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精神
❖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的简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 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 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 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 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 、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 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935年,彭桓武在清华大学获得
2005年,90岁 高龄的彭桓武作
学术报告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 界
193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彭桓 武,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 理系留学,并在此后很快展露出 物理学方面的天赋。在海外期间 ,他与哈密特、海特勒合作的成 果“HHP”理论曾轰动一时,成为 当时国际物理界公认的介子理论。
“ 回国,不需要理由!”
❖ 然而,到了1947年,在国外事业发展如 日中天的彭桓武,却作出了一个让人匪夷 所思的选择。当年夏天,他同时收到了清 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和云南大学的聘书。 他选择了条件艰苦的西部边疆,辞别英伦 ,辗转香港,回到了阔别数年的祖国,在 云南大学当起了物理老师。
❖ 多年以后,有人向彭桓武这样问道:“当 年您已在英国学术界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地
❖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 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 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 并授❖ 彭桓武,( 1915.10.06~2007.02.28)中国科学 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爱尔兰皇 家科学院院士,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 所副所长、原子能所副所长,二机部 九院副院长,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所长等职务。作为中国理论物理学、 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 炸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固体和统计 物理、原子核物理和加速器理论以及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理论等方面,做 了大量组织和研究工作。他领导并参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精品文档★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两弹一星的意义一XXX这句话说得很简单,XXX说:“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大家可以去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两弹,两弹可能大家觉得遥远一点,一星,如果没有卫星,还有我们现在的卫星导航,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卫视,XXX、XXX等等,如果没有卫星,还有我们今天的手机吗?卫星跟广大的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切近了,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卫星将会是怎样,说句不该说的话,我们就跟朝鲜一样。
两弹或许离我们遥远一点,因为那是外交的,是军事的,是国防的,但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军事实力,我们如果在人家核威慑的核炸的前提下,中国还有我们的外交地位吗?还有我们的政治地位吗?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XXX在人2016★XXX文档★民大会堂举行大会,XXX发表重要讲话,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和追授23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章。
这23名科技专家毫无例外的,都是院士,而且都是大牌院士。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在一个月之前XXX 上发表的XXX所写的整整两个版的长篇文章《共和国不会忘记——对“两弹一星”的回顾》。
中中“决定”指出:“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讲23位其中的几位就可以了。
XXX讲:“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博得的荣誉。
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XXX、XXX、XXX 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末艰巨的前提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洲际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两弹一星的意义一邓小平这句话说得很简单,邓小平说:“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大家可以去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两弹,两弹可能大家觉得遥远一点,一星,如果没有卫星,还有我们现在的卫星导航,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卫视,广东卫视、江苏卫视等等,如果没有卫星,还有我们今天的手机吗?卫星跟广大的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切近了,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卫星将会是怎样,说句不该说的话,我们就跟朝鲜一样。
两弹或许离我们遥远一点,因为那是外交的,是军事的,是国防的,但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军事实力,我们如果在人家核威慑的核炸的前提下,中国还有我们的外交地位吗?还有我们的政治地位吗?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和追授23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章。
这23名科技专家毫无例外的,都是院士,而且都是大牌院士。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在一个月之前中国科学时报上发表的张劲夫所写的整整两个版的长篇文章《共和国不会忘记——对“两弹一星”的回顾》。
中中“决定”指出:“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讲23位其中的几位就可以了。
邓小平讲:“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赢得的荣誉。
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两弹一星”》精讲PPT课件
“两弹一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两弹一星”】
(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d.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②“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 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全 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中国第一颗氢弹模型
【“两弹一星”】
(4)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示语: 感谢聆听本节课,本课件可任 意编辑,请下载后调整使用
Thank you for reading this courseware. This courseware can be edited at any time. Please download it and adjust it.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 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 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 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 伟业。
【“两弹一星”】
(2)原子弹的研制与和平利用:
邓稼先
【“两弹一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 中国的国防能力。
(3)导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 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10月, 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 成功。
中国两弹一星知识点总结
中国两弹一星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的两弹一星是如何诞生的?1.1 原子弹的诞生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备受考验。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急需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来维护国家的安全。
因此,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了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性,开始了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工作。
1955年,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两个比较加之一项差别”的口号,其中一项差别就是要发展核武器。
同年,中国成立了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展开了核武器的研发工作。
195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是中国军事科技史上的一大事件,也是中国两弹一星的第一步。
1.2 氢弹的诞生在研制出原子弹后,中国的科研人员开始了氢弹的研发工作。
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它的威力是原子弹的数百倍。
因此,中国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和技术支持来完成氢弹的研发。
1967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氢弹,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核武器和氢弹的第五个国家。
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中国的两弹一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也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人造地球卫星的诞生除了核武器,航天事业也是中国的重要领域。
