_苏月视听解读《一虎一席谈》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档多方参与讨论的评论节目,笔者从节目中选取以“张艺谋该不该被罚748万”为主题的一期,对节目中传播者的印象管理和移情现象作相关分析。

一、《一虎一席谈》简要介绍《一虎一席谈》(Tiger Talk)节目每期选择一个来自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或外交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邀请当事人或各界学者、专家担任嘉宾,观众列席现场,通过对话题的分析、争辩和讨论,人们不仅开阔了视野,同时理解了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的多样化的思考方式①。

在2014年1月18日播出的《一虎一席谈》中,针对当时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张艺谋超生被罚748万”事件,节目组以“张艺谋该不该被罚748万”为主题发起了群体性讨论。

在短短一小时的节目中,话题层层深入,嘉宾和现场观众立足张艺谋超生被罚款事件探讨了很多社会问题,并且阐述了自己所持的观点。

节目结束时,众人并未形成共识,也没有得出什么明确的结论,而这正是《一虎一席谈》的特点,它并不强求得出最权威的观点,而是致力于为公共舆论打造一个话语场所,增强公众思辨能力。

二、《一虎一席谈》的传播者心理本文试图从传播者心理的角度对《一虎一席谈》进行评析,尤其着重于传播者的印象管理和移情表现。

评析之前,首先对节目传播者的范围进行界定。

学者刘京林在《新闻心理学概论》中提到“新闻活动中的传者,是因为采访、制作并传播新闻而在新闻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此外本书还认为“采访对象虽然不属于新闻工作者,但应当包含于新闻传播者之列”。

②因此,笔者将《一虎一席谈》的主持人胡一虎、七位嘉宾以及参与节目录制的现场观众都界定为该节目的传播者。

《一虎一席谈》的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都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进行印象管理并且有移情表现。

尤其是节目主持人胡一虎,他在场上需要协调各方人员的发言,掌控讨论的节奏,组织并引导讨论顺利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目传播效果,既要敏锐掌控嘉宾和现场观众的情绪,还要保持现场讨论的气氛。

网络讨论的理性与表现力——以央视大火的网络讨论为例

网络讨论的理性与表现力——以央视大火的网络讨论为例



网 络 表 达 的 理 性
在 扮 演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角 色 。从 孙 志 刚 事 件 ,
理 性 指 能 够 识 别 、判 断 、评 估 实 际 理 由 以 及 使 人 的 行 为 符 合 特 定 目 的 等 方 面 的 智 能 。。 。 理性 通 过 论 点 与 具 有 说 服 力 的 论 据 发 现 真 理 ,通 过 符 合 逻 辑 的 推 理 而 非 依 靠
的 。相 对 而 言 ,非 理 性 行 为 更 加 容 易 辨 识 ,
本 文 在 研 究 中使 用 证 伪 方 法 ,即 找 出 非 理
戏 仿 ( 谑 的 仿 造 ,mokn tin 、带 戏 cigi ao ) mit 有 “ 覆 ” 色 彩 的 幽 默 。6不 论 是 在 现 实 生 颠 _ 活 中还 是 在 虚 拟 网 络 上 ,后 现 代 解 构 主 义 大 行 其 道 ,尤 其 在 网 络 世 界 里 大 受 追 捧 。

1 03 ・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年 第 5期 01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0 年 第 5期 01
讨 论 不 看 重 事 实 且 具 有 匿 名 性 ,这 使 得 网
民的情 绪 化 倾 向 严 重 ,只 顾 逞 口舌 之 快 。 ” “ 网络 讨 论 极 强 的非 理 性 特 点 ,削弱 了讨 论
准 ,竭 力 抬 高 一 方 ,贬 低 另 一 方 。 很 多 人 并 没 有 依 照 事 实 分 析 讨 论 问 题 ,而 只 是 一 味 批 评 谩 骂 ,一 些 网 民 不 是 就 事 论 事 ,却
采 用 两 方 面 的 衡 量 因 素 , 即 网 络 表 达 的 理

行为艺术的理解

行为艺术的理解

行为艺术的理解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是一种创作方式,以身体行动、动作、语言、声音、音乐、影像、物品等多种元素为表现手段,通过艺术家的身体表达情感、思想和概念。

