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施工图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河道施工设计总说明

河道施工设计总说明

河道施工设计总说明第一篇:河道施工设计总说明都匀市平浪镇卡鲁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河道改造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根据《都匀市平浪镇卡鲁村改善人居环境规划》确定的桥边至拉塘至塘边河道整治拟定范围,本次设计的工程起点为桥边组便桥处,桩号为K0+000,工程终点塘边处,桩号为K1+200。

二、设防标准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1992)和《防洪标准》(GB50201-1994)分等指标的总体要求,工程河段满足Ⅳ级防护标准要求,确定本次河道改造工程的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

三、工程地质(根据地勘报告)四、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防洪标准》(GB50210—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五、工程设计1、卡鲁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中河道改造工程范围从桥边至拉塘至塘边河道全长估计1300m。

对该河段进行局部截弯取直整治后河长1200m。

河床纵坡为按照原河床设臵。

河道断面形式设计为梯形,河道底宽统一最小宽度为3m,河道底开挖完成后埋臵压脚,压脚尺寸为0.5m深。

河道堤型采用浆砌块石结构,在堤顶设臵1m宽人行道,土方开挖坡比为1:1.5。

2、下河通道工程:每隔200m~250m新建一处下河梯步,便于河道清淤及居民亲水;下河通道的具体位臵可由业主和当地政府根据实际通行要求设臵。

河道整治施工图设计说明

河道整治施工图设计说明

河道整治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规模凤凰河北部支流及灌渠综合治理工程包括白汾水、南村河、黄枝窿水三条支流,合计治理河道总长7O7km,其中白汾水治理河长1.68km,上游起于白汾水库输水涵涵口,下游至凤凰河干流交汇口:南村河治理河长2.73km,上游发源于大窜岭,下游至凤凰河干流交汇口;黄枝窿水治理河长2.66km,上游发源于大窜岭,中上游处建有黄枝窟水库,洪水汇入黄枝窿水,下游至南村河交汇口。

二、设计依据(1)《防洪标准》(GB50201-2014):(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17);(3)《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4)《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3):(6)《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1379-2007);(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191-2∞8):(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1247-2018);(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1303-2017);(1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1328-2005)。

三、工程等级本工程白汾水、南村河、黄枝窿水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根据工程防洪排涝总体布局,为避免及减少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河道采用分段设防,局部河段将结合河道周边的规划市政道路以及山体地形打造50年•遇防洪封闭圈。

对于南村河、白汾水(BF1+050~河口段)、黄枝窿水(HZ2+250~河口段)堤防设防标准为50年・遇洪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17)划分,该范围段内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工程堤防级别为2级。

对于白汾水(BFO+000~BF1+050段)、黄枝窿水(HZo+000~HZ2+250段)堤防设防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17)划分,该范围段内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堤防级别为4级。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设计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为确保“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到优质、文明、安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用以竞标和中标后指导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并指导施工过程管理。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由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现场勘察等结合本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及物质供应等综合能力具体情况编制而成。

一、编制依据1. 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招标文件。

2. 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3. 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施工招标评标定标方法。

4. 东溪流域下游河道治理工程一期A标段工程量清单。

5. 我司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历年来我司承建过的同类型同规格的工程施工经验及管理水平。

6. 国家、水利部、建设部、福建省、厦门市现行的有效的标准、规范。

(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3)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4) 《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5) 《土方及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6)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2-2002)(8)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规程》(SL239-1999)(9) 《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10)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11)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1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14) 《公路桥涵施工规范》(JTJ041-2004)(15) 设计文件明确的规范及图集,(16) 其它相应规范。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是位于秀山县乌杨街道西部新城片区南部的南北向结构性大通道,道路向北联通正在设计的渝秀大道,南部则与现状学府大道相交。

本次设计的纵一路(一期)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773.987m(设计范围K0+017.306〜K0+79L293段),设计时速采用6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44m(双向6车道+非机动车2车道),同时在人行动两侧设置IOm的绿化带,道路全线无平曲线。

根据本项目地质勘查报告及道路路线布置图,拟建道路进行平场施工后,由于道路路面与原地面存在高差,对于放坡基本无限制条件(局部特殊说明区域除外),结合稳定性分析验算,采取放缓坡率以减少辅助固坡措施。

2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2.1设计依据2.1.1《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2.1.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2.1.3业主与我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2.1.4区域现状1:500地形图;2.L5《秀山县郭园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2022.08)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1.6《秀山县郭园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一纵一路一期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充勘察)》(2023.06)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1.7其他相关资料。

