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三章藏象
中医护理学 藏象(心肺)课件
40
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 肝藏魂(梦、幻觉) 五神脏 肺藏魄(知觉、本能动作) 脾藏意 (意念、主意) 肾藏志(志向、毅力)
41
(3)作用表现:
①主管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 能力:心具有接受和处理外来信息 的作用。如《灵枢· 本神》:“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42
②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精神、意识、思 维活动不仅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且还能协调脏腑组织的功能活 动,故成为生命活动的主宰。 如《饮膳正要· 序》:“心为身之主 宰,万事之根本。”《灵枢· 邪客篇》: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卫 生宝鉴》:“心乱则百病生”。
31
(2)机理: ① 心之阳气的推动与温煦振奋: 心力
心动 心律
心率
心阳气的温煦推动。
32
②血液充盈、脉道通利:血液之充盈, 则血脉旺盛;脉道通利,则血液不致 壅滞。 心、血、脉三者一体,构成一个相 对独立的系统,。推动血液运向全身 运行,其中心之阳气的推动和温煦作 用是动力和关健。
33
(3)生理病理表现(临床意义)
6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 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 “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 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 功能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 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 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 的解剖分析而获得。
21
胆既为六腑之一,也为奇恒之腑
原因:六腑总的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
藏”,胆贮藏的胆汁以助消化食物,间接 参 与 传化水谷的过程,故属六腑之一。但胆并 不直接接受水谷 ,也不直接传化糟粕,所藏 胆汁为精汁,由肝气所化,又具“藏精气” 的作用,六腑之中唯其藏而不泻,故又属奇 恒之腑。
中医护理第三章《藏象》第三节《六腑》
教学课题中医护理:藏象(第三章,第三节,六腑)教学目的1.了解中医学中的藏象理论;2.掌握六腑的概念、分类和功能;3.熟悉六腑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4.学会六腑的中医护理方法;5.培养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本课时共2学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理论授课:1学时;2.诊断与护理演示:1学时。
授课类型本课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诊断与护理演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1.教学重点:六腑的概念、分类和功能;六腑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六腑的中医护理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初学者,六腑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深入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教学关键:以案例为引,注重实践操作。
教学手段、教具1.教学手段: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诊断与护理演示。
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人体解剖模型、临床案例资料。
教学主要方法1.借助人体解剖模型,生动形象地介绍六腑的概念、分类和功能;2.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六腑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3.分组进行诊断与护理演示,实践中学习六腑的中医护理方法;4.着重讲解六腑的调养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调理。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理论授课(1学时)步骤1:导入(5分钟)1.通过投影仪播放中医六腑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引导学生了解中医六腑的概念。
步骤2:讲授六腑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1.简要介绍中医学的藏象理论;2.介绍六腑的名称和分布位置,以及与五脏的关系;3. 详细讲解六腑的分类和功能。
步骤3:讲解六腑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20分钟)1.介绍六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2.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六腑疾病的临床表现;3.重点介绍与六腑有关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
步骤4:讲解六腑的中医护理方法(15分钟)1.介绍六腑的中医护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穴位按摩、药膳疗法等;2.分析六腑疾病的中医护理原则和注意事项;3.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六腑疾病。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医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研究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
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其任务是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堂练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研究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在对中医的认知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知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护理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讲授内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三、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辩证施护阴阳五行学说目的要求】一、把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讲授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脏象目的要求】一、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特点。
二、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熟悉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四、了解三焦、奇恒之腑的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二、五脏一)心1、部位:居于胸腔之内,与小肠互为表里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3、心的系统联属: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二)肺1、部位: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与大肠互为表里。
中医护理基础----藏象1
55
脾
脾五行属土 脾为仓廪之官 外与长夏之气、黄色、甘味相应 脾与胃相表里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的主体功能
一、脾主运化 二、脾主升清 三、脾主统血
病理上 肝的病变常表现为阴血不足而阳气上亢
--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治疗上 以滋补肝血而平柔肝阳为主
33
心
一、心的主体功能、联属功能
及其病理证候及症状 二、心的生理特性
34
心
位置:位于左胸腔,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
形态:心脏尖圆,形如倒垂之莲蕊。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37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心气充沛 心脏的正常搏动,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
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才能在脉内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2、血液充盈
3、脉道通利
38
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
面色
舌色
脉 1. 面色红润
胸部的感觉
心主血脉 功能正常
2. 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 脉象和缓而有力 4. 胸部感觉舒畅
贮藏精汁
藏而不泻
无(除 无(除 胆) 胆)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 五藏别论》
五脏
“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脏病多 虚
六腑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病多 实 “六腑以通为用”
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
13
藏象学说
32
肝体阴而用阳 活动
“体”,肝之本体 “用”,肝的功能
肝藏血,故体阴;肝主疏泄、升发,故用阳 体和用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器官物质和功能的关系
肝之体阴是肝之用阳的基础,即肝为用阳之刚脏,非
中医护理学 藏象(肝脾肾)课件
(3)病理表现:
脾不升清 上气不足 脾 失 健 运
头晕目眩 耳鸣乏力 腹胀腹泻 久泻脱肛
脾气下陷 中气下陷
腹坠便频
内脏下垂
19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 “清气在下,则 生飱泄”。 《脾胃论》:“上气不足、脑为 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 目为之眩,……皆由脾胃气虚,气 不上行之所致也”。