1955年,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发展航天事业的战略目标,这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的航天能力的国家。
这一事件让中国的科技实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二、两弹一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1 国防实力的提升中国的两弹一星的诞生,让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和氢弹的国家。
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世界,也让中国的国防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中国的两弹一星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也让中国的国家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两弹一星精神
社会主义精神
1
社会主义
精神
2
3
"两弹一星"精神的社会主义精神体现在科学家们在党 的领导下,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需要为先,不畏 艰难困苦,积极投身科研事业
他们坚信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把个人 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社会主义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 的信仰和拥护
两弹一星精神的现实意义
其次,"两弹一星"精神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要 以集体利益为重,将个人的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中,以团队的胜利为自己 的胜利。同时,我们还要以人民需要为先,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
最后,"两弹一星"精神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我们要勇于 探索未知领域,追求真理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我们 还要继承和发扬科学精神所包含的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等优秀品质,为推 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在 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将其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首先,"两弹一星"精神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们要以科学家们为榜样 ,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的科 学精神体现在科学家 们严谨求实、追求真 理、勇攀科技高峰的
精神
01
他们不畏艰险,不 怕困难,不断探索
上课 两弹一星
导弹技术的发展
• 研制导弹的时间: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 我国也在进行导弹的研制工作。 • 研制成果:(1)1960年,我国设计的第一枚 近程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 • (2)1966年,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从此, 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 意义:从此,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
两弹一星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 的活生生体现,其核心为科技创新 精神,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 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 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 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 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再见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 中,邓稼先领导开展 了爆轰物理、流体力 学、状态方程、中子 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 方案,并参与指导核 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 邓稼先又组织力量,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 选定技术途径。领导 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 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 制和实验工作。
氢弹:又称热核聚变武器,它是利用氢的同 位素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裂变反应,产生强 烈爆炸的核武器。其杀伤机理与原子弹基本 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几十甚至上千倍。
原子弹爆炸成功
• 时间:1964年10月16日 • 爆炸地点:我国的新疆罗布泊 • 事件: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 意义:从此,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一 个新的阶段。 • 我国的核政策: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 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打破帝国主义 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 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社会主 义祖国,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
•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 一颗原子弹成功爆 炸。原子弹的试爆 成功,打破了超级 大国的核垄断和核 讹诈,使我国进入 世界核先进国家行 列,也是对保卫世 界和平事业的重大 贡献。
两弹一星的知识竞答
两弹一星的知识竞答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现在二者统称为核弹;另一弹是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一、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二、发射历程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三、常考功勋人物
1.王淦昌: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
2.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
3.钱三强: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
4.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
5.邓稼先: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6.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关键问题,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7.孙家栋:长期领导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被誉为誉为中国的航天“大总师”、“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
四、“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
• 1966年10月,带有核弹头的导弹试验成功
• 1970年第一颗 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研究的背景
• • • • 美国封锁 苏联背信弃义 中国政治、经济面临着困难 研究工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 核武器是世界上最具杀伤力的武 器,当时只掌握在美国和苏联等少数 国家手中,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了严 重威胁。为了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 开始研究。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发射升空,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 乐曲,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km、远地点高度2384km、 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绕地球一圈114min、 卫星质量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向全世界播送《东方红》 乐曲,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太 空时代。
全班同学分为四或五个小组,各组收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为英雄人物的资料及主要事 迹,同时要求对他们的精神品质进行概括和评 价。
; 汇付天下pos / 汇付pos ; 2019.1 ;
人,俺们……俺们来自同壹个地方?”混洞激动の说.“对,俺们来自同壹个宇宙.”鞠言笑着点头.伍个人,都极其震惊の看着鞠言.方才,他们还猜测鞠言身份,不知鞠言为何称呼他们为前辈.现在,终于明白了.只是,他们无法理解鞠言の实历为何如此之强.以道法境道行,击杀万物境强者都如 切瓜砍菜壹般轻松.“呐位是兽族始祖之壹,九天银龙吧?”鞠言看向九天银龙.在鞠言の家乡宇宙,九天银龙也被称为九天申龙,与九天申凤都是兽族始祖.“俺是!”九天银龙连忙说道.“呐位乾坤前辈,应该是创出乾坤三道前辈.呵呵,天下第壹申技以及乾坤三道,俺都修习过.对俺帮助极 大.”鞠言又看向白须老者乾坤.乾坤吹了吹白胡子,睁大眼睛看着鞠言.“呐两位,俺就不知道了.”鞠言看着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奋斗精神
"两弹一星"的研制者们在工作中展现出了顽强的奋斗精神。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困难 重重,勇往直前,不断奋斗。这种奋斗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 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竞争激烈和挑战重重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奋斗精神 ,不断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的宝贵 精神财富。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对当今中国的科技事业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努力奋斗!
