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 ppt课件
ppt课件
35
(一)、硬化型成骨肉瘤
肿瘤常起自骨膜下
及骨皮质,向各个方向
发展,侵犯骨皮质和骨
松质。
ppt课件 36
X 线 表 现:
1、骨膜反应
平行型 葱皮型
三角型
ppt课件 37
2、骨质变化
瘤骨,成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
有三种形态: 1). 象牙质: 为致密硬化,边缘 尚清的肿瘤中央部分; 2). 棉絮状瘤骨: 边缘不清,常 有环状钙化存在; 3). 针状瘤骨;密度明显增高, 为瘤组织侵犯软组织。
3 全关节结核(混合型结核)
滑膜、关节软骨、软骨下 骨质均受侵犯,关节面严重破 坏,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消 失,半脱位畸形,骨质疏松等 。
ppt课件
15
第五节
骨 肿 瘤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骨 肿 瘤?
骨肿瘤是指在多种不同 因素(内在、外在)的共 同刺激下,导致骨组织本 身或附属于骨的其它组织 细胞异常的新生细胞群。
ppt课件 56
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
1、生理性钙化移位 松果体或脉 络丛移位 2、局限性骨质改变 局限性骨质 增生或破坏 3、血管压迹改变 4、肿瘤钙化 颅咽管瘤等 5、碟鞍变化
ppt课件
57
第三节
副鼻窦和乳突
一、副鼻窦 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及 蝶窦。 (一)、正常副鼻窦 上颌窦位于鼻腔二侧,骨壁 清楚,密度较眼眶略低,筛 窦在鼻腔外侧,呈八字形。
ppt课件
18
骨肿瘤
良性
骨瘤 骨软骨瘤
过度
巨细胞瘤
恶性
原发 转移
ppt课件
19
X线检查的作用:
1、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判断 良、恶性。 2、可区分是原发或转移。 3、确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精选ppt
3
X线表现
1.早期-无阳性表现 软组织肿胀 轻微骨膜反应
2.骨小梁结构模糊 干骺端松质骨内斑片状低密度骨质破坏
3.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硬化 4.骨膜反应—花边状、洋葱皮样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精选ppt
6
CT、MRI表现
❖ 早期:软组织肿胀
皮下脂肪层及肌间隙模糊
❖ 进展期:干骺端松质骨内
筛孔状、斑片状骨质破坏
骨髓腔内密度增高(充满脓液)
骨膜反应
死骨形成
精选ppt
7
MSC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骨窗精选ppt
软组织窗 8
MRI表现
1.早期:骨髓充血、水肿、渗出、坏死
---长T1、长T2信号
周围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模糊
---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
2.进展期:骨髓内炎症
---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
骨皮质破坏
---虫蚀状长T1、长T2信号
骨膜反应
---环状T1、T2高信号
精选ppt
9
MRI T1WI
T精选2pWpt I
增强
10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诊断
精选ppt
1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 ❖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 好发部位---长骨(胫骨、股骨)干骺端 ❖ 感染途径---血行传播、创口感染、直接蔓延
精选ppt
2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 CT扫描 MRI扫描—首选 对骨髓及软组织炎症反应灵敏
化脓性骨髓炎PPT课件
急性骨髓炎以软组织肿胀,骨质不同程度破坏和轻度的骨 膜反应为特征。 慢性骨髓炎则以骨质增生硬化,骨膜新骨增生显著,骨膜 下大片骨坏死和死腔,包壳和瘘管形成为特征。
慢性骨髓炎病愈:骨质破坏与死骨消失。骨质增生硬化逐
渐吸收骨髓腔沟通。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Brode氏脓肿)】
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以儿童和青年多 见,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一般认为系低毒性感染或身 体抵抗力较强而使化脓性感染局限在局部)。临床主 要有局部疼痛和压痛,夜间明显,脓腔和血液内均不 能培养出细菌。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胫骨上端 及下端、股骨下端、肱骨下端的干骺区,病变早期破 坏区内充满脓性渗出液,此后为肉芽组织代替,周围
表现为慢性骨髓炎。
病理: 死骨,死腔,窦道形成
死骨排净后,窦道口闭合,儿童病例小的腔 隙可由新骨或疤痕组织充填,成人病例,腔隙内 可有致病菌残留,随 时可以复发。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X线诊断】
多因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所致。病理 以增生硬化为主。 X 线改变: (1) 大量骨质增生表现为骨膜增生,皮 质增厚,髓腔变窄→闭塞。(2)骨干增粗,外形不整, 而骨质破坏相对较小,较局限,并不明显。(3)死骨, 死腔存在,表现为沿长轴形成的长方形或条状高密度 影,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以上为慢性骨髓炎的特征 表现。(4)软组织萎缩。
病变呈局限性,骨皮 质增厚明显,无骨膜 反应
硬化性骨髓炎(Carre 氏骨髓炎)
为一种低毒性感染所引起的,以骨质硬化为主的
