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总复习-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案-总复习-北师大版

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混合运算、乘与除、乘法。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准确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能看懂线段图或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知识梳理1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一个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时,先算除0以外的两个数,在结果的末尾填上遮挡的0。

3能用画图、分解法等计算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

4能用电子图、笔算等方法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二、典型习题讲解1森林医生。

2440÷8=64÷8=8 ✕2440÷8=245=29注意: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没有小括号是不能随便改变运算顺序的。

×8积的末尾有几个0注意:积的末尾有几个0,只看乘数中有几个0是不准确的,为了确保准确,一定要计算出结果,再确定积的末尾有几个0。

3注意:在用竖式计算时,不要忘记将错开的0落下。

虽然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但中间有0的笔算,要用0和进位的数相加。

4圈一圈,填一填。

13×4=○○○○○○○○○○○○○○○○○○○○○○○○○○○○○○○○○○○○○○○○○○○○○○○○○○○○42÷2=注意:圈画是为了计算,并不是表示算式的意义,要将口算方法与圈画方法结合起来。

三、课堂练习123杨树有多少棵4寒假里小明打算和爸爸、妈妈坐火车去长白山滑雪,火车票价如下,他们全家一共需要多少钱来买票呢四、布置作业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总复习,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化,进而牢固掌握。

《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秒,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字编码,集合。

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的学习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综合练习。

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学习内容的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数学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回顾,主要安排了三项数学活动。

综合练习是对全册教科书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单元的知识已经了解和掌握,但可能有所遗忘,而且对重要的知识还会存在理解不透彻的地方。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

学生在前面四个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每册都有安排总复习这一内容,经历了总复习的过程,有一定的整理知识的经验,但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串联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单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更要在总结的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起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方法。

2.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四边形的意义。

4.理解“倍”的两种不同意义。

5.掌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能够解决集合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问题的解决: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解决方案的检验:引导学生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的精神,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发展,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总复习(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时间的认识:时、分、秒的认识,时间单位换算。

3. 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4.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加减法,质量和人民币的单位换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复习本册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公式。

2.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的重要提示和总结。

九、课后评价1.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第1课时数与代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92 页第3~5题,第93 页"相互启发",第94、95 页第1~5 题、第9题前三题。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与除法及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乘与除法及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本学期的课程已经学习完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整理学过的知识——加减法、乘除法及混合运算。

二、复习整理(一)知识回顾1.出示教材第92 页第3 题。

(1)先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2)结合点子图和小棒图,重点说说每步计算的实际意义。

(3)师生共同小结∶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乘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十位计算时要加上个位进的数。

如果十位也满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百位进。

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先用十位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数除以一位数,最后把十位商和个位商合起来。

2.出示教材第92 页第4 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包含几个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学生在草稿本上练习,交流计算结果。

(3)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师生共同小结∶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出示教材第92 页第5题。

让学生出示在平时练习中的错题集,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错题。

集中反馈错误的原因和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4.出示教材第93 页"相互启发"对话1。

(二)基础练习1.完成教材第94 页第1 题。

2.完成教材第94 页第2 题。

3.完成教材第94 页第3 题。

学生独立解答,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4.完成教材第94 页第4 题。

5.完成教材第95 页第5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课件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计算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课件第10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数与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2=4(时) 答: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用4小时。
知识点4: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P110 T3)
右面是用分数砌成的“分数墙”。
(1)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 哪些分数?请把它们从小到大排 列起来。
1 9

1 8

1 7

1 6

1700×3
192×3
302×8
42×6
252
576
5100
2416
(教材P112 T9)
4.
4元 16元 ( )元 ( )元
(1)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 16÷4=4
答: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4倍。
4元 16元 (36)元 ( )元 (2)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笔多少钱?
4×9=36(元) 答:一盒彩笔36元。
小红:64÷8=8(岁) 爸爸:8×4=32(岁) 答:小红的爸爸32岁,小红8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谢观看 THANKS
多位数乘一位数要注意些什么?
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 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 向前一位进几。
知识点3:倍的认识
倍的意义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用除法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教材P110 T1的第5小题)
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用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 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用几小时?
1907+690=2597(千米) 2597-2541=56(千米) 答:一共飞行了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 三亚多56千米。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十单元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十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对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对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内容进行复习,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分数的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的计量、质量的计量、时间的计量等。

4.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等。

5.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知识。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完成各种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

3. 巩固: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给予评价。

2. 练习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教师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

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 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10单元 总复习教案

第10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万以内加、减法的复习。

难点:系统地整理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回顾本学期的知识要点: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就把一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

