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及linux内核网络设备驱动.
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与驱动设计
系统上 电时 ,A 9R 90 T 1M 2 0通过总线 配置 D 9 O A内部网 M OO 络控制 寄存器 (c ) N R 、中断寄存器 (s ) ,完成 D 9 0A的 iR 等 M00 初始化 。 随后,M 0 0 D 9 0A进入数据收发等待状态 。 A 9 R 9 0 当 T 1M 2 0
络驱动开发。
关键 词 :D 90 A;L u ;嵌 入 式 系统 ; 网络 驱 动 M 00 mx 中 图分 类 号 : P 0 . T 3 21 文 献标 识码 :A
1 引言
后P 时代 的网络技术在 电子产 品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 ,更 c 多的嵌入 式设备需要提供网络接 口,以方便与外部互联通讯。 现 在 流行 的大 多数 嵌 入 式 CU ( R 、P C P 如A M P )都 提 供 了此 类 接 口,但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嵌入式系统 来说 ,可能需要扩展 以太网 口,以满足 网络通讯需要。本文以网络接 口芯片 D g 0A M 0 0 为例,介绍嵌入式系统 中如 何设计网络接 口,并 实现 了基于嵌入式L n x 作系统 的网络驱动 。 iu 操
维普资讯
Mcc pt Apciso2,o4 08 io m u rplao 14 . 20 ro e itnV . N ,
文章 编 号 :1 0 — 5X(08 4 0 2 — 2 0 7 7 7 20 ) - 0 0 0
开 应用 发
微型电 脑应用
・2 ・ 0
维普资讯
Mi oo ue p l ai s o.4 N ., 08 c cmp tr pi t n 12, o4 20 r A c o V
Hale Waihona Puke 开发 应用 微 型 电脑 应 用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教程PDF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教程PDF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教程是一本非常重要和实用的教材,它主要介绍了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上开发嵌入式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
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系统集成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的特定应用领域中。
嵌入式设备的驱动程序是连接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关键接口,所以对于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教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内容:1. Linux驱动程序的基础知识:介绍了Linux设备模型、Linux内核模块、字符设备驱动、块设备驱动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Linux驱动编程的基本步骤:讲解了如何编译和加载Linux内核模块,以及编写和注册设备驱动程序所需的基本代码。
3. 设备驱动的数据传输和操作:阐述了如何通过驱动程序与硬件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操作,包括读写寄存器、中断处理以及与其他设备的通信等。
4. 设备驱动的调试和测试:介绍了常用的驱动调试和测试技术,包括使用调试器进行驱动程序的调试、使用模拟器进行驱动程序的测试、使用硬件调试工具进行硬件和驱动的联合调试等。
通常,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教程的PDF版本会提供示例代码、实验步骤和详细的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的核心技术和要点。
读者可以通过跟随教程中的示例代码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深入了解和体验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总之,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教程是一本非常重要和实用的教材,对于想要在嵌入式领域从事驱动开发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教程,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自己在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接口设计要点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接口设计要点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控制特定设备或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软硬件接口是嵌入式系统中软件和硬件进行通信的关键部分。
一个良好设计的软硬件接口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性能和可维护性。
以下是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接口设计的要点。
1. 规范化接口设计一个好的软硬件接口设计需要符合标准化的原则。
这包括使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以便软件和硬件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通信和交互。
常见的接口标准包括UART、SPI、I2C和CAN等。
选择和应用标准接口可以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方便硬件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2. 设计合理的接口传输速率嵌入式系统中的软硬件接口往往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因此传输速率非常重要。
接口的传输速率应该与系统的需求相匹配,既不能过慢导致性能下降,也不能过快导致硬件资源的浪费。
在设计接口时,需要考虑传输速率的平衡,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稳定。
3. 硬件引脚的合理分配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接口通常需要使用多个引脚进行通信。
在设计接口时,需要合理分配硬件引脚,以便满足系统的需求。
引脚的数量和布局应该考虑到硬件资源的限制和尺寸的限制。
合理布局引脚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4. 考虑功耗和电源管理功耗和电源管理是嵌入式系统中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设计软硬件接口时,需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功耗,并有效管理电源。
这可以通过设计低功耗的接口协议、优化硬件和软件的交互过程以及合理选择低功耗的硬件组件来实现。
5. 进行适当的错误处理嵌入式系统中的软硬件接口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错误处理机制。
在接口通信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传输错误、通信中断等情况。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设计适应错误处理机制。
这可以包括数据校验、错误检测和纠正、异常处理等。
适当的错误处理可以减少系统故障和数据损失的可能性。
6. 软硬件协同设计软硬件接口设计需要软硬件协同工作。
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应该清楚地定义,并有明确的规范和通信协议。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技术BSP和驱动
编写BSP函数
BSP对板卡中每个芯片的操作都通过多个函数 来完成
如果应用程序对板卡的操作都直接通过调用 BSP中的函数来完成,那将很不利于源程序的 调试 ,并降低了程序的可移植性
把能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函数封装在一个库文 件中,并放在应用程序与BSP之间
对每个芯片来说,都应当有初始化函数和状态 读取函数
Linux驱动程序的加载方式
驱动程序直接编译入内核
驱动程序在内核启动时就已经在内存中 可以保留专用存储器空间
驱动程序以模块形式存储在文件系 统里,需要时动态载入内核
驱动程序按需加载,不用时节省内存 驱动程序相对独立于内核,升级灵活
Linux驱动程序模块加载
Linux驱动程序开发的任务
Linux驱动程序开发的任务
移植驱动程序到新的平台
GPL对驱动程序开发的影响
实现非GPL授权的方法——模块形 式动态加载
驱动程序可以以私有产权形式进行 商业授权
设备驱动程序的代码
驱动程序的注册与注销
register_chrdev() register_blkdev()
设备的打开与释放
Linux驱动程序的开发环境
本机编译调试
开发环境配置简单 无需网络环境 适用于配置较高的x86机器
主机+目标机
主机可以自由选择Linux或Windows+Cygwin 主机和目标机通过网络共享文件系统 内核崩溃不会影响主机
Linux驱动程序的开发环境(续)
主机+目标机环境包括 主机运行的工具链∶cross gcc + glibc + gdb, 如果是windows主机还要有cygwin仿真环境 主机运行远程服务,常用的有tftp用来传送内 核映像、initrd,NFS用来共享文件系统 目标机运行ssh或telnet等远程登陆服务,用来 调试驱动程序
嵌入式linux开发课程设计
嵌入式linux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架构。
2. 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与使用。
3. 学习嵌入式Linux内核配置、编译与移植方法。
4. 掌握常见的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编程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2. 熟练运用Makefile、交叉编译工具链进行代码编译。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
4. 学会分析并解决嵌入式Linux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面对挑战的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和计算机硬件知识。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目标设定了明确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Linux开发的基本方法,为后续项目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阐述嵌入式Linux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架构。
2. 学生能够自主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译与运行。
3.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并实现相应的功能。
4. 学生能够针对嵌入式Linux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内容1.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 嵌入式Linux的发展历程-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特点与优势2.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与配置- 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制作- 常用开发工具的使用(如Makefile、GDB)3. 嵌入式Linux内核与驱动- 内核配置与编译- 内核移植方法- 常见设备驱动编程(如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4.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简单嵌入式Linux程序编写与运行- 设备驱动程序编写与调试- 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系统性能优化、故障排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2课时)2.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4课时)3. 嵌入式Linux内核与驱动(6课时)4. 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8课时)本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硬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接 口芯片 R L 0 9 S相结 合实现 的 以太 网接 口。R L 09 S作 为 以太 网 的核 心 网络 接 口控 T S 1A T S 1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 隔 离 变 压器
R J
一
RD+
RD .
