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621《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621《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第1章导论1.公共管理的内涵、性质与特点2.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与基本原理3.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4.公共管理学的创立和完善5.公共管理面临的时代挑战6.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2章公共组织与第三部门1.公共组织的定义和性质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类型3.公共组织环境4.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5.公共组织体制改革6.第三部门的概念、特征与分类7.第三部门发展的原因与作用8.第三部门的运营管理9.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第3章公共管理职能1.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和特征2.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3.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能的配合4.政府失败的纠正与防范5.中国政府职能探讨第4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概述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3.公共部门战略规划管理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改革进展与趋势第5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的特性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2.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3.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6.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和对策7.工作生活质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8.国家公务员制度9.公务员的管理与改革趋势第6章社会保障管理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3.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4.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第7章电子政务管理1.电子政务概述2.电子政务的内容和作用3.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和关键4.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第8章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2.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3.公共部门的监督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5.标杆管理第9章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术1.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概述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3.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4.控制方法和技术5.决策方法和技术第10章新公共管理与政府再造1.新公共管理概述2.新公共管理的模式3.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4.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5.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6.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参考书:①《公共管理学》,王德高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公共管理学院721《公共管理基础》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学院721《公共管理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公共管理的特点
–公共管理的定义和范围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公共管理的目标和职能
–公共管理的价值观
3.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
–公共管理的规范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协同性原则
二、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形式:结合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三、考试范围
1.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本知识
2.公共管理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3.与公共管理相关的案例实践分析
四、考试要求
1.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知识,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灵活运用管理学理论来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3.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案例问题的能力;
4.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五、考试评分标准
1.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分析问题的深度和逻辑性;
3.表达的清晰度和条理性;
4.对案例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六、备考建议
1.多阅读管理学经典著作,深入理解管理学理论;
2.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练习选择题和简答题,提高应试能力;
4.注意平衡理论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对管理学理论有充分理解,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846《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846《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公共行政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公共行政学的涵义与历史演进、行政权力、行政职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行为、人事行政、法制行政等基本内容。
通过公共管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奠定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坚实基础,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提高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的程度,考察学生运用上述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有公共管理相关知识的综合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公共行政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考试应关注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热点问题。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闭卷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1、《公共行政概论》,李贵鲜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公共行政学》,张国庆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3版。
四、试题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公共行政学基础一、公共行政学概述掌握: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的演进等。
熟悉:公共行政学研究范畴;现代行政现象;现代行政精神;公共行政学演进中的出现的理论学说;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等。
二、行政职能掌握:行政职能的涵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熟悉:行政职能的产生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政府职能争论中涌现的主要理论学派等。
三、行政权力掌握:行政权力的涵义;行政国家的涵义;行政权力发展方向;行政权力分配中的相关问题;行政权力行使的基础等;熟悉:行政权力的主要学说;行政权力分配途径;行政授权的行政和特点;权力和权威的关系;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等。
公共管理科目考试复习大纲
公共管理科目考试复习大纲
适用范围:学术型硕士类别公共管理专业或领域
一、知识考察范围
1.公共管理学概论:
公共管理的涵义;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转变;
新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2.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构成、历史沿革。
3.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目标、结构、组织原则、组织环境;
官僚制组织,公共组织机构改革。
5.公共管理职业伦理与责任:
公共行政伦理的概述、结构与功能、伦理制度化,
公共责任的概述、基本范畴及确定。
6.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新公共管理、
第三条道路、
新制度经济学,
公共危机与政府能力,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二、
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
2、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
3、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4、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与监控。
主要参考书目
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 《行政法学》,皮纯协、张成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 《行政体制新论》,吴松江,李燕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6. 《公共危机管理:农村社会突发事件预警、应急与责任机制研究》,莫利拉、李燕凌,人民出版社,2007年。
公共管理学复习大纲(含答案)