慢性骨髓炎。临床:
1、见于较大儿童,成人,好发于长骨骨干,偶
可见于下颌骨。
2、局部可有压痛,往往反复发作,病灶内不能
培养出细菌。
X线表现:
(1) 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髓腔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PPT.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影像学表现
X线与CT:
1.软组织的改变
2.骨质破坏 3.骨膜反应 4.死骨形成 5.骨信号 2.进展期: 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 3.炎症进一步发展:
骨质破坏区域长T1长T2信号
骨膜反应呈短T1长T2信号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Thank you
本单元课件制作:蒋蕾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学习目录 临床与病理
影像学表现 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临床与病理
临床表现:
1.致病菌
病理改变:
1.脓肿形成期
2.症状与体征
3.实验室检查
2.脓肿蔓延
3.死骨形成 4.骨膜增生 5.瘘管形成
病变早期X线与CT 表现多不明显,MRI为首选检查方法。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鉴别诊断
与骨结核鉴别
与尤文氏瘤鉴别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参考指南
• • • • • • •
《骨与关节影像诊断必读》陈晓光 人民军医出版社 《骨关节影像学》 王云钊 科学出版社 《骨关节X线诊断学》 李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伤科影像诊断学》 尹志伟 人民卫生出版社 《骨肿瘤诊断图谱》 李瑞学 天津科技出版社 《骨与关节MRI》 江 浩 上海科技出版社 《骨与关节软组织疾病影像学鉴别诊断》 徐爱德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PPT
慢性化脓性骨 髓炎病人的护
理PPT
目录 引言 护理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评估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言
病情表现和影响
护理原则
护理原则
多学科协作:医生、护士、营 养师等合作
个体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情 况定制
护理原则
疼痛管理:控制疼痛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感染控制: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护理原则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 持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外科创面护理:清洁、消毒与覆盖 镇痛管理: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
护理措施
活动和体位:注意患者的活动 度和体位
定期康复评估:评估患者康复 进展
护理措施
应对心理问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预防并发症: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评估
常规检查结果:血常规、炎症 指标等 体征观察:皮肤状况、伤口愈 合等
护理效果评估
患者自评:患者的自我感受和满意度 康复进展: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总结Βιβλιοθήκη 总结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护理是个 体化的 护理措施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总结
护理效果评估对康复很重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理PPT
目录 引言 护理原则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评估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引言
病情表现和影响
护理原则
护理原则
多学科协作:医生、护士、营 养师等合作
个体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情 况定制
护理原则
疼痛管理:控制疼痛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感染控制: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护理原则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 持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外科创面护理:清洁、消毒与覆盖 镇痛管理: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
护理措施
活动和体位:注意患者的活动 度和体位
定期康复评估:评估患者康复 进展
护理措施
应对心理问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预防并发症:防止合并症的发生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效果评估
常规检查结果:血常规、炎症 指标等 体征观察:皮肤状况、伤口愈 合等
护理效果评估
