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生产技术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煤矿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尽量或减少避免突发性事故的发生。
为从源头遏制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我矿成立了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普查工作汇报如下:一、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然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灾害统称。
二、成立煤矿隐蔽致灾普查领导小组组长:0000副组长:000成员: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组长:全面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监督。
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方案、安全技术措施。
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隐蔽性调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三、地形地貌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位于峨层山山脉背斜东翼北部东段山脉走向约为N300E,最高点为土地门,标高11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附近,标高约470m,一般标高为700-1000m,相对高差640m,地貌特征为中间高两侧低,山坡下缓,“V”字型冲沟与山梁斜角展布的中低山地貌。
区内无水库、堰塘等地表积水体。
区内地下水赋集类型为“层间裂隙承压水翼部单斜型”。
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
自南西向北东运移于坚硬砂岩裂隙中,以矿坑水和泉水排泄出地表。
四、地质构造普查情况(一)井田范围内区域地质构造、地层产状以及煤层赋存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区内对渣子龙、正连、二连煤层开采有直接充水影响的含水层是珍珠冲组(J1Zh)底部及须家河七段(T3xj7-2)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开展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坚决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专题总结
开展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坚决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专题总结开展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治理工作坚决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专题总结近年来,中国的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被列为当前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隐蔽致灾因素是指煤矿中的各类潜在危险状况,如煤与瓦斯的集聚、通风系统的失效、采掘工作面的局部高温等,这些因素潜伏在煤矿深处,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而要彻底遏制煤矿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这些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的普查和治理。
一、普查工作普查工作是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治理的第一步。
在普查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
其次,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定工作责任人及相关人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确保普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具体实施普查工作时,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深入煤矿现场,仔细查看各个角落,采集实际情况,对煤矿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全面摸底。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后续治理工作的展开。
二、治理工作治理工作是普查工作的延伸和深化,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而进行的。
在治理工作中,我们要根据普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和措施,确保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隐蔽致灾因素的治理,我们要注重综合施策。
首先,在采掘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煤与瓦斯等可燃气体的监测和预警,确保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其次,在通风系统方面,要加大投入,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行,避免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积聚。
此外,还要加强对煤矿工作面局部高温的控制,采取科学有效的降温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三、全员参与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治理工作,不仅仅是煤矿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全体矿工的责任。
煤矿隐蔽因素调查报告范文
煤矿隐蔽因素调查报告范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煤矿中的隐蔽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安全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煤矿隐蔽因素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
