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题库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7.《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翻译成为现代诗。

)二、逐句解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7 《诗三首》

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7 《诗三首》

《诗三首》导学案教学目标: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培养同学们高雅的精神追求和独立的人格境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预习曹操简介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

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

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

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朋友。

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

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课前诵读要求:熟读成诵板块二共同探讨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讲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讲课教案

8 诗三首 2 七中马建民7 诗三首三维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什么样的情感是让人黯然销魂的呢?当远方的游子采摘这些花草想借以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欣转为失落.这样的叹息让人遗撼而悲切。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真实的心情记录一一一《涉江采芙蓉》。

诗词导入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基础积累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word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7课《诗三首》word导学案

7《诗三首》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特色:题材广泛、技巧丰富、语言厚朴;2.理解选讲诗歌的内容:人物形象、诗人情感、社会意义。

二、自主学习:1.了解《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内容主要抒写乱世士子的人生悲慨。

清•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可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和士人游子的失意。

诗作情感丰富,描写生动,语言朴素,所唱含蓄动人而曲终情显,标志着五言诗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

梁•刘勰《文心雕龙》称为“五言之冠冕。

”梁•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涉江屈原曾作《涉江》。

王逸《楚辞章句》说:“此章言己佩服殊异,抗志高远,国无人知之者,徘徊江之上,叹小人在位,而君子遇害也。

”东汉蔡邕《琴操》云:《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所作也。

子高晨刺船以濯,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

鼓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公堕河死,当奈公何!”曲终,自投河而死。

子高闻而悲之,乃援琴而鼓之,作箜窦引以像其声。

2.了解曹操及《短歌行》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机警,任侠放荡,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十数年间,他实行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进步措施,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建安文学公元196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重建统一大业。

他招纳才士,在北方形成一个文学中心。

建安年代及其相前后的文学创作,习惯上称为“建安文学”。

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时代文坛领袖,他们以特殊的身份,吸引文人,开创一代文学风气。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3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1)领悟陶渊明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2)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知识链接】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静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l岁,以后终老农村。

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

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信息筛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二、合作探究1.探讨“从哪里返回”这个问题。

(l)“尘网”“樊笼”比喻什么?(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探讨“为什么要返回”这个问题。

(1)那么,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2)哪一句是点题句?(3)归西圈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3.探讨“回到哪里去”这个问题。

(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三、诗句鉴赏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淡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高一必修二)

《诗三首》导学案参考答案(高一必修二)

第一课时(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两句给文章奠定怎样的意境?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2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明确: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愁怅的形象和心情。

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第二课时熟读课文,根据课文概括这首诗的主旨明确: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①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读的过程中思考本节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这位同学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

(明确:情绪“忧”)(明确:人生几何也就是人生短暂)明确:原文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愁的是人生苦短.(明确: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这个比喻的好处是什么?(明确:比喻的好处是形象生动)5.鉴赏剩下三节:明确:对贤才的渴望。

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7 诗三首本课话题——人才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诗写出了曹操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曹操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苏联解体后,美国疯狂地在俄罗斯购买廉价的科学人才和成果。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第一个受益者。

自1992 年起,该公司已与俄科学家做成了三笔大交易。

第一笔生意是与俄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达成的,它获得了俄罗斯光纤研究成果和对200名俄科学家的使用权。

俄科学家每年从公司领取的报酬只是 720 美元,对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钱算得上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但它根本无法与美国科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年薪相比。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2.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李世民3.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

——范仲淹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5.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孙中山[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呦.(yōu)呦子衿.(jīn) 何时可掇.(du ō)越陌.(mò)度阡谈.(yàn) 吐哺.(bǔ)羁.(jī)鸟樊.(fán)笼暧.(ài)暧契.阔(qì) 譬.如(p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顾⎩⎪⎨⎪⎧还顾.望旧乡 (动词,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问,拜访)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动词,顾惜,顾念)(2)遗⎩⎪⎨⎪⎧采之欲遗.谁 (动词,送给)以光先帝遗.德 (形容词,遗留的)(3)适⎩⎪⎨⎪⎧少无适.俗韵 (动词,迎合)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 (动词,依照)(4)归⎩⎪⎨⎪⎧守拙归.园田(动词,回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动用法,使……归服)不图子自归. (动词,回娘家)(5)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动词,对着)不久当.归还 (副词,必定,一定)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对等,比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把守)(6)存⎩⎪⎨⎪⎧枉用相存. (动词,问候,怀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动词,活着)求大同,存.小异 (动词,保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动词,存有)救亡图存. (动词,生存)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2)榆柳荫.后檐(名词作动词,遮蔽)(3)守拙.归园田(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4)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顺)(6)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同心..而离居古义:指感情深厚。