4 5
图 1 以太 网接 口框 图
硬 件 部分 包 括 R L0 9 S的初 始 化 配 置、 T S 1A E71 P32和 R L09 S的引脚 连 接 以及 R L09 S T S 1A T S 1A
入式 微 处 理 器 + 网 络 接 口 芯 片 ”( P 3 2 + E71 R L09 S , T S 1 A ) 如图 1 示 。 所
式 系统 , 以其 明显 的体 积 小 , 格低 , 用 性 能高 等 价 专
优势, 越来 越 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和青 睐 。与 此 同时 , It c 也 已成为社 会重要 的基 础信 息设 施 之一 , nr t e a 是 信 息流通 的重要 渠道 。如果嵌 入式 系统 能够连 接到
It c, n r t就可 以方 便 、 廉 地 将 信 息传 送 到 世 界 上 e a 低
—
o D I E
—
数 据 总 线 ^ 地 址 总 线
—
IED
Tx +
TD+
EP7 2 3l
RTL8 9 S Ol A
T. x
TD
.
控制总线
R+ x
R
x .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核心讲义概要
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1.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组成一、嵌入式系统的定义1.IEEE定义2.国内定义二、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概述1.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2.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3.知识产权核三、嵌入式系统的组成1.概述2.硬件层3.中间层4.系统软件层5.应用软件层四、实时系统1.实时系统定义2.实时系统特点3.实时系统调度4.实时系统分类5.实时任务分类1.2 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一、冯诺依曼与哈佛结构1.冯诺依曼结构2.哈佛结构二、CISC与RISC1.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2.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三、流水线技术1.流水线的基本概念2.流水线技术的特点3.流水线结构的分类4.流水线处理机的主要指标四、信息存储的字节顺序1.大端和小端存储法2.可移植性问题3.通信中的存储顺序问题4.数据格式的存储顺序1.3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基础一、组合逻辑电路基础1.组合逻辑电路概述2.真值表3.布尔代数4.门电路5.译码器6.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二、时序逻辑电路1.时钟信号2.触发器3.寄存器与移位器4.计数器三、总线电路及信号驱动1.总线2.三态门3.总线的负载能力4.单向和双向总线驱动器5.总线复用6.总线通信协议7.总线仲裁四、电平转换电路1.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2.常用数字集成电路逻辑电平接口技术五、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1.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概述2.PLD的电路表示法3.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AL和可编程逻辑阵列PLA4.可编程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AL5.门阵列GA6.可编程程序门阵列PGA1.4嵌入式系统中信息表示和运算基础一、进位计数制与转换1.二进制2.十六进制3.数制表示4.数制转换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1.基本概念2.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三、非数值数据编码1.非数值数据定义2.字符和字符串的表示方法3.汉字的表示方法4.统一代码5.语音编码四、差错控制编码1.引入2.基本原理3.差错控制码分类4.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1.5嵌入式系统的性能评价一、质量项目1.性能指标2.可靠性与安全性3.可维护性4.可用性5.功耗6.环境适应性7.通用性8.安全性9.保密性10.可扩展性11.其他指标二、评价方法1.测量法2.模型法三、评估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主要指标1.MIPS测试基准2.Dhrystone3.EEMBC嵌入式微处理器与接口知识2.1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结构和类型一、嵌入式微处理器1.定义2.组成3.分类二、典型8位微处理器结构和特点1.8位微处理器2.8051微处理器三、典型16位微处理器结构和特点1.16位微处理器2.16位微处理器MC68HC912DG128A四、典型32位微处理器结构和特点1.ARM处理器2.MIPS系列3.PowerPC五、DSP处理器结构和特点1.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特点2.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器3.DSP的发展方向六、多核处理器的结构和特点1.多核处理器概述2.典型多核处理器介绍2.2嵌入式系统的存储体系一、存储器系统概述1.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2.高速缓存(cache)3.存储管理单元MMU二、嵌入式系统存储设备分类1.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2.存储器部件的分类3.存储器的组织和结构的描述三、ROM的种类和选型1.常见ROM的种类2.PROM、EPROM、E2PROM型ROM的各自典型特征和不同点四、Flash Memory的种类和选型1.Flash Memory的种类(NOR和NAND型)2.NOR和NAND型Flash Memory各自的典型特征和不同点五、RAM的种类和选型1.常见RAM的种类(SRAM、DRAM、DDRAM)2.SRAM、DRAM、DDRAM各自的典型特征和不同点六、外部存储器的种类和选型1.外存概述2.硬盘存储器的基本结构与分类3.光盘存储器4.标准存储卡(CF卡)5.安全数据卡(SD卡)2.3嵌入式系统输入输出设备一、嵌入式系统常用输入输出设备1.概述2.键盘、鼠标3.触摸屏4.显示器5.打印机6.图形图像摄影输入设备二、GPIO原理与结构1.原理2.结构三、AD接口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概述2.AD转换方法3.AD转换的重要指标四、DA接口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DA转换的工作原理2.DA转换的主要指标五、键盘接口基本原理与结构1.键盘的分类2.用ARM芯片实现键盘接口六、显示接口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液晶显示器LCD显示接口原理与结构2.电致发光3.LCD种类4.LCD的设计方法5.其他显示接口原理与结构七、显示接口的基本原理与结构1.触摸屏原理2.电阻触摸屏的有关技术3.触摸屏的控制4.触摸屏与显示屏的配合八、音频接口基本原理与结构1.音频数据类型2.IIS音频接口总线2.4嵌入式系统总线接口一、串行接口基本原理与结构1.串行通信的概念2.串行数据传送模式3.RS232串行接口4.RS422串行接口5.RS485串行总线接口二、并行接口基本原理与结构1.并行接口的分类2.并行总线三、PCI总线1.概述2.特点3.32位PCI系统的引脚分类4.PCI总线进行读操作四、USB通用串行总线1.概念2.主要性能特点B系统描述4.物理接口B电压规范6.总线协议7.健壮性B接口工作原理五、SPI串行外围设备接口1.概念2.使用信号3.同外设进行连接以及原理4.工作模式六、IIC总线1.概念2.特点3.操作模式4.通用传输过程及格式5.工作原理七、PCMCIA接口1.内存卡的种类2.16位PCMCIA接口的规范与结构2.5嵌入式系统网络接口一、以太网接口基本原理与结构1.以太网基础知识2.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实现方法3.在嵌入式系统中主要处理的以太网协议4.网络编程接口二、CAN总线1.概念2.特点3.位时间的组成4.CAN总线的帧数据格式5.在嵌入式处理器上扩展CAN总线接口三、XDSL接口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概念2.XDSL技术的分析3.各类XDSL的特点四、无线以太网基本原理与结构1.概念2.标准3.网络结构4.接口设计和调试五、蓝牙接口基本原理与结构1.蓝牙技术2.蓝牙技术的特点3.蓝牙接口的组成4.链路管理与控制5.蓝牙接口的主要应用六、1394接口基本原理与结构1.发展过程2.应用领域3.IEEE 1394的特点4.IEEE 1394的协议结构2.6嵌入式系统电源一、电源接口技术1.AC电源2.