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定稿)

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定稿)

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处理施工工法一、适用范围及原理1.强夯处理适用于本项目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4米的Ⅱ级和Ⅱ级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路基且非过村镇路段。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

3. 强夯法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起重机将大吨位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通过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冲击能,使地基强度提高,土的压缩性降低,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编制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内容应包括机具选择、人员组织以及强夯时起重机行走路线、强夯方法和施工总平面布置、计划进度等。

收集和现场核实公路沿线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强夯的效果要求的技术资料。

2)技术及安全、环保培训和交底内容: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

向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环保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

3)采集数据强夯处理前,取不同深度处原状土进行天然密度(干密度)、天然含水量、地基承载力、湿陷性系数、土的液塑限试验。

2.环境调查路基处理开工前,应查明强夯范围内地下的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同时对路基范围内的洞穴、水井、墓穴及平整土地中填埋的沟壕做详细调查,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路基质量隐患。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及建筑物内人员或设备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当没有测振条件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安全距离);强夯施工场地距附近居民住宅的距离应大于200m,距结构物距离不小于50m,当不能满足对周围环境及结构物的安全保障时,必须采取挖减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隔震沟开挖宽度应不小于1m,深度不小于3m。

3. 清理表土按照设计要求清理表层的草皮和腐殖土层(一般路段清表厚度不得小于30cm,腐殖土层较厚以及附着有非适用材料的路段应将其清除彻底),并挖除局部的淤泥、翻浆土层,有积水的路段应排除积水并将土翻松晾干。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锤 , 德公 司在 N c 场 地基 加 固中采 用 了 2 0 梅那 i e机 0t
世界上最大的夯锤。随着夯锤的不断加大 , 必须配备 相 应的大的起 吊设备 , 才能得 到较大 的夯击 能。
维普资讯
2 3 4 5 6 7 8 9 m
多为次 生黄土 成 因 。根 据 地质 勘 察 和 试 验 , 黄土 该 状 亚粘 土多具 有 I ~Ⅱ级非 自重 湿 陷 性 , 部具 自 局 重 湿陷 性 。详 见表 1黄土 物理力 学 指标 表 。
分 布 于我 省阜 新 、 阳地 区 的黄 土厚 度 一般 在 朝 4~1 m, 部可 达 2 m, 2 局 0 具有 表层 土质 , 直 裂 隙及 垂
土地 区, 地质资料表 明, 中5 k 的黄土属 Ⅱ级 湿陷, 其 0m 需要 对基底进行技 术处理 。本 文结合朝 阳 ~阜 新 高速公路
施 工 , 绍 强 夯技 术 处理 湿 陷性 黄 土路 基 基 底 的施 工 工 艺 、 量 控 制 及 质 量检 验 , 介 质 旨在 为 今 后 类 似 工 程 建 设 提 供 经
验与参考 。
关 键 词 : 陷性 黄 土 ; 湿 强夯 技 术 ; 基 施 工 地 中图 分 类 号 :4 6 0 U 1.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3— 02 20 )5— 0 1— 2 17 65 (0 8 0 0 9 0
1 阜新 ~朝阳地 区黄 土性质
(O 根据 试夯 结果 及 试夯 中 出现 的问题 , 制 1) 编 《 土路 段 地 基 强 夯 处 理 施 工 工 艺 和 效 果 检 测 方 黄
2 2 强夯 的施 工步骤 . 强 夯 的施 工 可按 下列 步骤进行
() 1 在整平 的场 地上 按设 计 的夯 点 间距 标 出第 1 遍夯 击点 的位置 , 并量测 场地标 高 ; ( ) 重机 就位 , 夯锤对 准夯击 点位 置 ; 2起 使 ( ) 量夯击 锤顶 高程 ; 3测

