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学第六章体质_PPT幻灯片
用药剂量、针灸禁忌 兼顾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 6、指导养生
因素
3、阐释病理变化 从化:病情随体质而变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通过影响正 气的强弱,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通过 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
4、指导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类型 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
5、指导治疗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药物性味、
人体身心特征的概括 具有普遍性 全面性和复杂性 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由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2、常见的体质类型及其特征
阴阳平和质: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偏阳质: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 偏阴质: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
体质学说的应用
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体质因素决定对发病的倾向性 2、阐释发病原因 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体质状态或缺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
(2)构成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外部 体表形态 体型 性格等 内部 脏腑 经络 气血津液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脏腑功能 防病功能 新陈代 谢 自我调节能力等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人格 气质 性格征三大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
健康的标志:形神统一的良好状态
(4)特点
因素
3、阐释病理变化 从化:病情随体质而变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从化
体质因素决定疾病的传变:通过影响正 气的强弱,决定发病和影响传变;通过 决定病邪的从化而影响传变。
4、指导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类型 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
5、指导治疗 区别体质特征而施治 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药物性味、
人体身心特征的概括 具有普遍性 全面性和复杂性 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由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2、常见的体质类型及其特征
阴阳平和质: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偏阳质: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 偏阴质: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
体质学说的应用
1、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体质因素决定对发病的倾向性 2、阐释发病原因 体质决定能否感邪而发病 体质状态或缺陷是情志病变发生的关键
(2)构成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外部 体表形态 体型 性格等 内部 脏腑 经络 气血津液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脏腑功能 防病功能 新陈代 谢 自我调节能力等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人格 气质 性格征三大方面 进行综合分析
健康的标志:形神统一的良好状态
(4)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4
(一)、六淫
精选编辑ppt
5
六淫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
风、寒、署、湿、火本是自然六种不同 的气候变化,简称“六气”。当四时气候 急剧变化,出现反常气候所谓太过或不及 时,超过了人体试应能力,或人体抵抗力 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这时六气才成 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才成为致病因素。 这种情况下的“六气”就成为“六淫”, 为一切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精选编辑ppt
29
• 韩国设有2700所中医医院,还于1976 年培养出第一批中医博士。
• 自70年代以来,美国众多的医学家对中 医学的兴趣与日俱增。现在美国已有中 医,针灸学会等组织数十个,美国中医 学会还主办了《美洲中医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报导》。波士顿创办了美洲 中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州也建有数所中 医学校。
精选编辑ppt
26
中国传统医学 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世界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精选编辑ppt
2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 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医热”。 不少国家已经从原来只注重针灸, 中药的应用,发展到重视探讨中医 理论的价值,由个人分散地研究, 到组织中医学会,针灸学会开展学 术交流,同时还翻译出版中医书籍。
精选编辑ppt
13
葛洪最早用疯狗脑髓捣烂外敷防治 狂犬病,而法国人巴斯德在19世纪 的1885年才制成狂犬疫苗,比之 晚了1500余年;
葛洪的炼丹术,也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 声。
精选编辑ppt
14
中医学不仅在过去科学技术极其落
后的年代,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
作斗争的重要武器,而且在当代科
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发挥
精选编辑ppt
24
体质学说.ppt
13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 常度之内)
1、阴阳平和质: 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 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 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 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 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一)体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 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不适应阴雨天气。
26
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
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 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 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 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 关疾病特征。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不 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12。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6
四、体质的特点: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 常度之内)
1、阴阳平和质: 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 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 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 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 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一)体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 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不适应阴雨天气。
26
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
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 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 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 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 关疾病特征。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不 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12。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6
四、体质的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
性等。 心理发育水平:智力,情感,行为,个性,意志,性格等。 适应能力: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损害能力,
调控能力,修复能力等。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1.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2.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3. 声音洪亮,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 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体质的标志
体质的标志: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征--进行
综合分析。
1、体质的评价指标
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体表形态,体格,体型,内 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身体的功能水平: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速度,力量,耐力,灵敏
眠良好,二便正常; 4. 动作灵活,运动,劳动能力较强; 5. 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 6. 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有理性和创造性; 7. 应变适应能力强,抗干扰、抗刺激和抗病能力强。
(四)、体质的特点
先天遗传性 差异多样性 形神一体性 群类趋同性 相对稳定性 动态可变性(年龄、外因干扰) 连续可测性 后天可调性
一、 体质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脏腑盛衰偏颇决定体质差异: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影响体质的根本因素
2.经络气血多少影响体质外部形态特征 3.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1. 先天禀赋: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胎养 过程。--形体之基
2. 年龄因素:小儿、青壮、老年 3. 性别差异:形态、功能、心理差异;
(二)、体质的构成
形态结构
调控能力,修复能力等。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1.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2.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3. 声音洪亮,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 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体质的标志
