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2)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能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3)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1)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3)机械运动和非机械运动。

2.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1)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3)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2)运动和力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运动和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运动和力之间的定量关系;(2)运动和力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运动和力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力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和力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3.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梳理运动和力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 第12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12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1 / 1 图1 第12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例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例2.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

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广场上的受检官兵B .天安门城楼C .受油机D .蓝天上的白云例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 跟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

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例4.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B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C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D .黑板的长度约为1m例5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 .用力把铅球推出例6,的东亚足球四强赛中,中国队与韩国队的比赛进行到第62分钟时,中国男足队员邓卓翔连过三人杀入禁区,一脚冷静的弧线球绕过门将,直入球门后角,3:0锁定胜局。

足球离开脚面后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使足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施力物体是 ( )A. 邓卓翔和地球B.足球和空气C. 守门员和地球D. 地球和空气例7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 .落到地面上D .立即停止运动例8.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 .匀速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乘客向前倾,这是由于惯性所引起的D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例9 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濛一人获得三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9.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 .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B .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王濛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例10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B .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C .用力推小车,小车没动,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慢慢停下来图9。

九年级物理 第12章 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物理 第12章 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2章运动和力教案一、【自主学习】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符号为___。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____________。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______,不能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

4.特殊测量方法:(1) 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5.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叫机械运动。

6.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国际单位是__ 。

7. 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_________,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_________。

8.在描述物体运动时,叫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9.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

10.力的概念:(1)力是作用。

力不能离开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一定/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

11.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统称为。

力的作用一定是,有施力物的同时,必定有。

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直接接触(一定/不一定)。

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是、、。

1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和。

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和来描述的。

13.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墙而去,这说明_______与_______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同学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运动和力基础复习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填单位:中学生的身高1700,一个墨水瓶的高0.65。
4、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b、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10、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
11、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火车受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哪二个力为一对平衡力?
2、力的作用效果是:①,②。
3、做一做,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观察后讨论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堂检测】
【自主学习】
1、叫机械运动。运动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2、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内通过的____。公式表示:____,速度的主单位是__。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时间的主单位是___。换算关系是:1km=m、1dm=__m、1cm=m、1mm=m、1μm=m、1nm=m。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复习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复习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复习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通过试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根据05-10年德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在本章分布情况,认识、确定本章重点以及中考方向。

4.通过“能力达标”,认识自我能力水平,取长补短二、重点和难点1、二力平衡及其应用2、对牛顿第一定律3、惯性及相关的现象4、运动和力的关系三、知识网络(一)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_______状态。

(二)二力平衡1、概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__状态,就说这两个力_______,简称___________。

2、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作用在__________上时,这两个力平衡。

3、应用(1)判定未知力根据已知的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出另一个力的_______和______(2)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并且满足二力平衡时,则可以判定物体处于_______或_____________状态。

(三)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

2、表现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_______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__________状态。

(四)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见力和运动状态的_______有密切关系,具体关系如下: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2、物体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保持______或____________状态。

3、物体所受的力不平衡时,其___________会发生改变。

(五)正确理解以下知识点1、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主要区别:(1)平衡力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在甲图上画示意图:重力与支持力);(2)相互作用力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在乙图上画示意图:压力与支持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详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课详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详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概念万有引力牛顿第一定律条件力结论力的平衡二力平衡条件工具长度长度时间测量:方法时间:工具误差二、基本概念填空复习。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处于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_________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__物体上、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____,且在___________直线上。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的相同点是:都满足_______相等,______相反,作用在________直线上,但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是作用在_________物体上的。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________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状态.5、力与运动的关系是:a)力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状态.c)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___________.6、现实世界中_________(有/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如果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那一定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且它们相互__________.例题分析1.静风条件下,一跳伞运动员从高空a点跳伞,他在整个降落过程中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力,一是____________力.试分析他在整个降落过程中各个阶段这两个力的相对大小及运动状态.(假定跳伞高度足够高)2.下图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3.在高速公路上限速限载的标志,还有提醒司机”保持车距”的 警示牌 ,如图所示.(1)请你说明为什么要保持车距?它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2) 请你再举一个利用这一物理知识的实例.4.如图所示,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三次实验让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平面上开始具有_________;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________,由此推理出的结论是如果外力不受到外力作用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外力F 作用下,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将力F 撤去,则物体( )A. 立即停止B. 继续向右运动,但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C. 继续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只要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运动F. 如果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G. 没有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7.小球A 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时,车厢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此运动过程中,小球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 做与车厢同方向, 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B. 做与车厢反方向, 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C. 做匀速直线运动D. 处于静止状态8. 一本物理书放在课桌上,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C.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 书手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反馈练习1.正在运动的小车,速度逐渐减小,在未停之前,假如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小车的运动情况是( )A. 立即停下来B.速度继续减小,最后停止.C. 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大小可能保持FF不变,方向可能改变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射出枪膛的子弹,仍然能在空中飞行B.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刹车以后,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路程C.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D.从行驶中的汽车上跳下来的人,容易摔倒3.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 )A.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B. 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C. 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D. 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4.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静止在空中。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设计理念: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组块的记忆和“题海战术”中熟练已有的知识,把知识学死。