4-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4-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企业工法CNQC-GF11012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for Intensify of Self Weight CollapsingLoess2010年7月27日发布 2010年9月1日实施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发布1 前言 (1)2 工法特点 (2)3 适用范围 (2)4 工艺原理 (2)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6 材料与设备 (5)7 质量控制 (6)8 安全措施 (6)9 环保措施 (7)10 效益分析 (7)11 工程实例 (8)1.0.1黄土【loess 】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湿陷性黄土1.0.2 黄土成因与分布 形成的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黄土的粒径范围:0.005mm~0.05mm ,其粒度、成分百分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有所不同。

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黄土的矿物成分有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及自生矿物3类。

碎屑矿物主要包括、和,占碎屑矿物的80%,其次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磁铁矿等;此外,黄土中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多,主要是方解石。

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针铁矿、含水赤铁矿等。

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 占优势,其次为Al O 、CaO ,再次为Fe O 、MgO 、K O 、Na O 、FeO 、ΤiO 和MnO 等。

黄土的物理性质表现为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且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很容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也易造成沉陷和崩塌。

黄土颗粒之间结合不紧,孔隙度一般在40%~50%。

黄土是指原生黄土,即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均一土体;黄土状沉积是指经过流水改造的次生黄土。

中国北方新生代晚期土状堆积物中常见有古土壤分布,尤以地区黄土中最为普遍。

在层下部的白色钙质常以结核形式表现出来。

钙结核的形状有长柱状、不规则树枝状及圆球状等,一般长15~25cm ,宽5~10cm 。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强夯法成为一种常用的地基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及其优势。

一、强夯法的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施加重物的重复冲击力,将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增加土体的密实度。

重锤通过自由下落或由机械设备提供动力,落下时对地面施加冲击力,使土体发生振动变形,然后在冲击力消失前收回,然后再次落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重锤的冲击力能逐渐使土体逐渐密实,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二、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工法1. 前期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先进行地基勘察和测试,了解地基的性质和湿陷特点,确定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清理地表杂物,平整工地。

2. 施工设备准备强夯法的施工设备主要有重锤和夯杆。

重锤通常由较重的铸铁制成,夯锤头的形状可因土质而变化。

夯锤的重量和夯击频率需要根据地基的情况和工程要求来确定。

3. 施工操作(1)夯击点布置:根据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在地基表面布置夯击点,并进行标记。

夯击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土体的不同特性和夯锤的工作效率来确定。

(2)夯锤操作:将夯锤举至一定高度,放开夯锤使之自由落下,击打地基。

夯击的力度由夯击的高度和重锤的质量来决定。

夯击后,夯锤回收至原高度,再次落下,反复夯击同一点位,直至地基密实。

(3)重复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夯锤的夯击次数和夯锤的布置顺序,对整个地基进行强夯施工。

正常情况下,重复夯击5-10次后会有较好的效果。

4. 后期处理施工完毕后,对地基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地基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地基仍存在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1. 施工效率高:强夯法能快速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速度快,能大大节约施工时间。

2. 提高土体密实度:通过强夯法施工,土体的密实度能得到显著提高,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强夯法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

强夯法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

结 构物 有很 大 的破 坏 性 ,故 对 湿 陷 性 黄 土 不 管 地 基 承 载 力是 务 面标 高 、夯 坑 回填 方 式 和 夯 后 标 高 等 。
否 能达 到容 许 承 载 力 , 只要 属 于 湿 陷 性 黄 土 都 应 对 地 基 进 行
(2)对 施 工 范 围 内 的 管 线进 行 调 查核 实 和 迁 改 ,在 强 夯 区
2.3.1 确 定 施 工 参 数 (1)机 械 设 备 的 确 定
本 工 程 采 用带 有 自动 脱 钩 装 置 的 履 带 式 强夯 机 。夯 锤 重
试 验段 ,通 过 试 验 取 得 相 关 施 工 技 术 及 控 制 指 标 ,为施 工提 供 23.5T.夯 锤 半 径 为 1.25m。 夯 锤 中对 称 设 置 3个上 下 贯 通 的
条 线 路 按 照 设 计 要 求 , 路 基 基 底 采 用 强 夯 处 理 。 夯 击 能 层 进 行 碾 压 。由 于强 夯 的机 械 一般 都 是 采 用 履 带 式 起 重 机 ,故
3000kN·m,处理 宽度 为路 堤 两侧 坡 脚 外 2m;原 地 面 以 下 有 效 加 固 深 度 不 小 于 6m。
这 种 现 象称 为湿 陷 。 湿 陷 变形 是 由 于地 基 被 水 浸 湿 而 引起 的 行 检 测 ,并 与 夯 前 测 试 数 据 进 行 对 比 ,检 验 强 夯 效 果 ,确 定 工
一 种 附 加 变形 ,一 般 是 局 部 产 生 和 突 然 发 生 ,而 且 不 均 匀 ,对 程 采 用 的 各 项 强 夯参 数 。并根 据 试夯 时所 得 的 夯 沉 量 .确 定起
交通环 保
LOW CARB0N WOR工D 201 ?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法)摘要:建设项目中如果遇到湿陷性黄土,会由于土层的不均匀沉降,导致项目建筑物本身、室外道路及地坪等受到干扰,发生局部下沉与裂缝等情况。

