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历史第12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秀教案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 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它仍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运动。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合作探究
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2.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今天尊孔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 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新民丛报》B.《民报》
C.《新青年》D.《新华日报》
4.1916年5月,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9.“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主阵地:《________》和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它动摇了封建制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图片:《讲坛上的教授》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

你认识图片中人物吗?这场由众多学者参加的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蔡元培,辜鸿铭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局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也迁往北京。

3.《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3.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讲解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2.引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精神和主张。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范围,如“文以载道”、“白话文运动”等;2.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创新。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1.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如“民主”、“科学”、“自由”等提出的影响;2.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4. 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简要介绍陈独秀等人物的生平和贡献;2.阐述新文化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如“新青年”杂志创办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2.认知导入法: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的呈现,引入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问答法:通过问答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深化认知。

五、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理解程度;2.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程度;3.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参考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新文化运动小百科》;3.《陈独秀传》。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过程与方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法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情感态度通过研究,“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价值观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活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世纪早期,在XXX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扬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呈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

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呈现呢?本日我们一起研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XXX.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教师归纳总结:①政治:以XXX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激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XXX的行径势不两立。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图片:提问: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学生回答:①新文化活动的时间是1915年;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③新文化活动的代表人物是XXX、XXX、XXX、XXX等;④新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是XXX和《新青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学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终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终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2.教师提问:材料一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图片展示:展示陈独秀照片和《青年杂志》和《新青年》封面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提示:目标导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思想革命1.材料展示: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2.教师提问: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还有哪些主张?(学生讨论)3.教师总结: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把握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认识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对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涉及的思想、文化、人物等方面较为复杂,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新文化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人物及其思想有深入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后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学习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学习,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建设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1.立足史料实证,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

(史料实证)2.立足唯物史观,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学会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立足家国情怀,理解陈独秀、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图表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预习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复习:1、说出我们学过的四次近代反侵略战争,结果如何?2、列举学过的近代对外探索活动,并说明结果。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时间线,便于学生认识到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是循序渐进的)生:举手回答师:回答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会顺着历史的车辙继续了解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近代的探索。

我们先通过两则材料来,了解一下当时中国的社会状态。

通过阅读材料你能总结出什么现象?新授:环节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令》。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文艺复兴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文艺复兴运动》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文艺复兴运动》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起源;
2. 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特点和成就;
3. 探究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文艺复兴的概念和特点;
2. 文艺复兴运动的涵盖领域;
3.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文艺复兴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2. 探究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 导入(通过名言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2.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起源;
3. 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特点和成就;
4.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
5. 总结(通过关键词梳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方法
1. 演讲法;
2. 课件展示法;
3. 讨论法;
4. 小组合作法等。

六、研究评价
1. 为期2次的阶段性测评;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3. 学生自主研究表现评价。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深度学习需求,但仍需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控。

同时,在测评方面,需要更多的与学
生深入交流,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在后续课程教学中,还要
注重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
内容。

初中12课历史教案

初中12课历史教案

初中12课历史教案教学内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2. 掌握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能够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难点:能够深入理解明清时期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第12课。

2. 多媒体课件。

3. 教学板书。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讲述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包括明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建立。

2. 探讨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如海外贸易的兴起和农业生产的改变。

3. 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如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三、讨论(15分钟)1. 小组讨论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元朝的灭亡、明清交替等。

2. 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相互交流思考。

五、梳理(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写作作业,让学生加深对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鼓励学生勤加学习历史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2.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3. 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和互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史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课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历史意义等相关资料。

3.史料: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特点。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探讨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让学生们了解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理解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2.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发现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能力。

3.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

(3) 着重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文化的出现,使整个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变革,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社会风气和文学艺术,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当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2. 主体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思想解放为主要特征的文化运动。

它的兴起是钱玄同、胡适等文化名流的倡导,起初只是文学艺术领域的革新,后来逐渐延伸到整个文化、思想领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解放和思想解放的大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思想和文化;二是文化革命,拒绝传统、追求现代化文化;三是社会观念转变,主张平等和自由,反对封建秩序。

这些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对历史史实有准确的识记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新文化运动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较多,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文化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八年级上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年级上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单元第12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突然叛变革命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两次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是学生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形势的一个必需环节。

二、课程标准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识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基本知识。

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认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认识:共产党人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

四、重、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滚动播放)展示:《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教师:1927年4 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了,中国的革命陷入低谷。

不屈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奋起,以星火燎原之势展开了新的斗争。

(设计意图:以滚动的图片展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程,这些图片大部分同学都比较熟悉,然后用流沙河的诗歌导入,使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借来火种——城市暴动的尝试1、南昌起义教师:北伐战争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此时,中国的革命道路将走向何方呢?展示: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摘自《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第一编)教师: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在俄国学习回来的张太雷提出了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经过筹备,中国共产党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总结其作用与影响,掌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新课导入】展示:“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师:结合材料,复习回顾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足迹。

生: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器物层面(军事技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度层面(政治制度)过渡: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身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

这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识到民主国家虽然已经建立,但旧的封建思想文化仍然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步伐仍需继续,于是他们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自主研学】师:带着问题迅速阅读教材。

