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表现手法归纳大全
1. 感官表现手法
- 视觉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描绘物品的色彩、形状、大小等,如“山明水秀”。
- 听觉描写:用声音或语言描绘场景,如“潺潺流水”。
- 嗅觉描写:用气味描绘场景,如“花香四溢”。
- 味觉描写:用口味描绘场景或情感,如“苦涩的回忆”。
2. 比喻手法
- 直接比喻:把两种事物直接相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 暗喻:通过暗示来比喻,如“夜幕降临,城市穿上一件黑色的外套”。
- 拟人手法:把无生命的物体人格化,如“寒风呼啸”。
- 夸张手法:夸张描写,如“我心灵手巧,一把菜刀劈开五座山”。
3. 象征手法
- 物与义的象征:把物品或事物转化为某种意义,如“红色代表
革命”。
- 概念与义的象征:把抽象概念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世界上最
遥远的距离是没有相遇”。
- 动作与义的象征:把动作或行为转化为某种意义,如“一件衣
服掉在地上,它将永远不再属于那个人”。
4. 排比手法
- 连续使用同一结构的词语或短语,来加强语气,如“你给我一
滴水,我给你一片海。
”
5. 赋予生命或意识手法
- 把物品、自然景象、抽象概念等赋予生命或人类的思维感情,如“春天在等待,它用万物换取时间”。
- 通过赋予色彩,来凸显情感或个性,如“他的笑容是阳光般温
暖的黄色”。
以上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常常会将不同的表现手法融
合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化。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
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总结概述: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艺术的创造来传达情感、思想和体验。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韵律、押韵、意象、比喻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总结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供参考。
1.韵律手法韵律是诗歌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来创造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韵律手法包括:- 抑扬格:一种由长音节和短音节交替出现的韵律模式。
- 对仗:一种通过对称排列相同韵律的词语或短语来创造韵律感。
- 断句:通过在句子中适当的位置停顿,创造出不同的韵律效果。
- 唱和:诗歌中多人参与的对答式韵律演唱。
- 音律:通过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2.押韵手法押韵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来创造出音乐感。
押韵手法包括:- 完全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完全一致。
- 半押韵:词语的末尾音韵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 头韵:诗句中的前几个词语的音韵相同。
3.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感触和想象力。
意象手法包括:- 视觉意象:通过对事物看、听、闻、味、触的描述来创造视觉感知。
- 听觉意象:通过对声音、音乐的描绘来创造听觉感知。
- 嗅觉意象:通过对气味的描绘来创造嗅觉感知。
- 味觉意象:通过对食物味道的描绘来创造味觉感知。
- 触觉意象:通过对物体的质地、触感的描绘来创造触觉感知。
4.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和类比来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手法包括:- 直接比喻:明确地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被描述的事物。
- 隐喻: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形象来创造一种深层次的比喻关系。
-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动态和情感。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可在以下中找到:[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韵律: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停顿的位置等音韵结构。
2.押韵:指诗歌中词语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似。
诗歌表现手法及举例
诗歌表现手法及举例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具体如下:1.象征:通过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例如,在“红玫瑰象征着热烈的爱情”中,红玫瑰就是爱情的一种象征。
2.比喻:通过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特征或情感。
例如,“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这里用花朵比喻她美丽的容颜。
3.拟人: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形态和情感,使其具有人的特点。
例如,“石头在哭泣”,这里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其哭泣的能力。
4.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概念,来突出其差异或强调其相似之处。
例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里通过对比黑夜和光明,强调了眼睛的特殊功能。
5.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尺寸、数量、程度等,来强调其特征或情感。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里夸张地描述了瀑布的高度。
6.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或思想。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通过描绘春天的江潮和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7.设问: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如,“是谁在唱歌?是鸟儿在唱歌。
”8.对偶: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短语放在一起,形成对仗的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9.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0.反语:用反话来表达本意,以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
例如,“你真是个天才!”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讽刺对方的能力不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被综合运用,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
1. 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表达感觉和思想,增强表达的意境和艺术感。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3. 拓展比喻:在比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拓展,多为修辞的修饰。
4. 象征:通过特定符号、意象或象征物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或意义。
5. 反讽:用戏谑或讽刺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事物的嘲弄和批评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义。
6. 对比: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比较其相似或相异之处,使意义更为鲜明。
7. 志喻:通过对形象或景物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绪,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8. 排比:运用连续并列的结构,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9. 倍数修辞: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
10. 衬托:通过对比和平衡,使主体更加突出和鲜明,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这些是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作主题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手法。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是指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十种艺术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功能。