为克服此种土体带来的建设风险,需对地基加固处理,以消除处理深度范围内土质的湿陷性。

基于此,本文章简单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并结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货运区工程东货运区施工总承包项目具体情况,探讨了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从而保证强夯法的应用价值,以供讨论参考。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引言:近几年,全国基础建设工作迅猛发展,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极其复杂。

湿陷性黄土被水浸湿,地基土强度会被严重减弱,出现明显沉陷现象,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强夯法是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为国家节省了巨额基础工程费用。

1.湿陷性黄土概述从本质上分析,湿陷性黄土主要是由小颗粒骨架构成,处于干燥或者是半干燥环境下,小颗粒骨架之间的黏结性比较低,形成了大小、形状不同的孔隙,所以湿陷性黄土也被称为大孔土。

黄土在被水浸湿之后,就会变得更加松散,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土体强度,甚至失去稳定性,从而导致土体结构出现下沉或是被破坏,为工程建设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就是破坏湿陷性黄土原来的大孔结构,重新塑造土体结构,优化土体物理性质,增强土体结构的承载力与稳定性[1-2]。

2.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因土层中的可压缩气孔较多,受到一定的夯击能与冲击波影响,土体便会出现沉降,土体实际的结构也会被破坏,局部还可能会产生明显的液化情况,夯击点周边易出现裂缝,使得水压力逐步的消散,黏土也会体现出实际的蠕变性,夯击的过程中,土体强度明显提升。

从宏观的层面上分析,加固区域的土体一旦受到应力波以及冲击波的作用,土体的密度便会明显提高,强度也会随之提升;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冲击波的影响之下,土体微观结构易产生明显的变化,颗粒重新排列,从而体现出相对饱满以及密实的状态,强度也会随之提高。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

强夯施工交底细则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1、根据设计图纸湿陷性黄土地基处治方案,强夯作业分为B、C 、D型处治方案。

1)B型:适用于挖方路段自重湿限性黄土地基处理(挖深小于湿限性土层厚度)。

路床范围超挖后强夯。

并采用灰土处理路床。

施工主要步骤:先超挖路床范围一定厚度土层(超挖厚度根据强夯夯沉量确定,确保强夯后基坑底面标高与设计路床底标高一致,下同)。

而后对基地采用能量级为80T•m的强夯处理,最后填筑路床下部40cm厚5%灰土层和路床上部40cm厚8%灰土层。

强夯要求夯锤直径不大于2.5m,单击夯实能80T•m,夯击3遍,每点6击。

前两遍按4~6m间距方格网状跳夯,最后一遍排夯,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不大于10cm,之差不大于5cm。

2)C型:适用于低填路段〔0<H≤1.16m〕,当地基为自重或非自重湿限性黄土时,地表超挖一定深度后采用强夯处理,能量级为80T•m,强夯后,填筑路床下部40cm厚5%灰土层和路床上部40cm厚8%灰土层至路床顶面。