体质的标志: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征--进行
综合分析。
1、体质的评价指标
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体表形态,体格,体型,内 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身体的功能水平: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速度,力量,耐力,灵敏
眠良好,二便正常; 4. 动作灵活,运动,劳动能力较强; 5. 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 6. 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有理性和创造性; 7. 应变适应能力强,抗干扰、抗刺激和抗病能力强。
(四)、体质的特点
先天遗传性 差异多样性 形神一体性 群类趋同性 相对稳定性 动态可变性(年龄、外因干扰) 连续可测性 后天可调性
一、 体质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脏腑盛衰偏颇决定体质差异: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影响体质的根本因素
2.经络气血多少影响体质外部形态特征 3.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1. 先天禀赋: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胎养 过程。--形体之基
2. 年龄因素:小儿、青壮、老年 3. 性别差异:形态、功能、心理差异;
(二)、体质的构成
形态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课件
体质
二、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多晒太阳。 “人老脚先老,养生先养脚”——足疗养阳简便易 行。 足浴时宜用40-50度的热水,水量以浸没踝部以上 为好,双脚浸泡15分钟,同时用手缓慢、连贯按摩 双脚,直至感觉双脚微微有发热感为止
体质
黄芪30g、鸡血藤20g、当归10g、桂枝10g、赤芍10g、 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乳香5g,以 水2000ml煎煮40分钟以后浴足,先熏后洗,以浸没足 踝为佳,浸洗时用毛巾擦洗小腿并外敷双膝。
体质
体质
阳虚体质——怕冷、手足不温
体质
体质
阴虚体质——缺水
体型瘦、性格急躁、唇干、皮肤干、大便干。
体质
体质
气虚体质——气短
疲乏、气短、出汗、语声低弱
体质
体质
痰湿体质——体胖
光彩照人、肚大腰圆、如雷贯耳、舌苔厚、四肢重。
体质
体质
湿热体质——长痘
满脸长痘、口舌生疮
体质
体质
血瘀体质——长斑
体质
阴虚体质如何养生调体?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顺势而为;多听轻音 乐。
体质
「体质」
体质
一、体质的概述、形成 √什么叫体质?
体:身体、形体、个体
质:素质、质量、性质
体质:指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形体的质量,身 体所具备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个体特质)。
体质
√体质学说的应用:
1、养生、预防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整体医学模式,要 求从研究“人患的病”转化为“患病的人”,更多 强调预防疾病。体质学说将人的体质分类,使个体 化防治疾病成为可能。 采取措施(药食、穴位按摩、生活指导……)纠 正体质偏颇,减少疾病易感性。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PPT课件
中药治疗
总结词
根据不同病症,选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中草药进行治疗。中药治 疗注重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食疗养生
总结词
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详细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中医的脏腑理论 • 经络理论 • 病因病机理论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法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其理论和实践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 和发展。
发展
中医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包括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断 吸收和发展各种医学思想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嗅气味
嗅病人的口气、汗味等,以判断 病情。
问诊
询问症状
询问病人的疼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以了解病情。
询问病史
询问病人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以 判断病情。
切诊
触摸脉象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了解病情。
触摸皮肤
通过触摸病人的皮肤,了解病情。
06
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穴位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不畅,机体免疫力下降。
劳逸失度的调护
03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度疲劳,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身体素质。
05
诊断方法
四诊合参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
观察病人的神、色、形、 态、舌象等,以了解病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 ppt课件
1. 先天因素: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 代禀赋的薄厚强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 的基础。 2. 年龄因素: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 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 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 历了五个阶段。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 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 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 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 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
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2.分类
体质的构成要素
(1)体型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 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 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 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 强调了这一点。
阴虚体质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 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 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地理气候因素: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5、其他因素: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 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 趋弱。
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 强弱盛衰的概括。 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 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 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 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 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 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在不同个体身上,体 质的存在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 型者,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有的 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为及早采取措施, 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
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2.分类
体质的构成要素
(1)体型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形态和功 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 为直观,一望便知,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 的篇章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的形态和 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素。《内经》中充分 强调了这一点。
阴虚体质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 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 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影响体质的因素
4. 地理气候因素: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5、其他因素: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素 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体质 趋弱。
体质的特点
1.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内在脏腑气血等 强弱盛衰的概括。 2.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 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体质学说的任务就 是揭示其规律,并就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 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剧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 和可变性。年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 身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PPT课件
的部位。
穴位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缓解 病痛、增强身体健康等作用, 常用于针灸、按摩、拔罐等中
医治疗方法。
穴位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三类,其中经穴是穴位的主要 组成部分,分布在十二正经和 奇经八脉上。
穴位具有“近治作用”、“远 治作用”和“特殊作用”等特 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头 痛、失眠、咳嗽等常见病症。
中医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个脏腑器官相互 关联、相互制约。
辨证论治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 制定个体化的,通过 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预 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的诊疗方法
望诊
闻诊
问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 面色、舌质、舌苔等来