复习过程也不是使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和重现已有的知识组块,而是引导其积极地重组已有的知识组块形成新知识组块的过程。

本节复习课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教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能力2、培养交流、合作精神,提高物理思维能力重难点: 1、培养学生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组块去提出和解决新的物理问题能力2、培养交流、合作精神,提高物理思维能力3、重组已有的知识组块形成新知识组块能力的形成是难点教 法 : 提问法 归纳法 教 具 :多媒体 课件 学案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一、课前热身 (测量)如图所示,用两根刻度尺A 、B 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B 尺的读数是______cm ,A 尺的读数是_____mm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变题:如图,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请指出哪些地方不正确?二、例题解析例1 (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等科学家曾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

①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

②在分析现象时,一般人常注意的是: 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所受的____大,所以运动距离。

而科学家们却注意到:小车在较平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并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定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和推理得到。

例2 按要求作图(1)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小车的力; (2)沿倾斜角为30°的斜面向上拉小车的力。

例3 (惯性、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机械运动、参照物、力的合成、平衡条件)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 ,绳子3021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来速度一直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拓展:绳子突然断开后1、以不同的参照物对重物和氢气球运动情况进行描述2、受力分析与运动状态分析变题:如图,求地面对A的支持力,物重G A=10N,竖直向上拉力F=2N例4(力与运动的关系)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如图甲),对其施加水平推力F作用,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F-t图,物体运动的情况如v-t图。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教案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简化关键词,找准研究对象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了,它一定是针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在古诗词中,由于语言叙述方式不同,情景不同,所以给参照物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某一句诗词,我们一定要注重简化关键词,明确研究的对象是谁,然后看该对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哪个物体运动或静止;了解了这些内容,判断就比较容易了。

例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句诗中,“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分析] 这是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可简化为“青山出”,运动的物体是青山,这是以小船作为参照物而言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简化为“帆来”,帆是运动的,这是相对于青山或岸边而言的。

[答案] 小船;山或岸边。

例2 小明假期乘火车去旅游。

“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窗外的景物,他发现火车外的“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

这段话中有三处加了引号,这三处加引号的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分析]“火车开动”的意思是“火车动”,火车与车站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故选车站上的物体做参照物可以判断火车是否开动,如选择房子、树木、站台等都可以;“一动不动”的意思是指小明在车厢里是静止的,这时他与车厢内物体间的位置没有改变,故选择车厢内的物体做参照物都可以,如车窗、车内座椅、小桌等;“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可简化为“树木退”,树是运动的,树木与列车的位置在改变,故选择车窗为参照物较好。

[答案]“火车开动”是以房子(或树木、站台)等为参照物;“一动不动”是以车窗(或车内座椅、小桌)等为参照物;“树木正在飞快地后退”是以火车为参照物。

例3 (2005年益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复习(二)》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复习(二)》教案新人教版

2
其重要原因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
在反应时间内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
,算出该司机反应时间大
制动距离主要因
请在如图中画出从司
计时,
、重力相同的
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地震救灾中,用直升飞机向灾区连续投三件救灾物资,不计空气阻力,能正确反映飞机
【当堂达标】
1、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 )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2、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
③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④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错误
图8-4
、如图8-4,氢气球系着小石块在空中匀速上升,如果系着小石块
的线突然断了,小石块将会:()
B、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上升
的一对平衡力作用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同时突然
B C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时
图17
图7-9。