以下是这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简要概述:1. 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借助其他事物或修辞手段。
作用是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或描绘人物行为来表达情感。
作用是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增加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3.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4. 融情于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结合,使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5. 因情造景: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
6. 虚实相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作用是使诗歌更具立体感和深远意境。
7.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8.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9. 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成语或古代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内涵。
10. 对比: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古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②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
(2)烘托
衬托分为反衬和正衬。
正衬又称为烘托。
烘托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3)用典
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
(4)象征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
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5)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6)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7)虚实结合
(8)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言语和节奏的巧妙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是诗人使用的工具和技巧,用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将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进行直观而巧妙的联系。
比喻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中国古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杜甫借助“月”和“故乡”的比喻,表达了思乡之情。
二、意象手法意象是诗歌中常用的形象描绘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选择,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例如,西班牙诗人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在《罗曼泊夫与月亮》中写道:“月亮碎了两次,我睡醒了两次。
”这里,洛尔卡通过“碎了两次”和“睡醒了两次”这个意象,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三、抒情手法抒情是诗歌表现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通过借助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感受,诗人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和感染读者。
例如,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我把彩虹捕了》中写道:“我把彩虹捕了,红、橙、黄、绿、蓝、紫。
在我的怀里它们变成了一块暖暖的光泽。
”这里,威廉·华兹华斯通过抒发内心的喜悦和敬畏之情,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四、节奏手法诗歌的节奏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音韵与格律的运用,诗人可以使作品在听觉上产生韵律感和回味感。
例如,古希腊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运用了英雄史诗的韵律格律,使作品在诵读和欣赏时具有一种流畅和动感。
这种节奏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也使读者更易于进入诗歌的世界。
五、对偶手法对偶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将两个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呼应和对比,诗人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复杂。
例如,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语言、韵律、意象等手段,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手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影响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
1. 抒情:诗歌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状态,这种表现手法往往使得诗歌更加动人。
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表达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比喻常常用于形容事物、人物、情感等。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词语的排列方式,如平仄、押韵、大小等,对仗可以使得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同时也表达了诗歌的节奏感。
4. 象征:象征是指通过使用特定的符号或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往往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5. 比拟:比拟是指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比拟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6. 借代:借代是指通过使用别人的事物来替代自己需要表达的事物,从而达到表达的效果。
借代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7. 问答:问答是指通过问和答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问答常常用于表达人物、情感、事物等。
除了以上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还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手法,例如描写、议论、叙事等。
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达作者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歌表现手法有哪些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感情。
3.托物言志:借助对事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感情。
4.用典抒情:引用典故或历史事件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5.情景交融:将情感与景物描写相结合,达到情感与景物的相互呼应。
6.对面落笔:通过对另一方的描写,间接表达诗人的感情。
7.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事件的描绘,讽喻现实,表达诗人的思想观点。
8.抑扬:通过压抑和张扬的手法,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
9.起兴:借助其他事物的描绘,引出诗歌的主题。
10.比兴:通过对比和类比的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1.触景生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引发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12.衬托: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3.烘托:通过渲染气氛和背景,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
