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囚绿记》。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3)学会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囚绿记》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绿”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2. 教学难点:(1)分析散文中的象征手法。

(2)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陆蠡及其作品《囚绿记》。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绿”象征着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自己对“绿”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追求美好事物。

(2)教师引导总结,强调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困境。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囚绿记》,大家能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题吗?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绿”的象征意义。

(2)学生通过实例体会作者的情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情感态度。

3. 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追求美好事物,实现自我价值?(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在追求美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

《囚绿记》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囚绿记》,详细内容为整篇文章。

该文通过对“绿”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生命、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

2. 分析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如对“绿”的象征意义的分析。

重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的学习,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引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讲解难点、重点。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句子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绿”所象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囚绿记——生命、自由、美好生活2. 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排比等3. 重点句子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绿”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 答案要点: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生命、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作品,如《边城》、《荷塘月色》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的掌握。

《囚绿记》教案(精选

《囚绿记》教案(精选

《囚绿记》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至第四段,详细内容为:作者在病榻上对窗外绿色的向往;描绘窗外的绿色植物,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描述作者如何将一枝绿植囚禁在屋内,以及囚禁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作者释放绿植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第一至第四段,详细讲解作者对绿色植物的描绘、囚禁过程及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8. 课后拓展: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绿色植物,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的结构关系,突出囚禁绿植的过程。

2. 重点词汇:标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囚禁”、“生机”等。

3. 修辞手法:列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理解。

2. 答案示例: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和热爱每一个生命。

正如课文中所说:“绿色的生命,是大地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学案博苑11-20 0516高中语文必修一《囚绿记》学案三篇《囚绿记》学案一内容感知《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是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散文里,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

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

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处,息息相关,被“囚”的“绿友”,失去了阳光,“好像病了的孩子”,然而“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之际,写“绿”,赞“绿”,显然不是迷恋景色,而是借助绿色的生命,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绿色”,既是的本色,也是他的散文创作的基本色调。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陆蠡(lǐ)淅沥(xī lì)移徙(xǐ)婆娑(pó suō)涸辙(hé zhé)猗郁(yī)瞥见(piē)葱茏(cōng lóng)纤细(xiān)急不暇择(xiá)嵌(qiàn)揠苗助长(yà)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了截:明了简单。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繁茂:繁密茂盛。

安顿:指居住、安置下来。

留恋:不忍离开或舍弃。

缘引:攀缘,牵引。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茂盛的样子。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攀缘: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还可指依附、投靠。

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2.相关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作仔细的选择。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课文《囚绿记》的深入解读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囚绿记》的背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深入解读课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分析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囚绿记》2. 主要内容:课文第一、二章节内容概括。

3. 重点知识:课文中的重要词汇、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仿写一段描述自然景物的文字。

2. 答案:(1)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2)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推荐阅读与自然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深入解读与分析1.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何通过文字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囚绿记教案5篇

囚绿记教案5篇

囚绿记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囚绿记教案5篇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考虑到课程的前后关联,以确保知识的逐步建构,教案可以包括教学资源的清单,如教材、教具和多媒体资料,以支持教学过程,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囚绿记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囚绿记》课时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囚绿记》课时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囚绿记》课时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两课时)一、词语积累:瞥见了截爽直涸辙急不暇择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简陋烽烟四逼二、课文暸望:《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

作者由于恋绿,将长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茏的爱和辛福。

”他还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

作者借对绿色常春藤的赞美,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与光明、坚贞不屈的精神。

u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2、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3、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4、“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5、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6、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中“珍重”这个词语的理解。

7、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课堂点击:1,我为什么要“囚绿”?最后“我”又什么让“绿”恢复了自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文章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历史背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怎样理解“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作者心中的“魔念”是什么?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阅读《囚绿记》中的文字,完成1——3题。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作者对“绿”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之情。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品味细腻、含蓄、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绿”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的魅力。