2.2设计规范2.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2.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2.2.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2.2.5《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2.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2.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2.8《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2.2.9《重庆市房屋德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2.2.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2018]37号;2.2.1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2.1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2.13其它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规范或标准等。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蓝图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蓝图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蓝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水资源利用、排放和处理等问题变得愈发严峻。

河道污染、河流泛滥、河道逐渐变窄等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需要进行河道治理工程,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蓝图是指对河道进行改造、修建河堤、清淤清污等工程的计划和设计方案。

这些工程旨在改善河道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防洪和排水能力,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的必要性1. 改善水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造成了河道水质的恶化,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健康隐患。

河道治理工程可以通过清淤、清污等措施,提高河道水质,改善城市水环境。

2. 提高城市的防洪和排水能力。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表被大量的水泥和建筑覆盖,导致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造成城市的排水困难和洪涝灾害频发。

河道治理工程可以通过修建河堤、清淤等方式,提高城市的防洪和排水能力,减少城市的洪涝风险。

3. 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河道是城市的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河道治理工程可以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的主要内容1. 清淤清污工程。

城市河道常常存在淤泥、垃圾等污染物,影响河道的通行能力和水质。

清淤清污工程是河道治理工程的基础工程,通过清除淤泥、垃圾等污染物,恢复河道的通行能力和水质。

2. 修建河堤工程。

城市河道的河堤往往存在漏水、塌方等问题,影响河道的防洪和排水能力。

修建河堤工程可以通过加固河堤、防渗等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和排水能力。

3. 河水质监测和水质改善工程。

城市河道的水质监测和水质改善是河道治理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河道的水质。

大竹山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大竹山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大竹山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说明第一篇:大竹山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说明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大竹山村村口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书郴州市宏发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九月设计单位:郴州市宏发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证号:A243005861批准:李永辉审定:鲁显璟校核:李成君设计:黄金龙目录项目概况................................................................................................1 1.1 概述...................................................................................................1 2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1 2.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1 3 投资预算................................................................................................3 3.1 编制原则和依据...............................................................................3 3.2投资主要指标...................................................................................5 项目概况1.1 概述大竹山村位于良田镇西南部,与宜章县北湖区苏仙三县交界,海拔近千米,距离良田镇区20公里,山高路陡,全村21个村民小组511户,1807人,村民生活简单,吃饱饭,有地方住就感到幸福。

河道施工图说明(就他了)

河道施工图说明(就他了)

**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24+00-终点)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河上游河道防洪排涝标准、有效截流城镇污水,改善水环境和塑造水岸景观起着重要作用。

《**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由**省工程勘察院于2009年3月完成,**市工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工程范围为双凤水库坝下6km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包括:底泥清淤、污水截流、河堤加高增厚、护砌、沿河道路、生态景观绿化及配套穿堤涵闸工程,污水管道工程建议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分阶段实施。

2010年3月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对双墩路——鹤翔湖路段的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因河道中心线调整,河道长度调整为5814.105m。

本次设计为桩号24+00~设计终点段。

第一节设计依据及主要规范及标准一设计依据1、《**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省工程勘察院2009.03)2、《**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7年版3、《**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区域〔2009〕604号);5、**河的测量地形图和纵、横断面6、**河上游(**段)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煤炭工业**设计研究院,2009.05.29)二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SL/T191-96);《水工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其它现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干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干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2.18 《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渝建发(2020) 1号1.2.19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1.3工程设计资料(1)业主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片区实测1: 500地形图;2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2.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盐井街道干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址:合川区盐井街道2.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踏勘,区域内排水管道污水大部分得到集中收集,部分为雨污合流,本次针对未分流污水进行截流。

3排水工程干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1.2相关规范、标准1.2.1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I81-2012)1.2.2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1.2.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1.2.4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O332-2OO2)1.2.6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2.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2.9 《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 1.2.10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 1.2.11 《城镇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更新工程技术规程》(CJJ"210-2014) 1.2.12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20121.2.1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2.14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1.2.15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1.2.1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17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68-2016)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AR23I,z7n式中:Q:流量(m7s)A:过水面积(m2)R:水力半径(m)n:糙率I:水面比降总变化系数Kz=2. 7∕Qβ∙n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n:管材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07〜0.009。

