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诊法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PPT课件
此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 熨法。
三、宋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 府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等 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 还把医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 家官学系统。
在法律上保护病人:“凡同居亲疾 病,辄相弃绝者,杖一百”
重视调理脾胃的护理
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创立了脾胃 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乃生” 李氏非常重视饮食、劳倦、情志三 者的护理,在其《脾胃论》中有 “用药宜禁论”、“养心神调治脾 胃论”、“饮食伤脾胃论”、“脾 胃将理法”等
2、养生保健护理的发展
《寿世保元》更系统地论述了对养 生及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 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 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 莫生气。任我逍遥过百春。”
5、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
的医学院
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 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 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逐渐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 后 备 急 方
腹水病人的护理:“勿食盐,常食小豆 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 对天花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最早指出用海藻治疗瘿病 在急救方面,指出治疗大失血休克的病 人时应禁食水。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 食疗,如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 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 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 后命药” 掌
握 孙氏还首创了脏器疗法
4、饮食护理
《 千 金 方 》
主张:“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 勿食生肉,一切内惟须煮烂。” 并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 人牙齿不败,口香” “食毕当行步踌躇,则食易消。”
《中医护理学》 精品全套课件
1、阴阳的相互对立 阴阳----对立的、矛盾的
两层含义 阴阳----相互制约
如寒---热;昼---夜;水---火;动---静。 2、阴阳的互根:又称阴阳依存。
如寒---热;内---外;男---女。 3、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消阳长”、 “阳 消阴长” ,以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见下图)
“天人合一”的中医学理念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 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是世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 阴:静止的、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向内的、
李东垣,补土派代表,“补益脾土为治病之要” 张子和,攻邪派,弘扬“汗、吐、泻”三法。 朱丹溪,滋阴派,“病多阴亏”。 公元11世纪:“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世界免疫学先驱。
六、中医护理学的成熟(明清时期) 明:吴有性《瘟病论》首提“戾气”学说。 叶桂《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薛雪完善“温热病”的证治。 吴瑭创立“三焦辨证”。 李时珍,东方巨典《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录 方11096首,插图1109幅,世界影响最大、最早的 药学专著。 朱棣《普济方》载61000余方,今存最早的古代方书 张仲景《景岳全书》、《类经》。 陈实功《外科正宗》。 傅青山《傅青主女科》。 陈复正《幼幼集成》等。
阴阳失调示意图
阴阳平衡 生理状态
阴盛 实证
阳盛 病理状态
阴虚 阳虚 虚证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
生理调节 平衡点
热寒热 寒
4、阴阳的相互转化
诊法(闻诊) 《中医护理学》课件
夺气---- 宗气大虚 独语---- 有虚有实----阴证----常见癫病郁病 错语---- 有虚有实 狂言---- 多属实证----阳证----常见狂病
---- 伤寒蓄血证 言謇---- 习惯或病态----中风先兆或后遗症
呼吸
❖有病呼吸正常----形病气未病 ❖有病呼吸异常----形病气也病
❖呼吸气粗 疾出疾入---- 实证 ❖呼吸气微 徐出徐入---- 虚证
1 肺泡音异常----夫 2 支气管呼吸音异常----哈 3 湿啰音---- 呼噜 4 干啰音---- 嗬
咳嗽
咳-------有声无痰 嗽-------无声有痰 咳嗽----有声有痰
咳声重浊沉闷----实证 咳声轻清低微----虚证 咳嗽察痰----辨寒热湿燥阴虚等证
心音 胃肠异常声音
呕吐----胃气上逆 呕----有声无物 吐----无声有物 呕吐----有声有物
鼻鼾 常人----睡姿不当----气道不利 病人----慢性鼻病----气道不利 ----高热神昏----中风入脏
呻吟惊呼Βιβλιοθήκη 喷嚏呵欠太息
语言
沉默寡言 语声低微——虚寒 烦躁多言 语声高亢——实热
谵语 ----神识不清 语无伦次 声高有力 ----实则谵语
郑声 ----神识不清 语重断续 声低无力 ----虚则郑声
中医护理学
闻诊
闻诊
听声音
❖概念
嗅气味
❖原理
脏腑生理病理变化
声音气味
一、听声音
声音 常声 特点----发声自然 声调和谐