通过对多个煤矿的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煤矿在隐蔽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因素对矿井安全的影响程度。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煤矿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以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隐蔽因素分析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煤矿中的主要隐蔽因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
3.1 人员因素煤矿中的人员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非法操作、疏忽大意和技能不足所致。
此外,煤矿中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和紧张感,这可能会导致工人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的风险。
3.2 设备因素煤矿中的设备问题也是隐蔽因素之一。
一些煤矿使用老旧的设备,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要求。
此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和故障频发,增加了事故的潜在风险。
3.3 管理因素煤矿的管理问题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煤矿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和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
对于一些重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工人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培训,不了解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和事故。
4. 解决方案针对煤矿中的隐蔽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4.1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养工人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习惯,减少违规操作和疏忽大意的情况发生。
4.2 更新设备并加强维护管理对于老旧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和更换,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县煤炭工业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要求,我公司由董事长牵头,组织了生产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地测、通防、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普查报告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为了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健康发展,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新宙副组长:刘学功何贵清成员:段广清辛学东王艾张建红王恒王振贵宋小春王东李旺军史宝国孟前荫张日红辛文谷玉宏杨永生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进行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井田)位于朔州市怀仁县、大同市左云县境内(井田范围约占怀仁县11 Km2、约占左云县6Km2)。
东距怀仁县城11km,行政区划属怀仁县。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3′22″-112°57′06″,北纬39°48′25″-39°52′05″。
井田南北长6.5km,东西宽5.5 km,面积为17.063 4km2。
批准开采山4、2、3、5、8号煤层,生产规模300万t/年,批准开采深度由1395m至830m标高,由27个拐点坐标圈定。
拐点坐标表本公司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混合开拓方式,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方法;矿井通风方式采用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概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
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
1.3 以往地质工作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 矿井地质 2.1井田地质 2.2煤层 2.3煤质 3.矿井水文地质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3矿井充水因素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4.1采空区普查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
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
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废弃老窑(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
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
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
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
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
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隐蔽致灾报告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编写依据一、目的全面普查煤矿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做的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防范措施全面有效,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任务查明影响煤矿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制定防止措施和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三、要求重点查明本矿的“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等隐蔽致灾因素。