河道清淤整治设计说明

河道清淤整治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工程任务根据梅林村美丽乡村建设和河道现状,确定工程建设任务是防洪,主要内容为堤防建设和河道疏浚,新建或加固淤泥河治理段河道堤防,彻底解决两岸居民的洪水之患;对淤泥河治理段河道进行疏浚。

二、工程建设规模治理段工程量:河道清淤、疏浚总长1066.402米,新建护岸长73米,新建道路硬化长141米。

三、河道清淤工程由于当地百姓水土保持的意识淡薄,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使下游的河床逐步抬高,泥沙淤积河道,影响河水的灌溉与泄洪能力。

本次设计对整条河道进行开挖、疏浚。

经统计,本次设计河道清淤总长1066.402m。

疏浚土方量为2749.52m3。

清淤垃圾运至约2公里的垃圾场。

河道疏浚具体见特性表:如下(1)清淤施工方法根据现场淤泥厚度约为0.6m~1.0m,河道清淤断面约2.8m~4.0m,根据河道具体情况,经过施工调查及清淤方案论证,采用机械直接下河作业挖出淤泥,分部分段进行疏浚,挖机配合转土的施工方法。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河道清淤按照三个施工分段同时进行流水线施工、按照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首先在河道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河水归槽。

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

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

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围堰或装载车上,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淤泥清出河道后需经过晾晒方可外运。

(2)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1淤泥运输清淤量2749.52m³,运距约2km。

渣土运输将按有关规定,选用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道路及周边环境。

四、护岸工程(一)、护岸典型设计新建护岸采用重力式浆砌片石结构,采用M7.5浆砌片石,顶宽0.4m,临水侧边坡1:0.3,背水侧直立,基础埋深0.8m,墙身泄水孔应交错设置,最下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至少高出常水位30cm,排水管进口处包裹无纺土工布,墙背填土优先采用石料功土石混填,新建的护岸在长度方向设置伸缩缝,原则上控制每12m 设置一道,伸缩缝材料采用沥青杉木板,板厚20mm。

某河道施工图说明

某河道施工图说明

六支渠河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京津科技谷项目用地位于武清区南部,北起112公路,南至中泓故道,西自杨王公路,东至规划路,规划范围1060公顷,一期用地面积600公顷。

整体地势平坦,高程在9~11米之间;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本次拟改造的六支渠位于京津科技谷项目用地中部,河道北起112公路,南至中泓故道,河道总长约2803m。

二、设计依据(一)设计资料依据1.《六支渠河道改造工程施工图委托设计》及相关会议纪要;2.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2.《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4.《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6.《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0.《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相关国家、行业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暂无岩土地质勘察资料,本次设计参考附近周边桥梁工程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图设计。

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天津武清区汊沽港镇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区内,旺国南路与雅园道的交口处。

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河流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地貌单一,本次勘察的旺国南路桥,孔口高程为10.35~10.13m,高差0.22m。

2.气候武清区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6℃,平均风速2.2米/秒,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武清区年平均降水量达578.3毫米,年际间降水量变化较大,是造成干旱和洪涝的主要原因。

3.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根据参考地质勘察资料,地下50.0米深度范围内,地层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故河道、洼垫冲积,第一陆相层湖沼相沉积层,岩性以粘性土、粉土为主。

大竹山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大竹山河道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大竹山村村口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书郴州市宏发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九月设计单位:郴州市宏发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证号:A243005861批准:李永辉审定:鲁显璟校核:李成君设计:黄金龙目录1 项目概况 (1)1.1概述 (1)2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1)2.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 (1)3 投资预算 (3)3.1编制原则和依据 (3)3.2投资主要指标 (5)1 项目概况1.1 概述大竹山村位于良田镇西南部,与宜章县北湖区苏仙三县交界,海拔近千米,距离良田镇区20公里,山高路陡,全村21个村民小组511户,1807人,村民生活简单,吃饱饭,有地方住就感到幸福。

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育苗为辅。

辖有21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一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9名,耕地面积1500余亩,山林面积11572.80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禾花鱼为主,交通较为发达,通信方便。

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段。

本工程距良田镇20km,距苏仙区约40km,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

本次设计项目主要有:大竹山村村口河道工程,包括K0+000~K0+061重力式浆砌石护堤,两侧设 1.2m宽人行游道;K0+061~K0+320.8联锁植草砖护坡,及重力式浆砌石护堤,两侧设1.2m宽人行游道。