患者自评:患者的自我感受和满意度 康复进展: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总结Βιβλιοθήκη 总结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护理是个 体化的 护理措施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总结
护理效果评估对康复很重要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化脓性骨髓炎 (2)ppt课件
-
54
屈曲畸形
-
55
-
56
临床表现
3.放射学变化:早期有虫蚀状骨破坏与骨 质稀疏,并出现硬化区。有 层状骨膜反应,新生骨逐渐 变厚和致密,坏死脱落成为 死骨。X线片上死骨表现为 完全孤立的骨片,没有骨小 梁结构,浓白致密,边缘不
-
57
临床表现
规则,周围有空隙。CT片可以 显示出脓腔与小型死骨。部分 病例可经窦道插管造影显示脓
31
7:MR:在确定骨髓炎和软组织感染 方面MR明显优于X线和CT ,易于区分 骨髓腔内的炎性侵润与正常黄骨髓, 因此,可确定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感染。 T1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与高信号的 骨髓脂肪形成鲜明对比。T2对确定脓 肿很有价值,病灶的液体成分如脓液 和出血呈高信号,死骨呈低信号,其 周围组织呈高信号。
不清。 C: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状和
网状阴影,靠近肌肉部分呈纵行排列, 靠近外侧呈网状。
-
20
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消失
-
21
• 2:骨质破坏:发病10天后,长骨干 骺端由于血液循环增加,可出现局限 性骨质疏松。约半月后,骨小梁模糊 不清或消失,而形成多个小斑点状边 缘不清的骨质破坏区(筛孔状骨质破 坏),侵及骨皮质可引起骨皮质呈不 规则和不连续性的密度减低(虫蚀状 骨质破坏),以后逐渐融合成较大的 骨质破坏区
39ºC以上,有明显的毒血症症状。
-
14
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 1.早期:患区剧痛,局部皮温增高,
有局限性压痛,肿胀并不明 显。 2.后期:局部皮肤水肿、发红,压痛更为明显说 明此处已形成骨膜下脓肿。 再往后疼痛减轻,为脓肿穿破
-
15
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但局部红、
化脓性骨髓炎课件
化脓性骨髓炎
红肿热痛
化脓性骨髓炎
窦道形成
化脓性骨髓炎
临床检查
• 白细胞计数增高,在1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 • 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 • 局部脓肿分层穿刺。 • X-ray检查 难以显示1cm的骨脓肿 • CT检查 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 核素骨显像 发病后48小时有阳性结果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1:软组织肿胀:发病7-10天内,为软组织充血、水 肿所致,无特征性。 A: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B :皮下组织和肌肉间的分界线模糊不清。 C: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状和网状阴影,靠 近肌肉部分呈纵行排列,靠近外侧呈网状。
化脓性骨髓炎
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消失 化脓性骨髓炎
•3:骨膜增生:可为单层状、多层状、 波浪状或放射状。骨膜新生骨围绕骨 干的全部或大部,即包壳(又称骨 柩)。包壳被穿破可出现骨膜缺损。
化脓性骨髓炎
单层状
多层状
化脓性骨髓炎
波浪状
4:死骨:为小片状或长条状致密阴影。
化脓性骨髓炎
5:病变 继续发展 侵犯软组 织可形成 窦道或可 见小死骨 经窦道流 出。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 • 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 • 一般致病菌由位于皮肤或粘膜处的感染灶,在原发灶处理不当或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血循环。而菌拴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 血管,在此沉积,引起感染。 • 局部外伤可能是诱因。
化脓性骨髓炎
•在生长期,长骨Βιβλιοθήκη 干骺端血管特别丰富, 末梢血管呈弯曲状走行,终支吻合网形成 网状血管窦,血流缓慢,细菌容易在此处 停留、繁殖,形成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
红肿热痛
化脓性骨髓炎
窦道形成
化脓性骨髓炎
临床检查
• 白细胞计数增高,在1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 • 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 • 局部脓肿分层穿刺。 • X-ray检查 难以显示1cm的骨脓肿 • CT检查 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 核素骨显像 发病后48小时有阳性结果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1:软组织肿胀:发病7-10天内,为软组织充血、水 肿所致,无特征性。 A: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B :皮下组织和肌肉间的分界线模糊不清。 C: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状和网状阴影,靠 近肌肉部分呈纵行排列,靠近外侧呈网状。
化脓性骨髓炎
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消失 化脓性骨髓炎
