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二、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今:次第较后;第二。

2、俯仰一世古:一俯一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低头抬头。

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抱在怀里;胸前等。

4、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

今: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3、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饮酒4、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一样。

把……看作相等5、使动用法引以为流觞曲水使……漂流所以游目骋怀使……游动使……放开四、重点实词1、相与:互相交往。

夫人之相与2、喻:明白。

不能喻之于怀3、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齐彭殇为妄作五、重点虚词1、所以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用来……办法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原因2、之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足以极视听之娱/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览者助词,的虽无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不能喻之于怀代词,事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无标志)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3、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4、省略句: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映带(于)左右/列作(于)其次/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七、成语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

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八、文化常识:1、永和:帝王确立的年号纪年。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是王献之的孙子,王珣的儿子。

王羲之精通书法,并在艺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二、《兰亭集序》的背景三、《兰亭集序》的内容概况四、《兰亭集序》中的主要意思和表达1.描写自然景色:文章通过描绘兰亭、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的变化。

3.赞美艺术:文章赞美了艺术创作的力量和价值,认为艺术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能够引领人们享受美好的精神享受。

五、《兰亭集序》中的艺术手法和特点1.精致的描写: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如“烟霞凝结,欲晓还留”、“遥山舒共远,直入海流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山水美的真实和细腻。

2.打动人心的情感表达:文章中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如“对景伤怀,不禁视屏翳然”、“机杼众聚,纷披日月之光”的表述,让人对生命和艺术产生共鸣。

3.抒发对艺术的赞美:文章通过抒发对文学和绘画的赞美,展示了艺术创作的魅力和价值,让人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六、《兰亭集序》对后世的影响1.文字影响:《兰亭集序》的文字风格独特,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

2.书法影响: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艺术价值的认识:《兰亭集序》通过艺术创作的赞美,提升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对后世艺术创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七、《兰亭集序》的主要论点和价值观1.学术追求:文章中提到了“文彩飘然”,赞美了文人墨客的学识和才华。

2.崇尚自然:文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3.珍惜时间:文章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呼吁人们珍惜时间,追求永恒的价值。

4.艺术至上:文章表达了对艺术的崇尚和赞美,认为艺术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

《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兰亭集序》知识点全面归纳【文学常识】《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一、背景知识
1.作者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行书,为中国书法史上
的巨擘。

2.兰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兰山山上,为建于东晋时期的园林。

兰亭素以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而闻名。

3.文人雅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一般在风景秀丽的地方,进行艺术、文学的交流和创作。

二、篇章结构
1.序言:作者王羲之以自谦的语气介绍自己,以及参加兰亭雅集的决定。

三、主要内容
1.作者自谦才华:王羲之在序言中自谦自己的才华,以及因为自身的
职责所限制,无法如愿以偿。

四、主要语言技巧
1.对偶:通过对偶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将兰亭比作仙境,用以形容兰亭的美景。

3.对仗:采用对仗的句式,使文字更加韵律流畅,增强表达的力度和
美感。

五、主题思想
1.追求精神境界:《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兰亭雅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尚的文化艺术境界的愿望。

六、现实意义
《兰亭集序》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称为中国古代骈文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兰亭集序》对于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以高尚的情操面对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1.时代背景:《兰亭集序》是东晋末年的作品,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乱混乱的时期。

王羲之以此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动乱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2.写作背景:王羲之在著名文人骚客谢安的邀请下,与一众文人墨客齐聚兰亭,共赏横溪之水,写诗作文。

王羲之感慨万分,写下了这篇《兰亭集序》。

3.主题思想:《兰亭集序》通过描绘兰亭之景和文人雅集的场面,表达了王羲之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时代动荡的思考。

他以兰亭、文人雅集等象征意义的元素,寄寓了对人生的理想追求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4.文学价值:《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奇迹,被广泛收入文学典籍中。

它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精湛的书法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上。

5.艺术构思:《兰亭集序》以兰亭的景色和文人雅集的场面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详细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兰亭之美和文人之雅。

整篇文章由一句句铺陈的长句组成,采用了独特的行间对称布局,形成了整体的工整美感。

6.书法技巧:作为一篇书法作品,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充分展现了他的书法造诣。

他的字体工整、优雅,线条流畅,笔意飘逸。

他善于运用各种字体,如隶书、行书和草书等,赋予作品更多的艺术感染力。

7.语言风格:《兰亭集序》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

全文运用了大量比喻、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王羲之还运用了折衷手法,将古代典籍的语言风格与自己的感悟相结合,使整篇文章既有古人之风,又富有个人特色。