工程在一个枯水期内全部施工完成。

2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2.1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2.1.1基本情况大竹山村位于良田镇西南部,与宜章县北湖区苏仙三县交界,海拔近千米,距离良田镇区20公里,山高路陡,全村21个村民小组511户,1807人,村民生活简单,吃饱饭,有地方住就感到幸福。

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育苗为辅。

同时稻田里放养禾花鱼,禾花鱼是村民最值钱的农副产品,也是唯一增收改善生活的奢侈品,全村土地总面积16430亩,稻田1300亩,林地14550亩,水面580亩,党员38人,村干部5人,1所村小学校,在校学生55人,农业产值300多万元,人平收入6000余元,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全村截止去年基本修通到组沙石公路,通组沙石公路总长25公里,告别了肩挑背扛的历史,总之经济落后,文化低、素质差,是全区最贫困的山区村。

河道整治设计说明书

河道整治设计说明书

**市**河河道整治工程设计矩形断面方案摘要**河穿越**市,本次整治段从黄河路—湨河入口段全长度为1950米,为了保护河道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进行本次河道整治工程,此次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选定设计方案,设计河道横断面,推求水面线,进行河道堤防设计,河道中心线设计,河道护坡工程设计和栏杆、排水沟、伸缩缝等细部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统计与工程概算。

本次设计的方法及过程有以下:选择断面形式,矩形断面水力试算,通过伯努利方程推求水面线高程,然后设计堤顶高度;为了规顺洪水河槽稳定堤岸,进行河道中心线设计,首先在平面图上粗拟中心线,然后对有折角的位置圆弧化修改,圆弧半径应取3—5倍的水面宽度;最主要的设计是护坡工程设计,由于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故只进行挡土墙设计和校核,细部结构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栏杆设计、排水沟设计、伸缩缝设计,最后是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统计与工程概算。

大大提高了该河段泄洪能力,减轻沿河两岸地区的防汛压力,河道将按50年一遇洪峰流量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不漫堤,防洪效益十分显著,配合挡土墙护坡以及堤顶道路绿化带,可增加植被,美化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附近沟道淤塞,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增强河道沿岸绿化,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关键词:河道中心线布置;矩形断面;施工组织设计;Jiyuan SangYu river cours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 rectangularcross-section schemeAbstractSangYu river, this regulation period through jiyuan Ju river entrance from dimness - all for 1950 meters length of section,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iver to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masses, so safe for this river regulation engineering,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design is: selected design scheme, design river channel transverse section, the water line, derive river levee centerline design, design, river channel revetment engineering design and baluster, drains, expansion joints, such as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detail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quantity statistics and project budget.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sses have the following: select section form, rectangular cross-section hydraulic try to calculate, through the Bernoulli equation deduced the water line, then design elevation constructed height; In order to gauge the river bank, stable flood centerline design, first in river to plan, and then the centerline of coarse position of a discount Angle of circular arc modifications, arc radius should be take 3-5 times the surface width; The main design is revetment engineering design, because, it adopts rectangle section section only retaining wall design and check, detail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including a railing design, drainage design, design, final is adjustable seam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quantity statistics and project budge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behaviors, reduce the discharge capacity along the river, the river flood area will press pressure in 50 years the peak flow design, 100 years in a checkdam, aimless and floodwaters are remarkable, cooperate flood control benefit protection and retaining walls constructed road greening, can increase vegetation,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reducing air pollution, effectively prevent soil erosion gully, avoid siltation near to protect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channel coast greening and improve the local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Key words: center line design,sqare cross-section,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项目基本资料说明 (1)1.1 概况 (1)1.2 工程任务 (1)1.3 工程设计依据 (1)1.4 工程地质 (2)1.4.1 地形地貌 (2)1.4.2 地基土层 (2)1.4.3 地下水 (2)1.4.4 不良地质作用与不良地质现象 (2)1.5 气象及水文资料 (2)2 整治方案 (4)2.1 项目区现状 (4)2.2 整治目标 (4)2.3 整治设计方案选定 (4)3 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6)3.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6)3.2 设计基本资料 (6)3.2.1设计流量和水位 (6)3.2.2 河段糙率 (6)3.2.3 河道纵比降 (6)3.3 工程设计 (6)3.3.1 河道横断面设计 (6)3.3.1.1 主河道矩形断面水力试算 (7)3.3.1.2 不冲不於校核 (8)3.3.2.3水面线推求 (9)3.3.2 河道堤防设计 (11)3.3.2.1 堤身土料填筑标准与堤防沉降量 (11)3.3.2.2 堤顶高度设计 (11)3.3.2.3 挡土墙稳定分析 (13)3.3.3 河道中心线设计 (16)3.3.4 河道护坡工程设计 (17)3.3.5 标准断面设计 (18)3.3.6 细部结构设计 (18)4 施工组织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河道整治施工图设计说明