四、编写依据(1)《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3)《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97-2000(4)《煤、泥炭地质勘探规范》DZ/T0215-2002(5)《煤炭电法勘探规范》MT/T898-2000(6)《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规范》DZ/T0187-1997(7)《煤矿水害防治规定》(8)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相关资料。
第二节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1、位置与交通山西长治县雄山常蒋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长治市长治县城南的常蒋村东,行政区划隶属八义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东经113°02′29″~113°03′30″,北纬35°57′59″~35°59′33″。
井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井田西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约3km。
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交通位置详见图。
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脉中段西侧、长治盆地东南部边缘。
井田中部及南部有基岩出露,松散层分布也较为广泛,受剥蚀后形成众多黄土陡坎及沟壑。
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带。
井田内沟谷纵横,山梁绵延,沟深坡陡,地形较复杂。
总的地势为中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山梁,海拨高程1178.7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北沟谷,海拔高程约983.0m,最大相对高差195.7m。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安监总煤调(2015)6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防治水、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文件要求对全矿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并将普查情况编制成《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开展此次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军副组长:刘永明成员:席建峰段建国武志伟张勇雷建锋史守义史山正张晓阳杜鹏程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山西黄土坡鑫运煤业有限公司由山西中远设计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8月完成矿井设计,于2010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矿井建设全部完工,2015年3月1日开始进入联合试运转,2015年8月联合试运转结束。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董)
陕西省府谷县中汇富能矿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2019年3月20日《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会审表目录前言 (5)1 绪论 (6)1.1目的任务 (6)1.1.1目的任务 (6)1.1.2 报告编制的依据 (7)1.2煤矿位置 (8)1.3四邻关系 (8)1.4相邻矿井建设、生产情况 (8)1.5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9)1.6矿井煤层 (13)1.6.1 含煤性 (13)1.6.2 可采煤层 (13)1.6.3 开采煤层及开拓布置 (16)1.6.4 资源储量 (16)1.7煤矿主要隐蔽致灾因素评估 (19)1.7.1 地质类型划分、构造探采比 (19)1.7.2 水文地质 (19)1.7.3 采空区 (30)1.7.4 周边矿井老空积水区分布情况 (31)1.7.5 废弃老窑(井筒) (31)1.7.6 封闭不良钻孔 (31)1.7.7 断层 (32)1.7.8 裂隙 (32)1.7.9 褶曲 (32)1.7.10 陷落柱 (32)1.7.11 导水裂缝带 (32)1.7.12 地下含水体 (33)1.7.13 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33)1.7.13 瓦斯富集区 (33)1.7.14 火区 (35)1.7.15 其它隐蔽致灾通防因素 (36)2 地质特征概况与地球物理特征 (37)2.1矿区构造 (37)2.2区域矿产 (37)2.3煤层 (37)2.3.1 延安组含煤性 (37)2.3.2 煤层对比 (38)2.4构造 (40)2.4.1 断层、褶皱 (40)2.4.2 节理及裂隙 (40)2.4.3 主采煤层底板起伏形态特征 (40)2.5其他地质异常体 (40)2.5.1 陷落柱、岩浆岩 (40)2.5.2 火烧区分布 (40)2.5.3 采空区分布 (40)2.6地球物理特征 (41)2.6.1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物理特征介绍 (41)2.6.2 可采煤层 (43)2.6.3 煤层对比的可靠性 (44)2.6.4 煤层的自燃及烧变特征 (44)2.6.5 煤层特征综述 (44)3. 普查方法 (45)3.1方法选择 (45)3.2试验工作 (45)3.3施工设计 (46)3.4工作量与质量 (46)3.5测量工作 (47)4. 资料处理与解释 (47)4.1参数测试 (47)4.2处理流程 (48)4.3解释方法 (48)4.4处理原则 (49)5. 普查成果描述 (49)5.1构造 (49)5.2采空区 (49)5.3其它地质构造 (50)5.4通防因素 (50)5.5废弃老窑(井筒) (50)5.6封闭不良钻孔 (51)5.7陷落柱 (51)5.8瓦斯富集区 (51)5.9导水裂隙带 (51)5.10地下含水体 (52)5.11井下火区 (52)5.12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52)5.13煤尘 (52)5.14岩爆(冲击地压)普查 (53)6 结论与建议 (53)6.1主要成果及评价 (53)6.2存在问题与建议 (54)前言按照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要求,矿井成立了以煤矿总经理、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通防、地测、采掘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隐蔽致灾地质、通防因素普查工作组。