【导学案】必修2 第7课《诗三首》导学案

【导学案】必修2   第7课《诗三首》导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七)内容:《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3.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4.在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下,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难点:在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下,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知识链接:1.解文题:(1).《涉江采芙蓉》选自梁代萧统《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

自南朝梁、陈以后,“古诗”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大多以一首诗的第一句为题,意思也自然与整个写作内容相关。

(2).《短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古辞已经亡佚。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认为是就歌声长短而言。

清人朱嘉徵在《乐府广序》中说:“《短歌行》,歌对酒,燕雅也。

”指出这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而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是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

(3).《归园田居(其一)》所谓“归园田居”,就是回归田园生活。

“归”字是本诗的诗眼,明确揭示了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的行动。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

2.识作者(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

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

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是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

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

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

《诗三首》导学案

《诗三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诗三首》导学案【课题】《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体例,唐以前诗歌基本特点以及乐府诗歌相关知识。

2.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作品特色。

3.初学用典手法,了解其用法。

4.背诵诗歌。

二、能力目标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并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诗人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一、重点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并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二、难点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赏析诗歌。

【学法指导】诵读法【知识链接】1.《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2.《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3.《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导学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7 #%诗三首导学案(2)

《古诗三首》导学案 1、《涉江采芙蓉》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学习目标:了解:文学常识;感受思想内涵;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学法:吟诵赏析法4、知识链接: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二、导学过程:1、字音遗wèi 2、导学步骤设计⑴.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⑵.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⑶.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⑷.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⑸.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⑹.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⑺.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诗三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导学案

诗三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导学案

《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曹操、陶渊明及其诗文,提高鉴赏诗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短歌行》中熔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和用典贴切的特点,体会《归园田居》的白描手法和平中见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点。

3、激情投入,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珍惜时光,积极上进。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了解五言诗的地位,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和结构艺术。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知识链接】I、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1、《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是民歌体文人诗,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

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们。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

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3、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是东晋大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的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在诗中描述了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往往含有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与不肯与之合作的精神,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和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二、了解背景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诗三首》学案涉江采芙蓉一、思索:“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意思吗?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代《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危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模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诵课文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2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4 体会“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方法总结:关于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种方法:1 、通过诵读,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3、寻找文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五、本文的表达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六、小结“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特别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短歌行一、作家介绍:曹操,字,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

作为军事家:施行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经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参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参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7.《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进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可以正确明白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办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可以掌握鉴赏诗歌的办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能够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可以更灵便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所以,它更为习惯汉往后进展了的社会日子,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要紧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普通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纳二三字格式断句,然而在朗诵的时候能够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刻。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具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讲:“古诗十九首,别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危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具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同时进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往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往常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翻译成为现代诗。

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 诗三首(导学案)

第7课诗三首学习目标 1.赏析诗中比喻、用典、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感悟诗中的情感,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1.字音辨识(1)暧.暧()(2)守拙.()(3)譬.如()(4)子衿.() (5)沉吟.() (6)呦.呦()(7)樊.笼() (8)羁.鸟() (9)墟.里()答案(1)ài(2)zhuō(3)pì(4)jīn(5)yín(6)yōu(7)fán(8)jī(9)xū2.通假举要契阔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通“宴”,宴会3.词语解释(1)兰泽..多芳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守拙..归园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少无适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有兰草的沼泽地(2)古式的衣领(3)周,圈(4)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5)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6)比喻官场生活(7)本性、气质4.古今异义(1)同心..而离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齐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课《诗三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课《诗三首》导学案