2、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将文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如翠绿的竹子、嫩绿的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谈对绿色的感受。

(2)提问:绿色在你们心中代表着什么?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陆蠡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围绕“绿”主要写了哪些内容?4、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绿”的语句,分析“绿”的特点。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他在囚绿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情感变化?(3)小组讨论:“绿”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5、品味语言(1)选择文中精彩的语句,让学生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细腻、含蓄、优美的语言风格。

(2)如“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6、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自由和生命的理解。

(2)推荐阅读陆蠡的其他作品,如《海星》《竹刀》等。

7、课堂小结(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强调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

•••••••••••••••••《囚绿记》教案《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囚绿记》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读一读2、画一画3、说一说4、赏一赏重点和难点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导入:你喜欢绿色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四、理清层次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寻绿(1—4)赏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五、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六、探究写法;1、【知识链接】①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七、拓展延伸: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囚绿记》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囚绿记》教学设计通用15篇《囚绿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

2、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3、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重点:1、赏析绿枝条形象的语言描写,探究绿的内涵。

2、理解“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赞颂。

教学难点: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陆蠡。

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整体感知1、解题:观察“囚”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含义是什么?提示:会意字。

把人围在一个封闭的四方院落里,就是囚了。

“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2、简介陆蠡。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在上海文化出版社任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日本宪兵扣留,惨遭杀害,时年34岁。

198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出版过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3、写作背景。

文中13段明确告诉我们“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国难当头,陆蠡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发出了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4、预习检测字音:陆蠡lǐ 涸辙hé 蕈菌xùn 猗郁yī瞥见piē 移徙xǐ 婆娑suō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序:高中英语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那么如何高效的学了英语是每一个学生和教师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英语教师应该如何梳理教材并组织教学呢?在本文中,主要将针对高一必修教材中的《囚绿记》这单元,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教学。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适当理解英国历史上腐败的情况以及类似囚犯赴澳洲发展的情况。

2.熟悉常用的词汇、短语、句型,并进行有效训练以提高写作能力。

3.能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典故并能举例运用。

4.能下载并填写囚犯家谱表,通过家谱表加深对文中人物关系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1. 《囚绿记》的中心思想及情感: 通过讲述囚犯们遭受的苦难和描绘自然风光,反映英国社会的腐败和无奈的处境。

同时也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关注弱势群体的思想。

2. 课文细节及难点分析2.1 文中拼音注音,例如:convicts(劳改犯);bay(海湾);gums(胶树);sheer(峻峭)2.2 人物关系及背景的描述,例如:Father Clancey(克兰西神父);Hugh Tallant(休·泰兰特)2.3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描写,例如:Sydney town(悉尼城);New South Wales(新南威尔士)三、教学设计3.1 预习环节学生们可使用该单元所在教材提供《囚绿记》的相关阅读素材和资料,自行扩充相关信息和材料。

并且在课堂上就预习材料适当展开交流,以启发留学生尤其中国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如:腐败的本质、西方国家侵略殖民的历史足迹、劳改犯的体验、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等。

3.2 讲解与理解通过读教材,学生可以对主要情节、人物关系、语言难点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教师可以针对《囚绿记》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和短语展开有效讲解,例如胶树gum tree, 开发澳洲探险家James Cook发现的新大陆,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Sydney Town等。

《囚绿记》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囚绿记》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囚绿记》教学设计篇5一、导入同学们,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代表着热情;蓝色,代表忧郁;紫色,代表高贵;白色,代表纯洁……如果要我们用一种颜色来代表生命,你们会选择什么颜色?绿色。

是呀,绿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囚绿前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句,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爱绿(赞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思绿(念绿、恋绿)这就构成了本文的感情线索四、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1.文中哪些饱含作者情感的语句最能打动你,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悟。

要求:用“~~~~”将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划出,作好批注,并尝试有感情的朗读。