2021年上半年学位综合评定考试《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1、公共管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考点:(1)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发展与局限。
(2)公共管理学诞生的背景。
(3)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5)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政府部门管理考点:(1)政府职能的含义、特征与类型。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3)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内涵。
(4)政府再造的含义、措施。
(5)政府再造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
3、公共企业管理考点:(1)公共企业的性质、类型和作用。
(2)公共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3)公共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4)公共企业民营化应注意的问题。
4、非营利部门管理考点:(1)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作用与局限。
(2)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管理。
(3)非营利组织内部运作与管理。
(4)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
(5)促进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措施。
5、公共管理战略考点:(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征及产生的背景。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与私人部门战略管理的区别。
(3)公共部门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6、公共组织管理考点:(1)公共组织的特性和结构。
(2)公共组织的体制。
(3)公共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4)传统官僚组织的困境。
(5)现代公共组织设计。
7、公共部门决策考点:(1)公共政策的特征。
(2)公共政策环境。
(3)公共政策类型。
(4)公共决策模型。
(5)公共政策运行过程。
(6)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相关性。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点:(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职能。
(4)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之处。
(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6)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7)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9、公共预算管理考点:(1)列项预算、项目预算、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
626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公共管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6 )学院名称(盖章):政法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1年3 月30日《公共管理学》科目大纲(科目代码:626 )一、考核要求《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考试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培养从事公共部门管理、非公共部门管理、公共管理学教学、科研以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核评价目标要求考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领域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核内容绪论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论的演进一、管理的含义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的类型四、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二节行政与行政学一、行政的含义二、行政的作用、特点三、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相关学科和特征第三节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公共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一、组织的概念二、公共组织的性质三、公共组织的作用四、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二、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四、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一、组织冲突与协调二、个体行为、群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第四节公共组织环境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二、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二章公共管理职能第一节公共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二、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三、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第二节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一、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二、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变迁第三节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一、市场机制的缺陷二、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三、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第三章公共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论一、决策的含义二、公共决策的含义三、公共决策的类型四、决策的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一、行政决策的含义二、行政决策系统三、行政决策体制第三节行政决策程序一、问题界定二、目标确立三、方案设计四、结果预测五、方案抉择第四节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及其利弊分析二、参与决策的特征三、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第四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一、领导的含义二、领导权威三、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四、领导者的基本技能五、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第二节有效领导与领导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二、领导理论的演变三、领导权变理论第三节我国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二、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行政领导制第五章公共管理绩效第一节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一、绩效管理概述二、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四、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涵义二、目标管理的过程三、目标管理的实施四、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和在公共组织应用的局限第六章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第二节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三、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第三节公务员制度一、西方文官制度二、文官制度的内容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内容第七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一节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一、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二、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第二节公共权力的监控一、对公共权力监控的含义二、公共权力监控的机制三、正确处理对公共权力监控中的问题第八章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第一节战略管理与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一、战略管理概述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第二节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实施一、战略规划二、战略实施第三节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一、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问题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改进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一节公共组织文化概述一、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二、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三、公共组织文化的特征四、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五、公共组织文化的功能第二节公共管理伦理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特征三、公共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第三节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一、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含义二、我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创新第十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一节政府的性质与作用一、政府的含义与性质二、政府的职能与职权三、政府职能的有限性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二、政府与市场的联系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四、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措施第三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政府与企业的差别二、政府与企业的联系三、