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学生姓名:***

学号: ************

院系: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

专业年级:2012级会计1班

指导教师:***

2015年4月29日

摘要

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同在,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都会伴随着审计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审计工作的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大。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增加了审计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开始增大。如何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并最大限度的对审计风险进行规避与防范,已经成为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必须努力规避急和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审计风险;规避;防范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审计风险的概述 (2)

1. 审计风险的概念 (2)

第二章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分类 (4)

1. 审计风险的成因 (4)

2. 审计风险的分类 (4)

第三章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与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 (6)

1. 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6)

1.1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 (6)

2. 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 (6)

第四章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9)

1. 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9)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前言

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审计难度越高,审计风险就随之愈大。如何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规避审计风险,找出相应的审计风险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的角度出发,首先明确了审计风险的概念,然后确定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等五个基本特征。继而将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等三类审计风险。将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合并称为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然后从审计风险管理的角度将审计风险又分为了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再而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构成审计风险的因素。最后依据《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提出了树立良好审计理念、制定科学创新的审计方法、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和审计收费制度、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等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几项措施来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从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使得审计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

第一章审计风险的概述

1. 审计风险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财务报表没有公允表达,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公允表达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背离;或由于审计人员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从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

失的可能性。随着我国审计外部环境的不断发生变化,审计风险已经成为每个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2.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2.1 客观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审计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所以,通过对审计风险的深入研究,审计人员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并不能完全的消除审计风险。

2.2 普遍性

审计活动自始至终存在着审计风险,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任何一个审计环节的失误,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发生的几率。

2.3 潜在性

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没有导致不良后果,没有引发追究审计责任的行为等问题,并不能代表不存在审计风险。审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隐藏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2.4 偶然性

审计风险并非审计人员故意为之,而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的主观原因而造成的。

2.5 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但是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审计方法或审计程序来控制和防范的。

3. 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3.1 审计取证风险。一方面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占有的信息资料不对称,审计人员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证不实或者揭露不透彻,没能查深、查透、查实,问题的实质没有得到完全的反映,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引发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和成果。

3.2 审计报告风险。因审计结果报告的恰当与否直接受审计人员的评价意见的影响,若审计人员的评价意见存在偏差,则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正确性,产生审计报告风险。即使审计人员评价意见恰当,最终审计报告的形成尚依赖于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和审计评价及意见的判断,由于受各相关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得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有所偏差。

3.3 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政府审计机关有权依法处理处罚,这是《审计法》赋予政府审计机关的权力。审计处理处罚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机关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审计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法律依据不当,二是应由有关部门处理处罚、而国家审计机关没有以向有关部门下达审计建议书的形式提请有关部门处理,而是越权处理处罚,从而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

第二章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分类

1. 审计风险的成因

1.1 主观因素

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是审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面。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包括:

第一,审计机构的管理能力低下,内部控制不健全。审计部门制造的审计方案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审计人员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审计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审计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第三,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程序和方法,造成审计工作的失误,因此引发的审计风险;第四,在审计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等发生的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反比关系。

1.2 客观因素

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

第一,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审计对象越复杂,审计内容就越广泛,审计难度也越大,审计风险也越大;第二,审计单位所处都社会,经济,法律,政治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审计风险。审计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社会风气的不廉洁、被审单位经济行为的不明确等为审计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 审计风险的分类

2.1 按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不同分为三类

2.1.1 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获取相关的信息,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确定其对终极审计风险的影响。

2.1.2 控制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