2.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3.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明确:生命、希望追求光明、自由不屈的抗争精神五、读“人”1.品析悟旨,探究写作意图朗读课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喜爱和怀念之情?出示资料,加深理解。

资料一: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北平时值日寇入侵,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于是写下了《囚绿记》。

资料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作者陆蠡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

1942年4月13日他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囚绿记》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囚绿记》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涸澈”、“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猗郁”、“蕈菌”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及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想思考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的方法。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情感目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曾翻译俄屠格涅夫《罗亭》,英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法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仅有34岁的陆蠡就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二、研读课文1、解题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同桌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生字词)。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在横线上分别填出能概括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的字。

并说明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

()_绿→()()_绿→()顽强抗争囚绿记()_绿→()()_绿→()向往光明()_绿→()4、研读“囚绿”部分。

①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地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之情)既然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呢?②“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批注。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生字词,理解并掌握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品味文中优美含蓄的语言。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对绿色的向往和追求,感悟绿色所象征的不屈服于黑暗、追求自由与光明的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命,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文中细腻的语言描写。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理解其对生命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语言的韵味和情感的起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图片)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这些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时,会感到心情愉悦、充满希望。

绿色,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美的色彩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绿”有关的文章——《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他的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以文笔清丽、感情真挚著称。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思考:文章围绕“绿”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4 段):寻绿。

作者在北平寻租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选择了一间简陋潮湿的房间,因为房间有一片绿影。

第二部分(5-7 段):赏绿。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囚绿记》是一部描述牧民在草原上生活与奋斗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的欢迎,也成为了许多学校文化课的必读作品。

那么,在高一必修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案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尽可能深入了解《囚绿记》的情节与主旨,并在阅读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加深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和人生观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学生可以对小说中不同角色的表现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感受到人物经历的酸甜苦辣。

2. 切入小说主题的研究: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关注故事中的道德取向和人生哲学问题,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探究文学语言的应用:学生可以对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技巧进行深入思考,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以课外读物或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故事的思考和吸引力。

例如,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电影景观片段,引导他们猜测可能的情节和人物。

2. 阅读讲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文本和阅读策略,帮助他们理解难点和参考范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问问题和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3. 语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语言的运用,例如对作者批判意识、朴素语言突现或叙述方法的讨论。

还可以让学生研究技巧,如类比、比较、反问、拟人等。

4. 澄清主旨在阅读后,教师应该总结小说的主题,并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接受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将会深入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性和哲学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行定义和分析。

5. 结语和检测分析完小说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小考验,考核学生对故事结构和主题的理解,并身体指导他们对未来学习的关注要点。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绿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面对困境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加深理解和记忆。

3. 课文分析和讨论:(1)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写作技巧。

(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绿色的图片或相关的事物,引起学生对绿色的注意和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绿色的感受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1. 朗读和背诵评价:(1)通过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表现,评价其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

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

关于《囚绿记》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囚绿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技巧;掌握词语、句式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句式及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技巧。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词语、句式及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技巧,写一篇以“我的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但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囚绿记》一、作者情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二、观察描绘技巧:细腻、生动、形象三、词语、句式及修辞手法:略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自然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学习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技巧。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

《囚绿记》优秀教案设计引言:《囚绿记》是中国现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剧,并提高他们的戏剧表演技巧和艺术鉴赏能力,本文设计了一份优秀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研究《囚绿记》。

一、教学目标1. 学习《囚绿记》的剧情、背景和主题,理解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戏曲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戏曲表演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囚绿记》的剧情、人物和主题分析,戏曲表演技巧的训练。

2. 教学难点:戏曲表演的艺术性和技巧性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观看《囚绿记》的片段学生观看片段,体验戏曲的艺术魅力,引发对剧情和表演的兴趣。