两弹一星精神
科学精神
"两弹一星"的研制者们在科研工作中展现出了科学精神。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严 格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这种科学精神是"两弹 一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今科学进步和发展 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持科学精神,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两弹一星精神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全国各地、各部门的科学家们紧密合作,大力协同,共同攻克 了一个个难题。这种团结协作、勇于登攀的精神,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优良传统,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包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包括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这些精神财富,不仅对当时中国 的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的科技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弹一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 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以最 快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此前,只有 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四个国家发射过卫星,但他们第一颗卫星 的重量总和还没有超过“东方红1号”的重量。 1、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 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你觉得是什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许 多中国科学家,在极其困难的 条件下,发扬独立自主、自力 更生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克 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在 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的西 部地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这次爆炸成功集中地反映了中 国科学技术当时已达到相当水 平,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掌 握了原子弹制造技术。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 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为维护世 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方红1号
长征一号丁运载火箭 (LM-1D)是1970年用 于发射中国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的长征一 号火箭的改进型号。 它是一枚装有“变轨 级”的三级小型运载 火箭,主要用于发射 近地轨道(LEO)和 太阳同步轨(SSO) 小型卫星。
• 两弹一星: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我们研究“两弹一星”的原因:
我们对待核武器的态度
• 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 郑重声明:“我们相信人民,决定战争胜负的
是人,而不是任何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 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 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秦 山 核 电 站
广 东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两弹一星 功勋人物
火箭发动机中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3000℃以上的 高温,容易烧坏零部件,引起事故,姚桐斌把这个问题列 入研究课题。当所有人都质疑研究不会有结果的时候, 姚桐斌坚信自己的主张,他们将新研制的材料和工艺用于 新型号的火箭上,使火箭发动机的高温大为降低,同时还 提高了比推力,增加了射程。 1963年,姚桐斌出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遇到了英国、 德国的冶金专家。他们问他: 为什么当初舍弃我们所提供的,那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个 人待遇而回中国去, 姚桐斌坦然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 在回国。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 来。
留学英国期间,姚桐斌日夜关注国内局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姚桐斌和在英国的留学生 们都激动万分! 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进步,都使姚桐斌激动不已。 他在英国各地奔走,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他吃最差的食 物,住最差的地方,他省下每一个便士,去更多的地方宣传 新中国。
桐斌高调的爱国活动,迅速成为被“关照”的对象! 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伦敦警察的通知,要“请”他去谈话, 谈话的内容是:要他在限期内离开英国,但是,不准回中国。 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听闻此事后,邀请 姚桐斌去德国,在他的领导下做研究工作。 1953年秋天,姚桐斌远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仅仅三个月, 他就以惊人的天赋,熟练掌握了德语。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1999年9月18 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 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23位为研制“两弹 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 授勋前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 钱三强、郭永怀 授勋后过世(13人) :钱学森、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 朱光亚、黄纬禄、王大珩、屠守锷、陈能宽、任新民、程开甲、于敏 现在仍在世(3人):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 “两弹一星”还有很多很多科研人,他们深藏功与名,默默奉献出自 己的青春,健康,甚至生命 少年强则国家强,相信未来,祖国会出现无数的“功勋人物”。
两弹一星介绍.docx
两弹一星介绍简介:两弹一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有巨大意义?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页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而毛泽东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
”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跟哪些先进 人物相联系?