它通常是实时进行的,观众可以参与其中或者成为表演的一部分。

行为艺术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前卫艺术,是当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行为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实时性和唯一性,它的表演并不是预先排练的,而是在观众面前即兴创作。

艺术家通过身体语言,让观众感受到情感、思想和概念,从而达到与观众直接互动的目的。

作品的唯一性表现在每次表演都是不同的,艺术家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氛围做出不同的反应,每一次的表演都是独一无二的。

行为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反对传统艺术的束缚,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批判。

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为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从最初的反叛、批判,到后来的关注身体、性别和文化,再到现在的媒体、科技和环境等议题。

行为艺术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身体剧场、行为表演、环境装置、互动表演等。

总之,行为艺术是一种前卫的、个性化的、实时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通过身体和行动,直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概念,与观众直接互动,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个人和社会价值观。

怎样成就优秀的谈话节目

怎样成就优秀的谈话节目

怎样成就优秀的谈话节目——我在CCTV上课的提纲石述思发表于2008年07月19日 20:30 阅读(2141) 评论(11)分类:个人日志举报这星期三,我应CCTV人事处的邀请,为我一向尊敬的CCTV部分编导上了一堂培训课,又一次满足了本人好为人师的不良嗜好,让我感到世界上对我不抛弃、不放弃的同志还是很多,你们的无私支持让我不至于彻底丧失最初的职业理想。

听众中女性占据了绝大多数,使我一方面为自己有如此好的女人缘感到欣慰,也深深感到以后注意加强与各位男编导沟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应部分朋友的要求,我将这次课程的纲要发在博客上,其实精彩的部分我都随口发挥了,所以即使不看损失也不大。

成就优秀谈话节目的四个关键问题——公众情绪的个性表达Mass media (大众传媒)的含义: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

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我们是谁?我们是永远的乙方——永远无权埋怨甲方即观众。

引用米卢的话: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的态度是永远让公众对我们谈论的话题感兴趣。

序言.一个公式:主流价值+公众情绪+创新表达这是一个优秀谈话节目的创作基础价值观。

什么是公共主流价值?我觉得主要是普世价值.此为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

可用"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作为元素补充.您留心的话,多数成功的好莱坞大片在眩酷的外表下都藏着这样真正震撼人心的力量.多数观众怀有我对政治课那样的敬畏,所以辛苦一天的以电视作为主要娱乐方式的基本受众很害怕被继续教育,于是表达理念就很关键,小可认为主要是立足公众情绪完成,即立足主流价值的弘扬,完成各利益群体的情绪自然真实呈现.一切电视节目皆故事,皆情绪,理念只体现在对事实和观点的取舍。

创新表达实际是手段问题.小可重点谈元素问题.电视主要是人与人沟通情感的工具,除技术手段创新以外,最重要的元素是有表现力\表达力的人(简称二力),这首先需要您打破固化的身份思维,而树立二力思维(这点凤凰卫视值得借鉴),不然您很快就会陷入元素危机.这样就可以顺利成章地决定选题和请嘉宾问题,最后是运用一切电视手段实现极端制作.强调一点,选题必须立足核心价值,完成对当下公共情绪的把握.试图通过一个单一电视节目捧红一个人或将一件公众先天不感兴趣的事变成公共事件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毕竟现在有60个上星频道和数以万计的网络和平面媒体.除非您能做到拉登炸世贸大厦前单独给您打个电话.强调一点,为公众感兴趣哪怕是表面上无价值的事件赋予价值二、形态创新还是资源创新这是目前电视节目尤其是谈话节目面对的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追问。

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12期新闻类总决赛文字稿

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12期新闻类总决赛文字稿

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第12期新闻类总决赛文字稿第二轮看图即兴论述❖邹韵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善的故事,又或者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善的故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而在近些年,科技创新不光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也让我们很多的行为发生了转变。

其中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的善举变得更加地电子化、便捷化。

原因是有一个平台的兴起,那就是众筹平台。

像我们图片里看到的这位老人,他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看来是需要一些帮助,需要钱来治病,所以他就在众筹平台的这一端去提出他的需求。

而在那一端,有很多人都伸出了援手,向他提供资金的帮助,或者一些其他帮助,也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希望能够帮他渡过这个难关。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下一幅图。