柔和圆润 语言流畅 应答自如 言与意符
病变的声音
发声
语声高亢洪亮----连续----阳实热 语声低微细弱----断续----阴虚寒 声重----语声重浊----外感风寒等
中医护理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诊法
一、问寒热
临床有恶寒、恶风和畏寒之分。恶寒是患者自觉寒冷,虽添衣加被近火取暖仍不能 缓解。恶风是患者遇风则冷,避之可缓。畏寒是患者自觉怕冷,但添衣加被近火取暖可 以缓解。热,是指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或者体温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热的感觉,都称 为发热。
第五章 诊法
第三节 问诊
1.恶寒发热 外感表证 2.但热不寒 见于里热证。 壮热:属里实热证。 潮热: 阳明潮热:邪热蕴结胃肠 湿温潮热:见于湿温病。 阴虚潮热:阴液亏少,虚阳偏亢而生内热。 微热:见于温病后期,内伤气虚、阴虚、小儿夏季热等病证中。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1.望舌质 (1)舌神 (2)舌色 ①淡红舌:正常舌色。 ②淡白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③红舌:主热证。 ④绛舌: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⑤紫舌:血瘀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3)舌形: ①老嫩舌:苍老者都属实证。娇嫩舌,多主虚证。 ②胖瘦舌: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气血上 壅,致舌体肿胀,多主热证或中毒病证。舌体瘦小枯薄者,称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或 阴虚火旺。 ③芒刺舌:多因邪热亢盛所致。 ④裂纹舌:故多主精血亏损。 ⑤齿痕舌:主脾虚或湿盛。
寸部
关部
尺部
心
肝
肾
肺
脾
肾
第五章 诊法
第四节 切诊
(二)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 安静的内外环境 2.体位 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 3.指法 4.举按寻 浮取或轻取;沉取或重取; 5.平息 一呼一吸称一息 6.五十动 以2-3分钟为宜。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四节 切诊
(四)病理性脉象 1.浮脉 【临床意义】见于表证。 2. 沉脉 【临床意义】里证。 3.迟脉 【临床意义】寒证。 4、数脉 【临床意义】热证。
临床有恶寒、恶风和畏寒之分。恶寒是患者自觉寒冷,虽添衣加被近火取暖仍不能 缓解。恶风是患者遇风则冷,避之可缓。畏寒是患者自觉怕冷,但添衣加被近火取暖可 以缓解。热,是指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或者体温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热的感觉,都称 为发热。
第五章 诊法
第三节 问诊
1.恶寒发热 外感表证 2.但热不寒 见于里热证。 壮热:属里实热证。 潮热: 阳明潮热:邪热蕴结胃肠 湿温潮热:见于湿温病。 阴虚潮热:阴液亏少,虚阳偏亢而生内热。 微热:见于温病后期,内伤气虚、阴虚、小儿夏季热等病证中。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1.望舌质 (1)舌神 (2)舌色 ①淡红舌:正常舌色。 ②淡白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③红舌:主热证。 ④绛舌: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⑤紫舌:血瘀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3)舌形: ①老嫩舌:苍老者都属实证。娇嫩舌,多主虚证。 ②胖瘦舌: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气血上 壅,致舌体肿胀,多主热证或中毒病证。舌体瘦小枯薄者,称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或 阴虚火旺。 ③芒刺舌:多因邪热亢盛所致。 ④裂纹舌:故多主精血亏损。 ⑤齿痕舌:主脾虚或湿盛。
寸部
关部
尺部
心
肝
肾
肺
脾
肾
第五章 诊法
第四节 切诊
(二)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 安静的内外环境 2.体位 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 3.指法 4.举按寻 浮取或轻取;沉取或重取; 5.平息 一呼一吸称一息 6.五十动 以2-3分钟为宜。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四节 切诊
(四)病理性脉象 1.浮脉 【临床意义】见于表证。 2. 沉脉 【临床意义】里证。 3.迟脉 【临床意义】寒证。 4、数脉 【临床意义】热证。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 诊法
不洁,多属热证、实证;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
第五章 诊 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1.望痰涎 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 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 津、湿聚,而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 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肺。痰中带血,或咳吐 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望神应重点观察病人的:两目、表情、形体、动态。
第五章 诊 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得神的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 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神气不足的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健忘困倦,声低懒言,怠惰乏力,动作迟缓等 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 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言语不清,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