植物类
植物类中药最为广泛,具有疏 风解表、调气和血等功效,如
人参、枸杞等。
方剂的组成与配伍原则
方剂的基本组成
方剂通常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部分组成 ,君药是方剂的主药,臣药是辅助君药的药,佐 药是协助臣药的药,使药是引导药物到达病所的 药。
常用方剂类型
常用方剂类型包括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和 解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 剂和理气剂等,每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 用法。
五脏的功能活动特点是以藏为 主,不宜外泄,并主管人体的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五脏的生理特性是生克制化, 相互协调,维持人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六腑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六个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吸 收、排泄。
六腑的功能活动特点是泻而不藏,满 而不实,以通为顺。
六腑的生理特性是传化物而不藏,实 而不能满,以通为用。
穴位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缓解 病痛、增强身体健康等作用, 常用于针灸、按摩、拔罐等中
医治疗方法。
穴位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三类,其中经穴是穴位的主要 组成部分,分布在十二正经和 奇经八脉上。
穴位具有“近治作用”、“远 治作用”和“特殊作用”等特 点,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头 痛、失眠、咳嗽等常见病症。
中医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个脏腑器官相互 关联、相互制约。
辨证论治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 制定个体化的,通过 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来预 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的诊疗方法
望诊
闻诊
问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 面色、舌质、舌苔等来
植物类
植物类中药最为广泛,具有疏 风解表、调气和血等功效,如
人参、枸杞等。
方剂的组成与配伍原则
方剂的基本组成
方剂通常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部分组成 ,君药是方剂的主药,臣药是辅助君药的药,佐 药是协助臣药的药,使药是引导药物到达病所的 药。
常用方剂类型
常用方剂类型包括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和 解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 剂和理气剂等,每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 用法。
五脏的功能活动特点是以藏为 主,不宜外泄,并主管人体的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五脏的生理特性是生克制化, 相互协调,维持人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六腑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六个器官,主要功能是消化、吸 收、排泄。
六腑的功能活动特点是泻而不藏,满 而不实,以通为顺。
六腑的生理特性是传化物而不藏,实 而不能满,以通为用。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39
• 特征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或精神紧张、焦虑不 安,经常多愁善感,感情较为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易受惊 吓,胁肋部或乳房常胀痛,有时会无缘无故叹气,咽喉部常 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临床舌脉 诊察常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37
• 特征表现:面部或鼻部常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脸上容易 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小便 时常觉尿道有发热感,尿色偏深,大便常黏滞不爽,有解不 尽的感觉,女性常见带下色黄,男性常出现阴囊潮湿
• 发病倾向:易患痤疮、黄疸、热淋等病。临床舌脉诊察常见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18
• 生活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水土性质、气候特点以及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常常影响着人的体 质,最终导致人的体质出现地区性的差异。社会环境同样 也会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19
20
一、体质与年龄 二、体质与性别
21
• 小儿体质 • 青年体质 • 中年体质 • 更年期体质 • 老年体质
44
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 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 质正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 气旺盛,抗病力强,邪气难以侵入致病;体质虚弱者,正 气虚弱,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乘虚侵入而发病
45
体质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即影响着病机。病人因 体质不同,即使感受相同的病邪,却往往发生不同的病理 变化。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多从阳化热,而 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感湿邪,阳盛之体易从 阳化热而成湿热证,阳虚之体易从阴化寒而成寒湿证
39
• 特征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或精神紧张、焦虑不 安,经常多愁善感,感情较为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易受惊 吓,胁肋部或乳房常胀痛,有时会无缘无故叹气,咽喉部常 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临床舌脉 诊察常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37
• 特征表现:面部或鼻部常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脸上容易 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小便 时常觉尿道有发热感,尿色偏深,大便常黏滞不爽,有解不 尽的感觉,女性常见带下色黄,男性常出现阴囊潮湿
• 发病倾向:易患痤疮、黄疸、热淋等病。临床舌脉诊察常见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18
• 生活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水土性质、气候特点以及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常常影响着人的体 质,最终导致人的体质出现地区性的差异。社会环境同样 也会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19
20
一、体质与年龄 二、体质与性别
21
• 小儿体质 • 青年体质 • 中年体质 • 更年期体质 • 老年体质
44
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 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 质正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 气旺盛,抗病力强,邪气难以侵入致病;体质虚弱者,正 气虚弱,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乘虚侵入而发病
45
体质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即影响着病机。病人因 体质不同,即使感受相同的病邪,却往往发生不同的病理 变化。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多从阳化热,而 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感湿邪,阳盛之体易从 阳化热而成湿热证,阳虚之体易从阴化寒而成寒湿证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心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机能在形体运动
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
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
质。
完整版ppt课件
5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体表形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
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 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肩宽、 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状况来判断。
完整版ppt课件
4
素质
在现代生理学中素质是指人先天的形态生 理特点,主要是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 的特点,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属于
体质的范畴。
身体素质是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
的本质特征,它概括了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生命活动或形体运
动中的反映,与人的体格、体型、机能、神经、
现代医家也有不同的分类法:如有三分法、四分法、 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等。
完整版ppt课件
12
(二)正常体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1、 阴 阳 平 和 质
阴阳平和质是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其特征为:
①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②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 之偏,但都明润含蓄; ③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 ④食量适中,二便通调; ⑤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⑥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 力大; ⑦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完整版ppt课件
10
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
1、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脏腑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 本的因素。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6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特点(骄傲、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
7
形态:人体躯体形态(体重、特征、骨骼、体形
及 体姿等) 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 的状态(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 度、皮肤等) 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
外形
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 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 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13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源于《黄帝内经》。 按阴阳五行分类 ——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 人。 按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 ——膏型人、脂型 人、肉型人。 按性格刚柔、 勇怯分型。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体质分类,为后 世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14