看来这位老人病得还没有那么重,至少他足够清醒,就是一边跟别人要着钱,一边却在用别人的钱买房子,而并没有来治病。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因为他花的不仅仅是别人的血汗钱,给他的治病钱,更重要的是他其实消耗了人性当中那种最美好的东西。

就像我刚刚说的,科技创新让我们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我想对这个众筹平台的两端的那些人,也就是不管是求助者,还是那些给予帮助的人说三个字,那就是请三思。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你想要去提供一些帮助,你的善举是值得被肯定的。

但是有的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有的时候照片并不一定反映的真实的情况。

因此当你想要去提供一些帮助的时候,请一定要了解更多的信息。

而在平台的那一端,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再去求救。

而不要去滥用别人对你的温暖、别人的爱心、别人对你的关怀。

我们的世界都希望明天可以比今天更美好一点点,而其中美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填充部分是善。

这不是一个人的善,不是一群人的善,而是每一个人的善。

毕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

谢谢大家!董卿老师评论(节选):其实不仅仅是慈善,募捐在面对互联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难以辨别的真相,媒体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今天的新闻人在面对的同样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媒介的迅猛发展,它甚至对新闻的生产和社会的运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电视台“12演播室”关于行为艺术讨论的完整文字记录嘉宾身份:吴鸿:《美术同盟》主编王仲:《美术》杂志主编观察员身份:伍志芳、符小路、尹晓琴、陈思燕(大学生)高岭(艺术评论家)杨卫、萧昱、蔡青(艺术家)颜慧(记者)刘科(美院学生)朱其(策展人)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请来的嘉宾,这位是吴鸿,“美术同盟”的主编;下一位是王仲先生,《美术》杂志的主编,欢迎你们。

下面在我们节目开始之前,请两位先表一下态,吴先生先说,您认为行为艺术算艺术吗?这句话有点象病句,但我们现在只能这样说……吴鸿:我觉得“行为艺术”算不算艺术应该是一个美术史的问题,它其实是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已经存在过了的一种艺术样式。

我们现在还来讨论它是不是“艺术”,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一定要这个作为一个先决条件,我们今天的话题可能就不好展开……王仲:行为艺术这是一个没影的概念,在艺术分类学里面没有它的位置。

做为艺术,被称之为艺术,首先要有一种审美性。

作为艺术家要有一种审美性,那么做为艺术的东西要按照审美的规律来制造,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的应该首先要有审美性,现在我们称之为行为艺术的,我认为就是行为,好像没有审美的。

王仲:还不是,因为界定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要看它有没有审美性。

王仲:比如说我们的作者,在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要有一个审美的动机?估且不谈艺术的质量是高是低,但作者首先要有一个审美的动机……王仲:当然我不知道,但我看到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比较典型的几个作品,都没有审美性。

王仲:比如说大家经常谈到的一些现在行为艺术的代表作,吃死孩子、割人肉、放人血、虐待动物,我就举这几个例子,这几个没有什么审美性。

吴鸿:刚才王老师谈话里面涉及到到三点:他所说的行为艺术没有“审美性”,这种审美性实际上指的是一种“视觉上的审美”。

我们知道,现代艺术从“达达”开始一直到后现代主义,并不太注重视觉上的“审美”,而是更注重一种视觉背后的“观念”。

另外刚刚说到的关于“艺术分类”的问题,他觉得从美术的分类里面没有行为艺术的位置,那么这种分类是从传统的美术分类来进行划分的。

我们知道,艺术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的,不可能从刚有人类的时候就有了油画,就有版画,就有雕塑,这些都是在人类不断的艺术实践当中,不断地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

理论永远都是滞后的,都是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以后,后来的一些艺术史论家对此而做出的归纳,相应地划分出的一些艺术门类,但这些门类并不是事先设定好了的,而是先有这些东西先出现以后,然后有一些史论家根据这些现象进行相应的分类。

第三,就是王老师刚刚举的那些例子,这些作品仅仅是行为艺术中个别的一些作品,但它并不是行为艺术的全部,吴鸿:这个我觉得可以放在后面讨论,因为这迁涉到具体的作品……吴鸿:这个我觉得太多,但是,因为它们可能不具备一些炒作的因素,所以被(大众媒体)忽视了,像蔡青的那个《种钱》的作品……吴鸿:不是,是前面有条牛在耕地,然后,他在后面把钱播种下去。