河道整治施工图设计说明

A县B大沟(上段)整治工程(一分册)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B大沟是A县C河以北、D河以南的主要排涝河道,B大沟南起主题公园,北讫D河(原C中干渠),河道全长约4.5km,现状河道底宽2.0~6.0m,河底标高 6.8~5.5m。

根据《A县主城区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治理规划》,B大沟担负约4.86km2排涝任务。

设计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目前河道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小、排水能力降低、涝水难以排除,排涝标准远不能满足城区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急需整治。

本次设计采用国家85高程参考高度,下同。

二、设计依据1、规范依据《A县主城区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治理规划》(2013年6月)《A县B大沟整治工程(0+000~1+40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GB50288-99);《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其他施工、地质、环评、经济规范规程。

2、其他依据①《A县B大沟整治工程(0+000~1+400段)地质报告》(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2)三、工程地质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可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详见以下描述:1层:素填土(中粉质壤土,Q4ml)。

上部多为杂填土,以建筑、生活垃圾为主;中、下部多以暗黄色或黄色壤土、砂壤土为主。

层底标高为6.08~8.20米,层厚1.5~2.6米。

2层:轻粉质壤土(以砂壤土夹壤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 Q4al)。

暗黄色、暗灰色。

软塑状。

层底标高为4.08~5.94米,层厚0.7~3.4米。

3层:重粉质砂壤土,夹壤土(Q4al)。

灰色。

中密状。

层底标高为-0.02~3.55米,层厚1.0~5.0米。

4层:粉质粘土(Q4al)。

灰色、灰绿色。

软塑~可塑状。

层底标高为-1.02~1.85米,层厚1.1~5.7米。

5层:淤泥质粘土(Q4al)。

灰色、灰绿色。

含腐植物,味臭。

层底标高为-4.92~-3.29米,层厚0.7~6.2米。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

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方案1、布置设计原则1.1依照设计总平面图及工程现场踏勘情况,结合施工部署,合理规划场地,并且保证运输方便通畅,尽量少占用地。

1.2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减少对专业工种和其他工程项目施工的干扰;1.3 各种生产设施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且满足安全防火及文明施工的要求,同时能够适应本工程总体施工对场地的要求。

2、布置设想及要求2.1 临时用电我们将按施工及生活需要用电量,与业主协商立杆接出电源,至本工程施工区域合理使用。

电源接进施工区域采用集中管理,从总配电箱分三路接出,一路作为生活(办公)用电;一路作为加工区用电;另一路作为施工区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并都采用电缆,在施工区域埋地或架空布置,且每隔25m设置一个挂式电箱。

当电缆经过主要施工路口时,用套管保护或作4m高架空,同时设置投光灯,用于夜间照明施工(赶工必要时)。

为保障在民用电网停电情况下不影响工程施工,工地配备一台200kW 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配备配电箱及低压动力、照明系统,供电布置如图:2.2 临时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砂浆的拌制用水、和砼养护用水。

设想就地接入水管。

接入供水管径为Φ50mm,即可满足施工用水量要求。

水管接出后分两路,一路为施工用水,另一路为生活用水,用Φ25mm管径水管布置至各用水点,以满足生活和施工需要,并在需要部位留出水龙头。

2.3 临时道路、堆场根据现场查勘进入施工场地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修临时施工道路和建堆场。

2.4 临时设施根据现场踏勘并考虑到生活区和施工区须分开或设立安全隔离设施的原则,在枢纽管理区范围内拟作如下设想:项目部的设立:详见附图。

2.5 临时设施用地表临时设施用地不能超过文件图纸提供的数量,位置如有调整,届时应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临时设施用地计划见表.2.6 临时用电、用水表说明:整个标段按工程实际需要接水、接电。