一、体质分类的依据 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 等基本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 差异性。 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 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 以下所介绍的仅为阴阳分类法。
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 一个因 体质 素(遗传因素、胎育因素) 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5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体质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两方面:
体质的表现
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 (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 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 (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 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特点(骄傲、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
7
形态:人体躯体形态(体重、特征、骨骼、体形
及 体姿等) 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 的状态(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 度、皮肤等) 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
外形
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 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 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13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源于《黄帝内经》。 按阴阳五行分类 ——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 人。 按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 ——膏型人、脂型 人、肉型人。 按性格刚柔、 勇怯分型。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体质分类,为后 世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14
一、体质分类的依据 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 等基本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 差异性。 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 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 以下所介绍的仅为阴阳分类法。
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 一个因 体质 素(遗传因素、胎育因素) 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5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体质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两方面:
体质的表现
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 (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 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 (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 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中医体质学说ppt课件
• 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 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 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 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ppt课件
8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ppt课件
15
2.分类
平和 体质
体气 质郁
体质 分类
ppt课件
16
平和体质
•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 • 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 • 沛,耐受寒热, • 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 。 •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学家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中医体质
ppt课件
1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ppt课件
2
(一)、概念
23
• • •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太溪、照海——滋阴要穴。 保健穴:太冲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ppt课件
8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ppt课件
15
2.分类
平和 体质
体气 质郁
体质 分类
ppt课件
16
平和体质
•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 • 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 • 沛,耐受寒热, • 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 。 •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学家认为?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中医体质
ppt课件
1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ppt课件
2
(一)、概念
23
• • •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太溪、照海——滋阴要穴。 保健穴:太冲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 说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
(一)、概念
•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人体个性特征。
论述。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5
• 4. 地理气候因素:
•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
• 5、其他因素:
•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 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 体质趋弱。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6
(三)体质的特点
• 1. 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 • 是内在脏腑气血等强弱盛衰的概括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8
阳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 长,舌淡苔白 ,脉细弱或沉迟。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阳气虚弱,或寒邪凝滞。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9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0
• 治则: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 • 方药:肾气丸;右归丸。 • 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 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 要素。《内经》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3
• (3)精气血津液
• 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 的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4
• (4)生理功能
•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 我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 是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 体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 阳质)、“阴体”(阴质)等,大多是从 生理功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 的。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9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 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 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 ,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 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 而为及早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 供了可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0
(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人参10克、黄芪30克、山药50克、 乌鸡1只、生姜1块。 • 针灸:艾灸足三里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保健穴:足三里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 2.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1
• (1)体型
•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 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为直观,一望便知 ,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的篇章 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2
• (2)脏腑
• 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3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 1. 先天因素: •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薄厚强
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的基础。
• 2. 年龄因素: •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的发展变化过程
,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 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5
2.分类
• 阴阳分类 • 五行分类 • 脏腑分类 • 体型肥瘦分类 • 禀性勇怯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6
体气 质郁
平和 体质