电池3.稳压器二、电源管理技术1.电源管理技术2.降低功耗的设计技术2.7电子电路设计基础一、电路设计1.电路设计原理2.电路设计方法(有效步骤)二、PCB电路设计1.PCB设计原理2.PCB设计方法(有效步骤)3.多层PCB设计的注意事项(布线的原则)4.PCB螯合剂中的可靠性知识三、电子设计1.电子设计原理四、电子电路测试1.电子电路测试原理与方法2.硬件抗干扰测试嵌入式系统软件及操作系统知识3.1嵌入式软件基础一、嵌入式软件概述1.嵌入式软件的定义2.嵌入式软件的特点二、嵌入式软件分类1.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3.支撑软件三、嵌入式软件的体系结构1.无操作系统的情形2.有操作系统的情形四、设备驱动层1.板级支持包2.引导加载程序3.设备驱动程序五、嵌入式中间件1.定义2.基本思想3.分类3.2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1.概述2.功能3.特点4.组件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的类型分类2.按响应时间分类3.按软件结构分类三、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1.Vxworks2.嵌入式linux3.Windows CE4.Uc/os-II5.Palm OS3.3任务管理一、单道程序技术和多道程序技术1.定义2.实例二、进程、线程和任务1.进程2.线程3.任务三、任务的实现1.任务的层次结构2.任务的创建与终止3.任务的状态4.任务控制块TCB5.任务切换6.任务队列四、任务调度1.任务调度概述2.先来先服务算法3.短作业优先算法4.时间片轮转算法5.优先级算法五、实时系统调度1.任务模型2.RMS算法(单调速率调度算法)3.EDF算法(最早期限优先调度算法)六、任务间的同步与互斥1.任务之间的关系2.任务互斥3.任务互斥的解决方案4.信号量5.任务同步6.死锁7.信号七、任务间通信1.概念2.分类3.共享内存4.消息传递5.管道3.4存储管理一、存储管理概述1.存储管理方式2.内存保护3.实时性要求二、存储管理方案的种类1.实模式方案2.保护模式方案三、分区存储管理1.概念2.固定分区存储管理3.可变分区存储管理4.分区存储管理实例四、地址映射1.地址映射概述2.静态地址映射3.动态地址映射五、页式存储管理1.基本原理2.数据结构3.内存的分配与回收4.地址映射5.页式存储管理方案的特点六、虚拟存储管理1.程序局部性原理2.虚拟页式存储管理3.页面置换算法4.工作集模型3.5设备管理一、设备管理基础1.概述2.访问硬件寄存器的方法二、IO控制方式1.程序循环检测方式2.中断驱动方式3.直接内存访问方式(DMA)三、IO软件1.中断处理程序2.设备驱动程序3.设备独立的IO软件4.用户空间的IO软件3.6文件系统一、嵌入式文件系统概述1.基本概念2.嵌入式文件系统同桌面文件系统的区别3.常见的嵌入式文件系统二、文件和目录1.文件的基本概念2.文件的使用3.目录三、文件系统的实现1.数据块2.文件的实现3.目录的实现4.空闲空间管理嵌入式软件程序设计4.1嵌入式软件开发概述一、嵌入式应用开发过程1.步骤2.与桌面系统开发的区别3.示例二、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点1.需要交叉编译工具2.通过仿真手段调试3.开发板是中间目标机4.可利用的资源有限5.需要与硬件打交道三、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挑战1.软硬件协同设计2.嵌入式操作系统3.代码优化4.有限的IO功能4.2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一、概述二、程序设计语言概述1.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2.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3.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4.程序语言的发展概述5.嵌入式程序设计语言三、汇编语言1.基本原理2.ARM汇编语言四、面向过程的语言1.基本概念2.数据成分3.运算成分程序语言的运算成分4.控制成分五、面向对象的语言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六、汇编、编译与解释程序的基本原理1.汇编程序基本原理2.编译程序基本原理3.解释程序基本原理4.3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一、要求二、宿主机、目标机1.宿主机2.目标机3.宿主机与目标机的连接三、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1.软件开发阶段2.编辑器3.编译器4.调试及调试工具5.软件工程工具四、集成开发环境1.IDE的发展2.Tornado3.WindowsCE应用程序开发工具4.Linux环境下的集成开发环境4.4嵌入式软件开发一、嵌入式平台选型1.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阶段2.软硬件平台的选择二、软件设计1.软件设计的任务2.模块结构设计3.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4.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方法三、嵌入式程序设计1.BootLoader设计2.设备驱动程序设计3.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四、编码1.编码过程2.编码准则3.编码技术五、测试1.软件测试2.测试的任务3.测试的方法和分类4.嵌入式软件测试的步骤5.覆盖测试六、下载和运行1.TFTP2.编程器的固化4.5嵌入式软件移植一、概述1.嵌入式软件的特点2.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的考虑3.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4.嵌入式软件的移植二、无操作系统的软件移植1.概述2.基于层次化的嵌入式应用软件的设计三、有操作系统的软件移植1.概述2.示例四、应用软件的移植1.应用软件实现涉及的两方面2.移植应用软件是需考虑的因素3.软件开发时需遵守的原则嵌入式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5.1系统开发过程及其项目管理一、概述二、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的划分方法1.常用开发模型1.1边做边修改模型1.2瀑布模型1.3快速原型模型1.4增量模型1.5螺旋模型1.6演化模型2.需求分析3.设计3.1系统架构设计3.2硬件子系统设计3.3软件子系统设计4.系统集成与测试三、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管理工具1.项目管理概述2.项目范围管理3.项目成本管理4.项目时间管理5.软件配置管理6.软件配置管理的解决方案四、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知识1.建模工具2.编程工具3.测试工具5.2系统分析基础知识一、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1.需求工程的概念2.相关术语二、用户需求1.概念2.关于Ada编程环境的需求示例3.编辑软件设计模型的CASE需求文档的示例4.特别的用户需求示例三、系统需求1.概念2.替代自然语言描述的系统分析方法四、系统规格说明书的编写方法1.系统规格说明书2.书写用户需求应遵循的简单原则3.需求文档的可能用户以及使用文档的方式4.Heninger(1980)对软件需求文档提出的要求5.IEEE标准为需求文档提出的结构6.编写系统规格说明书应重点注意的内容5.3系统设计知识一、传统的设计方法1.瀑布模型的组成部分2.瀑布模型法的优缺点3.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4.软硬件协同设计二、实时系统分析与设计1.实时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2.实时系统的开发方法三、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1.软硬件协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2.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流程3.软硬件协同设计的优点4.系统涉及到组成部分5.4系统实施基础一、系统架构设计1.系统架构设计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2.系统架构设计原则和概念二、系统详细设计1.系统详细设计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2.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用到的设计方法概述三、系统测试1.系统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作用2.系统测试类型3.系统测试的策略5.5系统维护知识一、系统运行管理1.运行管理制度2.日常运行管理内容3.系统软件及文档管理二、系统维护知识1.系统可维护性概念2.