12
②运化水液(运化水湿):指脾有 吸收并输布水液,以防止水液在体 内停滞的作用 。 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一方面 对水液充分吸收,以免体内津液亏 乏。 另一方面促进水液在体内及时 输布,以免水液停留为患。
13
布散全身 濡养机体
宣发
脾 吸 收 水 液
外达皮毛
排泄汗液
肺
下 肃 输 降 膀 胱
尿
膀胱
(1)涵义: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内 运行,防止其逸出脉外的功能。 统:统摄,控制。 《难经· 四十二难》:“脾主裹血”。 现代医学认为:脾有免疫性防御 机能,因而对出血性疾病,特别是 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良好的作用。
22
(2)机理:气的固摄作用。“气能摄血”
张介宾指出:“脾统血,脾气虚则 不能收摄”。 《沈注金匮》:“五脏六腑之血, 全赖脾气统摄”。 脾统血的作用与脾气健运密切相关, 故临床上有“治血先治脾”的疗法。用 补中益气汤加阿胶,山茱萸,煅龙牡治 气虚崩漏。
中医护理学
藏象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掌握脾的生理功能 1.2掌握肝的生理功能 1.3掌握肾的生理功能 2.技能目标:能运用肝、脾、肾的生理功能
判断病理变化 3.情感目标:从脏象学说出发,培养学生关 爱生命的职业意识,树立中医护理的理念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藏象学说
气 生理表现——呼吸均匀,气息平和通畅。
病理表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新课讲授
2.主宣发和肃降
二、肺
(一)肺的生理功能
含义: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生理作用。
主 生理体现 宣
呼出体内浊气 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和汗液排泄
向上向外。
发
呼吸不畅——胸闷、喘咳。
恭喜你!你答对啦!
C.皮毛的润泽 D.水液的吸收
哈哈!你答错啦!
E.宣发卫气
综合测试
【A型题】 4.肺的生理特性是 ( ) A.肺为娇脏 B.肺为刚脏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 E.主封藏
恭喜你!你答对啦! 哈哈!你答错啦!
综合测试
【A型题】 5.肺开窍于( ) A.鼻 B.耳 C.口 D.目 E.舌
2.心在体合脉 3.心其华在面
4.心在窍为舌 5.心在志为喜 6.心在液为汗
课堂小结
藏象、藏象学说的定义
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脉 2、主神志
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火脏而恶热
心的生理联系
1、心合小肠 2、在体合脉 3、其华在面 4、开窍于舌 5、在志为喜 6、在液为汗
综合测试
【A型题】 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
A.五脏六腑的形象
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
恭喜你!你答对啦!
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
哈哈!你答错啦!
D.藏于内的脏腑器官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综合测试
【A型题】 2.“泻而不藏”,用于概括谁的生理功能( )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肾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名解: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病因、性质、病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这种认识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3. 辩证施护: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之为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4. 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称之为同病异护。
5. 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称之为异病同护。
6.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而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展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7.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8.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或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基本性质标志形象物为一切事物提供识别标准。
9.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
13.乘侮:五行中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
中医护理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
开窍于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目录页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脾 生理功能: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在华为唇、开窍于口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与胃相表里 五行属土
目录页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脾 运化失常的表现:食少、腹胀、腹泻 统血失常:出血(常为少量长时间的出血)
目录页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肝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在体合筋 在华为爪 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目录页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肝 生理功能 主疏泄 肝藏血 在体合筋、在华为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与胆相表里 五行属木
目录页
第三章 藏象
目录页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目录页
一、五脏—脾 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1.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 入 胃 脾运化为 水谷精微 脾转输散精 全身—营养五脏六腑 各组织器官。
若脾的运化功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则可出现腹胀、便溏、纳呆、面色萎黄、 体倦乏力,形体消瘦等。
注:天癸: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可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脏腑
目录页
一、五脏—肾 主水: 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主纳气: 纳:摄纳,受纳作用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 浅表的作用)。
第一节 脏腑
目录页
一、五脏—肺 主气、司呼吸 主气:包括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主呼吸之气:肺通过呼吸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 司呼吸——肺通过呼吸功能完成主气的作用 肺的主气功能正常,肺气充足,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调和,语声洪亮。肺主气功
2.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藏象
作,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胃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胃脘。胃 与脾相为表里。
生理功能
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
熟是指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 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 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 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地道不通,故 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 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 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 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 八,肾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注:天癸: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 可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肾(六)
主水: 指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调节 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肾(七)
主纳气:
纳:摄纳,受纳作用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而调节
呼吸(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 浅表)的作用。
肾(八)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 的观察,来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 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 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的研究对象