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四、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措施第四节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一、政府与社会的联系二、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三、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措施第五节政府再造一、政府再造的含义二、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模式三、西方国家“政府再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四、我国政府的再造模式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第一节非政府组织概述一、非政府组织的含义二、非政府组织产生发展的原因三、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差异五、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联系第二节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与局限一、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社会作用二、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政治作用三、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转型时期所拥有的独特功能四、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局限性第三节非政府组织的组织与管理一、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制度及其法律地位二、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来源制度三、非政府组织的组织制度四、非政府组织的设计与分工制度五、非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价制度第四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一、世界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概况二、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三、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措施第五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趋势一、非政府组织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二、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展望第十二章政府治理工具第一节政府治理工具概述一、政府治理工具的含义二、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第二节主要的政府治理工具一、组织工具二、管制工具三、经济工具四、信息工具五、市场和志愿工具第三节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一、根据绩效特征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选择二、根据公共问题的性质而进行的政府治理工具选择第十三章公共组织变革第一节公共组织变革理论一、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二、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三、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四、公共组织变革的策略五、公共组织变革的趋势第二节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基本情况二、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节我国的政府改革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二、历次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武汉工程大学709《公共管理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武汉工程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旨在考察考生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情况,领会和总结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训练思维,学会运用公共管理原理来识别和分析公共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提升公共事务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
二、考试要求一方面,要反映教学大纲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另一方面,力争做到具体化、规范化。
对学生能力要求上分为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三个层次。
其中,识记是要求学生知道本课程相关概念、方法和原理;理解掌握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实现知识的体系化;应用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原理及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参考教材教材:《公共管理学》,汪大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2014年11月第7次印刷参考用书:1、《公共管理学(第二版)》,蔡立辉、王乐夫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第二版2、《公共管理导论(第四版)》,欧文•E•休斯著,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四版3、《公共管理学》,黄健荣,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四、考试形式闭卷五、说明1、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试卷试题的组配考虑试题的内容和知识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2、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或综合应用题)。
3、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形式,时间为180分钟。
六、考试内容(知识要点)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1.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B途径的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以及公共物品、公共部门的含义;2.理解当代公共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历史背景;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范式;3.掌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及其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的区别、联系;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重点】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难点】1.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理论流派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3.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与共治性【教学目的】认识并掌握公共管理的属性——公共性、服务性与共治性。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公共管理学这一学科研究主要对象、内容以及公共管理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
第一节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了解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
《牛津英语词典》对行政的解释是:一种行政的活动,这种活动又被理解为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管理一词则被定义为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理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公共行政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管理;公共管理关注的不是过程与程序,而关注取得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获得负个人责任。
3、理解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效率意识不强;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强调责任;公共部门比私人部门人事管理复杂得多;公共管理包括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在政治环境中运行。
4、了解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对公共物品的定义。
理解公共物品的分类方法,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也可以分为有形貌的公共物品与无形的公共物品。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发展1、了解公共管理学发展的三大范式转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其学术框架建立始于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与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
到现在,公共管理发展经历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
2、理解公共行政学范式建立及其批评。
公共管理学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提出行政——政治二分理论,以行政效率作为最高目标。
古利克、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将行政学基本原则概括为“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大原则。
3、理解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批评。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受到西蒙等政治学行为主义的批判;60年代后出现了两种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尝试(弗里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学与拉斯韦尔为代表的政策科学)。
初试考试大纲范本