2. 概要讲解:介绍《囚绿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通过讲解剧情的开端、发展和高潮,使学生对戏剧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重点分析:探讨《囚绿记》的文化内涵和主题a) 文化内涵分析:探究该剧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与现实社会联系,引发学生对文化差异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b) 主题讨论:围绕"爱情与命运"和"自由与束缚"等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4. 知识点拓展:介绍戏曲表演技巧和艺术要素a) 唱腔介绍:通过对唱腔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唱腔的表演技巧和要求。

b) 舞台表演:介绍舞台布景、服装和道具的制作与运用,引导学生学习舞台表演的基本技巧。

5.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分析《囚绿记》中的经典场景学生根据角色,深入分析剧中的经典场景,包括唱念做打的艺术要求和表演技巧,并展示给全班。

6. 表演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戏曲表演实践a) 角色分配:学生自愿报名并分配角色,每个小组负责一场戏。

b) 表演训练:通过各种表演技巧和训练方法,帮助学生熟悉角色并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囚绿记》教案设计

《囚绿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绿记》;(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囚绿”、“窗前绿意”等;(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囚绿记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囚绿记》;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3. 掌握课文所描述的囚绿记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2. 深入领会课文所传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将课文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窗前的绿色植物,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绿色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囚绿的意义和价值。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囚绿记的故事情节和背景;(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囚绿记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如“囚绿”象征着什么;(2)让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思考如何将囚绿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囚绿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囚绿记》;2. 写一篇关于囚绿记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囚绿记》故事情节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镇中导学案模板(中三)
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远艳玲 备课组长:远艳玲 授课人:远艳玲
授®Wra : 14> 09> 17—班级:九(2)姓名:小组:
课题:《囚绿记》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难点)
2、 品读关键句,体会隐含的文意,把握主旨。

(重点)
3、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 对光明、对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重点) 【学法指导】:
提醒大家细读课文,注意批注,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 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我积累我受益
、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已读过课文。

但是,也许你不曾太留意这张照片。

这是一张发黄的旧照片,它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 的年轻的生命——陆蠡,
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 涩的微笑。

他有什么样的
性情,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 走进《囚绿记》,了解陆蠡,触摸陆蠡沉睡在这篇文字中的心灵。

请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的。

形:了解结构和选材的特点 神:找到文眼句,领会主旨。

我:因文识人 形、神,自然是学习散文不能回避的。

但是通过对形和神的了解把握, 因文识人,走进作者的心灵,也是散文学习的一个重点。

1、作者作品
陆蠡,原名陆圣泉,籍贯,浙江天台,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2、为加横线的字注音
涸辙.(
) 淅沥.() 葱茏( 蕈菌( ) 镶嵌( )立细(
表作: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
《囚绿记》。

备注 34岁
猗郁 ( ) 揠苗助长(
急不暇择()移徙()
二、初读整体感知
咱们先从形入手,才能做到总揽全局,洞悉结构特点,最好的做法就是快速浏览全文。

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速读全文,读完后用最凝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浏览后)
师问: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讲陆蠡的这段往事呢?
(参照课文标题的格式囚绿”来概括,既简洁又艺术。


明确并板书:
囚绿一一释绿一一放绿
师:很明显,全文紧紧围绕绿”展开。

说到散文的特点,人们就会说,形散而神不散。

但是这篇文章的结构,你觉得散吗?不散,内容集中,而且作者把一件小事讲的波澜起伏,可谓尺水兴波。

所以,本文的结构其实是很精巧的。

所以我们要强调一点,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创造的一般法则,但不是唯一的法则。

从选材上来讲,一枝常春藤,你觉得选材是大还是小呢?
那么陆蠡为什么要写一枝常春藤呢?有什么寄托呢?要把握散文的神,就需要进入读书的第二环节:细读涵泳。

挑两处让你心动的句子,说说心动的原因。

找出文眼”
理解其言外之意。

二、细读品味语言
(一)心动句(学生细读课文,做批注)
哪些句子让你心动?说出你心动的原因,与大家分享。

(老师点拨:注意落脚到真性情”,并带领学生朗读。


(二)文眼句
过渡:还有很多同学想和大家分享心得。

看来本课让我们心动的句子很多。

这些句子为什么会动人呢?因为他饱含了作者的真性情。

对绿的爱和尊重。

(板书)为什么会尊重一枝常春藤呢?哪
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尊重常春藤的原因,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意图呢?那么这些句子就是全文的文眼。