如果路基距离建筑物较近(小于150m)或地基土层含水量较大(饱和度大于75%),地基不宜强夯时,超挖地表至设计路床底标高,加强基地碾压后填筑原地面以下8%灰土路床,厚度为50~80cm(取值与路基填高有关)。

3)D型:适用于路堤高度H≥1.16m的路段,适用于强夯的非自重、自重湿限性黄土场地,均采用强夯处理,强夯能量级根据路基高度和湿限性等级确定。

能量级为80T•m 适用于:H≤4.0m的非自重湿限性地基;能量等级为100T•m适用于:H≤4.0m的自重湿限性H>4m的非自重湿限性地基;能量级为120T•m适用于:H≥4m的自重湿限性黄土地基。

施工主要步骤:清楚路基范围内地表腐植后对地基进行相应能量级的强夯,最后采用5%掺石灰土将夯沉夯分层会回填至夯前地面标高(对应强夯能量级80、100、120T •m的夯沉,回填厚度H暂分别按60、70、80cm计算,施工时根据试验段确定)要求灰土回填层压实度不小于96%。

强夯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法secret

强夯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法secret

强夯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法一、前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消除有效深度范围内湿陷性应当做为施工的首要工作。

其作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予浸水法等,具体情况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强夯法施工既能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与垫层法、挤密桩法、予浸水法等相比较,具有操作容易,所用设备简单,施工速度快、费用低、效果好等优点,所以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首选方法。

二、工法特点1、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距建筑物及居民区安全距离200~300m以外均可采用。

2、操作简便、安全、工效高,既可以消除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3、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保。

三、适用范围本工法对大面积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特别适用,如大型厂房区、飞机场、体育运动场,高等级公路及铁路路基等建筑物的建设工程。

四、施工工艺(一)、工艺原理黄土俗称大孔土,在高冲击能的作用下,地基土失去原结构,土粒重新排列,孔隙压缩,孔隙率减小,渗透性减弱,土体密实度得到极大提高,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湿陷性能消除,承载能力提高。

(二)、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三)、施工要点1、根据设计要求,在拟建区选择一段不小于20m×20m=400m2的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夯,以便选定强夯施工参数与工艺,试夯工作参照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2002。

(1)单击夯击能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地基加固深度,结合当地经验确定单击夯击能,在缺少经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表1预估。

表1 强夯法单击夯击能估算表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最初起夯面算起。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2)夯点的夯击次数确定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宜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 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为4000~6000 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 kN·m时为20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作业指导书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作业指导书

南水北调温博X标特殊土处理工程——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制:审核:批准:XXXXXXXX项目部20XX年X月1. 目的为了指导本标段强夯法处理渠道部分湿陷性黄土基础的施工,而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渠道部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基础的施工。

3. 相关文件招投标文件;《总干渠温博段(第3标段)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布置图(1/7~7/7)》(NZS Ⅳ(Wb3)-X001-3-01~07);《温博段渠道湿陷性黄土强夯、重夯、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要求》;《强夯试验方案》;《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等。

4. 术语/定义本作业指导书采用局《质量管理企业标准》中相关的术语/定义。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

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减振沟:为了避免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的有害影响,采取挖沟的防振措施。

减振沟一般尺寸为深3m,底宽1m,边坡1:0.7,起始位置位于强夯外边缘线外4m,现场试验时应对减振沟的减振效果进行检测,若不能满足减振效果,需调整减振沟的位置及尺寸。

5. 职责5.1本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总工负责保持和改进。

5.2施工技术部负责强夯施工的技术工作以及资料管理和归档。

5.3质量部负责强夯施工的质量控制。

5.4安全部负责强夯施工的安全管理。

5.5试验室负责强夯施工的检、试验工作。

5.6测量队负责强夯施工的测量、放线任务。

5.7基础处理施工队负责强夯施工的实施。

5.8对外协调部负责强夯施工的外围施工环境。

6. 工作流程6.1工序流程强夯法施工的工序流程见图1。

图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6.2施工工序(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清基厚度为30cm。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一、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点湿陷性黄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率高,遇水后承载力迅速降低,沉降量大,失水则形成干缩裂缝。