九年级第1学期物理教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

九年级第1学期物理教案-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解法二: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
t1 km/15 km/h=0.25 h.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课题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
第10周第1课时(总第24课时)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例7: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 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 m的安全地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1 / 32 / 33 / 3 《运动和力》答案 (一) 填空题 1、运动 静止 2、200 720 5 3、2.45 4、非平衡 600 能 5、255 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7、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右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气垫船 月球上没有空气 8、等于 平衡 (二)选择题 1、D 2、B 3、C 4、D 5、D 6、A 7、A 8、A 9、D 10、B 11、D 12、A 13、D (三)探究题: 1、(1)9、16、25 (2)时间的平方 2、② ①③④ ②③①④ (四)简答、计算题 1、在刹车时,驾驶员下半身随座椅紧急制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为他没有使用安全带,所以发生图中情况. 2、(1)因为h km h km s m /120/144/40>==υ 所以该车超速行驶,违反了交通法规 (2)0.37t h = C 、黑板的长度 D 、饮水杯的高度2、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小红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湖岸B .游艇C .湖水D .岸边的树3、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乘客看路旁的大树在向后退,是以大树作为参照物的B .行驶的火车中,乘客说司机静止,是以路面作为参照物的C .游客在花果山上,看到水帘洞的水飞流而下,是以洞口作为参照物的D .说通信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生系如图11-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5.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的作用是( )A .防止惯性的产生B .防止汽车启动时把人从后面甩出去 c .防止汽车速度突然增大时,人向前“冲去”D .急刹车时,对人体运动起到缓冲作用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一定大于阻力D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8、如图11-8所示的四幅图中,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明显形变的是9、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素质教学目、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地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地概念.了解平均速度地概念.、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地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地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地美感.教学重点速度地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建立速度地概念“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地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地快慢是人们关心地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地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地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地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地快慢?二、速度比较物体快慢地两种方法.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地方法是不同地.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观众地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地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地时间短.)归纳:观众地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地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地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地长短比较快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地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地方法.取两张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地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地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地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地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地方法吗?()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地成绩大约是,怎样比较它们运动地快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地运动地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用了;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用了.图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地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地时间、通过地路程都不相等,由图,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图可以看出在每地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地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地时间、通过地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地时间内通过地路程长地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地情况下进行比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地描述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地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地时间内,物体经过地时间越长,它地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地路程,所花地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地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地路程,可用公式表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介绍公式中符号地意义和单位:路程米() 时间秒() 速度米每秒(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地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阅读课文第页中所给出地一些物体地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地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地速度,也叫环绕速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速度计算学生阅读课文第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学生阅读课文第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地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求解,将公式变形得到,将数据代入求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地方法四、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页地内容:物体怎样地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怎样地运动叫做变速运动?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地变速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地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地大小和时间地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理解为与成正比,与成反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学生讨论地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变速运动可以用来计算,是物体通过地某一段路程,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地时间,求出地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地平均速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计算生活中地平均速度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地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地平均速度.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地平均速度.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达标自查、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地物理量.、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地物体,在内通过地路程是,则它地速度为,其物理意义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地物体,在内通过地路程是,则它在前地速度一定是( )、、、、无法判断、善于匀速直线运动地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物体运动地速度越大,通过地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地速度越大,所用地时间越少物体运动地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物体由决定,但与、地大小无关、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地顺序是( )()运行中地火车地速度是()高速公路上飞驰地轿车地速度是()草原上狂奔地猎豹地速度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 、( ) () () 、() () ()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地汽车,在第内通过地路程是,在第内通过地路程是,在第内通过地路程还是,小华说该汽车在这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地看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能力提高、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地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内听到了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地速度是多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内通过地路程是,在接下来地内通过地路程是,在最后内通过地路程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分别求出它在前,最后和全程地平均速度.()通过你地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地.。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人教新课标)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课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

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教学过程〕
- 2 -
- 4 -
- 6 -
- 8 -。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注意: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速度公式的应用,三种常见力
难点
惯性及其应用




学生看教材分组讨论完成下列基础填空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人教版初三)2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关心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