系统维护的内容及类型3.系统维护的管理和步骤三、系统评价知识1.系统评价的目的和任务2.系统评价的指标嵌入式系统设计6.1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特点一、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三、嵌入式系统的特点1.软硬件协调并行开发2.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系统3.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多样性RTOS4.与台式机相比,可利用资源很少5.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交叉开发环境6.嵌入式系统的程序需要固化7.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难度较大8.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开发需要强大的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的支持9.其他方面6.2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一、概述1.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要求2.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流程的阶段二、产品定义1.产品功能与产品性能2.产品定义三、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划分1.性能原则2.性价比原则3.资源利用率原则四、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1.概述2.嵌入式系统硬件的选择3.硬件功能模块划分4.硬件的可靠性五、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1.嵌入式开发过程中的角色2.进行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方面六、系统集成和测试1.系统集成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运行测试程序2.嵌入式系统集成过程中的调试工具3.嵌入式系统的软件测试的方法6.3设计示例:嵌入式数控系统一、嵌入式系统采用的设计方法1.传统设计方法2.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二、数控系统简介1.概述C系统构成三、需求分析1.功能要求2.非功能要求四、系统体系结构设计1.系统软硬件划分2.硬件系统划分3.系统软件功能划分五、硬件设计1.板级设计2.芯片级硬件设计六、软件设计1.软件接口设计2.系统软件模块划分七、系统集成与测试1.功能干涉测试2.压力测试3.容量测试4.性能测试5.安全测试6.容错测试。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外设接口与控制方法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外设接口与控制方法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它被设计用于特定的应用领域,通常需要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
外设接口是嵌入式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通道,而控制方法则是嵌入式系统用于管理和控制外设的软件和算法。
在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外设接口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以太网接口和无线接口等。
每种接口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串行接口是一种通过一个bit传输数据的接口,它使用单个传输线路来传输数据。
串行接口具有低功耗、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在嵌入式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常见的串行接口标准包括RS-232、RS-485和I2C等。
RS-232是一种常见的标准,用于在计算机和外设之间传输数据。
RS-485接口适用于在长距离传输数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
I2C接口是一种简单的串行接口,广泛用于连接各种外设,如传感器和存储器等。
并行接口是一种同时传输多个bit的接口,它使用多个传输线路来传输数据。
并行接口具有高带宽和高速度的优势,适用于要求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
常见的并行接口标准包括PCI、PCIe和ISA等。
PCI接口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广泛应用于桌面电脑和服务器等系统。
PCIe接口是一种新一代的高速扩展总线接口,用于连接图形卡和其他高性能设备。
ISA接口是一种老式的并行接口,现已不常见。
USB接口是一种通用的串行总线接口,它是嵌入式系统中最常见的接口之一。
USB接口具有热插拔、高带宽和灵活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外设。
USB接口分为多个版本,包括USB 1.0、USB 2.0和USB 3.0等。
USB 1.0接口适用于低速和全速设备,如键盘和鼠标等。
USB 2.0接口提供高速传输速度,可以连接数码相机和移动存储设备等。
USB 3.0接口是当前最新的USB标准,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功率输出能力。
以太网接口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的接口,它使用以太网协议传输数据。
以太网接口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网络通信功能,如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嵌入式系统Internet接口设计
12 1C 8 0A主要功能模块和特 点 .. S 9 0 C 8 0 A 部功 能模块主要是 8 2 3 S90 0 . 介质访 问控制块 ( A C) 0 3介质 M 。8 2. L . 方问控制块 支持 全双 工操 作 ,完 全依 照 IE 8 2 3 太网标准 ,它 负责处理有关 E E 0.以
术 ,介 绍 了设 计 嵌 八 式 系统 网络 接 口模 块 所 需要 的 核 心 以太 网控 制 器 c 8 0 S 0 A, 分析 网 9
C g a C 0 I XX y n l 8 5F X系列单片机是令 集成 混合信号 在片 系统 单片机 ,即 SOC (y tm i h p 。C 0 1 XXX单片 s se Ol i ) 8 5 F c
l 圳解决 方 案 。
的低 功耗 、性 能优 良的 l 6位以太 网控制
器,它的封装是 l 0 p n 0 一 i TQF P,该芯
当 C 8 0 A收到 由MC S 90 U发来的数据
片的 突 出特 点 足 使H 灵活 ,其 物理 层接 { n、数据 传输 模式 和工 作模 式 等都 能根 据需 要而 动态 调 整 ,通过 内部 寄 存器 的
储 ,J 允n 现场更新 8 5 件 。片 内有 { : : 0 l
以 太 网 ;C 8 0 A;C8 51 0 S 9 0 0 F 0;T P P 2 C /J
适用十 1O操 作模式,存储 器操 作模 /
式 和 DM A 操 作 模 式 ; 支 持 l Ba e 2、 0 s l B s5 l B sT的 AUI 门; 自动 生 0 ae 、 0 ae 接
维普资讯
基金项 目:桂 林工学 院青年教 师扶持基金项 目
嵌入式系统 I tr e 接 口设计 nen t