2.7 竣工后临时工程的保留与拆除合同工程完工或部分工程完工后,按照监理人的指示保留或拆除临时工程设施。

河道治理设计说明

河道治理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河道治理工程位于莲花滩河右岸一级支流小桥河沟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段,治理河段上起新洲大道下游约90m处,下止花房子(金曾路公路桥),治理河道全长1.26km,治理岸线左右两岸总长2.51km。

本工程的建设任务包括以下两部分:(1)开挖还补因花房子公园建设占用的严家桥节制闸滞洪库容,保障严家桥节制闸的滞洪功能不受影响;(2)打造城市景观廊道,并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时通过新建护岸重塑岸坡,保障滞洪区内防洪库容不受影响,以及保护岸坡稳定、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美化周边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产业园区。

主要建设内容为库容还补(库岸拓挖)、生态护坡及附属工程。

2 编制依据2.1技术规范(1)《防洪标准》(GB50201-2014)(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4)《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6)《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7)《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10)《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1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12)《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设计规范》(SL654-2014)2.2有关文件及其他(1)《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发〔2009〕1号)(2)《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渝财建〔2010〕237号)(3)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技术要点指导意见》的通知(渝水总〔2013〕5号)(4)《重庆市XXXXXXX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重庆市XXXX农业委员会《关于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九龙坡农委〔2017〕114号)(6)整治河段实测地形图3 工程设计3.1库容还补根据《XXXXXXXXXXXXXXXXX公园景观工程段(已成)河道治理工程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测算,花房子公园景观工程建成后将侵占285.0m~291.0m间滞洪区防洪库容1.72万m³,高程288.5m~291.0m间调节库容4.09万m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县B大沟(上段)整治工程(一分册)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B大沟是A县C河以北、D河以南的主要排涝河道,B大沟南起主题公园,北讫D河(原C中干渠),河道全长约4.5km,现状河道底宽2.0~6.0m,河底标高 6.8~5.5m。

根据《A县主城区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治理规划》,B大沟担负约4.86km2排涝任务。

设计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目前河道淤积严重、过水断面小、排水能力降低、涝水难以排除,排涝标准远不能满足城区防洪排涝规划要求,急需整治。

本次设计采用国家85高程参考高度,下同。

二、设计依据1、规范依据《A县主城区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治理规划》(2013年6月)《A县B大沟整治工程(0+000~1+40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GB50288-99);《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其他施工、地质、环评、经济规范规程。

2、其他依据①《A县B大沟整治工程(0+000~1+400段)地质报告》(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2)三、工程地质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可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详见以下描述:1层:素填土(中粉质壤土,Q4ml)。

上部多为杂填土,以建筑、生活垃圾为主;中、下部多以暗黄色或黄色壤土、砂壤土为主。

层底标高为6.08~8.20米,层厚1.5~2.6米。

2层:轻粉质壤土(以砂壤土夹壤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 Q4al)。

暗黄色、暗灰色。

软塑状。

层底标高为4.08~5.94米,层厚0.7~3.4米。

3层:重粉质砂壤土,夹壤土(Q4al)。

灰色。

中密状。

层底标高为-0.02~3.55米,层厚1.0~5.0米。

4层:粉质粘土(Q4al)。

灰色、灰绿色。

软塑~可塑状。

层底标高为-1.02~1.85米,层厚1.1~5.7米。

5层:淤泥质粘土(Q4al)。

灰色、灰绿色。

含腐植物,味臭。

层底标高为-4.92~-3.29米,层厚0.7~6.2米。

6层:粘土(Q3al)。

灰绿色、灰黄色。

可塑~硬塑状。

层底标高为-4.59米,层厚1.1~1.3米。

7层:中粉质壤土(Q3al)。

暗黄色。

软塑~可塑状。

孔深15.0m未揭穿该层。

地质评价:(1)河道边坡涉及土层为1层素填土(中粉质壤土)、2层轻粉质壤土及3层重粉质砂壤土,边坡稳定性均较差,抗冲刷能力均较弱,建议进行衬砌。

(2)河道边坡涉及土层透水性均较强,施工时需采取合理有效的降、排水措施。

(3)开挖土层中各边坡稳定性较差,需放坡开挖。

各土层参数详见表1:以上各层土的详细分层界限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四、设计要点1、河道工程河道中心线以现有的河道走势为基础向两侧拓宽。

在征地线范围内,遇建筑物密集区域,适当调整河道断面;在跨河桥梁处,河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重合。

(1)设计标准排涝标准:设计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模数不低于为4.0m3/s/km2,经计算本次整治工程河道末端排涝流量为19.7m3/s。