要紧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
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明白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明白得物体的浮沉条件
5、明白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把握分析咨询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明白得.
4、二力平稳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明白得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稳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预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明白得或需要讨论的咨询题
〔教学过程〕
教学时期与
时刻分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要点内容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三、长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
理量。

定义:单位时刻内物体通过的路
程。

如何使用刻度尺?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即我们心中假定不动的物
体,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它的
位置改变,那么另一个物体是
运动的;假如另一个物体相对
它的位置不改变,那么另一个
物体是静止的。


公式:V=S/t 1
m/s= 3.6km/h
V——速度——米每秒
〔m/s〕 s——路程——米〔m〕
t——时刻——秒〔S〕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
慢不变的运动。

时刻及其测量
.四。

力的概念同学们已整理出了一些思路,下
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在梳
理过程中,你有哪些疑咨询的地
点或是有哪些新见解请随时提
出。

什么是力?
顾名思义,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
力的作用.那么,物体间产生力
的作用需要相互接触吗?
能举例讲明吗?
我们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你对此是如何明白得的呢?
那确实是讲,当施力物体对受力
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
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
的力的作用.请举例。

那要看是针对哪个力而言。

关于
手拍桌子,施力的是手,受力的
是桌子,而手觉得痛,施力的是
桌子,受力的是手。

由此可见,
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关于
研究对象而言.不能由于物体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把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
1、观看量程、分度值;
2、刻
度尺要放正,贴近被测物体;
3、视线跟尺面垂直;
4、估
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能够有
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
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带电
体间的相互作用,地球与地球
表面物体间的作用等。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
作用力的同时,必定也受到后
者对它的作用力.假如把前者
叫做施力物体,那么后者就叫
做受力物体.
例如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
了向下的作用力,但人的手感
到痛,这讲明手对桌子施加力
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
力的作用。

那么,是否同一个物体既能够
讲它是施力物体,又能够讲它
是受力物体呢?
通过举例
关心学生
加深对知
识的明白

五.力的两个作用成效〔2分钟〕对物体施加力会产生什么成效
呢?
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
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
括以下四种情形:
①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
运动变为静止
②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③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④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
发生变化.
完全正确,而且能够判定这物体
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力的两个作用成效是:
(1)力能够使物体发生形
变。

力能够把物体拉伸、压缩
或弯曲.
(2)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
是否只要显现上述一种情形,
就可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
生了变化
六.惯性惯性指的是什么?
是的。

因此,可明白得为惯性确
实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应用?
1、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属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
的。

2、不论物体在什么地点、什么
时刻,不管物体是否受力、
以及受力的大小,物体都具
有惯性这种性质。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质叫做惯性
那个地点的运动运动状态不
变,也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两种情形吗?
学生交流举例。

关于惯性,我们仍旧有不明白
的地点,老师能进一步讲讲
吗?
对惯性的
明白得是
本章的难
点之一,那
个地点老
师应举例
讲明,关心
学生明白
得。

3、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仅取决
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与物
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针对每种情形,教师举例讲明〕
七.力和运动演示二力平稳实验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满
足哪些条件,我们那么称之为二
力平稳?
二力平稳的条件可简称为:同
体、等值、反向、共线。

两个平稳力的合力为0。

现在物体的运动情形与不受力
时是一样的。

但不能认为现在物
体不受力。

力与物体的运动的关系如何?
这确实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
叫惯性定律)所归纳的规律.
演示伽利略斜面实验。

强调:惯性定律是实验基础上的
理论推导结论,这种理性化思方
法是研究物理咨询题的方法之
一。

由此可见,力的作用不是产生运
动,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
故.
它的含义是:物体原先静止仍旧
静止,原先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
动.
注意:原先运动的以受平稳力时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不是
保持原先的运动。

〔教师举例讲明〕
二力平稳的条件为:作用在同
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在同
一条直线上。

依照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那两个平稳力的合力应该为0
是吗?那是否能够认为现在
物体不受力。

1、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2、物体在平稳力的作用下运
动状态不变。

3、物体在非平稳力的作用下,
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
动方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物体在平稳力的作用下运动
状态不变,具体指的什么?
这是一个
专门多同
学不太明
白得的咨
询题,老师
在那个地
点应着重
讲解,并举
适当的题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