《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大纲(EmbeddedMicroprocessorSystem)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典型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与开发过程,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为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发展、嵌入式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分类(二)掌握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及ARM汇编语言(H)掌握嵌入式1inUX 操作系统内核结构及文件系统(四)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流程、典型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五)掌握基于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典型接口设计(六)初步掌握基于嵌入式1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一、嵌入式系统简介二、嵌入式处理器第二章嵌入式系统一般设计方法一、嵌入式系统的层次结构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第三章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一、ARM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二、指令系统三、基于ARM体系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章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一、基于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二、存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三、通用I/O接口的设计第五章嵌入式1inux操作系统一、1i1IUX及其应用二、嵌入式1inux内核三、嵌入式1inUX文件系统第六章嵌入式1inux系统的Boot1oader设计一、Boot1oader的基本概念二、Boot1oader的具体实现重点:Boot1oader的基本概念难点:BOOt1Oader的具体实现第七章嵌入式1inux程序设计基础一、嵌入式1inUX开发基础二、1inUX的常用工具三、嵌入式1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四、交叉开发环境重点:嵌入式1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难点:交叉开发环境第八章嵌入式1inux系统的驱动开发一、1inUX下的设备驱动程序简介二、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三、典型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分析第九章嵌入式网络程序设计一、嵌入式以太网基础知识二、以太网接口设计三、1in1IX网络编程实现重点:以太网接口设计、1inUX网络编程实现难点:1inUX网络编程实现第十章嵌入式1inux图形用户界面编程一、1inux图形开发基础二、嵌入式1inIIX图形用户界面简介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安排适当课外作业。
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指南(原书第2版)
orm.c
5.20
2
ledRGB_sam_
class_platf
orm.ko演示
3 5.21用户态中
的平台设备驱 动
4
5.22用户定义 的I/O:UIO
5 5.23实验5-4:
“LED UIO平 台”模块
5.25代码清单5-5: UIO_app.c
5.24代码清单5-4: led_sam_UIO_plat
7.12
1
int_imx_key
_wait.ko演示
2
7.13内核线程
3 7.14实验7-3:
“keyled类” 模块
4 7.15代码清单
7-3: keyled_imx_ class.c
5 7.16
keyled_imx_ class.ko演示
8.1查询ARM的MMU转 换表
8.2 Linux地址的类 型
7.5代码清单7-1: int_imx_key.c
7.4实验7-1:“按 钮中断设备”模块
7.6 int_imx_key.ko演
示
1
7.7延迟工作
2
7.8内核中的 锁
3
7.9内核中的 睡眠
4 7.10实验7-2:
“睡眠设备” 模块
5 7.11代码清单
7-2: int_imx_key _wait.c
imx_with_pa
rameters.c
5
3.8 helloworld_
imx_with_pa
rameters.ko
演示
3.10代码清单3-4: helloworld_imx_w
ith_timing.c
3.9实验3-3: “helloworld计时”
基于ARM和LwIP的嵌入式以太网接口设计
,
(.L 4 6 r ,ina g 1 7 6Ch a2Ame oi n i ei ol eX’ 7 7 , ia 1P A9 0 4amy a y n 7 0 , i ;.r dP leE gn r gC lg ,in 1 0 7Ch ) X 3 n c e n e a 0 n
计算 机光盘 软件 与应 用
21 0 1年第 1 5期 C m u e DS f w r n p l c t o s o p t rC o t a ea dA p ia in 软件设计开发
基于 A M 和 L I R w P的嵌入式以太网接 口设计
向远 明 ,胡健 生
(. 1中国人民解放 军 90 4 队 ,陕西成 阳 7 30 ;2武警工程学院 ,西安 46 部 17 6 .
da r m,h rve r g a a d teta p a tofLwI o te ¥ C4 B0 ,ndi lo gv st et efo c atoft o mun c to ig a t ed i rp o m rns ln r n h Pt h 3 4 X a as ie h h w h r c m t l he iai n f n to . r ug h b gng ofs t ae a d a d r , sr aie h r s iso f e u ci nTh o h te de ug i of r w n h r wa ei ha e lz d t e ta m s in o mbe d d Ete e t . a t n d e h m tdaaI c n be t a le h e u rmi it r m b d e t o km e tn h e do aac le to nda t o ro . pp idi tem dim o n au ee e d dnew r . eigt en e fd t o lcin a uoc nt 1 n Ke w o dsEmb d e - hene; r wa ei tra eDrve- r g a ; y r : e d d Et r tHa d r—ne fc ; i rp o r m Lwl P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通信接口介绍与实践
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通信接口介绍与实践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硬件和软件的计算系统,旨在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通信接口在嵌入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允许不同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本文将对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通信接口进行介绍,并提供实际应用实践。
1. 串行通信接口串行通信接口通过逐位传输数据来实现通信。
它在嵌入式系统中非常常见,因为它可以使用少量的引脚来传输大量的数据。
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包括RS232、RS485、SPI(串行外设接口)、I2C(双向串行总线)等。
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
它使用一对差分信号线进行数据的传输。
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串口连接电脑和嵌入式系统,实现数据的收发和调试。
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标准,可以连接多个设备。
它适用于在远距离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可达数千米的传输距离。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使用RS485实现远程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或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
SPI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的外设和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它使用四根信号线(主机输入、主机输出、时钟和片选)来实现数据传输。
常见的SPI外设包括存储器芯片、传感器和显示器等。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SPI接口读取传感器数据或控制外部设备。
I2C是一种双向串行总线,适用于通过两根信号线(数据线和时钟线)连接多个设备。
它使用地址和数据进行通信,并支持多主机模式。
在嵌入式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I2C总线连接不同的传感器、存储器和其他外设。