展示:研学一研学二: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总结归纳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及思想主张。

说明:本课的知识点较清晰明确,八年级的学生可以较容易地从教材中总结归纳出相对应的知识点。

所以,此环节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通过较合适的课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历史,自己梳理出历史脉络。

初中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历史第12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主要事件;
2. 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 掌握20世纪初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 理解20世纪初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关系。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科书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和主要事件;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 探讨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关系。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20世纪初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关系,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总结(5分钟)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文章,并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课堂小结,巩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主要事件,使他们对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
和细节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新文化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认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思想,从而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新文化运动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

此外,学生对本课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资料查询来加深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流派的辨析,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3.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4.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图片、图表、文献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

6796.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6796.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相关作品,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文字或图片材料展示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的课堂里师生间问候官气十足的情形。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好!众生:大人好!老师:老爷们辛苦了!众生:升官发财!)进而引出北大的这种风气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旧闻拾遗1: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教师提问:材料报道了袁世凯的哪些行径?他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复辟帝制;以换取日本的支持,实现皇帝梦。

3.旧闻拾遗2:《女子世界》是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

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纳妻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4.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5.问题思考: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有哪些?当时有哪些著名人物认识到这一点?提示: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过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新文化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各种社会现象,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以及他们所倡导的、科学、民族主义等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的思想和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掌握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思想,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史料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特点进行初步了解。

3.史料分析:教师提供一系列新文化运动期间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史料,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姓名年级初二
课题第12课社区历史小调查课型学习与探究
教学目标在居住的乡村或社区范围内,调查工矿企业,学校教育,交通运输,文化事业等的发展历史。

了解它们对社区发展所起的作用。

学习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进行历史调查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并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通过社会调查,培养从实际出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通过对调查和了解社区发展的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变化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习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培养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的观念。

难点
学习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培养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关键适当“举例”引导学生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引言
改称呼、剪发辫、穿西服、能照相、还可看电影是上个世纪人们生活的重大变化,我们如今的生活更是日新月异,其中我们最为熟悉和亲切的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回
顾上个世纪
人们社会生
活的变化并
引入到本课
1.指导学生
阅读59页目

指导学生分
组并提供可
供学生选择
的调查活动
主题
2.指导各小
组根据调查
对象确定课
题名称明确
调查范围、时
间、地区、主
要项目、方
法、具体提纲
3.制定活动
评价表(参考
114页)
积极思考,回答上
个世纪人们生活
的变化并提到我
们现在
学生齐读
根据兴趣自愿组
成若干小组,并确
定各组的调查活
动主题
学生分工,组长、
副组长、执笔员、
搜集图片资料员
小组为单位抄录
一份并做参考
激活学生思维提
高兴趣
使学生明确目标
增强认识
提供合作机会培
养学生的合作交
流意识。

进一步确定调查
目标、进行具体的
分工合作培养交
流合作能力
对每一位学生参
与活动的全过程
进行了解点评
5
5
1周
评价表(参考114页) 一份并做参考与活动的全过程
进行了解点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十、引言
改称呼、剪发辫、穿西服、能照相、还可看电影是上个世纪人们生活的重大变化,我们如今的生活更是日新月异,其中我们最为熟悉和亲切的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变化你们发现了吗?
十一、活动目标三、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回
顾上个世纪
人们社会生
活的变化并
引入到本课
1.指导学生
阅读59页目

指导学生分
组并提供可
供学生选择
的调查活动
主题
2.指导各小
组根据调查
对象确定课
题名称明确
调查范围、时
间、地区、主
要项目、方
法、具体提纲
3.制定活动
评价表(参考
114页)
积极思考,回答上
个世纪人们生活
的变化并提到我
们现在
学生齐读
根据兴趣自愿组
成若干小组,并确
定各组的调查活
动主题
学生分工,组长、
副组长、执笔员、
搜集图片资料员
小组为单位抄录
一份并做参考
激活学生思维提
高兴趣
使学生明确目标
增强认识
提供合作机会培
养学生的合作交
流意识。

进一步确定调查
目标、进行具体的
分工合作培养交
流合作能力
对每一位学生参
与活动的全过程
进行了解点评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四、活动过程
(1)分头行动
(2)展示成果五.活动总结2.指导各小
组根据调查
对象确定课
题名称明确
调查范围、时
间、地区、调
查主要项目、
方法具体提

3.制订活动
评价表(参考
教参114页)
教师随时掌
控各组调研
情况并指导
主持展示会
评价各组成
果及本次活
动收获
学生分工组长、副
组长、执笔员、搜
集图片、资料员
小组为单位抄录
一份并做参考
组长、副组长随时
汇报调查进程
各组派一名代表
介绍本组调查成
果其他同学补充
各组长发言评价
各组的优点和不
足,积累今后进一
步调查的经验
进一步确定调查
目标,进行具体的
分工合作,培养交
流合作能力
对每一位学生参
与活动的全过程
进行了解点评
给学生充分时间
准备调查的图片
资料数据等。

培养
从实际出发观察
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学习从历
史的角度看待问

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及语言表达能
力展示成就增强
自信
进一步感受社区、
家乡的变化,合作
交流的重要性树
立远大志向。

30
5
板第12课社区历史小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