我觉得这件作品作为对当时经济过热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思考,还是很有社会批评性的……吴鸿:对,我觉得观念艺术,它不一定非要去注重于作品的一些物质性的因素,如果背后它的这个观念,大家觉得有意思,那么从“观念艺术”这种角度来看,作品也成立的。

主持人(对王仲):这可能跟您的定义不太一样。

王仲:他舍弃了审美,只谈观念,这个不新鲜。

我觉得艺术古以有之都有观念,现在是说“前卫艺术”,不是观念,致于什么观念,另当别论。

前卫艺术和观念艺术挂着艺术的招牌,舍弃了审美,而打出的是观念。

“观念”是过去已经有的,只是里面含量多少的问题,所以谈到观念,我们称之为这种艺术里面有观念,还不如专门去搞观念,那还不如去哲学系里读书或写哲学论文,那是纯粹的观念,这些观念可能要比行为艺术的观念高明得多。

因为我认为行为艺术和观念艺术他还称之为艺术,但舍弃了艺术根本的“审美性”。

王仲:写论文可能象黑格尔、康德,他们有一本一本的观念,这个观念可能比有些人还要高明些,所以观念有观念的规律,要按照观念的规律来搞观念,比如我们的政治家,我们的哲学家,这是观念最极终的地方,象黑格尔全集,那里的观念太多了。

主持人(对吴鸿):那为什么一定要用您说的行为艺术来表现观念?吴鸿:我觉得刚才王老师的谈话里面就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混淆了一般的“观念”和“艺术观念”之间的区别。

我们在所谈论的这个“观念”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话题设定在艺术的范围里,那我们谈的其实是“艺术观念”,而并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观念”,在这个范围里,我们可以把它省略为“观念”,而并不能由此把它混同于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

可能比较极端的观念艺术也有通过纯粹的文字来表现的,但即使是这种方式,他也是通过一些“有意味的形式”来表现的,这种形式也就是观念艺术的形式。

蔡青:那是我在98年做的一个作品《耕种》,就是当时中国的现状大家都急于赚钱,他们(朋友)在一起谈论的都是钱的问题,所以就做这样一个作品,让前面一个耕牛在走,然后把钱种下去,(用土)盖上,撒上肥料,逻辑的想法是能长出钱来,但实际上是长不出来的。

王仲:我这么听你讲,好像他是想表达(自己艺术的)一个看法,那么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我刚才听不清,只是知道他可能想表达一个想法,但表达想法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王仲:这倒不好评价,我是讲他的这种观念是种特殊的观念,如果我们要谈艺术观念,那么观念的深浅、好坏,任何艺术都有观念,因此你要说我这是观念艺术,那在形式逻辑上好像就有问题,这种观念艺术突出了这个观念,淡化了它的艺术性。

我们现在有许多青年艺术家,很执着地追求艺术,在北京,在周边,生活也很拮据,住着一个小房子,我对这种精神是很赞赏的,他们怀着对艺术的追求的精神,不畏惧生活的艰难,来探讨艺术,这些画家里有一部分画家,为生活所迫,艺术之途又不是那么平坦,那么又要生活,生活靠什么呢?靠卖画。

有时为生活所迫,就不可能完全靠按自己的艺术追求来(画画),也要根据买家所需,买家也很复杂,多种多样的,画家就要适应多种多样的买家。

王仲:我不能说都是这样,但有这样的,确实有这样的,我很不赞同这样的(人),也很同情这样的(艺术家)。

因为我们今天的话题是针对行为艺术的,大家对行为艺术的认识,刚才我已经讲了,现在再讲一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审美性,当然他也包括很多种,包括观念……刚才好像问我(什么问题)?蔡青:您的分类学是国外的,还是中国的?王仲:当然是中国的。

哦!你那个分类是外国的,中国的艺术分类学也不是和世界的分类学隔绝的,我说的是到达目前为止。

刚才吴鸿先生说的很好,艺术要进入分类学是要经过一段实践以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王仲:啊,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行为艺术这种东西现在还没有进入(分类学),以后能不能进入呢,那要看它的气数。

