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编码:英文名称:Basic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Law学时:48 其中实践学时:16 学分: 3开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本部分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
理解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应对适应问题的方式、途径;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
难点:1.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本部分要求了解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理解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掌握理想、信念的涵义和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难点:1.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性以及必要性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价值3.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本部分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与包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2018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紧密联系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原则。
当代高职大学生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文化层次,且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素质不稳定,思想意识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实际来确定,有的放矢,力戒形式主义。
2、实效性原则。
实践教学应该为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生活,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重要途径和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真正让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让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成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达到实践育人、理论育人、文化育人的效果。
3、本土化原则。
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此,实践教学应立足地方,面向全省,引导学生深入实际,深入调查当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问题,并从中寻找服务社会的方向,促使学生努力成为服务当地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2--2013学年)课程的英文名称: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总学时: 48学时学分: 3学分适用对象:全校大学一年级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的教育目标是:1、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
3、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
4、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学时:48学分:3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考核形式:考查一、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它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同时,它又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主要以“八荣八耻”为一根主线,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法制意识,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要讲清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道德与法和各部门法的基础知识,懂得开展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并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和所在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教学内容知识点一:更新学习理念,确立成才目标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到大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到学习该课程与自己的成长成才的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152299019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40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开课学期:第1学期或第2学期适用专业:全校公选先修课程:中学政治后续课程:课程负责人:封德平开课单位:政治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具体说来就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结合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适应大学生活,在此过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治理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36学时,半期考试2学时,复习2学时)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4学时)1、适应人生新阶段。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学时)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大纲.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三)开课对象:专科各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各专业综合教育必修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改革开放中的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六)教学内容: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廉政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3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序号内容学时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4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6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6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6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4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6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1(八)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与代码课程名称(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编号:03069111(英文):Fundamentals laws and Ideology and Morality cultur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考核方式:考查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二、学时学分课程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三、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曹延汹四、教材和补充教材信息1.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版),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参考书目:[1]刘宏伟、廉清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五、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1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
3.做忠诚的爱国者。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6. 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7.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8.培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具体课程目标使大学生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和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提高大学生对“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性的认识。
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法学的基础观点。
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七、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内容完全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合以课堂讨论、道德微电影、多媒体教学、观看影音资料、校外参观考察、节目表演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多种实践教学环节。
八、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考核、期末成绩等组合而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上课对象
高职
上课年级
大一
学分/周学时
3/2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先修课程
无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疑难问题解析》等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
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
3、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二)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
4、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一)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本教材的逻辑脉络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法律思维和意识为要求,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成才,以结束语部分的培育“四有”新人为归宿和目的。
2、教学辅助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教学辅助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用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疑难问题解析》等教学辅助资料,在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为了帮助老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教育部专门开设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培训;2006年以来,福建省教育厅每年都组织高校德育教师培训,到本学期为止,政治教研室的教师都参加过不同专题的培训,对提高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7--2018学年)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课程编号113011003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模块公共课程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开课学期1(理科)、2(文科)考核方式考试学时48 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0 学分 3先修课程无教材选用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二、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要求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1.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2.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
3.掌握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道德在社会生1.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并善于使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的能力。
3.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课程目标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活中的重要作用,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道德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提高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崭新的课程。
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2.目的: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1.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
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
这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基础上重新编写的,适应了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才的素质需要,教材在内容体系、重点难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调整和变动,着力体现了高起点、高目标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
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2.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
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
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
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采取平时考查+实践报告。
具体构成:考勤(10%)+作业(10%)+上课发言(10%)+三次测验成绩(30%)+实践报告(40%)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以及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在联系,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3、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1、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的意义2、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了解)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掌握)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了解)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思考题:1、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难点: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掌握)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掌握)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了解)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思考题: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掌握)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了解)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掌握)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思考题:1、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3、大学生怎样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4、成为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难点: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掌握)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掌握)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了解)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思考题: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2、大学生与诚信道德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了解)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了解)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掌握)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掌握)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思考题:1、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2、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4、诚信品德对于大学生有什么意义?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树立遵纪守法的正确观念,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法律精神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学难点: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了解)一、法律的词源二、法律的一般含义三、法律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掌握)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掌握)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思考题: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3、什么是法律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4、简要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是怎样的?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努力成为法律的坚定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