同学们还记得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可借助课本目录)2.导入: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四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板书:万以内的的加法和减法。

二、系统整理知识点1.系统整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试做。

175+162=310-207=259+148=说一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

(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2)学生完成并反馈:评议并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数位没对齐,没有进位或退位,横式没有写结果等。

)2.整理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1)刚才有的同学做错了,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没有验算)(2)回忆: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一道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减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3)说明:验算时,我们只需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即可。

3.练一练。

985-423=325+464=806-774=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教材第109页第1题(3)题。

(1)理解题意:可画图帮助理解。

(2)板演齐练。

(3)反馈、评价。

三、巩固拓展1.教材第112页第5题。

(1)比一比,哪些同学最棒?分组练习。

(2)反馈、评价:对表现优异的组予以鼓励。

2.教材第114页第18题,填上合适的数字。

(1)试填。

(2)反馈:说说填写每a个数字的想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PDF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PDF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总复习人教新课标(PDF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读写。

2. 量的计量:长度、质量、面积、体积、时间、货币等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4. 乘法:表内乘法,乘法口诀,乘法的应用。

5. 除法:表内除法,除法的应用。

6. 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拼组。

7. 时间和空间: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计算,方向和位置,地图的识别和使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本册所学的内容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梳理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PPT、教具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例题解析1.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四课时】分数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四课时】分数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四课时】分数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巩固分数化简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3.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分数的加减法。

2.分数的比较大小。

3.分数的化简。

教学难点:
1.复杂情况下的分数运算。

2.分数比较大小的策略选择。

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小黑板和粉笔。

2.练习册、作业本和参考答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概念
1.回顾分数的定义,分子、分母的含义。

2.示范几个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口头解释其含义。

二、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2.分数相加、相减的步骤和规则。

3.练习一些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题目,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分数的比较大小
1.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2.比较分数大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练习比较大小的题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分数的化简
1.分数化简的定义和原则。

2.化简分数的步骤和技巧。

3.练习一些化简分数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灵活性。

小结与作业
1.总结当天教学内容。

2.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包括分数加减法、比较大小和化简的题目。

教学反馈与展望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2.分析学生的问题和表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高分数运算的能力和技巧。

学习愉快!。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读写方法。

2. 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数的读写方法。

2. 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或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二、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等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性质。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运用。

3. 老师出示一些四则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计算方法。

4.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讲解和评析。

四、总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学延伸:1.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2. 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理解了等式的性质和运用,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数与代数(2)的完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和出错的部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复习倍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复习倍的认识教案

第3课时复习倍的认识教材第110、112页的相关内容。

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重点:进一步掌握有关倍的计算。

难点:熟练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请同学们完成这道题,把你发现的知识记下来,然后向老师汇报。

(这道题是有关倍的计算题,是关于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第1题第(5)小题)师:是的,你们的发现真到位!其实这就是我们在第五单元学过的“倍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倍”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已知两项求倍数,用除法计算。

)师:同学们学得真扎实,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练习.1.投影出示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四”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分析过程,集体订正。

(1)已知笔袋的价钱是16元,三角尺的价钱是4元,所以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16÷4=4倍。

(2)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已知三角尺的价钱是4元,所以彩笔的价钱是:9×4=36(元)。

(3)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已知笔袋的价钱是16元,所以钢笔的价钱是:16÷2=8(元)。

(4)可以用两个物品之间的价钱关系来提出问题。

如:钢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解答:8÷2=42.投影出示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四”第17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分析与解答:已知前年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是前年的4倍,可知去年有16×4=64户使用天然气,今年使用天然气的比去年增加了20户,所以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64+20=84(户).我们今天复习的是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练习中有许多图文结合的题目,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让学生从图中找到信息解决问题。

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倍数关系的变化,让学生体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还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还应根据学情对开放题的处理,尊重学生的认知经验,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感教育。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厘米、分米、米、千米2. 质量的计量:克、千克、吨3. 时间的计量:秒、分钟、小时、天4. 单位换算: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进率2.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进率理解2.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物品,如尺子、天平、时钟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计量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计量a. 讲解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c.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质量的计量a. 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c. 练习: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量a. 讲解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c. 练习: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2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复习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

(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一、统计知识点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

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

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读法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 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2课时 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加、减法与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进行计算和验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进行简便计算和估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

3.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4.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

三、教学重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难点1.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2. 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1)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加法、减法与乘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减法与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验算。

(4)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和估算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能进行估算。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和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加法、减法与乘法的计算和验算”,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是基础,而验算能力则能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三课时】 单位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第三课时】 单位的复习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第三课时】单位的复习一、教学目标1.复习长度单位“米”,重点掌握“分米”和“厘米”的关系,能正确换算。

