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二囚绿记学案2

合集下载

囚绿记 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囚绿记 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仿写。

2、掌握文中“绿”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阅读、评析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3、联系社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情绪的歌颂。

重点难点:1、体会散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导入设想在不同的情况下,观绿的感受?(例如在冬天、夏天、沙漠、忧烦时等等情景。

)二、解决生字词。

(小组自行解决)陆蠡( ) 涸( )辙婆娑( ) 猗( )郁囚系( ) 蕈( )菌⑴了截:⑵涸辙:⑶急不暇择:⑷婆娑:⑸猗郁:三、赏析品味(互相讨论交流)速读课文,选出你喜欢的语句,诵读并说明理由。

四、整体感知(小组讨论交流)1、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在这过程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呢?四、文本探究作者为什么囚绿?你是如何评价的?(赞成或者不赞成)(讨论、辩论)“七嘴八舌”辩论赛五、拓展延伸其实我们每个人就是一片绿叶,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难和痛苦囚住。

你能举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难“囚住”了但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吗?六、小结七、布置作业:1、请你模仿绿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绿藤对作者囚绿的理解之情。

2、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

如: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阅读材料: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此他就永远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

婚宴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宾客斟酒。

人教版必修二 囚绿记 学案2

人教版必修二 囚绿记 学案2

囚绿记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从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明确作者爱绿之情中所寄寓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陆蠡(lǐ)涸辙(zhé)淅沥(xī)猗郁(yī)移徙(xǐ)婆娑(suō)瞥见(piē)蕈菌( xùn )揠苗助长(yà)2、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明确:“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3、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线索。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

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课堂探究】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蓬勃无拘无束)(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囚绿记优秀教案2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二囚绿记优秀教案2

人教必修二《囚绿记》优秀教案教学理念:在教授新课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切实让学生以“读入”的方式去把握抒情散文语言优美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认识品味出句子深层次的含义。

教学目标:⒈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

⒉概括出作者爱绿的原因,归纳本文的写作意图。

⒊多形式诵读文章,体会赏析抒情散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重点:概括出作者爱绿的原因,归纳本文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体会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探究、讨论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喜欢绿吗?(学生答)为什么喜欢绿呢?(个别学生答)对!绿生机勃勃,活泼可爱,它是生命的象征,可以给失意的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给焦虑的人带来精神的宁静,可以给苦闷的人增添生活的快乐。

绿确实值得我们去爱,但你会因为喜爱绿而将一绺常春藤从屋外囚禁到屋内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青年,他因为爱绿,真的把窗外的常春藤囚禁到屋内,这位青年是谁?(陆蠡)简介作者:注释①二、整体感知带问题快速阅读全文:▲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学生默读后讨论,请一个学生回答作者行文思路,不足之处其他学生补充,老师归纳之后,将各部分思路用两个字概括:)板书(幻灯片4):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思绿三、感悟、探究,分析、品味语言不管作者是“寻绿”,还是“赏绿”或是“囚绿”……,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绿。

归纳总结作者爱绿的原因:㈠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

(幻灯片5)(齐读,学生个人读)请学生在课文第5、6自然段中划出文中表示“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的句子,要求具体说出句子中怎样分别表现出“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的,加以分析,教师点拨。

(让学生任意找,要求围绕“生命、希望、慰安、快乐”这四个要点来展开分析。

因为这四个要点在文中句子的表现是融为一体的,要求学生每分析一句,都要与这四个要点相联系,将每个要点在句中的具体表现一一说出。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读文章的关键句、优美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4.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学习重点】1.紧扣文本,把握绿的象征意义。

2.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三)【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绿”的深刻内涵。

(四)【知识清单】1.字音辨识陆蠡.(lǐ)淅沥..(xīlì)移徙.(xǐ)婆娑..(pïsuō)涸辙..(hãzhã)猗.郁(yī)瞥.见(piē)葱茏..(cōng lïng)纤.细(xiān)急不暇.择(xiá)蕈菌..(xùn jùn)揠.苗助长(yà)2.词语释义。

了截:明了简单。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繁茂:繁密茂盛。

安顿:指居住、安置下来。

留恋:不忍离开或舍弃。

缘引:攀缘,牵引。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茂盛的样子。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攀缘: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还可指依附、投靠。