8.网友互动:任何有关兰亭集序的新闻报道、影视作品、文学评论、庆祝活动、社交媒体分享等,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关内容。

在线讨论和互动也是一种了解《兰亭集序》的方法。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一、题材与背景:1.《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即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说明和评价,本文是为了介绍兰亭赋(古代文学作品)而写的序文。

2.《兰亭集序》写作的背景是王羲之应邀参加亲友之间的回乡游园会,游览完兰亭后,王羲之因为醉酒了,就没有和其他人一起参加回乡团拜,而是回到家中,写下了这篇《兰亭集序》。

二、记叙手法与结构:1.《兰亭集序》采用了记叙文的方式,通过描写兰亭的景色、氛围和亲友间的交流活动来表达主题。

2.文章分为七个段落,小节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流畅。

三、艺术手法与特点:1.以景入情:作者通过对兰亭的描写,展示了兰亭幽静、清新的自然景色,以此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3.诗词集锦:王羲之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书法和诗词作品,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成就。

四、艺术特点与意义:1.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王羲之通过对兰亭与文化传统的追求,表达了自己对于卓越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2.传承文化传统:作品中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王羲之的影响。

3.兰亭文化:《兰亭集序》以兰亭为背景,借兰亭之名来表达文化追求和人生态度,兰亭成为文化的象征。

4.彰显个性才华:作品中展示了王羲之的诗词和书法才华,彰显了他的个人魅力和才智。

五、主题与内涵:1.追求卓越:《兰亭集序》表达了对于卓越和高尚品质的追求,通过对兰亭和文化传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理想和卓越的渴望。

2.传承文化:作品中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兰亭和文化的描绘,传达了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追求。

六、影响与价值:1.文学价值:《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以其文学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被誉为"行书之宗、追求卓越之宝、永恒的经典之作"。

2.书法价值: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自评并列鼎盛的张怀瓘、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三苏一柳”,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范本和研究的重点。

3.影响后人:王羲之不仅以其杰出的书法功底,更以其崇高的文化追求和反思人生的思考,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和学者。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整理1(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总结1. 作者及背景:
- 作者:王羲之
- 时代背景:东晋时期(公元316-420年)
- 创作原因:为庆祝同好者在兰亭修禊(祭祀)活动而作
2. 文体特色:
- 属于散文体,具有很强的抒情色彩
- 融合了赋、铭、序等多种文体风格
- 语言优美流畅,洋溢着诗情画意
3. 主要内容:
- 描写兰亭山水胜景及其所在的建康城
- 赞美与会者的高尚品德和才学修养
- 抒发作者对自然、友谊和人生的感悟
4. 艺术特色:
- 构思精巧,布局严谨,结构严密
- 善于运用对比、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
- 书写技巧高超,被誉为"书圣"
5. 文化影响:
- 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 对后世文人的写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成为书法艺术的典范,被翻刻无数
兰亭集序集中展现了王羲之高超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造诣,堪称古代文化瑰宝。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二)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三)古今异义词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

(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1.状语后置: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当于欣于所遇。