第二节 闻诊
目录页
一、听声音 1.发声异常 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
2.语言异常 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谵语,多属实证、热 证,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郑声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独语因 心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五章 诊 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1.望痰涎 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 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 津、湿聚,而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 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肺。痰中带血,或咳吐 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望神应重点观察病人的:两目、表情、形体、动态。
第五章 诊 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得神的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 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神气不足的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健忘困倦,声低懒言,怠惰乏力,动作迟缓等 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 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言语不清,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
第二节 闻诊
目录页
一、听声音 1.发声异常 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
2.语言异常 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谵语,多属实证、热 证,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郑声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独语因 心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中医护理学5诊法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9
• (三)望形态 • 1.望形体: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及体质类型和异常表
现等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 皮毛、肌肉、脉管、筋腱、骨骼是构成形体的五种基本组
织,称之为“五体”。
整理版课件
10
• 2.望姿态 • (1)动静 • (2)抽搐 :主肝风内动 • (3)偏瘫 :中风偏枯证 • (4)痿痹:痿证,痹证
热。
整理版课件
50
•(1)恶寒发热: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 •(2)但寒不热:新病为寒邪直中,久病多为阳气虚衰
整理版课件
51
• (3)但热不寒
• 壮 热:多为里热炽盛
• 潮 热:日晡潮热-多为阳明腑实证
•
午后潮热,入夜加重或骨蒸痨热-阴虚潮热
•
午后热盛,身热不扬者-湿温潮热
•
身热夜甚-温热病热入营血
整理版课件
55
• 3.问疼痛
• 疼痛的原因: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 (1)问疼痛性质
• 胀痛-气滞 刺痛-瘀血 绞痛-实邪阻滞或阴寒凝滞
• 隐痛-精血亏虚或阳虚有寒 重痛-湿邪困阻
• 酸痛-湿阻 冷痛-寒邪阻络或阳虚 灼痛-阳热亢盛
• 走窜痛-气滞或风胜 固定痛-血瘀或痹证
• 掣痛-筋脉失养或邪阻经络
整理版课件
28
• (3)望舌形
• 苍老舌:舌质坚敛
苍老,纹理粗糙
主实证或热证
• 娇嫩舌:舌体浮胖
娇嫩或边有齿痕。
主虚证或寒证。
整理版课件
29
• 胖肿舌:舌体肥大肿胀 主脾虚湿蕴。
• 瘦薄:舌体瘦小薄瘪
主气血虚(瘦薄色淡)
或阴虚火旺(瘦薄色
红绛干燥)。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1望诊闻诊.ppt
❖ 以指纹色泽辨病性:鲜红为外感 风寒,紫红主热,青色主惊风、 痛证,淡白主虚证,紫黑主血络 郁闭。
望舌
❖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 舌与脏腑的联系:舌尖(心肺)、舌中(脾
胃)、舌根(肾)、舌边(肝胆)。
望舌
望舌
❖ 注意事项:1、望舌的 体位和伸舌的姿势。2、 望舌顺序:先看舌尖, 再看舌中、舌根,最后 看舌侧。先看舌质,再 看舌苔。3、注意光线、 “染苔”。
(瞳神呆滞)
(戴眼反折)
(撮空理线)
(形消骨立 )
(3)临床意义
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1)概 念
神
重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2)临床表现 本已精神萎靡,神识不清,却突然精神好转,神
识变清。本来昏迷不语或郑声谵语,却突然语言不 休,想见亲人;呼吸本来微弱,突然呼吸气息变强。 本已目光晦暗,却突然转亮;本已面色灰暗,却突 然颧红如妆。久病卧床不起,忽思下床活动;本不 能食,突然食欲增强(除中) 。
(2)临床表现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声低懒言,呼吸少 气;两眼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肢体 困倦乏力,饮食减少。
(3)临床意义 正气受损,属
体弱或病轻,预 后亦佳。
(1) 概 念
3.失神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又称无神。
(2)临床表现 精神萎糜或昏迷,反应迟钝或无反应;昏迷无语
或谵语或郑声,呼吸不匀,息弱气微;瞳神呆滞, 目翻上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形消骨立, 大肉脱失,饮食极少或不能食。或循衣摸床,撮空 理线。
必形诸外”) ❖ 只有“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望诊