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3.相关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作仔细的选择。

4. 近义词辨析占据•占领“占据”指用强力保持或获得地域、场所。

例:敌人凭借占据的有利地形,企图负隅顽抗。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例:我们要开拓和占领新的科技领域。

固执•顽固“固执”指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词义较轻。

例: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是不行的。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

高中语文3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5篇)第一篇:高中语文 3 囚绿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法,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代著名诗人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来欣赏一组有关绿地图片。

欣赏完图片,相信同学们对绿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绿是什么呢?学生阐述对绿的理解。

师总结: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囚”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

(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喜爱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人教版必修二 囚绿记 教案 (2)

人教版必修二 囚绿记 教案 (2)

《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品析鉴赏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几天虽然天气阴晴不定,但是从窗户望出去,我们还是发现树木在这个春天披上了绿装。

这郁郁葱葱的颜色,使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咏柳》,同学们能背出来吗?(师生齐背)不错,大家背得非常好。

咱们中国的古诗词中描写绿的句子还有很多,那位同学能为我们背几句啊?(学生自由背诵)绿色,不仅在视觉上让人觉得清新,而且在心理上也给人带来希望和生机。

可是有人却要将绿囚禁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囚绿记》(板书)二.走近那抹绿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指什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学生自读课文,找答案)明确:“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小结: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的大概内容。

但是,要想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光凭题目是不行的,还要回到文章中,借助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走近那件事1.文中哪几段文字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提示: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理清全篇的思路,能用动宾结构的两个字概括更好。

(1)寻(遇、得)绿(1--4段)(2)观(赏)绿(5--7段)(3)囚绿(8--12段)(4)放(释)绿(13段)(5)怀(念、忆)绿(14段)板书:文章思路: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2.小结:文章始终紧扣一个“绿”字,每一步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喜爱。

四.走近那个人1.我们在诵读时,时时刻刻能感受到作者对绿的挚爱。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2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囚绿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三、教学设想: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

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

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囚绿记》也是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作家和翻译家――陆蠡。

陆蠡(lǐ)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

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这样一位作家在这篇散文中是如何表达出爱绿的情感的?学法指导:读一篇散文,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文章的线索,请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对绿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概括文章的行文线索。

速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本文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写的,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是指一株常春藤,绿影,绿囚,绿友;作者囚绿时的具体行动是什么?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囚绿记》教案及教学后记(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这是多高的评价!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初读文题,你会生发哪些问题?你最想了解些什么?(“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囚“绿”?绿是怎样被囚的?囚绿的结果怎样?帮助学生删减意义不大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问题也有主次之分)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生字词):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

方法:快速阅读,划出关键词句,用规定符号圈点勾画填写。

绿——绿——囚绿——绿——绿(遇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学生思考交流,所填字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1.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喜爱之情)2.朗读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批注。

)3.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并不感到孤独,……(择绿的原因)②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囚绿记一张发黄的旧照片,记录着一个曾经鲜活但却永远定格在34岁的年轻的生命——陆蠡,那个时候的他衣着整洁,面貌清秀,眼睛、嘴角带着羞涩的微笑。

当年,陆蠡经常眺望山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渴望在宁静中放飞心灵的憧憬。

当一抹绿色出现在沙漠中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奇迹;当一叶绿芽冲破障碍,破土而出时,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顽强。

而陆蠡也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写下了《囚绿记》,让我们仿佛看到生命的追求。

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

1933年开始散文创作,前后共出版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部散文集。

曾翻译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抗战爆发后留守“孤岛”上海,在“受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年代继续从事编辑、写作和翻译的工作。

1942年4月不幸被日伪宪兵拘捕,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惨遭杀害,年仅34岁。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留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他感到“孤独”。

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

他怀念起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固执地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这是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的象征。

作者在常春藤身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1.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此时产生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孤岛文学”。

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囚绿记》学案2

《囚绿记》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学习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知识链接]1、介绍作者:陆蠡(li)(1)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

如范蠡。

(2)作者简介:陆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2、写作背景:《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囚绿由》序我羡慕两种人。

《囚绿记》学案之二(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囚绿记》学案之二(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