2.复习容量单位“升”,重点掌握“毫升”和“升”的关系,能正确换算。

3.复习质量单位“千克”,能正确换算常见物品的质量。

4.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提高学生对单位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宽、高的单位换算,质量单位换算。

•难点:学生对厘米和毫升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绳子、天平、练习册、小奖品等。

2.课前准备:制作好课件,准备好课堂练习题和游戏环节。

3.学生准备:学生自带卷尺、铅笔、橡皮等必要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答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引导复习。

2. 新知讲解(15分钟)1.长度单位复习–提醒学生“分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展示物品,让学生测量长、宽、高,练习单位换算。

2.容量单位复习–引导学生谈到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关系。

–给出实际的容器,让学生估算容量,学会单位换算。

3.质量单位复习–示范称量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练习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3. 课堂练习(20分钟)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

2.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小组竞赛,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长度、容量、质量单位的换算挑战。

4. 反馈与总结(10分钟)•收集学生的答案,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纠正错误。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2.挑战家人,用不同单位测量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课堂氛围中积极学习,有效地掌握了长度、容量和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单位换算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材分析复习内容:1、时分秒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3、测量。

4、万以内的加减法(二)5、倍的认识。

6.多位数乘一位数 7.长方形和正方形8、分数的初步知识。

9.数学广角复习目标: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3、长方形和正方形4、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难点: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长方形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复习方法: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

(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复习措施: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课时安排:(7课时):1、时、分、秒………………………1课时2、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二)………………………………1课时3、测量…………………………………1课时4、倍的认识…………………………………………1课时5、四边形………………………………1课时6、多位数乘一位数………………………………1课时7、分数的初步知识………………………………1课时第一课时复习时、分、秒复习内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1、师:第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板书:时分秒的复习)2、师: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二、知识结构: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http://www.x kb1.co m4、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9点整)、(3点整)。

5、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6、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7、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9、师: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三、巩固练习1、在()里填上“〉”“<”或”“=”9分()90秒 3时()100分 5时()500分 150秒()2分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2)看一场电影要2().(3)小明跑100米用16().(4)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5)张勤洗两块手帕要用10()。

(6)李勇做50道口算题要用5()四、知识应用,能力拓展(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2分)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3.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 B。

5 C. 30 (三)解决问题1、.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讲了()分钟.2、.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时到无锡.五、全课小结: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内容: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万以内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算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4、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点和难点: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2、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复习过程:一、回忆梳理:1、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好吗?师:谁能告诉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内容?生:描述。

师:对了,本单元一共学习了三部分的知识,分别是: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以及加减法的验算。

2、首先,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的知识:3、笔算加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5、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例:603-32967、估算:结合实际,把试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二、随堂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24+9= 17+8= 88+2= 15+65= 9+58= 15+55=23+17= 66+32= 50+60= 40+56= 18+45= 56+23=2、列竖式计算467+354 563+761 158+280 365+918 816-347 400-109 3、估算:98+25≈ 376+284≈ 517—348≈ 500—185≈4、解决问题(1)、电影院一共有406个座位。

一年级有197个学生,二年级有208个学生。

他们要一起看电影,能坐下吗?(2)、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

下午又来了403位游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一共来了多少游(3)、商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两种方法解决三、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补充练习:(一)填空: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桌面约长7()。

大楼约高()。

小汽车每小时行驶()。

数学课本封面长20()公交车大约长7()一个鸡蛋大约重50()小方的体重大约是25()5吨=()千克 3000克=()千克 5米=()米140厘米=()分米 13千米=()米 40毫米=()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375+250○375+270 465-340○465-380 582+106○106+582 522-220○500-2203、用竖式计算(后面两题要验算)738-359 345+789 506-179 383+268 950-589(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在加法算式中,和一定比两个加数都大。

()2.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最大的三位数差是1。

()3.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加法验算。

()五、总结(一)加法的验算步骤::(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去其中的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二)减法的验算步骤::1、用差加减数,看和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减数。

六、解决问题。

1、张大爷养了两头大猪,其中有一头重189千克,另一头重174千克,这两头猪一共重多少千克?2、商店买来上午运来1048袋面粉。

下午运来2809袋,下午比上午多运了多少袋?3、李老板买来500条金鱼,送给员工236条,还剩下多少条金鱼?板书设计:口算、列竖式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后记:第三课时复习测量复习内容: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新|课 | 标|第 | 一| 网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一、复习长度单位: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xKb 1. Com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二、复习质量单位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