•3:骨膜增生:可为单层状、多层状、 波浪状或放射状。骨膜新生骨围绕骨 干的全部或大部,即包壳(又称骨 柩)。包壳被穿破可出现骨膜缺损。
化脓性骨髓炎
单层状
多层状
化脓性骨髓炎
波浪状
4:死骨:为小片状或长条状致密阴影。
化脓性骨髓炎
5:病变 继续发展 侵犯软组 织可形成 窦道或可 见小死骨 经窦道流 出。
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 • 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 • 一般致病菌由位于皮肤或粘膜处的感染灶,在原发灶处理不当或
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血循环。而菌拴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 血管,在此沉积,引起感染。 • 局部外伤可能是诱因。
化脓性骨髓炎
•在生长期,长骨Βιβλιοθήκη 干骺端血管特别丰富, 末梢血管呈弯曲状走行,终支吻合网形成 网状血管窦,血流缓慢,细菌容易在此处 停留、繁殖,形成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组织深部脓肿
骨髓腔脓肿
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 3、骨的坏死和新骨形成
• (1)死骨的形成:
•
脓液将骨膜掀起,局部血供中断,骨缺血、
坏死,成为死骨。
• (2)包壳形成:
• 炎症刺激骨膜,产生新骨、形成包壳。
•
骨的不断坏死和新骨反复形成,导致骨干
增粗、形态改变。
二、诊断要点
•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1、发病急,一起病就寒战高热(39-41℃), 严重者出现惊厥或昏迷。 – 2、全身中毒症状:头痛、全身关节酸痛,食 欲不振,恶心呕吐,肝脾肿大,舌红、苔黄、 脉滑数。
• (三)中医辨证施治 • 1、急性期: • (1)脓末成者: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仙方活命 饮加减。 • (2)脓已成者:托毒排脓。托里消毒饮加减。 • 2、慢性期:补气养血。八珍汤加减。
结束
图(1)
(返回)
图(2)
(返回)
图(3) 骨膜反应
斑点状骨质吸收
(下一张)
图(4)
被剥离的骨膜 产生一层,反应性 新生骨,新骨逐渐 增厚,形成包壳, 有保证骨连续性的 作用。
• (二)感染途径
– 1、血源性感染:由身体某一部位感染病灶的细 菌通过血运,侵入骨组织。(中医:病后正气虚 弱,邪毒流窜入里,附于筋骨而发病。)
– 2、创伤性感染:细菌通过开放性创口直接
侵入到骨,造成骨的感染。(中医:皮肉破
损,气血瘀阻,复感邪毒而发。)
– 3、蔓延性感染:由邻近组织感染病灶的细
– 3、局部红、肿、热、痛,肌肉痉挛,压痛
剧烈。约3~4周后脓液溃破皮肤,形成窦道。
• (二)慢性骨髓炎
• 常由急性骨髓炎转化而成
– 1、全身症状轻,病久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
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无力。急性发作时
有短暂的寒战高热。
– 2、局部窦道流脓,夹有死骨排出,反复发作,
窦道口皮肤色素沉着,疤痕增生,肢体增粗、变
菌蔓延到骨组织。(中医:体虚不固,邪毒
蔓延,附于筋骨。)
• (三)病理变化 • 1、局部病灶的形成: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始发于干骺端 图(1),
其它则发于细菌直接入侵部位。
细菌
停滞于干骺端
形成干骺端脓肿
全身抵抗力强 脓肿吸收、病愈
全身抵抗力弱 脓肿扩大
局限性脓肿
• 2、干骺端脓肿的扩散
骨膜下脓肿
干骺端脓肿
形。图(2)
• (三)实验室检查 • 1、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可达90%以 上;血沉加快。 • 2、慢性期:脓液增多时,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窦道溃破后回复正常。
• 3、局部穿刺有脓液,细菌培养阳性。
• (四)X线检查: • 1、急性骨髓炎:发病二周内无明显变化,二周 后出现骨膜反应,随后有骨的破坏和增生改变。 图(3) • 2、慢性骨髓炎:骨质硬化,密度增高,骨干增 粗,形态改变,骨内有死腔和死骨。图(5)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
•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由化脓性细菌引 起的骨的感染。中医称为“附骨疽”、 “附骨痈”。多见10岁以下的儿童,好 发于四肢长骨,以胫骨为多见,其次是 股骨、肱骨和桡骨。
一、病因病机
• (一)致病菌
– 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5﹪;其次是: 溶血性链球菌,占10﹪;其余为大肠杆菌、绿脓 杆菌、肺炎双球菌。
控制症状者,应局部穿刺,如有脓液,及时切
开排脓。图(6早期
控制炎症和引流减压,防止炎症扩散和死骨形
• (二)慢性骨髓炎
• 1、治疗原则:
•
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疤痕和增生的肉芽 组织,消灭死腔。
• 2、手术方式: • (1)碟形术 图(7) • (2)带蒂肌瓣填充术 • (3)病骨切除术 • (4)截肢术
(返回)
图(5)
(返回)
图(6)
开窗
钻孔 (返回)
图(7)
碟形凿骨术(orr)
(返回)
谢谢大家
四、治疗
• (一)急性骨髓炎
– 1、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菌素(首选青霉素、 先锋霉素),体温下降后继续用药2~3周。
– 2、卧床休息、固定患肢,防止病理性骨折 (直至X片显示包壳坚固),牵引患肢,防止 关节畸形。
– 3、全身支持疗法: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输液、输血,增强抗病能力。
• 4、及时切开排脓:应用抗菌素2~3日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