14.虚实结合:将虚幻和现实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15.点面结合:将整体和局部相结合,形成全面而深入的描写。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的表现手法
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六、对照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 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 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例1:《燕歌行》 高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 鲜明,揭露深刻。 例2:《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 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 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例二: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初看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 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 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 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后两句是一组动态 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 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 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 风雪中得入柴门,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 “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来写 主人的美好心灵。旅途的艰难,风雪严寒,世态炎凉, 而在萧条的山村,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 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 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 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 筹的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 甫《登高》)以苍凉秋景衬诗人飘零之哀,“天台一 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以极高的天台衬天姥山之高。“寒蝉姜切”、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悲凉秋景衬离情之凄苦。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4.反衬
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9.铺垫
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10.伏笔 照应
例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6.虚实 结合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7.以小 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二乔命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此乃大事。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15种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而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诗歌表现手法中,表现的方式和手法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氛围。
以下是15种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个看似不相干,但实际上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的表现手法。
通过比喻,诗人可以创造出深刻的形象,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人,诗人可以让事物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
这种表现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增强诗歌的思想性和生动性。
3. 借景借景是一种将诗人所见所闻的景物作为诗歌表现内容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景,诗人可以将自然界中独特的景色、特征和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诗歌韵味。
4. 抒情抒情是一种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抒情手法,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使读者更加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5. 借代借代是一种将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手法。
借代手法常常被用于诗歌中,以达到比喻、拟人等效果。
6. 对比对比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对比,来突出其不同特征的表现手法。
通过对比,诗人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出诗歌中所要表达的观点。
7. 换喻换喻是一种将原本已经存在的词汇换成另一种新的词汇的表现手法。
通过换喻手法,诗人可以创造出更具有诗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8. 反复反复是一种将同样的词汇或者表述反复出现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通过反复,诗人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9. 拟声拟声是一种将声音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表现手法。
通过拟声,诗人可以为诗歌注入生动、形象的力量,使诗歌更加有感染力。
10. 借鉴借鉴是一种将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思想和语言等作为诗歌创作的参考来源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鉴,诗人可以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灵感和能量,创造出更有独特韵味的诗歌。
11. 押韵押韵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即将两个或多个词汇的末尾音节相同的称为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答案:
答案1:动静结合,忧愁地听着猿猴的叫声进入梦乡。动:猿猴声。静:睡。
答案2:前两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用江风的阴凉,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而后两句却写夜泊潇湘的情景,是作者内心虚构的,形成很大的对比。
参考答案:
第一、二句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诗人想到的是在于朋友分别后,朋友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就连梦中也无法排除。这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及惆怅的别情。
参考答案:
三四句意思是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句意1分,表现手法及作用2分。
【梳理归纳】
常用手法记心间
概念术语放在前
展开解释不空洞
结合诗意作分析
前后联系主旨断
2.这首诗前两句写X,后两句却写X,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3.请简要赏析X、X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从整首诗来看,“XXXXX,XXXXX”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6.诗歌X、X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草、柳、桃花、李花显示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特点1分,作用2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1分,答案2得0分。第一问,两个答案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都不能概括准确。