1 . 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脏(心,肺,脾,肝,肾),为实质 性脏器。 – 五脏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空有腔 –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纳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胆,脉,骨,髓,脑,女子胞) – 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类似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中医护理学课件)
四肠发 脏的、 。吸转
经脾气作用
脾系统
运化水液
脾对水液的吸收、输布的作用
运化水湿
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
脾主运化水液
肺 宣发 汗
气化
肾、膀胱
尿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35
脾系统 2、脾主升清
①脾气上升,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 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汗液的排泄 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 汗为心之液/心在液为汗 ? Nhomakorabea心主血脉
01 第 二 部 分
肺系统
肺系统
(一)肺的解剖结构
胸腔之中,居横膈膜之上, 与气道相连,以喉为门户。 肺分为两叶,在五脏六腑中 所居的位置最高覆盖着其他 脏腑,故有“华盖”之称
肺系统
(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肺、肾
奇恒之腑
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概述
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脏
腑
奇恒之腑
功能 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 受盛与传化水谷
形态 特点
多为实体性器官
多为空腔性器官
阴阳
阴
阳
表里
里
表
形态似腑 功能类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 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
别论》
概述
心藏神 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
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的精神 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生理方面 1、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3、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
中医护理学藏象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三章藏象【重点难点】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征象。
藏象学说,就是通过考察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以了解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人体内脏根据其生理特点,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
脏,即肝、心、脾、肺、肾,合称为五脏,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此外,还有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奇恒之腑的形态大多为中空而似腑,但生理特点却为贮藏精气而似脏。
二、五脏(一)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五行属火,与小肠、脉、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故称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从而保证全身组织得到血液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是指心具有主司全身脏腑体窍等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情志等心理活动的作用。
2.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在窍为舌(3)在志为喜(4)在液为汗(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五行属金,与大肠、皮、鼻等构成肺系统。
肺有“华盖”、“娇脏”之称。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和朝百脉。
肺气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宣、降两种形式。
(1)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具有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其他交换的作用。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具有主持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3)肺通调水道:是指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浊吸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宣降运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再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非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等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中医护理学重点-藏象(上)
中医护理学重点-藏象(上)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溢于脉外,是由脾脏所主。
各脏腑中,胆是奇恒之腑。
各脏腑中,三焦不是奇恒之腑。
心在液为汗。
肺在液为涕。
脾在液为涎。
藏血为肝所主。
脾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喜燥恶湿。
元气运行的通道是三焦。
与发育、生殖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
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宗气。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机制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调节呼吸的脏腑为:肺肾。
肺在体为皮毛。
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腑是:肺。
脑为髓海。
血之余为发。
骨之余为齿。
脾脏其华在唇。
血液的运行与肾脏关系不密切。
人体水液代谢与胆脏腑无关。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之阳气。
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作用的脏腑是:三焦。
为全身阳气之本的是肾阳。
肾脏“开窍于耳”。
能主二便有脏腑是肾。
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胆。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主要指的是胃。
小儿因门迟闭、骨软无力,主要与肾脏有关。
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肺、脾、肾。
“气不足便是寒”是气的温煦作用失常。
对津液输布起主宰作用的脏是肾。
营卫之气的共同点为来源相同。
“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本是气能行津。
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为滋润和濡养作用。
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脾。
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肺与脾。
“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津血同源。
三焦通利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需的条件。
营气通过何途径循行于全身十四经脉。
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气结。
呕吐物不属于津液正常排泄途径。
肺脏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
汗液、唾液、肠液均属于津液范畴。
水湿不属于津范畴。
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
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血。
与血液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腑是肾。
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心气。
与气的生成关系不密切的脏是心。
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现象,是气的推动作用功能失常。
“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水谷精气与清气相结合关系到宗气的生成。
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气是宗气。
营气的生理功能为:构成血液。
护理本科班讲稿--第二讲--藏象学说
窍联结成一个整体;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2、 脏腑的生理实际是五脏系统的综合功能。 3、 人体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相应。
3
心
主要生理功能
4
(1)心主血脉 ①含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②生理特点: 心脏搏动正常——心气充沛 血液正常运行—— 血液充盈 脉搏正常匀称、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 脉道通利 ③病理特点: 心气不足——心悸,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 血液亏虚——心悸,面色苍白,脉细 脉道不利——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疼痛,脉结、代、促、涩。
18
Ⅱ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布散
入经 水谷 胃
运化
脾
精微——供养全身
多余水分 上归于肺
鼻:水气; 皮毛:汗; 肾、膀胱:尿
生理:脾气健运——水液生成、输布、排泄正常。
病理:脾失健运——水液停聚:湿浊、痰饮;水肿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19