❖ 一、全身望诊: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 态。
❖ 二、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望皮肤、望小 儿指纹、望排泄物、。
望舌
❖ 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 舌与脏腑的联系:舌尖(心肺)、舌中(脾
胃)、舌根(肾)、舌边(肝胆)。
望舌
望舌
❖ 注意事项:1、望舌的 体位和伸舌的姿势。2、 望舌顺序:先看舌尖, 再看舌中、舌根,最后 看舌侧。先看舌质,再 看舌苔。3、注意光线、 “染苔”。
(瞳神呆滞)
(戴眼反折)
(撮空理线)
(形消骨立 )
(3)临床意义
正气已伤,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1)概 念
神
重危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2)临床表现 本已精神萎靡,神识不清,却突然精神好转,神
识变清。本来昏迷不语或郑声谵语,却突然语言不 休,想见亲人;呼吸本来微弱,突然呼吸气息变强。 本已目光晦暗,却突然转亮;本已面色灰暗,却突 然颧红如妆。久病卧床不起,忽思下床活动;本不 能食,突然食欲增强(除中) 。
(2)临床表现
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声低懒言,呼吸少 气;两眼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肢体 困倦乏力,饮食减少。
(3)临床意义 正气受损,属
体弱或病轻,预 后亦佳。
(1) 概 念
3.失神
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又称无神。
(2)临床表现 精神萎糜或昏迷,反应迟钝或无反应;昏迷无语
或谵语或郑声,呼吸不匀,息弱气微;瞳神呆滞, 目翻上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形消骨立, 大肉脱失,饮食极少或不能食。或循衣摸床,撮空 理线。
必形诸外”) ❖ 只有“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望诊
❖ 一、全身望诊: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 态。
❖ 二、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望皮肤、望小 儿指纹、望排泄物、。
诊法(问诊) 《中医护理学》课件
(一)失眠(不寐)
患者时常不易入睡 睡而易醒 难以复睡 时时惊醒 睡不安宁 甚则彻夜不眠
(二) 嗜 睡
嗜睡 昏睡 昏迷
七.问经带
(一) 月 经
1 经期异常 2 经量异常
崩漏 (非时+出血) 月经量多势猛谓之崩 月经量少势缓谓之漏
3 经色异常
色淡红质稀 —— 血虚 色深红质稠 —— 血热 色紫黑有块——寒凝或瘀血
四. 问饮食口味
(一) 口渴与饮水
1.口不渴饮
2.口渴欲饮
3.口渴不欲饮
重点:
湿热内蕴
热入营分
水饮内停
瘀血内阻
(二) 食欲与食量
食欲减退 厌食厌油 消谷善饥—— 胃火旺 饥不欲食—— 胃阴虚 偏嗜食物 食量变化----除中
(三)口味
口淡 口甜 口粘腻 口酸 口苦 口涩 口咸
五. 问 二 便
(一) 问大便
1. 便次异常
便秘:便时延长;便次减少; 便质燥结;排便困难。
泄泻:便次增多,便质稀薄, 甚如水样。
2.便质异常
完谷不化 大便中含有较多未消化的食物 溏结不调 大便时干时稀 脓血便 大便中含有脓或血
—— 痢疾或癌症 便血 血从肛门排出
—— 远血或近血
3. 便感异常
肛门灼热 里急后重
排便不爽 滑泄失禁 肛门气坠
4 痛经
(二)带下 白带 —— 阳虚寒湿 黄带 —— 湿热下注 赤白带 —— 肝经郁热 湿毒蕴结 肿瘤癌症
八. 问小儿
腹痛急迫 肛门重坠
欲便不爽 便意频数
(二)问小便
1.尿次异常
小便频数 癃闭—— 癃:小便点滴而出谓之癃 闭:小便全无谓之闭
2.尿量异常
尿量增多 尿量减少
中医护理学5诊法77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医护理学5诊法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医护理学5诊法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二、望舌 舌象是由舌质和舌苔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 (一)舌诊原理 舌与内脏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从舌面的脏腑分布来讲,舌尖 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舌边主肝胆。 (二)望舌方法与注意事项 1.伸舌姿势 2.顺序 3.光线 4.饮食
第五章 诊法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1.望舌质 (1)舌神 (2)舌色 ①淡红舌:正常舌色。 ②淡白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③红舌:主热证。 ④绛舌: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⑤紫舌:血瘀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3)舌形: ①老嫩舌:苍老者都属实证。娇嫩舌,多主虚证。 ②胖瘦舌: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气血上 壅,致舌体肿胀,多主热证或中毒病证。舌体瘦小枯薄者,称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或 阴虚火旺。 ③芒刺舌:多因邪热亢盛所致。 ④裂纹舌:故多主精血亏损。 ⑤齿痕舌:主脾虚或湿盛。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4)舌态: ①强硬:多见于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等证。 ②痿软:见于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等证。 ③短缩:皆属危重征候。 ④颤动:血虚生风及热极生风等证。 ⑤歪斜:多见于中风证或中风先兆。 ⑥吐弄:因心、脾二经有热,弄舌常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2.望舌苔 (1)苔质; ①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②润燥: ③腻腐: ④剥落: (2)苔色: ①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 ②黄苔:主里证、热证。 ③黑苔: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病重。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二节 闻诊
目录页