《囚绿记》学案之二(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学情分析]在必修一的学习时,学生曾接触过“品人与品文”类现代散文,如《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类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本课之前也学习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学生对写景抒情类散文也有一定的认识。

[文本定位]《囚绿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该文是第一次选进中学语文教材,它和《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起组成本单元。

《荷》与《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承担任务的是“景”的描写方法(如描写角度,修辞与词语的准确使用等),以及景与情的关系(散文中如何写景造境,写景抒情,融情入景等),教学的重点在“景”与“情”;《囚绿记》被安排在本单元最后一课,所以其承担的任务应当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巩固,同时,本文在写景状物与抒情上又有其独特之处,写景时所摄取的景物是空间片断式的,只写绿条,绿条之外的景物一概舍弃,它不同于《荷塘月色》写景的时间片断式,这是教学时应加以特别注意的。

另外,《囚绿记》是新进文本,略读课文,故应抓住要点,略去其余,教师导引,学生多动。

[学习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几点:1.品味细腻优美的语言。

本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就单元教学目标来说,当然也应当注意品味其独特的语言,让学生在写景、抒情的语言表达上得到一定的开拓和积累。

2.学习写景状物的手法。

本文写景抒情采取的手法和《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明显不同,通篇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3.体会真挚含蓄的情感。

写景当然离不开抒情,探究景与情的关系当然是教学的重点,本文所抒之情比较含蓄,应当深入探究。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

对于散文,尤其是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散文更应当多加诵读。

诵读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有感情的示范诵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恐怕是不可缺少的,它比放录音让学生听更重要;当然不必全文诵读,可以有选择地读),学生自由诵读(文学作品的欣赏不可能千人一面,定然是各各不同,所以自由诵读比集体朗读要科学得多,有效得多)。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3课《囚绿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抒发的对“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2.学习本文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学生喜爱哪种颜色并说明理由导入,引出本课。

二、速读,梳理文章脉络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速读文章,读完后概括全文各个部分的内容。

生答:寻绿→赏绿(关绿)→囚绿→放绿(释绿)→怀绿(想绿)师总结:很明显,全文围绕着“绿”展开,那么绿在作者的心中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要写一枝常春藤?我们在文章中一寻究竟。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再读文章,细细品味,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师提示:文章的第2段“小房间、潮湿的地面、灵巧的纸卷帘”---战乱年代对事物的热爱、诗意之情。

第5段“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自有一种柔美,内心的淳朴。

让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教师点拨,让学生感受绿的精神所在和作者淳朴、向往自由的情感。

)生可能答: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句式整齐,感情浓烈,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

)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拟人的手法,看出常春藤的可爱。

)3.“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可以看出绿枝条身上的执着,倔强,坚贞,向阳)4.“我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师总结提示: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绿的可爱、倔强,在作者的字里行间都满蘸着作者对这枝常春藤的喜爱与尊重,更能看出作者是一个淳朴,情感细腻的人。

那么,仅仅因为常春藤的倔强、可爱,作者就如此喜爱她吗?在这枝常春藤身上是否还隐含有其他的信息呢?试找出本文中能暗示主旨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选项中加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陆蠡(lǐ) 涸(hé)辙揠( yàn )苗助长淅(xī)沥
B.猗( yī)郁抑(yì)郁蕈(xùn )菌婆娑(suō)
C.瞥(piē)见茎(jǐng)叶纤(xiān)细脉络(luò)
D.移徙(xǐ) 葱茏(lóng) 囚系(jì) 嵌(qiàn)着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

B.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

C.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恋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需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3.下列加点的字词,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婆娑(suō) 纤细(qiàn) 公寓(yù) 大笔如椽(chuán)
B.葱笼(lónɡ) 朝霞(zhāo)奔腾(ténɡ) 遐不掩瑜(xiá)
C.淅沥(xīlì) 蹩脚(bié)涟漪(yī) 情不自禁(jìn)
D.蕈菌(xùn) 猗郁(yī)绿林(lù) 敝帚自珍(bì)
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瞥见了截移徙急不暇择
B.缘引涸辙缝隙抑郁
C.囚系幽囚剪揖偃苗助长
D.攀援绿洲开释烽烟四逼
阅读《囚绿记》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珍重”词语的深刻含义。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