初试考试大纲:专业代码:1204专业名称:公共管理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一、课程目标公共管理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及非营利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的科学,包括管理的价值、主体、对象、方式以及管理依据等相关问题,是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二、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初步全面地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课程内容:公共管理学(第二版)(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王乐夫蔡立辉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导论1.1公共管理学概述1.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本章主要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基本概念范畴、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途径、研究方法与学科特征的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关系的理解与熟悉;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产生、发展与演进规律的理解与熟悉。
2.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发展2.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2.2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本章主要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及其发展的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各种理论流派相互关系的理解与熟悉;检测考生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运用能力。
3.公共组织3.1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3.2 非营利组织3.3事业单位3.4公共组织的变革本章主要检测考生对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的类型、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的了解;检测考生对非营利组织特征与分类、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了解;检测考生对事业单位的含义与特征的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组织变革的理解与熟悉;检测考生运用公共组织理论以分析、解决我国公共组织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4.公共领导4.1公共领导概述4,2公共领导体制4.3领导方法4.4领导能力本章主要检测考生对公共领导含义与作用的了解;检测考生对公共领导体制、领导方法、领导能力、领导方式的了解;检测考生运用公共领导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公共领导实践问题的能力。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考核大纲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考核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公共管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理论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察考生运用上述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为黎明主编的《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本课程考试总分值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10分;论述题15分;案例分析15分,共计100分。
三、考试内容分布比例1.基本概念20%2.基本知识和理论40%3.知识综合运用40%四、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2小时五、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明确公共管理学的涵义和特点掌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公共管理学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领会(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2)公共管理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3)、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应用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识记(1)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征(2)公共事务的涵义(3)公共管理的定义和涵义3、公共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领会(1)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4、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应用公共管理学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公共管理的管理学思想渊源理解公共管理的经济学思想渊源认识公共管理学的两个发展阶段把握各国的新公共管理的实践并能对新公共管理作出评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识记(1)科学管理思想及其管理主义的开创者(2)在管理发展史上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创了对人及其行为研究的新路径(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特的“双因素理论”4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为开端决策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埃佐尼提出了决策的综视模式(5)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系统学派又发展出两大理论一是生态理论二是权变理论(6)企业再造、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概念(7)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8)政府失败(9)交易费用的概念首先是由科斯于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公共管理学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问答题、论述题四、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分值占60-70%论述题分值占30-40%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1、公共管理的本质、主体及其运行目标与方式2、公共管理何以成为当代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3、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第2章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1、公共管理的发展与变迁2、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与理论基础3、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4、公共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第3章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1、公共组织的内涵与特点2、公共组织环境及其影响3、公共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4、公共组织的行为方式及其特点5、网络时代的内涵及其对公共组织的影响6、网络时代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第4章政府职能与政府失灵1、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及分类2、现代政府基本职能定位及其边界3、政府失灵的原因、表现及其矫正第5章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2、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3、公共政策过程4、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5、公共政策发展实现公共管理价值的途径第6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的内涵和特点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及环节5、中国《公务员法》的主要制度创新第7章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1、公共信息的内涵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任务、意义及研究维度3、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及意义4、电子政府的含义及其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5、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途径第8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2、绩效管理:政府再造的有效工具3、成功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过程5、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障碍及其克服第9章公共危机管理1、公共危机的内涵、特点及危害2、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理念及主要对策3、公共危机管理的系统与机制4、公共危机的传统解决机制及其缺点5、公共危机复合治理的内涵、特征、困境及解决办法第10章公共管理与公民社会1、第三部门的内涵及类型2、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管理的优势与功能3、公共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4、当代中国公共精神塑造的途径第11章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1、公共权力的概念及特征2、公共权力的异化3、美国的分权理论及实践4、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黄健荣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2017版)0926
目录I 考查目标 (2)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III 考查内容 (2)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相关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考试测试考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扎实程度,考查考生能熟练运用这些概念与理论分析解决现实生产中公共管理类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应该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趋势;掌握公共管理的运行机理和规律;能够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名词解释(7个,每题5分,共35分)简答题(8个,每题5分,共40分)论述题(3个,每题15分,共45分)案例分析题(1个,30分)假如每题分数有变化,变化范围亦不大。