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目录一、总则 (3)1.1 编制目的与依据 (4)1.2 适用范围 (4)1.3 主要术语和定义 (5)二、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概述 (6)2.1 地质背景 (8)2.2 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9)三、普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10)3.1 普查方法选择 (12)3.2 普查技术要求 (13)3.3 普查质量控制与管理 (14)四、普查结果 (16)4.1 普查区域与范围 (16)4.2 普查样品类型与数量 (17)4.3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案 (18)4.4 普查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价 (19)五、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21)5.1 矿田地质条件 (22)5.2 矿井地质结构 (22)5.3 主要地质灾害预测 (24)5.4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25)六、治理方案 (26)6.1 灾害防治原则 (27)6.2 灾害预控措施 (28)6.3 综合治理措施 (29)6.4 灾害预警与应急救援 (30)七、治理效果评价 (32)7.1 治理效果监测 (33)7.2 对比分析 (34)7.3 治理方案调整与优化 (35)八、总结与建议 (36)8.1 普查治理工作总结 (37)8.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9)8.3 改进建议 (40)九、附件 (41)9.1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42)9.2 技术标准与规程 (43)9.3 普查数据与图表 (43)一、总则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普查治理工作,以全面识别和评估煤矿地质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通过对煤矿区域地质环境、隐蔽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等关键因素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报告遵循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旨在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其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煤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地质隐患,其中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最具挑战的一类。
陆中德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贵州德佳投资有限公司盘县陆中德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2019年1月8日技术资料会审记录目录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1)(一)地质构造普查 (1)(二)瓦斯普查 (2)1、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及梯度 (2)2、我矿对采取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的方法是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压力。
(3)3、瓦斯解析指标和钻屑量 (4)(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4)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 (5)2、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5)3、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6)4、矿井涌水量实测及预算 (9)5、矿井的水害类型 (11)(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 (12)二、隐蔽致灾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情况 (12)(一)矿井开拓开采方面存在隐患或问题 (12)1、一般规定 (12)2、顶板管理 (12)3、安全出口 (13)(二)矿井通风方面存在隐患或问题 (13)1、通风系统 (13)2、瓦斯防治 (13)3、突出防治 (14)4、防灭火及粉尘防治 (14)(三)、防治水方面存在隐患或问题 (15)1、一般规定 (15)2、井下防治水 (15)(四)、机电运输方面存在隐患或问题 (15)1、主通风设备 (15)2、空气压缩机 (15)3、主排水设备 (15)4、瓦斯抽放设备 (16)5、供电系统 (16)盘县陆中德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通知》的要求,我矿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结合一些专业鉴定机构和有资质部门编写出的各种报告,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贵州省盘县陆中德煤矿位于盘关向斜西翼北端的大田坝井田范围内,矿区的西部发育有24#断层,矿区的西部界外发育有23#、27#断层,矿区的北界外发育有22#断层、毛寨小背斜,矿山生产中揭露F1断层。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调研报告
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研究报告国家煤矿安监局科技装备司按照总局、煤监局的工作部署,认真领会栋梁局长提出的关于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指示精神,我司会同中国煤科集团成立工作组,深入部分地区、企业开展调研和研讨,分析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形成了研究报告。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灾害特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情况下都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近年来隐蔽致灾因素已经成为引发煤矿水害、煤与瓦斯突出和顶板等重大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在煤矿重大事故中,与地质条件有关的各类重大事故占80%。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内、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及其在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灾变地质体。
主要包括:老窑采空区、各种水体、断层、陷落柱、瓦斯和应力异常区、发火点等。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的特点,探测和预防难度大。
随着煤矿开采活动演变成灾,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隐蔽致灾因素和灾害形式,例如断层滞后导水、采动离层水等水害事故、瓦斯延期突出、浅埋深冲击地压、近距离煤层群火灾等。