由于其承载力较低,直接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故需进行处理。

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挖除换填、桩基处理、化学固结、强夯处理等。

2.强夯法施工具有机具简单,所需人工少,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施工成本低的特点。

三、强夯法施工原理强夯法施工是把一定吨位的夯锤提高到相应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它是基于动力压密理论,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

2.测量放样,夯点布设。

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

3.试夯。

根据设计夯击能和夯锤重计算提升高度。

4.主夯。

普遍的控制方法为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

施工时,若同一点连续发生跳锤,表现为夯沉量很小,则可以止夯。

5.副夯。

为加固主夯点之间相对松散的部分。

当地下水位低,孔隙水压力很小,土体为非饱和土时,主副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缩短为3天。

6.满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主夯和副夯旨在加固深层地基(1m以下),而满夯虽然能量较低,但满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地表形成一坚硬的板结层,强度很高,厚度在50-100cm之间,而且夯后一段时间内,其强度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7.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有湿陷性系数、地基承载力,另外可辅以沉降观测。

8.场地整平,下道工序施工。

五、施工组织1.每一作业段长度定在160米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每作业段配备两台夯机比较合理,一台进行主夯,另一台进行副夯,主夯夯机最后进行满夯,而第二台夯机又可进行第二作业段的主夯,如此交替进行。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副夯与主夯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减小孔隙水压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实际含水量来确定,一般为一周。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

强夯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指南一、引言强夯技术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过使用重锤或者振动锤将能量传递到地下,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的详细指导,包括工作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二、工作原理强夯技术通过在地面上使用重锤或者振动锤施加冲击或者振动力,将能量传递到地下。

这种能量传递会导致土壤颗粒的重新罗列和压实,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承载力。

强夯可用于改善土壤的密实度、抗剪强度和液化抗性等。

三、设备要求1. 强夯机:选择合适的强夯机,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其冲击力或者振动力。

2. 检测设备:使用合适的设备对强夯施工先后的土壤进行测试,以确保施工效果。

四、操作步骤1. 地面准备:a. 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没有障碍物。

b. 根据设计要求,测量和标记强夯点的位置。

2. 强夯机设置:a.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冲击力或者振动力。

b. 检查强夯机的工作状态和安全装置。

3. 强夯施工:a. 将强夯机移至第一个强夯点。

b. 将重锤或者振动锤放置在强夯机上,并将其对准强夯点。

c. 根据设备要求,启动强夯机,并按照预定的冲击或者振动次数进行操作。

d. 挪移强夯机到下一个强夯点,重复步骤c,直到完成整个施工区域的强夯。

4. 施工质量控制:a. 使用检测设备对施工先后的土壤进行测试,记录相关数据。

b.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

2.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等。

3. 在操作强夯机时,必须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员。

4.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强夯机,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六、总结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关于强夯技术应用和操作的详细指导,涵盖了工作原理、设备要求、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作业指导书

强夯处理Ⅱ级湿陷性黄土基底施工方案强夯是一种快速加固地基的方法,速度快、工期短、效果显著。

加固后地基容许承载力提高2~5倍。

一、施工工艺1、施工程序(见强夯施工流程图)2、试验性施工。

A、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一个地质条件有代表性的试验区。

B、在试验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试验,取原状土样,取得有关数据。

C、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在试验区内进行试验性施工。

D、在最后一遍施工完成一周之后,检验强夯加固效果。

E、进行强夯前后试验效果对比分析,确定正式采用的强夯参数。

3、正式施工1、按夯点设计图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各夯点位置,并在基坑外设置控制桩,保证每遍施夯位置准确。

加固范围是路堤底分别外延3米。

夯点布置见《夯点布置图》。

2、夯击能主夯副夯均采用1000KN·m,第三遍满夯采用700 KN·m的夯击能。

夯点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夯点间距4m,满夯时夯点彼此搭接1/4。

单点夯击数采用8击,夯击遍数为3遍。

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中间穿插进行,仍按规定间距布置;第三遍满夯,每个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3、每个夯点的各次夯击,都要记录其平均下沉量。