III 考查内容1.公共管理学概述: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的含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
2.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公共管理主要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演进的历史背景,主要公共管理学者的学术观点,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公共组织概述: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和作用,事业单位的含义,公共组织的变革原因和方向。
4.公共领导:公共领导概述,公共领导体制的特点和作用,主要公共领导方法,领导力的含义,领导力的构成,领导能力的培养5.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概述,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常用方法,公共政策发展。
6.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考研《管理学(含公共管理学)(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12.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的含义与动因,组织变革的类型、目标与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的 阻力及其管理对策;组织文化的定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13.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的含义与作用,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者的素质和条件及其新要 求;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理论、管理方格理论和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14.激励 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的特点。 15.沟通 沟通的概念、沟通过程、沟通类别,组织不同沟通网络的特点。 16.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的特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17.控制与控制过程 控制的概念与作用,目标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要求,控制的过程的特点。 18.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的内容、比率分析中常用比率的类型;标杆管理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概念。 19.管理的创新职能 维持与创新的关系,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组织。 20.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内容要点。 21.企业组织创新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创新要点;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第二部分 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新公共管理的实践、特征与评价。 2.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 公共组织的理论、类型,公共组织中的人员,传统公共组织困境与变革。 3.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 公共物品的含义与类型,公共物品的供给,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4.公共管理职能 公共管理职能的内涵与构成,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5.公共管理的运行 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公共管理的执行 与控制。 6.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的类型,公共部门战略的规划、实施与控制,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7.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概念、内容与作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与改进 策略,公共部门目标管理的内涵、过程与实施。 8.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 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公共权力的内涵、特性与监控,公共责任的性质与落实。 9.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 政府的含义、性质与职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西方 国家政府再造的模式与启示。 10.非政府公共组织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内涵、特征与类型,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功用,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状况及 趋势,事业单位的内涵、特征与类型,公共企业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管理。 11.公共管理的热点问题 电子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公共管理新模式,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与公共管理相关的难点、热点
公共管理学考研大纲
《公共管理学》一、考查目标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管理过程。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政策。
本科目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当前实际的公共管理问题.本科既考核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管理的具体实践和改革发展趋势的熟悉情况,也考察学生对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方法与最新实践成果的了解和跟踪情况,最终考核学生公共管理的理论素养和从事实际公共管理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第一部分 50±10分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科知识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第四章政府间关系第二部分 50±10分第五章政府作用第六章公共政策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三部分 50±10分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四)试卷题型结构1、辨析题(20分)2、简答题(40分)3、论述题(50分)4、案例(材料)分析题(40分)三、考查范围第一部分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科知识考查目标:了解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公共管理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物品概念,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熟悉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了解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了解公共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特征、研究途径和方法,了解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及中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考查内容:(一)公共管理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物品概念,1、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公共管理学这一学科研究主要对象、内容以及公共管理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公共产品理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了解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
《牛津英语词典》对行政的解释是:一种行政的活动,这种活动又被理解为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管理一词则被定义为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理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公共行政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管理;公共管理关注的不是过程与程序,而关注取得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获得负个人责任。
3、理解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效率意识不强;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强调责任;公共部门比私人部门人事管理复杂得多;公共管理包括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在政治环境中运行。
4、了解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对公共物品的定义。
理解公共物品的分类方法,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也可以分为有形貌的公共物品与无形的公共物品。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发展1、了解公共管理学发展的三大范式转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其学术框架建立始于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与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
到现在,公共管理发展经历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
2、理解公共行政学范式建立及其批评。
公共管理学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提出行政——政治二分理论,以行政效率作为最高目标。
古利克、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将行政学基本原则概括为“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大原则。
3、理解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批评。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受到西蒙等政治学行为主义的批判;60年代后出现了两种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的尝试(弗里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学与拉斯韦尔为代表的政策科学)。
4、了解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其主要内容。