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体现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治本之策,是有效防范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煤矿资源整合、严格安全准入的重要抓手,也是一项的长期、艰巨的工作。
(一)采空区致灾因素及特点近年来,我国由于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各种事故和灾害问题日趋严重,且具有严重性、多害性及时变性。
上世纪80年代末受“有水快流”等政策的影响,历史上存在很多的小煤窑和地方中小煤矿,多属于无规划开采,遗留开采区域不详,缺少文字、图纸资料,导致许多隐蔽性采空区的存在。
仅2005年以来,累计取缔非法生产煤矿、非法采煤窝点5.4万处次,关闭各类小煤矿1.6万余处。
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及煤矿的兼并重组力度的加大,遗留了大量未有效处置的采空区。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
XXXX煤矿隐蔽致灾普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给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作为风险较高的行业,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矿区中存在一些隐蔽的致灾因素,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事故。
为了深入了解煤矿隐蔽致灾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本次进行了煤矿隐蔽致灾普查。
二、普查内容本次普查主要针对矿井的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等气体的分布及流动情况、矿井支护的完善程度、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地质构造调查煤矿地质构造是煤矿安全的基础,通过对矿井地质构造的调查,可以了解煤层的倾角、厚度等情况,预测地表下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变形情况,为安全地开展矿井生产提供依据。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调查煤与瓦斯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对矿井中瓦斯含量和流动情况的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的积聚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3.矿井支护调查矿井支护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矿井支护的调查,可以了解支护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支架的数量、规格、安装情况等,确保支护设施能够牢固地支撑住煤层和岩层的压力,防止地面塌陷和顶板事故的发生。
4.矿井通风系统调查矿井通风是煤矿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查,可以了解矿井通风的质量和效果,比如风速、风量、风向等参数的监测情况,确保矿井中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地排除瓦斯等有害气体,保持矿井内空气清新。
三、普查结果分析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矿井支护和矿井通风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普查结果:1.地质构造方面根据普查结果显示,煤矿地质构造总体稳定,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倾斜等地质缺陷。
但是仍有少数矿井存在地表下煤层变形的情况,需要加强监测和加固措施,减少地面塌陷的风险。
2.煤与瓦斯分布及流动方面通过普查发现,矿井中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特别是部分工作面和回采巷道附近。
瓦斯流动情况较为复杂,存在积聚的风险区域。
梅河煤矿一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目录1、矿井概况 (1)1.1、位置与交通 (1)1.2、地形地貌及水系 (2)1.3、气象及地震 (2)1.4、井田境界 (3)1.5、现采区状况 (4)2、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 (4)2.1、采空区普查 (4)2.1.1、12层旧采区 (5)2.1.2、13层旧采区 (7)2.1.3、12层小槽旧采区 (8)2.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9)2.2.1、废弃老窑(井筒)普查 (9)2.2.2、地质水文钻孔普查 (9)2.3、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 (10)2.4、陷落柱普查 (12)2.5、瓦斯富集区普查 (12)2.6、导水裂隙带普查 (12)2.7、地下含(导)水体普查 (13)2.8、井下火区普查 (13)2.9、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14)3、普查结果 (14)4、防范事故措施 (15)4.1、地表防范措施 (15)4.2、采掘工作面防范措施 (15)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一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八条的内容要求,我井由井主任工程师牵头,组织地质、水文、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梅河煤矿一井实际,对全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1、矿井概况1.1、位置与交通梅河煤矿一井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红梅镇境内,距梅河口市约18km,梅河煤矿本部设在梅河口市红梅镇。
隶属辽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梅河煤矿一井,为国有控股企业。
梅河矿一井矿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6′,北纬42°25′。
梅河煤矿一井距矿本部0.5km。
有矿区铁路专用线与沈吉线黑山头车站相连,距梅河口车站15km,距辽源车站80km。
本井田主要干线公路有两条:一是沿沈吉铁路的沈梅公路。
另一条是纵贯井田北部的矿区公路,交通极为方便。
1.2、地形地貌及水系梅河矿从地貌可分两级阶地,大柳河谷为一级阶地、地势平坦。
李雅庄2019年隐蔽致灾报告
李雅庄煤矿2019年度隐蔽致灾补充报告第一章矿井概况1、矿井基本情况李雅庄煤矿属霍州煤电生产矿井,井田面积30.4151km2。
核定生产能力为240万t/a,现开采煤层为1、2#煤层,平均厚度2.75m。
矿井为斜井开拓,现生产水平为+355m水平,一个生产采区(六采区),一个准备采区(八采区)。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属带压开采矿井,太原组灰岩静水位标高为+260m-380m,2#煤底板承受的太灰水压大部分在0.3~1.0MPa之间。