现在大家来共同寻找本文的文眼。

(学生找文眼,并阐述理由。

在同学能准确找到文眼后,集体研读后两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

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

(写作背景,短短几句话,便反映了北
中国在日军铁蹄践踏下山河沦亡,百姓流离的情况。

)临行时我珍
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的敬佩和尊重,是
因为他是永不屈服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也是对中华民族命运的
祝福)
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不仅是怀念这圆窗和绿友,而是惦记着烽烟铁蹄下的中国山河。

)有一天, 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不会。

因为我们是志趣相投的友人,同样都向往光明,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归结出本文的主旨:
(归结出把握主旨的办法,找文眼。

归结本文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


以一枝常春藤来象征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四、研读,把握形象
找到了文眼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抓住这句话,就突破了主旨,就读懂了文章。

但是还不能说读透彻了。

因为我们离陆蠡还有一段距离。

我们只知道陆蠡是一个有着民族责任感的作家,他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还是粗线条的,现在我带领大家一起来研读一些句子,亲近陆蠡。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灵淳朴,充满诗意,追求精神,胜过物质。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心
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观察细微,用词精准,色彩之变,如画家调色。

文字背后,有一双清澈的凝视的眼睛,有一颗饱含爱怜而又充满矛盾的
心灵。

你有这样清澈的眼睛吗?你曾经这样凝视过自然吗?)
学生归结出我”乐观、淳朴
老师补充:还要加上一条坚贞不屈”这篇文章写于沦陷区上海。

上海沦陷后,陆蠡是坚守上海孤岛的革命作家之一。

1942年,陆蠡的杂志社被查封,陆蠡前往日本宪兵队交涉。

日本人问他:你认为日本能战胜
中国吗?陆蠡答:不能!日本人又问:日本能实现大东亚共荣吗?陆蠡答:
不能!陆蠡最终受尽酷刑,死在日本宪兵队的监狱。

这就是陆蠡。

他是乐观
的淳朴的,也是坚贞不屈的。

他从浙江天台山高雾绕的盆地里走出来,用一
双清澈的眼睛追随幸福和自由的幸福的绿影。

在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他踏踏
实实严肃认真地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岗位。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苍翠青绿
的34岁。

至此,我们再来端详这张发黄的旧照片,我想,大家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囚绿记
结构巧、选材小爱、尊重;民族气节乐观、淳朴、坚
贞不屈
寻绿
观绿
囚绿
释绿
怀绿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形散而神不散”只是散文创造一般原则,而不是一定法则、唯一法则。

散文的形,也可以谨严巧妙。

我们了解了本文选材小、
意义大的特点,也知道以小见大是现当代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更重要
的是,我们认识了陆蠡。

一个有着璞玉一般心灵的青年作家、革命烈士。

我想,你会记住他。

记住他在细雨中凝视常春藤婆娑摆舞的清澈的眼睛,记住
他坐在小圆洞前和绿叶痴痴的对语,记住他用心灵描摹自然,从心底生发出
来的那些清丽的词句。

【作业布置】:
也许你想谈谈读陆蠡的感受,也许你受到陆蠡文字的触动,颇有描景状物的信心和冲动,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1■我读陆蠡
要求:200字,用到比喻、排比的修辞。

2■课后第三题: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

说明:“课型”指新课、复习课或习题课等;导学案采取一案两用, 教学案合一。

右侧备注栏,教师用于集体备课后的个人二次备课;学生用于课堂整理学案,可使用双色笔整理纠错题,记录方法和规律总结以及课堂学习成果的生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