一、听声音 1.发声异常 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 2.语言异常 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谵语,多属实证、热 证,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郑声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独语因 心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三)望形体 指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等情况。 (四)望姿态 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 (五)望排出物 一般排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多为寒证、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形态秽浊 不洁,多属热证、实证;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
假神的表现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 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响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 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二)望色 望色就是医者观察患者面部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常色即健康人面部皮肤的 色泽。我国健康人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是指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色 泽。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进行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五色诊”或“五色主病”。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气滞。 2.黄色,主脾虚、湿证。 3.赤色,主热证。 4.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 5.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痛证及瘀血证。
第五章 诊法
第二节 闻诊
3.呼吸异常 喘、哮、短气、气微等现象。 4.咳嗽 咳声重浊有力为实证;咳声低微无力为虚证。 5.呕吐、嗳气与呃逆 呕吐、嗳气与呃逆均属胃气上逆所致。 6.叹息 以肝郁和气虚多见。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二节 闻诊
二、嗅气味 嗅患者病体、病室等的异常气味。 (一)病体气味 1.口臭 2.汗气 3.分泌物与排泄物 (二)病室气味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五章 诊法 第六章 辩证
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五章 诊法
学习目标
目录页
1.掌握望、闻、问、切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 熟悉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 3. 了解望、闻、问、切在护理诊断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一、基本内容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 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称为望诊。 (一)望神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 是生命,又称为神气;狭义的神,乃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又称 为神志。 望神应重点观察病人的:两目、表情、形体、动态。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得神的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 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神气不足的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健忘困倦,声低懒言,怠惰乏力,动作迟缓等 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
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言语不清,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 而目闭口开;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目暗睛迷,瞳神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强迫体位;呼吸气微或喘;周身大肉已脱。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二)望舌的内容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质两方面。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 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 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1.望痰涎 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 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 津、湿聚,而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 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肺。痰中带血,或咳吐 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涎者,多属脾蕴湿热。 2.望呕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