实践上,可以使用I2C总线读取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或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 并行通信接口并行通信接口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位的数据,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但需要更多的引脚。
常见的并行通信接口包括ATA(并行ATA)、PCI(周边组件互连)、PCIe(PCI Express)等。
ATA是一种常见的并行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存储设备(例如硬盘驱动器)和主机系统。
openwrt路由功能实现原理
OpenWrt路由功能实现原理1. 什么是OpenWrtOpenWrt是一个用于嵌入式设备的开源Linux操作系统,特别设计用于路由器。
它提供了一个完全可定制的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或删除软件包,并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
OpenWrt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灵活、可扩展和可定制的操作系统,以满足各种路由器的需求。
2. OpenWrt的基本原理OpenWrt的基本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2.1 Linux内核OpenWrt使用Linux内核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
Linux内核是一个开源的、免费的操作系统内核,提供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OpenWrt使用Linux内核来管理硬件设备、提供网络功能和运行用户空间程序。
2.2 文件系统OpenWrt使用SquashFS文件系统作为根文件系统。
SquashFS是一种只读压缩文件系统,它可以将文件系统的内容压缩成只读的镜像文件,节省存储空间。
OpenWrt将根文件系统存储在路由器的闪存中,以提供持久的存储。
2.3 用户空间OpenWrt的用户空间是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包括一系列的用户空间工具和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通过SSH或Web界面访问OpenWrt的命令行界面,并在用户空间中执行各种命令和操作。
用户空间提供了路由器的管理和配置功能。
2.4 网络功能OpenWrt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包括路由、防火墙、NAT、DHCP、DNS等。
这些网络功能是通过Linux内核的网络协议栈实现的。
OpenWrt可以将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地址。
它还可以根据配置规则过滤和处理数据包,以提供安全和可靠的网络连接。
2.5 软件包管理系统OpenWrt使用opkg作为软件包管理系统。
opkg是一个轻量级的包管理工具,用于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包。
用户可以使用opkg命令从OpenWrt的软件仓库中下载和安装各种软件包,以扩展和定制系统的功能。
嵌入式Arm—Linux系统的网卡驱动程序的分析与实现
一一一 Ⅺ 一
甜
包 括 实 际 的设 备 ( 网卡 ) 虚 拟 设 备 ( 虚 拟 局 域 如 和 如
网) 。网络设 备可 分为 不 同的类 型 , 以太 网 和令 牌 环 如
作 。 因此 , 编写驱 动程序 , 要 首先 要对设 备具 有准确 的
a a y i g h Li u n t r d i e s r c u e e e r h n a d e l i g h wo k n p i cp e n k y n l z n t e n x e wo k rv r t u t r ,r s a c i g n r a i n t e z r i g rn i l a d e t c n lge f e h o o is o Ar Li u e wo k d v c m a i g o t e e a mp r a t p r s o e e a n t r rv r m- n x n t r e ie, k n u s v r l i o t n a t f g n r l e wo k d i e s r c u e, i h i c u e t e d vc e it a i n,I i a ii g e c e i e t u t r wh c n l d h e ie r g s r to n t l n a h d v c ,mo u e u l a i g,t ed vc t o s i z d l n o d n h e ie me h d ( p n, t p, e d n n e ev n ) I d ii n,i t r u to s i t o u e o e p a n t e p o e s o e e v n o e s o s n i g a d r c i i g . n a d to n e r p in i n r d c d t x li h r c s fr c ii g i f r t n F n l r v d e wo k i t r a e s a d r b s d o h r e . n o ma i . i a l we p o i e a n t r n e f c t n a d, a e n Et e n t o y Ke r s n t r e ie d i e , mb d e o t r Ar — i u CS 9 0 y wo d : e wo k d v c r r e e d d s fwa e, m L n x, 8 0 v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题库第二套(整理过)
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嵌入式系统逻辑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一样,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B:硬件的主体是CPU和存储器,它们通过I/O接口和I/O设备与外部世界联系C:嵌入式系统的CPU主要使用的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嵌入式系统的软件配置有些很简单,有些比较复杂2:下面关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适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微处理器B:它的英文缩写是DPSC:它支持单指令多数据(SIMD)并行处理的指令D:它能显著提高音频、视频等数字信号的数据处理效率3:片上系统是嵌入式处理器芯片的一个重要品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SoC已经成为嵌入式处理器芯片的主流发展趋势B:它是集成电路加工工艺进入到深亚微米时代的产物C:片上系统使用单个芯片进行数据的采集、转换、存储和处理,但不支持I/O功能D:片上系统既能把数字电路也能把模拟电路集成在单个芯片上4:按照软硬件技术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可以把嵌入式系统分为哪三大类?()。
A:高端系统、中端系统和低端系统 B:军用系统、工业用系统和民用系统C:硬实时系统、准实时系统和非实时系统 D:片上系统、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5:半导体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
下面有关集成电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集成电路有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等多种,嵌入式处理器芯片一般属于大规模集成电路B:集成电路的制造大约需要几百道工序,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非常高C:集成电路大多在硅衬底上制作而成,硅衬底是单晶硅锭经切割、研磨和抛光而成的圆形薄片D:集成电路中的电路及电子元件,需反复交叉使用氧化,光刻,掺杂和互连等工序才能制成6:一幅1024 x 768的彩色图像,每个像素使用16位表示,采用压缩比为5倍的算法压缩图像数据之后,其数据量大约是多少MB?()。
A:0.3 B:0.5 C:1 D:1.57:以太网中计算机间以帧为单位进行通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以太网数据帧内容的是()。
基于KSZ8841的S3C2442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
M皿portdriver的^口函数为Div口Er娜<),操作系统加载KS8841
dll后第一个要调用的函数就
是DnwEntry0。它的主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I)调用N击sMkniall砷、怖p酬)函数通知NDIS库一个小端口网卡正在被初始化并将要把小端
Minilkrt的相芙接口函数(Minipoftlnitmli叫),M向p础es叫).M面岫蛳mptIi孤出e玎).
