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物质的燃烧B.干冰的升华C.食物的变质D.金属的锈蚀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氧气B.氯化钠C.铁D.水
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花瓶B.纯棉帽子C.黄金首饰D.塑料油瓶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夹持试管B.滴管用后放回原瓶
C.振荡试管D.观察加热的液体
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化学合成的新药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被寄予厚望。

下列有关瑞德西韦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B.瑞德西韦由77个原子构成
C.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g
6.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FeO+H SO=FeSO+H O
A.用硫酸除铁锈:2442
B .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24324422H SO + 2NH H O =NH SO +2H O ⋅
C .用氨水处理废水中的稀硫酸:322442422NH ?H O+H SO =(NH )SO +2H O
D .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42432Fe + 3CuSO = 3Cu +Fe SO
7.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洗涤剂去除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
B .武德合金作为保险丝是因为其熔点较低
C .用保鲜膜保鲜食品是防止食物发生氧化反应
D .利用活性炭吸附性降低水的硬度
8.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中,所依据的原理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

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碳酸盐和酸反应都有气体产生,和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都是碳酸盐
D.盐酸和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硝酸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填空题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现有六种物质:①聚乙烯、②聚氯乙烯、③氢氧化钙、④碳酸
氢钠、⑤碳酸氢铵、⑥硝酸钾。

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其序号
..填空。

(1)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 。

(2)可用于包装食品的是______。

(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

(4)农业上常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

12.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加强防范同时更要学好化学知识为医疗事业做贡献。

(1)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________。

(2)细菌体内含蛋白质,下列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是______。

A 甲醛溶液
B 浓硝酸
C 硫酸钠溶液
D 乙酸铅溶液
(3)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现有:①青菜、
②面包、③米饭、④猪肉、⑤牛肉,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组合是______。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4)我校要用2875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则需要用________毫
(15%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15g/cm3)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

三、实验题
13.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1)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所得溶液的pH值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C中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________(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

实验后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B相比,C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15.根据所给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

(2)t 1℃时,将50g 硝酸钾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3)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t 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饱和溶液。

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关系一定..成立的有_______(填字母标号)
A 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分别降温到t 1℃,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大于析出氯化钾晶体的质量
C 分别升温至t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保持t 2℃不变,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五、流程题
16.尿素[CO(NH 2)2]是农业上一种常用的氮肥。

如图是以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的流程图的一部分,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是利用了物质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NH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写出合成塔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合成塔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2222NH +X
CO(NH +H O )一定条件,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5)农业上如果大量使用化肥,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六、科学探究题
17.仅用10天的时间,万众瞩目的火神山医院从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

火神山医院在建造过程中用到了HDPE 膜。

HDPE 膜具有极好的抗冲击性和防潮性。

同学们对HDPE 膜的组成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HDPE 膜由什么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①HDPE 膜能够燃烧,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②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固体。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先通入干燥氮气,再将4.2g 的HDPE 膜样品在一定质量的氧
气中点燃,并将燃烧严物依次通过装置A、B、C、D(装置中每步反应均进行完全
.......)。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1)装置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证明燃烧产物中有___________。

(3)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数据分析,HDPE膜由________(填元素符号)组成。

(实验探究)装置C中反应后有新溶质生成,请设计实验方案确认。

写出步骤、现象、以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Ⅱ:溶液中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Ⅳ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分析计算)(4)小红想测定上述中和反应后溶液中CaCl 2溶质的质量分数。

她取20g 反应后的溶液并不断加入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获得如下图的图像,请回答: ①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沉淀产生呢?___________。

②中和反应后溶液中CaC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已知:3322=Na CO +CaCl aCO +2l C NaC )
(扩展应用)(5)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前提下,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得到纯的氯化钙溶液,最适宜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物质的燃烧会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即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会产生微生物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金属的锈蚀产生了新物质金属氧化物,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故选B。

点睛∶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D
【详解】
A、陶瓷花瓶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纯棉帽子是用棉花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C、黄金首饰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塑料油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
A、用试管夹夹持试管,从试管的底部套入,此选项错误;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无需清洗,直接放回原瓶,此选项正确;
C、振荡试管时,试管口斜向上,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应该用腕力振荡,此选项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此选项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瑞德西韦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符合题意;
B、瑞德西韦是由瑞德西韦分子构成的,1个瑞德西韦分子是由77个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瑞德西韦中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5):(14×6):(16×8):(31×1)=324:35:84:128:31,则瑞德西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不符合题意;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详解】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过多胃酸,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7.D
【详解】
A、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油滴随水流淌,达到去污目的,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不符合题意;
B、制作保险丝的材料,要求熔点低,武德合金的熔点符合要求,不符合题意;
C、保鲜膜可以将食物与氧气隔开,防止食物因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变质,不符合题意;
D、在净化水时,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不符合题意;
B、将石油分馏得到石油产品,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所以利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酸碱性不同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符合题意。

故选D。

9.C
【分析】
A、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判断。

B、用举例反证法判断。

C、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判断。

D、用举例反证法判断。

【详解】
A、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故A不正确。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例如电灯通电时,会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时,也会发光、放热,属于化学变化。

故B不正确。

C、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分类,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是依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类。