例题4:
学生答案:
答案1:运用了正面描写,动静结合的手法。以这种凄凉的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想念。更加衬托出与好友情谊之深与不舍之情。
答案2:思念你,你却在潇湘,忧愁的听着很清晰的猿猴声进入梦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烘托诗人在思念朋友的时候很静,淡淡的愁绪思念思念到了梦里睡觉了,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1分。句子理解没有。表现手法错误。
第二,答案2得2分。句子理解有,但关键词“忆”理解成“思念”,造成表现手法错误。
思维引领:
找修辞手法,首先要理解对句意,三四句意思是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关键词“忆”容易理解错,理解为“想念、思念”之意,来看一下题目《送魏二》,既然是送,肯定人还没走,且“别”“江楼”“舟”“遥”“潇湘”,都能帮助推测“忆”应该是想象,不是“想念、思念”。即分析一个词也要看整首诗,这就是语境。有了这些思考,表现手法“联想和想象,虚写”便会浮现在脑海。表达效果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大多能体会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借景抒情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借代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渡荆门送别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叠词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
【典题呈现】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虚写或想象1分,内容分析1分,主旨1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1分。表现手法未写出。分析过程(内容)未写出。
第二,答案2得2分。表现手法不规范。“因为他这想象的意境使他难以入眠,”中两个“他”不明确。
思维引领:
先答符合题意,然后分析题干中“却写X”的部分,再分析题意。如本题先分析后两句是虚写(或答为想象),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的离愁别绪。然后再分析主旨。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符合题意。内容分析+主旨。同学们的失分点在于对题干分析不透。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表现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0分。表现手法理解错误,表达作用也错了。
第二,答案2得0分。不知道有表现手法,表达作用也错了。
思维引领:
先看明白前两句写的什么特点的景,后两句抒的什么情。再前后放在一起整体分析前两句作用。如前两句中“青青”、“黄”、“历乱”“香”可见明媚春光,后两句中“愁”、“恨”可见愁恨之情,明媚春光与愁恨之情形成对照,从而看出反衬作用。反衬是次要的反衬主要的,景衬情,所以得出前两句反衬后两句,明媚春光反衬愁恨之情。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句意+手法+表达作用。同学们的失分点在于缺乏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且对表现手法不熟悉。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例题1:
从整首诗来看,前两句有什么作用?(2分)
例题2:
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草、柳、桃花、李花来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
例题3:
有人评价第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3分)
例题3:
学生答案:
答案1:东风不是为愁恨吹的,春天怎么能把愁恨拉长,本来心是发愁的,看到这秀丽的景色怎么会产生忧愁,对比映衬,侧面烘托,既写出了春天的秀丽,又写出了我的悲凉,表达了作者悲凉的思想感情。
答案2:先写景色,后面又把景色和自己的情感相结合,更能体现对春天的喜爱,对比,侧面烘托,既能写出春天的优美,又烘托出作者的悲凉。
例题2:
学生答案:
答案1:草是随处可见的景物,青青的草儿更加有代表性;“柳”,细长的柳条,黄绿的枝叶,即将逝去的代表;“桃花”、“李花”春天都盛开,鲜艳的颜色,这些景物对春天很有代表性,富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花草树木的代表性。
答案2:诗人借物喻人,想做草、柳、桃花、李花那样的清闲之物,无忧无虑,没有官文和杂乱的声音。
【学情诊断及思维引领】
例题1:
学生答案:
答案1:为下文思念春天做铺垫,表现作者思念家乡。
答案2: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参考答案:
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例题6:
学生答案:
答案1:符合,可以知道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朋友远在他乡的离别之情。
答案2:符合,前两句写送别情景,后两句将眼前的情移走,“忆”在潇湘可以形成一个虚构的情景,因为他这想象的意境使他难以入眠,也因友人离别而愁,在梦中也不脱愁绪,好像看到友人在远远的潇湘下。
参考答案:
符合题意。后两句是虚写(或答为想象),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的离愁别绪,表达了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专准》中要求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要求是: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形象及表现手法等作出分析和概括,并进行初步鉴赏。本专项来突破诗歌的表现手法。
【命题类型】
1.表现X的事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X、X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示例1: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示例2:“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不为自己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诗意1分,写法及作用2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0分。并无动静结合这一表现手法。
第二,答案2得2分。环境描写再进一步提到“寓情于景”或“烘托”手法。“虚构”改成虚写更好。
思维引领:
诗歌在写法上的特点,主要看整首诗,分析的写法对与错可再依据主旨判断。如这首诗中第一、二句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一实一虚便是虚实结合。表达作用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及惆怅的别情,这一点大多能想到。而“动静结合”便与主旨相差甚远了。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内容分析+手法+表达作用。同学们的失分点在于缺乏对整首诗的分析。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内容1分,效果2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2分,对句意理解有偏颇,表现手法分析错误。
第二,答案2得1分,对句意理解错误,表现手法分析错误。
思维引领:
某句话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一般指运用表现手法体现情感来显示“构思新奇”。如此题要求理解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之处,那么首先要找到这两句中抒发的情感是什么,不难发现“愁”“恨”两个字。再看如何构思的,这时理解句意很重要,句意是:东风冷漠不为自己遣愁,春日惹恨,把恨引长。从句意中看出诗人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春日的原因,这时“拟人”手法就会浮现脑海,“构思新奇”之处便找到了。有时候“构思新奇”又不止一种,示例2中“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也是一个思路,遇到这种情况,那么选择最易分析的、自己最拿得准的一点即可。
第二,第二问答案1未提到表现手法也未作分析;答案2提到表现手法并分析,但都理解错了。
思维引领:
这样的题要分析这几种景物的共同特点,作出概括,并且要联系全文情感来分析缘由,不孤立理解。如:诗中“草、柳、桃花、李花”共同特点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共同特点要写出来。写这些景的原因,要结合后面诗句,例题1已经分析出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感愁恨之情,所以写这些景的作用就出来了,即“反衬”。然后再写效果。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景色特点+手法+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