象过去一位哲学家讲的,哲学的命运是看他对社会满足的程度来决定的,那么我们的艺术品种,它要生存发展,还是要靠广大受众来决定的。

也就是这种东西,如果人们不接受,那就会消失,如果通过这种艺术形式,人们很喜爱,那就(可以存在下去)。

吴鸿:这也是我刚才听到王老师的话(之后),想说的一个问题。

传统艺术现在已经彻底进入市场化、博物馆化了,而“市场化”,就是说艺术作品是可以被消费掉的,也就是进入市场流通环节以后就变成一件“商品”了,可能有些收藏家去衡量某件作品有没有收藏价值的时候,仅仅就凭着这幅作品手工技巧的高低,这时候,“艺术”就变成了一个纯技术的东西。

那么当代艺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反对这种博馆展出、收藏制度以及这种艺术市场化的现象,所以,很多行为艺术(作品)具有一种“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收藏性”。

所以说,艺术家们如果想靠搞行为艺术来赚钱话,其实是很难的。

象在座的几位(实验)艺术家,他们原来都是学画画的,如果他们仅仅想赚钱的话,那么画画赚的钱可能会远远超过现在的收入,所以我说不能把这个问题庸俗化。

吴鸿:我觉得能不能接受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另外,“实验艺术”自身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

比如说油画刚刚传到中国的时候,我们也是不接受的。

还比如版画,当时在解放区的时候(版画很盛行),因为版画是一种很方便的宣传形式。

但版画原来是按照西洋式的那种造型,是有光影的,老百姓看了就觉得很奇怪,脸上怎么突然出现一块黑的。

但是现在版画和油画已经变成了一种很普遍的形式。

所以,我觉得能不能接受是一个时间性的过程。

吴鸿:这个问题,我觉得从现代艺术的发展开始,与它整个的艺术理念有关系。

所谓现代艺术就是降低“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门槛与台阶,而且在艺术的发生过程当中,也鼓励一些观众,包括一些对艺术不了解的人参与到艺术当中,以体现一种“参与性”和“开放性”,所以有一些观众有这些想法我觉得也很正常。

但是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随便做一个动作就能叫行为艺术,我觉得这个观点也不能成立。

我觉得这首先应该有一个前提,一是作者要有一定的职业背景,就是他有从事艺术创作的背景;第二,就是要有一个观念在背后指导这样的一个行为。

吴鸿:我觉得生活中的一些很实用性的动作,它有很明确的目的性,比如我现在从这边到那边,走这段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就是我想到那边去。

而行为艺术可能没有这种具体的实用性,而他的目的可能是要传递出自己的一个比较独特的观念。

另外,我觉得大家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行为艺术不需要一些基本功,或者前期的准备。

那我们也知道其实现在很多做行为艺术的艺术家,他们都有一个专业院校长期训练过的背景。

比如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画模特,那么这个模特摆出的任何一个姿势都是经过老师设计出来的一个“有意味”的动作,这种动作其实也传递出来一个信息,就是“动作”本身是可以传递出来一种情感和一种氛围。

这样其实也为很多人后来做行为艺术提供了一个基础。

王仲:“行为的艺术”不等同于行为艺术,行为的艺术比如说舞蹈,以及众多的艺术表现,那么它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所以这种行为的艺术叫艺术,现在说的行为艺术有些后现代主义学家称为“反审美”,这个无所谓好坏,就象保养汽车的一种方式,或是雷锋助人为乐的方式,不能说雷锋的行为很好我们就说雷锋是在做行为艺术。

王仲:是很丑恶的行为,根本跟艺术毫无关系的。

萧昱:我有点糊涂,就想问问王老师,王老师刚才说艺术的前提应该是“审美”,那我能不能问这样一个问题,比如你看到一个女孩穿得很美,能不能说这就是“艺术”。

反过来说,刚才王老师说行为艺术里有放血的,就因此界定它不是艺术,那么电视新闻天天有这方面的(报道),能不能说它就是不新闻?王仲:不是,不是,美术、美术就是说它需要两个基本的东西,一个要有追求美的因素,一个要有技术,象齐白石,要有长时间的磨练,萧昱:所以刚才王老师这么说的话就会给人这种感受,我就疑惑了……王仲:电视里比如说播的一个犯罪行为,我们现场去拍,这种行为和行为艺术还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把行为艺术和犯罪现场弄成一样的话,恐怕行为艺术家也不愿……吴鸿: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提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