方案,采用了工业级以太网控制器KSZ8841成功实现了嵌入式系统网络数据交换。论文在
重点阐述了网络接口电路基础之上,对Windows CE系统网络部分KSZ8841的驱动程序和
注册表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3C2442、以太网接口、KSZ8841、NDIS、Windows CE
A Design of Ne饥ork Interface of S3 C2442 Embedded System Based
2.KSZ8841工作原理
2.1.KSZ8841的主要特性和总体结构 KSZ8841M是美国麦克莱尔(Micrel)公司推出的工业级IO/100M快速以太网控制芯片。
KSZ8841M具有通用的处理器接口,10/100M自适应,8k字节静态存取存储器,低功耗、高处理
性能,支持3.3V到5V的容差,支持8位、16位、32位通用主机接口来适应不同处理器对内部存
在完成了驱动程序之后,我们还需要在Platform.reg文件中对KSZ8841的注册表项进行相应的
设置: [HKEy LOCAL MACHINE、CommkKS8841] ”DisplayName¨-”Micrel KS8841 Ethemet Driver”
”Group”=。on
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与应用
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的通信接口设计与应用是指在嵌入式系统中,设计并应用各种通信接口,以实现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与通信。
通信接口是嵌入式系统中与外界进行数据传输的纽带,它负责将系统内部的数据格式转换为外部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并通过各种通信协议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嵌入式系统中,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信接口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实际需求,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延迟、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通信接口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外部设备进行适配,确保系统与外部设备能够正常地进行数据传输与通信。
同时,通信接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兼容性,以便在系统升级或替换外部设备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接口的切换与适配。
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接口有串口、并口、USB、以太网、SPI、I2C等。
不同的通信接口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外部设备。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通信接口进行介绍。
首先是串口(UART),串口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接口,其特点是简单、可靠、成本低。
串口通信在嵌入式系统中广泛应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简单的数据传输与通信。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数据按比特位串行方式传输,通信速率通常为几十到几百万波特率。
串口通信使用较少的引脚,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
其次是并口(Parallel Port),并口是一种传统的并行通信接口。
它可以同时传输多个比特数据,因此数据传输速度快,但需要较多的引脚。
并口通常用于与打印机、显示器等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与通信。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接口之一。
它具有插拔方便、传输速度快、灵活性高等优点。
USB通信接口支持热插拔,能够实现设备的即插即用。
USB通信接口适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摄像头、打印机等,实现数据传输与通信。
以太网(Ethernet)是用于局域网中计算机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接口。
以太网通信接口使用双绞线实现数据传输,传输速率高达几百兆甚至几千兆。
13以太网接口与Linux网络驱动程序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17
网络的应用与测试
cat /proc/net/dev ifconfig eth0 192.168.0.111 route add -net default gw 192.168.0.254 netmask 0.0.0.0 /etc/resolv.conf:nameserver 202.106.196.115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15
Linux系统内核的网络设备结构
结构体struct net_device来表示网络设备在内核中的运行情况 所有的网络设备都是通过以dev_base为头指针的设备链表来管理的 dev_base在内核源码的drivers/net/space.c文件中被定义: struct net_device *dev_base = &loopback_dev; 设备链表的定义与初始化 内核中的网络设备的初始化是通过net_dev_init函数实现的 drivers/block/genhd.c中有的device_init函数的定义 网络设备的模块加载,通过register_netdevice(net/core/dev.c)注册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12
TCP协议 协议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TCP为两台 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 两台 性的端到端数据通信。主要包括: 发送方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并添加附加信息 (TCP头),包括顺序号,源、目的端口,控制、纠错信息等字段, 称为TCP数据报。并将TCP数据报交给下面的网络层处理。 接受方确认接收到的TCP数据报,重组并将数据送往高层。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18
网络数据抓包软件的使用
博创科技 嵌入互动
19
精选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课件
设备的控制操作
对设备的控制操作可通过文件操作数据结构中的ioctl()函数来完成。控制操作与具体的设备有密切关系,需要根据设备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设备的轮询和中断处理
轮询方式对于不支持中断的硬件设备,读写时需要轮流查询设备的状态,以便决定随后的数据操作。如果轮询处理方式的驱动程序被链接到内核,则意味着查询过程中,内核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解决办法是使用内核定时器,进行定期查询。
主设备号与次设备号
次设备号用于标识使用同一设备驱动程序的不同硬件,并仅由设备驱动程序解释 当应用程序操作某个设备文件时,Linux内核根据其主设备号调用相应的驱动程序,并从用户态进入内核态驱动程序判断次设备号,并完成相应的硬件操作。
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Linux运行在2种模式下内核模式用户模式内核模式对应内核空间,而用户模式对应用户空间。驱动程序作为内核的一部分,它对应内核空间,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其数据,
帧缓冲设备驱动程序
LCD分类
LCD可由为液晶照明的方式有两种:传送式和反射式传送式屏幕要使用外加光源照明,称为背光(backlight),照明光源要安装在LCD的背后。传送式LCD在正常光线及暗光线下,显示效果都很好,但在户外,尤其在日光下,很难辩清显示内容。 反射式屏幕,则不需要外加照明电源,使用周围环境的光线(或在某些笔记本中,使用前部照明系统的光线)。这样,反射式屏幕就没有背光,所以,此种屏幕在户外或光线充足的室内,才会有出色的显示效果,但在一般室内光线下,这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就不及背光传送式的。
文件操作结构体的主要函数
open: 用于打开文件设备release: 在关闭文件的调用read: 用于从设备中读取数据write: 向设备发送数据poll: 查询设备是否可读或可写ioctl: 提供执行设备特定命令的方法fasync: 用于设备的异步通知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及linux驱动1 以太网概述以太网(Ethernet)是当今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在一条电缆上,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扑结构。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按照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7层参考模型,以太网定义的是物理层(PHY)和数据链路层(对应以太网的MAC层)的标准。
2 嵌入式处理器上扩展以太网接口以太网接口控制器主要包括MAC乘PHY两部分,如图1所示为嵌入式处理器集成MAC层控制器。