夯击一遍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出场地的平均沉降量,根据坑外控制桩放线定点,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两次间隔时间在一周以上。

最后一遍是底落距的满拍。

然后清理场地,撤出夯机。

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以每个夯点的夯击数作为强夯施工的控制标准,而每点的夯击数以最后两击下沉量不大于5cm为准。

2、为保证加固质量,严格控制放线精度和落锤位置。

在两遍夯中每一夯坑位置误差小于0.2m。

如落锤位置偏移或坑底倾斜过大,可用砂土将底填平,然后进行下一次夯击。

3、在满拍之前根据地面标高回填或铲除部分土方以保证基础底面标高。

4、设专人作好施工记录。

记录每个夯点各次夯击的下沉量和每遍夯后的地面标高。

5、作好施工排水,特别在雨季必须及时排出夯坑或夯击场地的积水后,才能继续夯击。

最新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最新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作者xxxx------------------------------------------日期xxxx1.1.1 湿陷性黄土强夯地基施工方案1) 工程场地自上而下地层主要由耕土、人工填土、黄土粉状土、粉质粘土与粉土、粉细砂、卵石等第四系沉积物和第三系风化沉积岩组成,地基主要承载在湿陷性黄土上。

,其最大特点就是湿陷变形,有两个显著特征:a ) 变形量大,常常超过正常压缩变形的几倍甚至几十倍;b ) 发生快,一般在浸水1—3小时就开始湿陷。

本工程采用地基强夯及打混凝土桩处理,以加强地基承载力。

2) 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平整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实位置-—测量夯实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脱钩自由下落进行夯击,测量锤顶高程—地基强夯 清理平整场标夯点测高起重机就位测夯锤高程打夯第一遍夯实施工工艺流程—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实点的夯击——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用低能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施工方法:a)做好强夯地基的地质勘察,对不均匀土层适当増多钻孔和原位测试工作,掌握土质情况,作为制定强夯方案和对比前,夯后加固效果只用。

b)强夯前应平整场地,周围做好排水沟,按照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表面铺0.5~2.0m中(粗)砂或沙砾石、碎石垫层,以防止设备下陷和便于消散强夯产生的空隙水压。

c)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向中央,采用方形布置。

夯击时应按照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实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及时排除。

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进行夯击.在每一边夯击后,要用新土或者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基坑及时修整。

强夯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强夯桩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中铁十局第八工程公司工程技术部强夯桩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施工范围的强夯桩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个连续施工区段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根据强夯量大小配备一定数量的强夯机械。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桩→确定工艺→测量放样→夯击→检验验收4.2 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5.1.2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5.1.3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5.1.4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5.2施工工艺5.2.1确定施工参数5.2.1.1机械设备的确定强夯施工采用25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