2、我们为什么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 究“两弹一星”?我们对待核武器的正 确态度?
3、请根据材料,画出“两弹一星”年代尺。 4、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我国在航天事 业方面的成就多。
“两弹一星”指以核弹、导弹和人造 卫星为代表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尖端高科技 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 发展水平。
2、 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两弹一星”精神
• • • • • • 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大力协作 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内 涵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主义精神和科技创新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对当时中国发展的意义
•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 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 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 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一支 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 科技队伍,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开 拓前进、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力量。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 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以最 快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此前,只有 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四个国家发射过卫星,但他们第一颗卫星 的重量总和还没有超过“东方红1号”的重量。 1、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 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你觉得是什么?
全班同学分为四或五个小组,各组收集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为英雄人物的资料及主要事 迹,同时要求对他们的精神品质进行概括和评 价。
;
菲律宾华人论坛 ;;
壹百多年来,天天都想着,如何杀了你,现在你落到咱手里,你想就这么轻易死去,你放心咱不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
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洲际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两弹一星的意义及精神,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两弹一星的意义一邓小平这句话说得很简单,邓小平说:“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大家可以去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两弹,两弹可能大家觉得遥远一点,一星,如果没有卫星,还有我们现在的卫星导航,还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卫视,广东卫视、江苏卫视等等,如果没有卫星,还有我们今天的手机吗?卫星跟广大的老百姓的生活就更切近了,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卫星将会是怎样,说句不该说的话,我们就跟朝鲜一样。
两弹或许离我们遥远一点,因为那是外交的,是军事的,是国防的,但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军事实力,我们如果在人家核威慑的核炸的前提下,中国还有我们的外交地位吗?还有我们的政治地位吗?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和追授23名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章。
这23名科技专家毫无例外的,都是院士,而且都是大牌院士。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在一个月之前中国科学时报上发表的张劲夫所写的整整两个版的长篇文章《共和国不会忘记——对“两弹一星”的回顾》。
中中“决定”指出:“这23位科技专家是人民共和国的功臣,是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榜样。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讲23位其中的几位就可以了。
邓小平讲:“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赢得的荣誉。
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内容
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内容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中国自主研发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的精神,其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独立自主、勇攀高峰两弹一星精神是在中国科技弱小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开展大科技攻关的产物。
当时的中国处于世界科技的边缘,而为了国家的核心利益,我们必须要追赶技术受阻儿童性福利社,攀登科技高峰。
因此,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中国科技人员全力以赴、勇攀科技高峰,最终取得了成功。
二、自力更生、敢于创新在研制核武器和人造卫星的过程中,中国科技人员在获得一些先进技术之后,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方面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
他们自主研发、深入探究,勇于试错、迎难而上。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使得中国成功拥有了核武器和人造卫星这两件极其重要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东西。
三、为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安全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是为了国家的强大和安全而作出了卓越功劳。
通过开发核武器,中国得以在国际上获得了实力和地位,保证了国家的安全。
同时,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也开创了中国太空事业的新时代,并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科技支持。
四、信念坚定、磨砺意志两弹一星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国科技人员对国家利益和实现国家强大之信念的坚定和不懈追求、不屈不挠地攻克科技难题。
他们不怕千难万险,甘于奉献,因而也磨砺出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坚定信念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总的来说,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追求科技创新、为国家安全谋福利的创新精神,它的内涵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突破,更包括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高度体现。
它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意志顽强、勇攀高峰、不断求新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无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我们更加勇敢创新、砥砺前行。
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
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两弹一星精神是指中国在核武器和人造卫星领域取得突破的精神,由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积极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反映出来。
它是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具体体现。
1955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研制并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是“两弹”中的第一弹,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随后的1964年,中国成功地研制并试射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两弹”中的第二弹,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氢弹技术的国家。
这两次重大突破使得中国掌握了自己的核威慑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一星”的成功,也是中国自主研发和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中国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这是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里程碑。