MAC层控制器和PHY的连接是通过MII、RMII等接口实现的。
在IEEE802的标准系列中,数据链路层包括LLC和MAC两个子层。
其中MAC负责完成数据帧的封装、解封、发送和接受功能。
PHY层的结构随着传输速率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1OBaseT等网络,从以太网PHY芯片输出的就是传输所需的差分信号。
但是还需要一个网络隔离变压器组成图2的结构。
网络隔离变压器可起到抑制共模干扰、隔离线路以及阻抗匹配等作用。
本文介绍一种新款网络接口芯片DM9000A,它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与嵌入式CPU的接口,实现扩展以太网口的功能。
DM9000A是中国台湾DAVICOM公司推出的一款高速以太网接口芯片,其基本特征是:集成10/100M物理层接口;内部带有16K字节SRAM用作接收发送的FIFO缓存;支持8/16bit两种主机工作模式:通过HP认证的AUTO-Mdix(支持直接互连自动翻转)功能;支持TCP/IP加速,减轻CPU负担,提高整机效能;10ns I/O读写时间。
DM9000A以太网控制器遵循IEEE颁布的802.3以太网传输协议。
该电路还集成了EEPROM接口,自举时通过EEPROM接口输入到芯片中,从而实现自动初始化。
芯片和处理器的连接原理图就不列图表示了,处理器这里选择AT91RM9200,DM9000A与处理器连接时要注意:◆总线宽度读/写等待周期、时序匹配问题◆CS8900A芯片复位后,在总线上的默认地址如何配置与保存◆默认的中断号及中断触发模式问题(上升沿,还是下降沿;低电平,还是高电平触发)系统上电时,AT91RM9200通过总线配置DM9000A内部网络控制寄存器(NCR)、中断寄存器(ISR)等,完成DM9000A的初始化。
随后,DM9000A进入数据收发等待状态。
当AT91RM9200向以太网发送数据时,先将数据打包成UDP或IP数据包,并通过16 bit总线发送到DM9000A的数据发送缓存中,然后将数据长度等信息填充到DM9000A的相应寄存器内,使能发送。
当DM9000A接收到外部网络送来的以太网数据时,首先检测数据帧的合法性,如果帧头标志有误或存在CRC校验错误,则将该帧数据丢弃。
否则将数据帧缓存到内部RAM,并通过中断标志位通知AT91RM9200,由AT91RM9200对DM9000A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linux网络驱动程序3.1 Linux网络驱动程序体系结构Linux的网络系统主要是基于BSD UNIX的套接字(socket)机制。
在系统和驱动程序之间定义有专门的数据结构(sk_buff)进行数据传输。
系统支持对发送数据缓存,提供流量控制机制,提供对多协议的支持。
Linux网络驱动程序的体系结构可划分为图2所示的4个层次.Linux内核中提供了网络设备接口及以上层次的代码,所以移植(或编写)特定网络硬件的驱动程序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设备驱动功能层,主要是包括数据的接收,发送等控制。
Linux中所有的网络设备都抽象为一个接口,有结构体struct net_device 来表示网络设备在内核中的运行情况,即网络设备接口,此结构体位于网络驱动层的核心地位。
net_device中有很多供系访问和协议层调用的设备方法。
网络驱动就是要实现这些具体的设备方法。
3.2 网络设备的初始化由结构体net_device中的init函数指针所指向的初始化函数来完成。
网络的初始化是设备工作的第一步。
当系统加载网络驱动模块的时候,就会调用初始化过程。
首先利用函数:request_mem_region映射DM9000A的数据、地址端口,通过dmfe_probe函数检测网络物理设备是否存在,检测DM9000A内部串行NIC 的值是否正确,然后再对设备进行资源配置,构造设备的net_device数据结构。
包括一些低层硬件信息:base_addr(网络接口的I/O基地址),irq(安排的中断号)等。
3.3 打开设备和关闭设备open方法在网络设备被激活的时被调用,具体DM9000A的硬件初始化工作放到这里来做。
对于DMOOOOA需要完成的初始化包括:对DM9000A内部上电,软件复位,通过NCR寄存器设置网络工作模式,可以选择设置内部或者外部PHY、全双工或者半双工模式、使能唤醒事件等网络操作,对RX/TX中断使能,使能数据接收功能。
调用request_jrq()申请中断号登记中断处理函数,调用netif_carrier_on侦测连接状态。
启动定时器,调用netif_start_queue激活设备发送队列。
这里对DM9000A的中断设计做了一个特殊处理:通常AT91RM9200提供最多32个中断源,默认提供7个外部中断源,但对于较复杂的嵌入式系统,可能会面临中断源不够用的情况。
由于AT9lRM9200的PIO可以实现功能复用,因此可以把多余的IO引脚配置为可用的中断源。
故本系统中,设计DM9000A中断源与AT91RM9200外部I/O口PD8引脚相连。
一个PIO端口的32个引脚共享一个中断ID,只需要在中断状态寄存器中区分具体哪个引脚引起中断,然后转向特定的中断处理函数执行操作,就可以实现中断处理。
close所做的工作和open相反,主要释放open获得的资源,以减少系统负担。
3.4 数据包发送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是实现Linux网络驱动程序中两个最关键的过程,对这两个过程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驱动程序的整体运行质量。
数据传输通过hard_start_xmit函数实现,首先把存放在套接字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到网络芯片DM9000A内部的TX FIFO SRAM中,该缓冲区是由数据结构sk buff表示,把要传送的数据长度写入DM9000A中的传输包长度寄存器TXPLL和TXPLH中。
然后使能传输。
如果数据发送成功,则会触发一次中断。
实际中会出现多个数据帧传输,需要考虑做并发处理。
在发送时检测传输队例暂时满载时就要通过netif_stop_queue来暂停,当发送完成触发中断处理时,调用netif_wake_queue函数来重新启动传输队例。
网络传输由于系统忙或硬件的问题发生延迟,则会调用传送超时处理函数tx_timeout,对硬件复位操作。
3.5 数据包接收数据包的接收是通过中断处理,当有数据到达时,就产生中断信号,网络设备驱动功能层就调用数据包接收程序来处理数据包的接收,然后网络协议接口层调用netif_rx函数把接收到的数据包传输到网络协议的上层进行处理。
DM9000A接收缓存区中的每帧数据由4字节长的首部、有效数据和CRC校验序列构成。
首部4字节依次是01H、以太网帧状态、以太网帧长度低字节和长度高字节,数据包接收程序首先检测如果第一个字节是01H,则说明有数据;如果是00H,则说明无数据,需要进行复位。
然后调用函数dev_alloc_skb申请一块sK_buff结构缓冲区,从DM9000A读出数据放置到缓冲区里,根据获取的长度信息,判断是否读完一帧。
如果读完,接着读下一帧,直到遇到首字节是00H的帧,说明接收数据已读完。
接下来填充sK_buff中的一些信息,使之成为规范的sk_buff结构,最后调用netif_rx()函数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网络协议的上层。
最后,可通过两种方法加载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系统内核加载和模块加载。
4 网络的应用及测试通过读取/proc/net中的信息得到当前系统中的网络设备,通过它来测试:#cat/proc/net/devLinux网络配置可在应用程序中通过ifconfig和router两个命令实现,它们都可以在busybox软件包中找到。
可用以下命令来配置ip、网关、子网掩码和域名解析服务器:# ifconfig eth0 192.168.0.11O# route add -net default gw 192.168.0.254 netmask 255.255.255 .0# nameserver 202.106.196.115最后,通过Ping命令,来测试一下和主机的通信是否联通。
在本系统中通过。
在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及调试中,NFS起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不但可以通过NFS文件系统共享远程硬盘的文件,我们还可以mount远程文件系统直接作为嵌入式的根文件系统。
5 结论本文完成了Linux下扩展以太网接口及测试网络接口的研究,采用了以太网芯片DM9000,围绕太分析了嵌入式Linux 网络的基本原理。
最后我的嵌入式设备顺利连上网络。
同时本文为移植2.6内核的网络部分提供了移植方法。
浅谈Linux 内核开发之网络设备驱动赵昊翔, 软件工程师, Cisco Systems简介:本文介绍了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并从Linux 内核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网络设备驱动的开发方法和开发中的注意事项。
网络设备介绍网络设备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处理器如果想与外界通信,通常都会选择网络设备作为通信接口。
众所周知,在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网际互连)中,网络被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我们所讲的网络设备也包括两个层次,一层叫做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对应于OSI 的数据链路层;另一层叫做PHY(Physical Layer)层,对应于物理层。
常用的网络设备有很多,比如PPC85XX 的TSEC、AMCC 440GX 的EMAC、INTEL 的82559 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DMA 介绍网络设备的核心处理模块是一个被称作DMA(Direct Memory Access)的控制器,DMA 模块能够协助处理器处理数据收发。
对于数据发送来说,它能够将组织好的数据自动发出,无需处理器干预;对于数据接收来说,它能够将收到的数据以一定的格式组织起来,通知处理器,并等待处理器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