25t强夯机 25t强夯机
25t强夯机 25t强夯机
2.2 起吊高度的确立
假定起吊高度为11米。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强夯法处理时,其加固深 假定起吊高度为11米。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强夯法处理时,其加固深 度计算采用经验公式 H=a M×h/10 M× 式中 H-------加固深度(本工程设计要求5~6米) -------加固深度(本工程设计要求5 M-----夯锤重,先用100KN -----夯锤重,先用100KN h-----起吊高度,取11米(设计要求10~15米) -----起吊高度,取11米(设计要求10~15米) a-----经验系数,其值在0.4~1之间,设计取值0.55 -----经验系数,其值在0.4~1之间,设计取值0.55 所以: H=O.55 100×11/10 = 5.77m 100× 符合设计要求5 米。因而假定起吊高度11米符合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5~6米。因而假定起吊高度11米符合要求。
2.3.2 强夯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 夯区清表 强夯机械进场组装 试夯 第一遍夯击定位,标高测量 第一遍夯击 间 隔 7 天 平整夯坑 测量标高,计算夯沉量,第二遍夯击定位,标高测量 第二遍夯击 间 隔 7 天 平整夯坑 满夯 测量标高,计算夯沉量 试验,检测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 监理检验
2.3.2 试夯
II级自重 II级自重 湿陷局部 为III级 III级 自重湿陷 II级自重 II级自重 湿陷,局 部为III 部为III 级自重湿 陷
Q3
7.5m~ 7.5m~10 7.5m~ 7.5m~ m 26.7m
33m~ 33m~ 63.6m
2、强夯法
强夯法亦称为动力 固结法,是由法国梅 那(Menard)技术公 那(Menard)技术公 司于1969年首创。是 司于1969年首创。是 利用吊装机械将大吨 位重锤提升到一定高 度后突然释放,利用 自由下落的重锤产生 的巨大夯击能,在地 基中产生冲击波和动 应力,对地基进行竖 向挤密,从而减少土 的压缩性,提高地基 承载力,消除黄土湿 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作业指导书
南水北调温博X标特殊土处理工程——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项目部
20XX年X月
1. 目的
为了指导本标段强夯法处理渠道部分湿陷性黄土基础的施工,而编制本作业指导书,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渠道部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基础的施工。

3. 相关文件
招投标文件;
《总干渠温博段(第3标段)黄土状土湿陷性处理布置图(1/7~7/7)》(NZS Ⅳ(Wb3)-X001-3-01~07);
《温博段渠道湿陷性黄土强夯、重夯、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要求》;
《强夯试验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等。

4. 术语/定义
本作业指导书采用局《质量管理企业标准》中相关的术语/定义。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或动力压密法。

这种方法是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0~400kN)从高处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6~40m)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减振沟:为了避免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的有害影响,采取挖沟的防振措施。

减振沟一般尺寸为深3m,底宽1m,边坡1:0.7,起始位置位于强夯外边缘线外4m,现场试验时应对减振沟的减振效果进行检测,若不能满足减振效果,需调整减振沟的位置及尺寸。

5. 职责
5.1本作业指导书由项目总工负责保持和改进。

5.2施工技术部负责强夯施工的技术工作以及资料管理和归档。

5.3质量部负责强夯施工的质量控制。

5.4安全部负责强夯施工的安全管理。

5.5试验室负责强夯施工的检、试验工作。

5.6测量队负责强夯施工的测量、放线任务。

5.7基础处理施工队负责强夯施工的实施。

5.8对外协调部负责强夯施工的外围施工环境。

6. 工作流程
6.1工序流程
强夯法施工的工序流程见图1。

图1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6.2施工工序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清基厚度为30cm。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强夯采用履带吊配20t强夯锤夯击,起重就位后,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起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整平坑底;
(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6)用推土机填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
(7)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8)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6.3质量控制
6.3.1质量控制要求
(1)强夯点位偏差应小于5cm;
(2)夯锤应保持垂直,其倾斜度不大于30º;
(3)在强夯区已有砼建筑物附近的强夯,监理人可根据承包人的试验结果,由强夯振动影响范围重新确定处理边线,以保证已有建筑物的安全;
(4)在有砼施工区的强夯区,根据强夯试验所确定的振动影响范围,应提前完成强夯施工。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详见表1。

表1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
6.3.2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各级技术管理部门采用技术交底制度,对各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注意事项逐一落实,确保施工质量要求的正确实施。

(2)测量施线严格按照甲方给定的坐标点执行,划出网格线(点)应妥善
保护,技术人员应经常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放夯点轴线前,技术人员对控制点严格检查无误后,进行放线定位。

为使夯点中心准确,其中心用10cm长铁钉定位,再洒上白灰,并以锤底为半径划上白圈,确保夯锤就位准确;
(4)施工前技术人员认真查看图纸,对图纸上的夯点进行编号,检查夯锤、落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施工中要保证每点的夯击能量及夯击击数,设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记录。