③终期于尽。

④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

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全面归纳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345、所以..6、俯仰..一世7、俯察品类1况修短..23456【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23456(六)期1234、期(j5、1、所以2、之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⑴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⑵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三)省略句:1、省略句:⑴省主语: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⑵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⑶省介词“于”: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兰亭集序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杂文砍一常ㄋ裕汗乓澹褐赣美矗唤褚澹罕硪蚬叵盗剩�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兰亭集序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兰亭集序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 (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兰亭集序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兰亭集序 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 知识点梳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一、掌握重点实词:1.修禊..事也 2.群贤毕.至 3.少长咸.集4.茂林修.竹5.清流激湍.... 6.映带左右7.引以为....之盛...流觞曲水 8.列.坐其次. 9.虽无丝竹管弦10.一觞.一咏 11.是.日也 12.俯察品类..之盛13.所以..游目骋怀 14.足以极.视听之娱 15.信.可乐也16.夫人之相与..... 17.俯仰..一世 18.或取诸怀抱19.或因.寄所托..既倦21. 感慨系.之矣.. 20.及其所之22.向.之所欣.... 2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3.已为陈迹25.况修短随化.... 26.终期.於尽 27.未尝不临.文嗟悼28.不能喻.之于怀 29.齐彭殇..兴怀..为妄作30.所以31.亦将有感于斯.文 3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二、指出通假字并解释1.趣舍万殊2、悟言一室之内三、指出词类活用并解释1.群贤毕至2.少长咸集3.一觞一咏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四、一词多义1.之:所之.既倦()以之.兴怀()夫人之.相与()极视听之.娱()2.修: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乃重修.岳阳楼()修.守战之具()3.虽:虽.趣舍万殊()虽.世殊事异()4.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欣于.所遇()终期于.尽()5.以:引以.为流觞曲水()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五、写出下列句式特点并标注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当其欣于所遇3、死生亦大矣4、不能喻之于怀5、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引以为流觞曲水六、翻译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一、字音癸.(guǐ)丑会.(kuài)稽修禊.事也(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二、通假字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三、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文雅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四、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老年)(3)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放开)(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五、一词多义1.所以①所以游目骋怀(表凭借,用来……)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表原因,……的原因)2.修茂林修竹(高)修守战之具(修理,修整)3.一(1)其致一也(统一,一致)(2)晤言一室之内(数词)(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4.为(1)引以为流觞曲水(作为,当作)(2)已为陈迹(成为)5.之(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的标志)(2)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及其所之既倦(得到、达到)(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5)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6)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7)夫人之相与(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虽(1)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2)虽世殊事异(即使,纵使,连词)7.于(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2)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3)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8.以(1)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2)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9.所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词组,相当于名词短语)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10.所以(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表方法,以此用来……的)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文言文《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精美)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精美)

焦虑而已,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规定自己每天提早上床半
小时,看上几十页书,很快就变成习惯了。有的时候我不 得不感叹如果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话,那么这件事情没有 那么难。当你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 来协助你,就是这种感觉。

一个骑过川藏线的朋友说,只要出发,就能到达,你
不出发,就哪里也去不了。如果你不能沉下心来,就什么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的原因) 2.为 • 引以为流觞曲水(作为) • 已为陈迹(成为)
虚词
3.之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助词,的)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定语后置标志) • 悟(通晤)言于一室之内 (助词,无意义) • 不知老之将至(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代“向之所欣……已
古今异义
4.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表凭借,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6.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映带左右 (带:名词作动词,围绕,环绕)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有才能的人)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3.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使动用法,使……流动)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游:使动用法,使……(游览)纵展) (骋:使动用法,使……敞开。)











LXY
2012.10.30
通假字
• 悟言一室之内 • (悟通“晤”,面对面)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整理一、字音癸.(g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彭殇.(shāng)二、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得三、古今异义词1、列坐其次..古义:这个地方今义:居于次一等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今义:物品的种类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4、或取诸怀抱..襟怀抱负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怀里抱着四、重要词语1、修禊.事也祓禊,一种祭祀活动。

2、列坐其次.地方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况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尽。

信:实在,确实。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互结交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诸:之于悟:面对面7、及其所之.既倦到,达到8、向.之所欣向:以前,先前9、况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10、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面对喻:明白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把……看成一样齐:把……看做等同五、一词多义。

所以①所以游目骋怀(表凭借,用来……)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表原因,……的原因)一①其致一也(一样)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③六王毕,四海一(统一)修茂林修竹(高)修守战之具(修理,修整)则修文德以来之(修治)乃重修岳阳楼(修建)六、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士。

年少和年长的人。

)2、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3、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4、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放纵,使……奔驰。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形容词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七、判断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2、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3、列坐其次省略句4、放浪形骸之外省略句5、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八、翻译句子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

《兰亭集序》知识点完整归纳《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王羲之所撰写的一篇书法序文,以行书书法体裁为表达方式。

这篇序文旨在表达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对文学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兰亭集序》的知识点完整归纳:1.背景介绍《兰亭集序》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当时王羲之随父王褒临终前劝学,由子王献之纵酒欢游,但当王羲之看到兰亭风景时,受到启发,振臂高呼:“請且听我誦書以解宵虚(请聆听我吟诵诗书,以消除夜半的寂寞)。