两弹一星精神蕴含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在60年代-70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国家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较低。
然而,面对世界各个角落的核威胁和外部压力,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坚持自力更生,追求独立的创新能力。
这种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
两弹一星精神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国家的核威慑和卫星技术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支撑,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掌握核武器,中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提升了国家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发射人造卫星使得中国具备了全球通信和导航定位的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国防建设以及对外交往提供了重要支持。
两弹一星精神也是中国自主创新精神的体现。
中国决定自力更生并取得核武器和人造卫星技术的突破,显示了中国坚定不移地追求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的信念。
在当时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自主研发并成功试射了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 功勋人物
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
分享人: 雅修一班
1. 两弹一星 是什么
两弹一星
2. 历史背景 3. 发展历程 4. 功勋人物 5. 精神与成就 6. 我的感想
两弹 一星
“两弹”指原子弹和导弹, “一星”指人造卫星。
近几年,“两弹一星”又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 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当时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 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 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 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辉煌成就。
1963年秋,照片上的4位中国人是我国派 往国际焊接学会的第一个观察员小组的成 员,组长姚桐斌(照片左起第2位)
姚桐斌很有远见地提出了材料先行的思路,为将来新 型号火箭做准备。 从1960年至1965年,703所前前后后开展了500多个 研究课题,80%都应用在了如今的火箭发射、卫星上 天的事业上。几乎每一个课题,都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正是因为姚桐斌等老一代航空人奠定的坚实基础,才 有嫦娥、神州飞船上天!才使得今天的中国航空航天 事业,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走过了近60年征 程。“两弹一星”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是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丰碑。 两弹一星”事业不仅推动中国的发展,也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具体指的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两弹一星 - 成就
两弹一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页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两弹一星 -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大国的核讹诈下,于1956年在周恩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的主持下,制订了《1956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而毛泽东则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搞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
”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
“两弹一星”是对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统称,并没有明确具体指哪两颗弹和哪一颗星。
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
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江泽民在表彰“两弹一星”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 - 发展历程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获得成功。
仅隔三年,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顺利进行。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两弹一星”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远远地超过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力量。
对于核武器,毛泽东在战略上是藐视的,称它是“纸老虎”;但在战术上却非常重视.在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刚刚接管北京且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就向去欧洲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提供了5万美元的外汇,用来购买核仪器以备建国后制造自己的核武器时使用。
1951年8月,杨承宗从法国归来,并带来了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赠给中国政府的礼物——用于核研究的10克铀。
同时,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召集李四光和钱三强来到中南海,了解到在实地勘察中发现了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所需铀矿资源。
1956因“波匈事件”发生,赫鲁晓夫从巩固其地位、争取中国支持在科技援华的态度上有所松动,1957年10月间,正式签订了中苏两国关于国防新技术方面的协定,并以此作为对毛泽东第二次访苏时的礼物。
苏联将向中国提供一枚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及图纸资料,提供包括原子弹、导弹在内的部分尖端武器的制造技术,并派专家帮助中国开展研制工作。
1958年,中国的核工业正式上马。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正式致信中共中央,单方面撕毁了已达成的协议,宣布:中断对中国的技术援助,两年后看形势发展再说……7月26日,决定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200余名专家,停止原定设备的供应,带走全部图纸资料。
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寂静的罗布泊上空突然出现炫目的闪光,一团巨大火球腾空而起,接着一声巨响,不一会儿便形成了由浓烟火焰交织组成的一支“巨拳”,高高挥起。
1966年6月,随着中国导弹家族的发展壮大,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新兵种——“第二炮兵”部队宣告成立。
四个月后,便进行了核弹与导弹“两弹”结合的发射试验。
我国第一颗带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的发射成功,又一次使世界震惊!
两弹一星 - 意义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
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 - 功勋人物
背景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按姓氏笔画排序)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现状
“两弹一星”元勋情况:授勋时过世(7人) :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此后过世(6人) :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
目前仍健在(10人):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周光召、于敏。
两弹一星 - 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诸多“精神”及政治语汇中的一个,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
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
而“两弹一星的精神”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在社会主义之下集中力量从事科学开发研究,并创造“科技奇迹”的态度与过程,组合的元素则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与“科学精神”,并可以衍生至“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等领域。
在政治语汇上,类似台湾的“发展绿色硅岛”、“新竹科学园区奇迹”、“两兆双星”等。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当成政治语汇可以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领域上,例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创建一流大学”、“用两弹一星精神开发资讯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