(2) 升清(脾气主升) ① 含义: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的功能。 ② 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升清正常——水谷吸收及输布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升降相因 内脏不致下垂 病理:脾不升清——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
(4)涎为脾液 涎的功能:保护、滋润口腔,有助于吞咽及消化。 生理;脾气健运——涎不溢于口外
病理:脾失健运——口涎自出而多 23
肝
主要生理功能
24
(1) 主疏泄
① 调畅气机
含义:脏腑、经络、器官的气之升降出入活动,全赖肝的疏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2)在窍为耳及二阴
(3)在志为恐
(4)在液为唾
三、六腑
(一)胆: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属六腑,又是奇恒之腑之一。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贮藏和排泄胆汁。胆尚有主决断的作用,能判断事物,作出决定。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五)肾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在五行属水,与膀胱、骨、耳和二阴等构成肾系统。肾称为“先天之本”。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和主纳气。
(1)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藏精气的作用。
(2)肾主水: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E、肺朝百脉
3.《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功能概况为()
A、中焦如雾B、中焦如雨
C、中焦如溉D、中焦如沤
E、中焦如渎
4.与津液代谢最为密切的脏是()
A、心肝脾B、肝脾肾
C、肺肝肾D、心脾肾
E、肺脾肾
5.下列具有贮藏精气特点的是()
A、心B、三焦
C、小肠D、大肠
E、脉
四、简答题
1.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及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2.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在窍为鼻
(3)在志为忧(悲)
(4)在液为涕
(三)脾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脾位于中焦,在五行属土,与胃、肉、口等构成脾系统。脾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和主统血。
(1)脾主运化:脾具有把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吸收、传输至全身的作用。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3)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4)有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5)调畅情志;
(6)有助于男子排精和女子行经。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三章藏象
【重点难点】
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征象。藏象学说,就是通过考察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以了解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人体内脏根据其生理特点,可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脏,即肝、心、脾、肺、肾,合称为五脏,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此外,还有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奇恒之腑的形态大多为中空而似腑,但生理特点却为贮藏精气而似脏。
(2)脾主升清:脾气上升,将其运化所得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3)脾主统血:脾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运行,防止其流出脉外的作用。
2.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3)在志为思
(4)在液为涎
(四)肝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位于腹部,五行属木,与胆、筋、目等构成肝系统。肝有“刚脏”之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2.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在窍为舌
(3)在志为喜
(4)在液为汗
(二)肺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五行属金,与大肠、皮、鼻等构成肺系统。肺有“华盖”、“娇脏”之称。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和朝百脉。肺气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宣、降两种形式。
(1)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具有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其他交换的作用。
4.脾主升清
5.肝主疏泄
6.肾主纳气
二、填空题
1.三焦的生理功能是和。
2.既属六腑,又是奇恒之腑之一,主通降,以降为和。
3.心在体合,其华在面,在窍为。
三、单选题
1.具有泌别清浊功能的是()
A、胆B、胃
C、小肠D、大肠
E、膀胱
2.肺被称为娇脏的原因是()
A、肺在脏腑中位置最高B、肺形态小
C、肺易受邪侵D、肺喜润恶燥
(二)胃:胃位于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
(三)小肠: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相接,下口与大肠相连。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四)大肠:大肠位于腹中,其上口接小肠,下口连肛门。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可以对食物残渣中多余的水液进行重吸收,有“大肠主津”之说。
(1)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胆汁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有助于男子排精和女子行经。
(2)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
2.肝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在窍为目
二、五脏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五行属火,与小肠、脉、舌等构成心系统。心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的作用,故称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
(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从而保证全身组织得到血液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是指心具有主司全身脏腑体窍等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情志等心理活动的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脾的主要生理功能及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答:(1)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
(2)主升清
(3)主统血
(4)在体合肉;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2.简述肝主疏泄的具体表现。
答: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调畅气机;
(2)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具有主持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3)肺通调水道:是指肺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浊吸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宣降运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再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非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等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五)膀胱:膀胱位于下腹部,其上通过输尿管与肾相通,其下接尿道。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六)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二为运行水液。《灵枢·营卫生会》将此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藏象
2.心主血脉
3.肺朝百脉
2.简述肝主疏泄的具体表现方面。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征象。
2.心主血脉:是指心气具有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从而保证全身组织得到血液濡养的作用。
3.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过肺的呼浊吸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宣降运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再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4.脾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将其运化所得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5.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6.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二、填空题
1.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2.胆,胃
3.脉,舌
三、单选题
1.C2.C3.D4.E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