记录员要特别监督检查夯锤的落距和夯击数。

(6)强夯试验时,施工员必须复核夯点位置,对夯点位置不清或偏移时,应用钢尺用相邻点位重新定后再施工。

对当日完成的夯点应标注在施工图上。

施工记录内容齐全,字迹清晰,签署齐全,当日交工程技术负责人验收。

施工交接时,必须交接清楚。

(7)施工吊车保持平稳和垂直,夯位准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偏锤应重新对点、出现歪锤时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坑底垫平后才能继续施工。

(8)技术负责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中的每一环节进行检查,如不符合技术要求,要及时纠正。

另外,施工中发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单位,以保证施工质量。

6.4安全施工措施
(1)工程开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进场安全交底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进入现场的相关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3)施工及管理人员配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4)对临时工须进行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签定安全协议书后方可上岗。

(5)吊车操作人员必须做好设备运转记录,经常检查设备各部的运转情况,及时排除隐患,操作人员交接班应签字。

设备如有故障应在本班处理,做到设备在操作人员接班时处于完好状态,特殊情况做好记录移交一下班处理。

(6)夜间作业应解决作业面的照明,如用电应由专职电工负责。

(7)现场工作人员如发现围观群众,应劝阻其离开现场。

(8)施工人员应在开工前,确定场区内是否有地下设施(各种管道及消防设施),避免造成不必要伤亡及经济损失。

高空是否有高压线等影响作业人员及
设备的安全。

(9)根据国内大量工程的实践,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一般建筑物来说,只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如10~15m),一般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设备等,当强夯振动有可能对其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7. 记录
7.1强夯施工过程中检测
强夯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工程师负责下列检测工作:
(1)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及时纠正;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
(4)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备以后对强夯效果进行评定。

7.2强夯检测
由测量队配合试验室进行夯前、夯后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检测的项目有:(1)夯沉量(包括每击夯沉量)及地面变形实测;
(2)在夯击点以外一定范围布置振动检测点,以检验强夯对周围土体和建筑物的扰动影响;
(3)挖探坑分层检测土的容重、含水量、孔隙比、颗分、相对密度和击实最大干密度等(夯前、夯后);
(4)夯击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观测;
(5)动力触探(夯前、夯后);
(6)标准贯入(夯前、夯后)。

检测工作在强夯区施工完成7日后进行,在每个强夯区各布置钻孔一个,进行取土及标准贯入试验,通过强夯前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对比来评价地基土层强夯效果。

强夯结束后应间隔7~10天,对强夯应从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8m 深度内每隔1.0m取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湿陷系数,并满足处理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湿陷系数小于0.015。

7.3记录表格式
强夯施工现场工程师应填写的记录表见附表1~5。

试验室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采用常规使用表格。

附表1:施工放线控制网记录表;
附表2:强夯施工记录表;
附表3:强夯施工现场记录表;
附表4:强夯地基施工记录;
附表5:强夯施工工程量签证表;
7.4质量评定
单元质量评定应依据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的常规表格由质量部进行填写。

7.5资料整理、归档
各部门/施工队负责填写的施工记录、检试验记录各自进行整理,完工验收后交施工技术部由专职文档管理员进行归档。

附表1:施工放线控制网记录表
作业指导书
附表2:强夯施工记录表
强夯施工记录
工程名称吊车名称
施工队长
夯锤重量吨夯底直径米夯锤落距
施工员
强夯第遍施工日期:200 年月日至 200 年月日记录员
第10页共16
第11页共16
第12页共16
附表3:强夯施工现场记录表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施工日期:年月日
建筑物名称:夯击遍数:第遍
工程负责人:记录:
附表4:强夯地基施工记录
施工单位:施工日期:至
工程名称:
建筑物名称:占地面积: m2
场地标高:m 地下水位标高:m
地层土质:
起重设备:夯锤规格:重量
夯击遍数:第遍本遍每个夯击坑击数:击本遍夯击坑数:个本遍总夯击击数:击
总夯击遍数:遍总夯击坑数:个
平均夯击能:t·m/m2 总夯击击数:击
场地平均沉降量: cm 累计: cm
工程负责人:记录:
附表5:强夯施工工程量签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