体质 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7
平和体质
• 功能协调体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虽 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 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畅; 舌质红润,脉象缓和有力;夜眠安和,精 力充沛,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阴液不足,或虚火阳盛。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3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 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 • 药膳:海参百合羹
海参1条、百合50克、猪肉末150克、 冬菇5个、冬笋1块、生姜1块、鸡蛋2个 •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 保健穴:太冲穴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7
2. 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 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 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 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
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8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4
• 3. 性别差异:
• 中医学家认为 • “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 • “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 • “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 “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 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 • 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对此详细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4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5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6
• 治则:益气健脾、补中益气。 • 方药: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 • 药膳:参芪淮山乌鸡汤
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 • 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艾灸;
隔附子饼灸。 • 保健穴:气海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1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2
阴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自觉身热,手足心热, 面部红赤,口干舌燥,皮肤干, 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红绛, 苔少 ,脉细数。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
(一)、概念
•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人体个性特征。
论述。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5
• 4. 地理气候因素:
•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
• 5、其他因素:
•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 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 体质趋弱。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6
(三)体质的特点
• 1. 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 • 是内在脏腑气血等强弱盛衰的概括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8
阳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 长,舌淡苔白 ,脉细弱或沉迟。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阳气虚弱,或寒邪凝滞。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9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0
• 治则: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 • 方药:肾气丸;右归丸。 • 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 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 要素。《内经》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3
• (3)精气血津液
• 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 的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4
• (4)生理功能
•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 我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 是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 体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 阳质)、“阴体”(阴质)等,大多是从 生理功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 的。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9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 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 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 ,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 固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 而为及早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 供了可能。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0
(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人参10克、黄芪30克、山药50克、 乌鸡1只、生姜1块。 • 针灸:艾灸足三里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保健穴:足三里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 2.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1
• (1)体型
•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 一定的关系。体型差异为直观,一望便知 ,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的篇章 中,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2
• (2)脏腑
• 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3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 1. 先天因素: •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薄厚强
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的基础。
• 2. 年龄因素: •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的发展变化过程
,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 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5
2.分类
• 阴阳分类 • 五行分类 • 脏腑分类 • 体型肥瘦分类 • 禀性勇怯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6
体气 质郁
平和 体质
体质 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17
平和体质
• 功能协调体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虽 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 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畅; 舌质红润,脉象缓和有力;夜眠安和,精 力充沛,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阴液不足,或虚火阳盛。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3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 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 • 药膳:海参百合羹
海参1条、百合50克、猪肉末150克、 冬菇5个、冬笋1块、生姜1块、鸡蛋2个 •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 保健穴:太冲穴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7
2. 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 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 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 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
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8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4
• 3. 性别差异:
• 中医学家认为 • “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 • “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 • “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 “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 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 • 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对此详细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4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5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6
• 治则:益气健脾、补中益气。 • 方药: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 • 药膳:参芪淮山乌鸡汤
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 • 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艾灸;
隔附子饼灸。 • 保健穴:气海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1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学说
22
阴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自觉身热,手足心热, 面部红赤,口干舌燥,皮肤干, 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红绛, 苔少 ,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