故C正确。

D、由于碳酸钠也是盐,其溶液呈碱性,因此盐溶液都呈中性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10.D
【详解】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故B不正确;
C、碳酸盐和酸反应都有气体产生,但是和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
泼金属,故C不正确;
D、盐酸和硫酸均显酸性,均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硝酸显酸性,也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正确。

故选D。

11.③①④⑥
【详解】
(1)氢氧化钙和硫酸铜是制备波尔多液的原料,故填:③;
(2)聚乙烯无毒可用于包装食品,故填:①;
(3)生活中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氢钠,故填:④;
(4)硝酸钾含有氮和钾两种植物营养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⑥。

【点睛】
碳酸氢钠除了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外还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2.分子在不断运动 C A 500
【分析】
从微粒的不断运动,蛋白质的变性,六大营养素角度回答本题。

【详解】
(1)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说明过氧乙酸分子在不断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2)A、甲醛有毒可以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不符合题意;
B、浓硝酸具有强腐蚀性可以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溶液不是重金属盐,也不是强酸强碱,不可以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符合题意;
D、乙酸铅溶液是重金属盐有毒可以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青菜富含维生素,面包富含糖类,米饭富含糖类,猪肉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牛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可以提高免疫力,
A、可以补充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较为合理,符合题意;
B、可以补充维生素、糖类,缺少蛋白质,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可以补充糖类和油脂、蛋白质,缺少维生素,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可以补充糖类和蛋白质,缺少维生素,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来配制。

(15%的过氧乙酸溶液密度为1.15g/cm 3)来配置2875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乙酸溶液,设需要1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 ,
1.15g/cm 3=1.15g/mL
则需要用1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体积是
1.15g/575g =mL
500mL 故填:500。

【点睛】
六大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13.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小于 左边
【详解】
(1)实验A 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得溶液pH 值小于7;
(3)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左边液面升高,右边液面降低。

14.长颈漏斗 AF 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事先没有装满水
3222CaCO +2HCl = CaCl +H O+CO ↑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详解】
(1)据图可以看出,①仪器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应选择A 装置制取,试管口缺少一团棉花,而要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F ;实验后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是因为刚有气泡冒出即立刻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故答案为:AF ;一有气泡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事先没有装满水;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装置C 与装置B 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3222CaCO +2HCl = CaCl +H O+CO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
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5.硝酸钾 62.5g 降温结晶 ACD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详解】
(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比较陡,所以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硝酸钾;
(2)t 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g ,将50g 硝酸钾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12.5g 的晶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5g ;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 2℃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硝酸钾和氯化钾的两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A 、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 正确;
B 、分别降温到t 1℃,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B 错误;
C 、分别升温至t 3℃,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 正确;
D 、保持t 2℃不变,则溶解度不变,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故D 正确。

故选:ACD 。

故答案为:(1)硝酸钾;(2)62.5g ;(3)降温结晶;(4)ACD 。

【点睛】
掌握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物理 -3 22
3N +3H 2NH 一定条件 CO 2 污染河流等
【详解】
(1)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 (2)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
(+1)×
3+x =0,则x =-3价;
(3)合成塔①中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N +3H 2NH 一定条件;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氧、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0、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 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CO 2;
(5)农业上如果大量使用化肥,可能会造成污染河流、引起土壤酸化等。

17.吸收生成的水蒸气 一氧化碳 2323CO + Fe O 2Fe + 3CO 高温 防止装置C 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造成对此实验的干扰 C 、H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有碳酸钠新溶质生成(合理即可)
【分析】
HDPE 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加热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C 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装置D 中的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详解】
[实验分析](1)装置A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故填:吸收生成的水蒸气;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是因为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燃烧产物中有一氧化碳;故填:一氧化碳;
(3)装置B 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323CO + Fe O 2Fe + 3CO 高温;故答案为:2323CO + Fe O 2Fe + 3CO 高温;
(4)装置D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 中;故填:防止装置C 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造成对此实验的干扰。

[实验结论] 反应生成水的质量:105.4g-100.0g=5.4g ,其中氢元素质量:25.4g 18

=0.6g ;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总质量:113.2g-100.0g=13.2g ,其中碳元素质量:1213.2g 44⨯=3.6g ; HDPE 膜中氧元素质量:4.2g-0.6g-3.6g=0,说明HDPE 膜中不含有氧元素,因此HDPE 膜由H 、C 元素组成;故填:C 、H 。

(5)根据上述分析,
C 中的溶液含有碳酸钠,检验的方案为: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有碳酸钠新溶质生成(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有碳酸钠新溶质生成(合理即可)。

18.氢氧化钙和盐酸两者反应不可共存 溶液不变红色;
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溶液先和稀盐酸反应(写化学方程式亦可) 解:由题意得:产生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2g ,设20g 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111100
2g x
↓= 111=1002g
x 解得x =2.22g , 氯化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2g 100%=11.1%20g
⨯ 答:氯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CaCO 3
【详解】
(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可见氢氧化钙与氯化氢不能共存,所以猜想Ⅳ不正确;
(3)①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Ⅲ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不变红色;
②猜想Ⅱ成立,猜想Ⅰ不成立,则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盐酸,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锌,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所以有气泡产生;
(4)①经过探究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加入一定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所以开始没有沉淀产生;
②详解见答案;
(5)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前提下,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得到纯的氯化钙溶液,最适宜选用的一种试剂是碳酸钙,即CaCO 3,是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