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目标择定】1.通过相关材料,了解古代诗歌的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通过对基本意象的分析,能够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意义。

3.通过对这三首诗的阅读鉴赏,能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熟读成诵,谈谈三首诗中诗人各自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1.《涉江采芙蓉》中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短歌行》中多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你能举几例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吗?3.陶渊明是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中国古代诗歌的流变》http://wenku.baidu/view/4726ab8e84868762caaed563.html2.《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http://zhidao.baidu/question/32813836.html?fr=qrl&index=03.《陶渊明诗词全集》/html/poemt/174.shtml第二部分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列加横线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慷慨(kǎi)守拙(zhuō)青衿(jīn)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羁鸟(jī)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暧暧(ài)D.沉吟(yín)荫后檐(yìn )拾掇(duō)呦呦(āo)2.默写填空。

(1)同心而离居,。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3),。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户庭无尘杂,。

,复得返自然。

二、课文探究检测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熟读《短歌行》回答下面问题。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第7课诗三首【学习目标】(1 )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 )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法指导】(1 )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知识链接】1.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都是对他十分不利的。

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直到29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这一切只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和“违己交病”。

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就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便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无常。

39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就是说本应该是忧道的,可是道不行,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此后,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职而归。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隐的道路。

2.整体感知:《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归园田居》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预习案】1.自读诗歌《短歌行》,说说思路2.自读诗歌《涉江米芙蓉》,梳理情节。

7《诗三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无答案)

7《诗三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无答案)

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的基本特征,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在美的熏陶下,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4.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1.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曹操、陶渊明生平事迹,了解建安风骨,山水田园诗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学习过程】一.诵读诗歌,把握节奏,理解诗歌内容。

二.品味鉴赏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2、诗歌描写“多芳草”和“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3.、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这样理解“赠花”的行为?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8.《涉江采芙蓉》中通过“所思在远道”“还顾”“忧伤以终老”这些关键词句,分析全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三.问题探究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短歌行【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封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知识积累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历史上的曹操形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的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述志令》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书》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三国志(注)》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曹操形象的不同内涵:文学、民间、历史上的不同形象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

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二、课前预习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还顾
..望旧乡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有哪些?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 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二、合作探究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其目的是什么?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3.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延伸拓展:
1.古人有赠送花草的习俗,无论男女。

或表示留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表示爱慕之情,《诗经邶风静女》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西周曲》(《荷塘月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双关。

采来“莲子”送给思念的人。

2. 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就《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或者后四句,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2、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的内心情感。

3、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

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 建安风骨:曹操作为一代英雄,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在本首诗歌当中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人生短暂这个话题,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作出一番事业,这也是他在《观沧海》、《龟虽寿》中所说的观点。

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国家衰微,作为一个有统一天下壮志的政治家兼诗人来说,他心忧天下,因此决定了他的诗歌风格只能是悲凉的。

另外,建安时期是一个追求建功立业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一方面反映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风格苍劲雄健,情辞慷慨悲凉,有力地表现了时代特色。

后人将这种鲜明的风格称作“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3.建安文学: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当时文坛领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学创作,就称为“建安文学”。

4.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5.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二、诵读课文,梳理基础。

1.检测字音后
朝露()子衿()何时可掇()契()阔谈讌()
三匝()阡陌()()呦呦()吐哺()慷慨()
2.注意课文的重点字词,
①通假字——契阔谈䜩。

()
②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③古今异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今义:)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古义:今义:)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3.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1.“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志向。

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延伸拓展: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阴险、奸诈、残暴。

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结合这首诗的学习谈一下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归园田居》导学案
【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悟诗人的隐逸情怀。

2、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绘画美,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3、把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2、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图画美。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温故知新
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

诗歌:;散文:。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诗文名句?
3、基础知识
给加点的字注音:
羁.鸟()守拙.()荫.蔽()暧暧
..()墟.里()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 从何而归?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2、为何而归?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3、归向何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4、归去如何?
二、合作探究
1.选择一两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把它改写成散文式的语句
2.鉴赏手法——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延伸拓展: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