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归纳】
常用手法记心间
概念术语放在前
展开解释不空洞
结合诗意作分析
前后联系主旨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借景抒情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借代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反衬、以乐景写哀情
渡荆门送别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叠词
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
【典题呈现】
2.这首诗前两句写X,后两句却写X,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3.请简要赏析X、X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从整首诗来看,“XXXXX,XXXXX”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6.诗歌X、X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虚写或想象1分,内容分析1分,主旨1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1分。表现手法未写出。分析过程(内容)未写出。
第二,答案2得2分。表现手法不规范。“因为他这想象的意境使他难以入眠,”中两个“他”不明确。
思维引领:
先答符合题意,然后分析题干中“却写X”的部分,再分析题意。如本题先分析后两句是虚写(或答为想象),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的离愁别绪。然后再分析主旨。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符合题意。内容分析+主旨。同学们的失分点在于对题干分析不透。
例题5:
学生答案:
答案1:动静结合,忧愁地听着猿猴的叫声进入梦乡。动:猿猴声。静:睡。
答案2:前两句运用了环境描写,用江风的阴凉,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而后两句却写夜泊潇湘的情景,是作者内心虚构的,形成很大的对比。
参考答案:
第一、二句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诗人想到的是在于朋友分别后,朋友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就连梦中也无法排除。这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及惆怅的别情。
例题2:
学生答案:
答案1:草是随处可见的景物,青青的草儿更加有代表性;“柳”,细长的柳条,黄绿的枝叶,即将逝去的代表;“桃花”、“李花”春天都盛开,鲜艳的颜色,这些景物对春天很有代表性,富有丰富的色彩,层次感,花草树木的代表性。
答案2:诗人借物喻人,想做草、柳、桃花、李花那样的清闲之物,无忧无虑,没有官文和杂乱的声音。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诗意1分,写法及作用2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0分。并无动静结合这一表现手法。
第二,答案2得2分。环境描写再进一步提到“寓情于景”或“烘托”手法。“虚构”改成虚写更好。
思维引领:
诗歌在写法上的特点,主要看整首诗,分析的写法对与错可再依据主旨判断。如这首诗中第一、二句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一实一虚便是虚实结合。表达作用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作者对朋友的留恋及惆怅的别情,这一点大多能想到。而“动静结合”便与主旨相差甚远了。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内容分析+手法+表达作用。同学们的失分点在于缺乏对整首诗的分析。
比兴
来自百度文库登楼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借古讽今
从军行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景物烘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比
卜算子咏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托物言志、象征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虚实结合
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例题1:
从整首诗来看,前两句有什么作用?(2分)
例题2:
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草、柳、桃花、李花来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
例题3:
有人评价第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示例1: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示例2:“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不为自己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表现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0分。表现手法理解错误,表达作用也错了。
第二,答案2得0分。不知道有表现手法,表达作用也错了。
思维引领:
先看明白前两句写的什么特点的景,后两句抒的什么情。再前后放在一起整体分析前两句作用。如前两句中“青青”、“黄”、“历乱”“香”可见明媚春光,后两句中“愁”、“恨”可见愁恨之情,明媚春光与愁恨之情形成对照,从而看出反衬作用。反衬是次要的反衬主要的,景衬情,所以得出前两句反衬后两句,明媚春光反衬愁恨之情。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句意+手法+表达作用。同学们的失分点在于缺乏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且对表现手法不熟悉。
专项突破——诗歌的表现手法
【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2015年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中要求是: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形象及表现手法等作出分析和概括,并进行初步鉴赏。本专项来突破诗歌的表现手法。
【命题类型】
1.表现X的事物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X、X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例题6:
学生答案:
答案1:符合,可以知道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朋友远在他乡的离别之情。
答案2:符合,前两句写送别情景,后两句将眼前的情移走,“忆”在潇湘可以形成一个虚构的情景,因为他这想象的意境使他难以入眠,也因友人离别而愁,在梦中也不脱愁绪,好像看到友人在远远的潇湘下。
参考答案:
符合题意。后两句是虚写(或答为想象),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的离愁别绪,表达了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三四句意思是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句意1分,表现手法及作用2分。
例题3:
学生答案:
答案1:东风不是为愁恨吹的,春天怎么能把愁恨拉长,本来心是发愁的,看到这秀丽的景色怎么会产生忧愁,对比映衬,侧面烘托,既写出了春天的秀丽,又写出了我的悲凉,表达了作者悲凉的思想感情。
答案2:先写景色,后面又把景色和自己的情感相结合,更能体现对春天的喜爱,对比,侧面烘托,既能写出春天的优美,又烘托出作者的悲凉。
例题4:
学生答案:
答案1:运用了正面描写,动静结合的手法。以这种凄凉的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想念。更加衬托出与好友情谊之深与不舍之情。
答案2:思念你,你却在潇湘,忧愁的听着很清晰的猿猴声进入梦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烘托诗人在思念朋友的时候很静,淡淡的愁绪思念思念到了梦里睡觉了,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学情诊断及思维引领】
例题1:
学生答案:
答案1:为下文思念春天做铺垫,表现作者思念家乡。
答案2: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参考答案:
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
例题4:
三、四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3分)
例题5:
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3分)
例题6:
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情景,后两句却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4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1分。句子理解没有。表现手法错误。
第二,答案2得2分。句子理解有,但关键词“忆”理解成“思念”,造成表现手法错误。
思维引领:
找修辞手法,首先要理解对句意,三四句意思是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关键词“忆”容易理解错,理解为“想念、思念”之意,来看一下题目《送魏二》,既然是送,肯定人还没走,且“别”“江楼”“舟”“遥”“潇湘”,都能帮助推测“忆”应该是想象,不是“想念、思念”。即分析一个词也要看整首诗,这就是语境。有了这些思考,表现手法“联想和想象,虚写”便会浮现在脑海。表达效果中的依依不舍之情大多能体会到。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内容1分,效果2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2分,对句意理解有偏颇,表现手法分析错误。
第二,答案2得1分,对句意理解错误,表现手法分析错误。
思维引领:
某句话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一般指运用表现手法体现情感来显示“构思新奇”。如此题要求理解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之处,那么首先要找到这两句中抒发的情感是什么,不难发现“愁”“恨”两个字。再看如何构思的,这时理解句意很重要,句意是:东风冷漠不为自己遣愁,春日惹恨,把恨引长。从句意中看出诗人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春日的原因,这时“拟人”手法就会浮现脑海,“构思新奇”之处便找到了。有时候“构思新奇”又不止一种,示例2中“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也是一个思路,遇到这种情况,那么选择最易分析的、自己最拿得准的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草、柳、桃花、李花显示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越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特点1分,作用2分。
学情诊断:
第一,答案1得1分,答案2得0分。第一问,两个答案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都不能概括准确。
第二,第二问答案1未提到表现手法也未作分析;答案2提到表现手法并分析,但都理解错了。
思维引领:
这样的题要分析这几种景物的共同特点,作出概括,并且要联系全文情感来分析缘由,不孤立理解。如:诗中“草、柳、桃花、李花”共同特点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共同特点要写出来。写这些景的原因,要结合后面诗句,例题1已经分析出后两句写诗人的情感愁恨之情,所以写这些景的作用就出来了,即“反衬”。然后再写效果。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景色特点+手法+表达作用。
【温故知新】
诗歌
诗句
表现手法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白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以动衬静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动静结合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双关
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