公共管理途径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发展起来的,主要有政策途径(P途径)与来自商学院的B途径。
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主导理论1、了解公共产品的理论沿革。
2、理解公共产品的性质、分类。
3、理解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章公共组织[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公共组织概念及其基本特点,理解我国政府组织结构的特点、变革的难题,组织变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1、了解公共组织的概念:广义的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是国家机关组织。
2、了解组织的构成要素、特性与作用: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3、了解组织分类标准及其类型:按财务——会计标准可以划分为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慈善组织、宗教组织、基金会;按权力标准可以分为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可以分为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第二节传统科层组织及其困境1、理解传统科层制及其内在特征。
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掌,依法行使职权;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职业化倾向;人员的工作报酬也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的薪俸制度;着重效率;科层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1、组织标准化2、工作秩序化3、管理规范化2、对传统科层制理论进行评述。
科层制管理盛行于工业社会,它追求理性和效率,其目的是排除人的情感因素对组织运行的影响,尽可能地消除偶然性,使公共组织成为一种客观系统。
这种管理方法力图在无序中建立秩序,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传统科层制理论虽然有突出的贡献,是,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1)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2)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3)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4)遏止组织学习(5)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6)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7)防卫型官僚人格3、理解并掌握中国公共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及难题。
对危机的感知、变革方向的确定、实施变革、监督调整。
第三节公共组织的变革1、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因。
归纳起来,这种促进组织变革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内外两个方面因素。
引起公共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有许多,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公共组织的内部状况是公共组织变革的根本原因,这种内部力量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公共组织所采用的技术体系对组织形态提出新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的常规发;公共组织成员对利益关系的要求和伦理要求与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推动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公共组织的政治局势的需要与现行组织模式的冲突,也是导致组织模式变革的重要原因;2、理解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
4、理解我国行政组织变革弊端及内容:我国行政组织的弊端: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结构不当,功能不全;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官僚主义严重;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1993年的机构改革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第三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了解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及其作用,理解转轨时期政府的作用,掌握政府失败理论及其启示。
第一节政府的性质及作用1、了解国外学者关于政府作用问题的争论:“守夜人政府”;凯恩斯“全国干预政府”;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政府理论2、理解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模式:公共物品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第二节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1、了解“强政府”与“弱政府”观点之争:“强政府”理论主张转轨时期,政府更多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包括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弱政府”理论主张转轨时期,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2、理解转轨时期政府功能: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深化企业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培育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和稳定与增长;参与某些经济领域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革命。
第三节政府失灵及其启示1、了解政府失败理论的基本观点: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理论;政策分析学派的政府失败论;2、理解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公共政策失败;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
3、理解政府失败防范与纠正措施:改革公共决策体制及政治制度;用市场力量改进政府效率;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管理学习目标: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与特征;非营利组织的作用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概述1掌握非营利组织的涵义一般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介于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向社会或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它几乎囊括了形形色色的自我管理的私组织,其成立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分配利润给股东或董事,而是在正式的国家机关之外追求公共目标。
一般具有七个共同特点:1.正规性。
2.民间性。
3.非营利性。
4.自治性。
5.志愿性。
6.公益性或互益性。
7.非政治性。
利组织。
2、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分类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ICNP0)把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3、了解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兴起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政府改革的需要;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赋予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价值;非营利组织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不断成熟;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1、了解非营利组织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社会作用: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作用是指它的社会服务、社会沟通、社会评价、社会裁断、社会调节、社会协调代理和倡导社会文明的功能。
非营利组织的政治作用:非营利组织承接和替代部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非营利组织协助政府建设社会公共道德;非营利组织参与对政府的监督与制约,推动依法行政;促进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善)2、理解非营利组织的局限非营利组织失灵(Non — profit Organization Failures)亦称非营利组织失败,它是指非营利部门偏离社会公益的宗旨,片面地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信念、行为给消费者、社会、生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志愿失灵;公益失灵第三节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问题与对策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对策分析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了解公共部门管理的原则及规划实施。
本章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第六章公共政策[学习目标]本章主要了解公共政策发展历程,理解公共政策本质特征及其制定过程,掌握决策民主化、程序化、法制化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节公共政策概述1、了解公共政策的概念特征: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所制定并执行的;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理解公共政策的功能: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公共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公共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了解公共政策的种类:分配性、调节性、自我调节性和再分配性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政策。
4、了解公共政策系统构成:信息子系统、咨询子系统、决断子系统、执行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的概念及其功能。
5、了解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播媒介、选民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三、四节1、理解政策的基本环节: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