奥陶系灰岩静水位标高为+420m~460m,2#煤底板承受奥灰水压在1.0~2.4MPa之间。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60m³/h,最大涌水量200 m³/h。
2、四邻关系李雅庄煤矿南西邻什林煤矿,2016年10月26日永久性关闭,无越界开采;北西为王庄煤矿,2009年关闭,主斜井和副斜井采用碴石及黄土填埋;北邻汾西矿业集团南关煤业,矿界相距180~210m;东为公共资源,南邻退沙井田和靳壁规划区(详见四邻关系图1-1-2)。
3、2019年矿井采掘衔接计划根据矿井2019年生产作业计划,年度采掘计划安排2-611、2-610、2-607、2-616四个回采工作面,2-6161、2-6162、2-6151、2-6152、2-6181、2-6182、2-6131、2-6132、2-801、工作面的顺槽及切眼掘进巷道以及八采区皮带巷、八采区轨道巷、八采区末端水仓、五采区系统巷等准备巷道。
附表如下:第二章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评价分析第一节采空区积水评价分析一、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情况矿井内主采2号煤层,2019年所采动区域为2-611回采面,工作面剩余推进距离100m,回采面右侧为2-609采空区(2016年),采空区内基本无积水,对2-611回采面影响较小。
2-610回采面,其相邻为2-612采空区、2-608采空区,2-612采空区为新形成采空区(2017年),采空区内基本无积水,对下部2-610回采面影响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XX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一月XX煤业有限公司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人员:潘文龙审核:XX技术负责:XX 潘文龙项目负责:XX总工程师:XX矿长:XXXX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一月目录一、概况 (1)二、采空区 (2)三、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的钻孔 (4)四、断层和陷落柱 (6)(一)2018年矿井断层和陷落柱情况 (7)(二)2019年矿井断层和陷落柱情况 (9)五、矿井开采及疏排引起的地面变形 (12)六、瓦斯富集区 (13)七、导水裂缝带 (13)八、含水体 (14)(一)地表水体 (14)(二)井田内含水层 (14)九、井下火区 (17)十、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19)十一、总结 (20)附件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的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为从源头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查清煤矿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山西阳煤集团碾沟煤业有限公司对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普查报告。
现将普查结果总结如下:一、概况根据2009年9月14日,山西省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19号文《关于太原市清徐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批准清徐碾沟煤矿有限公司、山西清徐洛池渠煤矿有限公司、清徐县西沟煤矿、清徐县平口煤矿重组整合为山西阳煤集团碾沟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阳泉煤业集团沙钢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后矿井能力为120万t/a。
根据2012年12月10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121220047625,批采煤层为03-9号煤层,生产规模为120万t/a,井田面积为10.1777km2。
井田2016年9月至今为停产状态,2017年和2018年矿井未进行任何生产活动。
井田范围由以下16个拐点连线圈定,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见下表:二、采空区本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强度大,古窑和小窑采空区都不同程度的留有一定量的积水,周边小窑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加上采掘图纸不全,以致于积水面积,积水量无法计算,能够保存下来和能利用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可靠性低,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威胁。
因此,井田为充水性弱的矿井,其主要水患为采空区积水。
随着今后采煤工艺的提高,采空范围的增大,将会出现地层塌陷、地面出现裂缝,从而沟通地面水、各含水层和井下的通道,而使矿井涌水有所增加。
开采下部煤层时,上部煤层古空区积水对其开采有较大的影响,应注意水害的防治。
1、井田内03、2、4、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岩和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含水层,6、8(8+9)、9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层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含水层,煤层干燥后,水会通过其顶、底板慢慢渗透,形成一定范围的积水,这是井田内采(古)空积水的主要来源。
2、2号煤层开采时间较早,且整合各矿于2006年政策性停产,采空区内仅存在一定范围的积水。
此次碾沟煤业对原各矿井下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进行了调查,确定了积水范围,原平口煤矿由于未开采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范围根据山西省煤炭地质114勘查院地面电法工作确定。
3、原平口煤矿开采8号煤层,其采空积水范围由本公司人员调查确定。
采空区积水量预测表通过估算,采(古)空区积水量约有38.01万m3。
井田生产期间,矿井的涌水量雨季时期最大能达到120-160m3/h,在2017年和2018年矿井停止生产,根据机电部门排水情况来看并没有达到生产时期的排水量,特别是降雨期间矿井的排水量和平时变化也不是很大,主要的几个涌水点也处于巷道封闭状态,因此预计8107、5105、5103等工作面的一些封闭巷道和采空区已形成积水区,以及岩层含水层和裂隙含水已成饱和状态,之前放空的古空区域积水量也会增加。
根据阳煤地字〔2018〕583号文(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山西阳煤集团碾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批复),矿井水文类型为复杂型。
三、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的钻孔井田内有小窑29个,其开采时间久远,分布范围广。
目前对该矿生产可能造成影响为以下几个废弃小窑,主要分布在宰相维沟和窑儿沟附近。