”之后,王羲之挥毫泼墨,借此寓意呼唤与昙花结缘,引领学者品读典籍,在法度纪律中寻觅艺术上神奇的发现。

2.内容概述-序:起笔处,传承经典写意病疾日多,道心写景,引当下弦欢当游,以兰亭素地墨以决勾勤恐悲。

-箓:概释作品骈文交錯,形成三归题目光华,神采自然。

-跋:结尾处,详述之十九年。

3.作品特色《兰亭集序》以其雄浩淳厚的墨迹、执当奥细腻的线条,表现出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造诣。

其章法严谨,用笔苍勁有力,写意上卓绝超群,展现出一种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同时,王羲之在文字间提倡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表现出其对书法艺术及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自觉。

4.艺术价值《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文学巨著,被誉为“行书之始祖”和“千古传世”。

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人学习和推崇的楷模。

同时,作品中的书法精神、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养料。

5.影响力《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书法艺术领域,还通过后人的传颂和研究,对中国文化、哲学以及审美意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中提倡的“诗书自今客须比,我意新般各遂知。

”这一文化理念,引领着后世人们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不断创新和突破。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作为一篇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书法序文,展现了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底,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兰亭集序知识点汇总

兰亭集序知识点汇总

兰亭集序知识点兰亭集序知识点汇总兰亭集序知识点是学习兰亭集序全文的关键。

那么,兰亭集序知识点汇总有哪些精彩内容呢?兰亭集序知识点汇总包括了哪些方面呢?【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文学常识】《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

今: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 一起。

例:若合一契(2) 一样。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文雅;文化或文人。

胸怀抱负。

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句式】 古汉语句式:a )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 倒装句:欣于所遇(宾语前置)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词类活用】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

均是形容词作 名词。

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量词作动词,等同,把 ,,看作一样。

③ 齐彭殇为妄作。

“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 少长咸集。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人。

【一词多义】(一)之动词,往,到达。

例:所之既倦。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例:以之兴怀。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夫人之相与。

斯文古义:今义:怀抱 (1)(2结助,定语标志。

例:极视听之娱。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例:暮春之初。

一起。

例:若合一契一样。

例:其致一也看作一样。

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边,,一边,,。

例:一觞一咏【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

或通“趋”,趋向。

(4) (5) (1) (2) (3)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修 动词,做,举行 • 修禊事也( ) • 茂林修竹( ) 修长 • 况修短随化( )
一词多义
(寿命)长
3.犹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仍然 ) • 亦犹今之视昔( 如同、好像 ) 4.畅 • 惠风和畅(舒适、舒畅 ) • 亦足以畅叙幽情( ) 尽情地、充分地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5.次 • 列坐其次( 旁边 )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 • 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 •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
• 死生亦大矣 (翻译:死生是一件大事!)
状语后置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不能喻之于怀
3.当其欣于所遇
4.亦将有感于斯文
定语后置句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之:为定语 ) • 一死生为虚诞( 意动,把……看做一样 ) • 其致一也( 一样,相同 )
4.其 • 列坐其次( 代词,指曲水 ) • 当其欣于所遇( 代词,指人们 ) • 录其所述( 代词,参加集会的人 ) 5.以 •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 ) • 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来 )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为 )
6.夫
• 夫人之相与( 句首语气词,发语词 ) • 悲夫!(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
5.
一世
古义: 形容时间短暂。 低头和抬头,泛指一 今义: 举一动。
词类活用
1.映带左右 (带:名词作动词,围绕,环绕)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士,有才能的 人) (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游:使动用法,使……(游览)纵展)
(骋:使动用法,使……敞开。)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曲水的旁边。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①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 今义: 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 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 文雅。
3.或取诸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4.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表凭借,用来。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皆次当行(háng)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次,编次。 当行,当在征伐之列。” 】
虚词
1.所以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用来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的原因 ) 2.为 • 引以为流觞曲水( 作为 ) • 已为陈迹( 成为 )
3.之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助词,的 )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定语后置标志 ) • 悟(通晤)言于一室之内 ( 助词,无意义 ) • 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 • 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到、往 )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的 ) • 犹不能不以之兴( 代词,代“向之所欣……已 ) 为陈迹” • 后之览者( 助词,的 )
《兰亭集《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序》知识点总结
《兰亭集序》
复习目标 背诵、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 式。
复习要点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实词活用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通假字
1、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趣,同“趋”,取
2、后之视今, 亦尤今之视昔。
尤,同“犹”,好像
6.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指自然界的万物。 今义: 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5.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觞:名词作动词,喝酒) 6.死生亦大矣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意动),把……看做一 样) 8.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意动,把……看做相等)
判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