矿井地测人员对废弃老窑进行一次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其中a1号小窑,主要开采煤层为2#煤层,与该矿井下可能连通,形成充水通道,对矿井生产造成影响。
封闭不良钻孔是典型的人类活动所留下的点状垂向导水通道,该类导水通道的隐蔽性强,垂向导水畅通,不仅使垂向上不同层位的含水层之间发生水力联系,而且当井下采矿活动揭露或接近钻孔时,产生突发性的突水事故。
由于封闭不良钻孔在垂向上串通了多个含水层,所以一旦发生该类倒水通道的突水事故,不仅突水初期水量大,而且有比较稳定的补给量。
在煤田勘探及矿井生产过程施工了一些钻孔,在施工后钻孔得到了封闭,但部分钻孔由于技术设备、材料质量、施工条件、技术和生产需求及历史背景等原因,未封孔或封孔质量较差,在进行矿井设计和生产时,容易引起突水事故。
井田内有15个钻孔,其中7个由阳泉新宇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施工,另外8个由原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8队在1978年-1982年清交矿区进行详查勘探时施工,由于当时的施工技术较低及封孔材料较差,存在封闭不良钻孔。
本井田内的钻孔情况见下表所示:四、断层和陷落柱井田内主要构造为地层总体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即北东向。
井田东部原平口煤矿,断层较少,仅在北部边沿发育有明窑沟断层。
断层倾向SE,倾角80°,落差一般为3~15m,断层上、下盘地层均为上石盒子组下段,地面断点清晰,对井田煤层破坏不大。
碾底断层:为区域性构造,正断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75°左右,落差5-50m,沿井田北部穿过,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黄岭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边缘,正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5°左右,落差2.5~15m。
断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断层的性质、规模、密度及其所切割岩层的岩性。
由于断层是非均质体,其导水性在不同部位有很大差异,即同一断层在不同地段其导水性也有很大差异。
区内较大型断层分布于井田北部。
据矿井生产资料,井田西南部的陷落柱发育,共有大小陷落柱37个,直径大者上百米,小则数米。
陷落柱面积率经测算为2.7%,据地表及井下资料,陷落柱内岩石成碎块状,压密度很高,孔隙度较小,富水性均较差,就陷落柱本身不会对开采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在开采深部煤层时,可能会成为充水通道。
(一)2018年矿井断层和陷落柱情况井田2016年9月至今为停产状态,2017年和2018年矿井未进行任何生产活动,因此本次报告收集了2016年矿井断层和陷落柱情况。
矿井2016年断层和陷落柱统计表8(二)2019年矿井断层和陷落柱情况根据矿井的衔接计划,本次报告收集了矿井2019年断层和陷落柱预计情况。
矿井2019年掘进巷道断层和陷落柱预计表10矿井2019年回采工作面断层和陷落柱预计表11五、矿井开采及疏排引起的地面变形矿山建设开采过程中,将引起地面变形,这些变形主要包括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
地面裂缝和地面塌陷主要是采空区放顶引起的,造成地面出现大小不等的裂隙及各种形状、规模大小不等的塌陷坑,对地表造成了极大影响。
后窑滑坡:位于后窑村对岸的山坡上,滑体由山岭向谷底滑动,长1200m,宽360m。
滑体与载体均为下石盒子组,滑体岩层层序紊乱,岩石破碎。
坡积在井田沟谷两侧山坡上甚为发育,其形状各异,多为椭圆形,大小不等,最大直径达380m,最小为65m,部分坡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坡积带。
为岩石破碎崩坍堆积山坡低凹处。
现阶段该滑坡趋于稳定,在未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前,该滑坡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平口滑坡:原平口煤矿储煤场护坡建立在松散的土层上,受重力的影响,出现裂缝,有下滑现象,长约1000米,宽约600米,半坡和坡顶部有碾沟工业生产区建筑物。
后窑地裂缝后窑地裂缝和后窑滑坡在同一位置,因井下煤层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半山坡上地裂缝明显,最大地裂缝宽度达0.15m,有明显高差,沉降方向由山岭向沟谷。
碾沟煤矿生活区地裂缝及沉降受2号煤层古空区影响碾沟煤矿生活办公区北部职工宿舍楼西北角发生塌陷,塌陷影响范围: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造成宿舍楼严重裂缝,宿舍楼东南角厕所倒塌,316省道开裂下沉,塌陷区周围地面裂缝明显、落差较小。
六、瓦斯富集区经鉴定,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目前无明显瓦斯富集区。
但随着井田向井8+9号煤层深埋区延伸,瓦斯含量有明显的增大趋势,不排除瓦斯有富集区的可能性。
七、导水裂缝带根据碾沟煤矿开采情况及地层分布情况,2号煤层在回采后,由于开采时形成的导水裂隙,顶板冒落裂隙可能沟通上覆其它含水层,使其成为煤层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层。
煤层顶底板岩石的抗压强度在20~40MPa,覆岩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等,属中硬岩性。
根据井田开拓方案,当开采4、5、6、8(8+9)、9号煤层,采用全部冒落管理顶板时,根据《三下采煤规程》冒裂带最大高度计算公式可求得顶板冒落带(H1)、导水裂隙带(H2)的高度。
计算公式如下:H1=A1±2.2 H2=A2±5.6式中,A1=100∑m/(4.7∑m+19.0),A2=100∑m/(1.6∑m+3.6),∑m为开采煤层累积厚度。
计算结果见下表所示。
冒落带、导水裂隙带计算成果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当开采4、9号煤层时,其采空形成的冒落带高度大于2号与4号、8(8+9)号与9号的煤层间距,因此对上方2、8(8+9)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如不及时探放,会随顶板垮落而下泄,形成灾害。
当开采5、6、8(8+9)号煤层时,其采空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4号与5号、5号与6号、6号与8(8+9)号煤层间距,因此对4、5、6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如不及时探放,会随导水裂隙带进入下部煤层巷道,形成灾害。
综上所述,井田中在可采煤层下部有较丰富的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由于有碾底断层、黄岭断层的存在,要密切注意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八、含水体(一)地表水体区内地表水属汾河水系,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只有井田工业广场附近的白石沟汇集沿途泉水,可有涓涓细流,雨季时才有急湍山洪沿沟排泄注入汾河。
(二)井田内含水层1、第四系砂、砾孔隙含水层井田内第四系分布零散,其中可视作含水层的为较大沟谷中窄条带冲积物,厚度小于10m,含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