(2)根据《A县主城区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治理规划》,本次河道设计水位控制原则为:1、河道最高水位按地面高程减1.0m控制;2、正常水位即景观水位按最高水位减1.0m控制;3、汛限水位,按正常水位减0.5m控制,以满足汛期调蓄涝水要求;4、主排水河道河底高程按正常水位以下2.0~2.5m控制。

(3)河道断面设计原则①满足河道自排流量要求;②平面布置尽量结合河道现状,同时考虑城市景观效果;③河道岸坡考虑生态护砌,河底不考虑护砌,水流流速控制在不冲不淤范围内;④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尽量减少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4)河底高程的确定根据河道设计水位控制原则,河道河底高程按正常水位以下2.0m控制,河底高程比地面底4.0m,起始端河底高程为▽5.0。

根据规划,B大沟河底坡降为0.0002,下游河道底高程按此坡降推算。

桩号0+000~0+140河底高程为▽5.0~▽4.972;桩号0+140~0+320河底高程为▽4.972~▽4.94;桩号0+320~1+030河底高程为▽4.94~▽4.798;桩号1+030~1+400河底高程为▽4.798~▽4.724。

(5)河底宽度根据河道流量、水深及规划红线要求,并考虑尽量保持河道流速均匀,故沿线河道底宽分别为:桩号0+000~0+140河道底宽为3m;桩号0+140~0+320河道底宽为3m;桩号0+320~1+030河道底宽为3m;桩号1+030~1+400河道底宽为8m。

(6)河道边坡根据河道沿线土质情况,结合过水断面要求及边坡稳定计算成果。

桩号0+000~0+140段河道边坡自河底以斜坡式至绿化平台(东侧)或现有翼墙(西侧),平台以下坡度为1:2.0,平台以上两侧为现有围墙;桩号0+140~0+320段河道边坡自河底以斜坡式至绿化平台,平台以下坡度为1:2.0;桩号0+320~1+030段河道边坡自河底以1:2.0斜坡式至干垒墙底槛,底槛比河底高1.5m,两侧用干垒墙与现状地面相接;桩号1+030~1+400段河道边坡自河底以干垒墙至亲水平台,平台以上采用1:2斜坡式与现状地面相接。

2、护岸工程桩号0+330~1+330河道两岸采用自嵌式挡土墙护岸,墙顶设仿石栏杆。

自嵌式挡土墙是加筋结构也是组合重力式结构,依靠自嵌块自身的结构和其后土工格栅复合土体重量来达到稳定的目的。

此结构无需砂浆施工,依靠块与块之间嵌固作用、墙身重量和加筋土重量来防止墙身滑动和倾覆失稳。

自嵌式挡土墙是柔性结构,能适应填土较大变形,充分发挥墙、土工格栅,填土的协同作用。

由于结构的重量较混凝土和干砌块石轻,对地基承载要求较低。

由于自嵌式挡土墙墙身是由自嵌块加筋成。

墙身的抗剪切能力是确保墙体作为一整体结构承担荷载的重要因素,墙体的抗剪切能力是通过各层块之间传递侧向力来形成。

自嵌式挡土墙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地基土、垫层、自嵌块、挡土区、排水骨料、嵌固棒和土工格栅(加筋土自嵌式挡土块)。

地基土:垫层和加筋土挡土墙以下的土体。

垫层:由碎石或素混凝土组成,其作用相当于建筑物扩大基础,将自嵌块的重量扩散到地基中较大区域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

自嵌块:自嵌块是具有特殊形状要求的混凝土制品,其作用是提供结构的稳定重量和花岗岩质的景观。

挡土区:挡土区的加筋土区内的土体需分层压实到93%以上的压实度。

天元路桥及泰山路桥之间自嵌式挡土墙高度较高,此处回填加筋土须采用8%水泥土回填,水泥土压实度应不小于0.93。

排水骨料:是分布在墙后的可自由排水的粒状材料。

其作用是排出墙后积水,及时消除墙后水压力。

与其相同的材料有时用来作为空心自嵌块的填充料以增加自嵌块的自重和抗剪能力。

自嵌式挡土块的施工方法允许水从墙面排出从而协助墙后积水的排放。

加筋土:加筋土是位于排水骨料后并需分层压实的土体。

需按设计要求布置土工格栅作为加筋层,加筋层提高土体的整体性并增加了自嵌块的稳定。

因而加筋土区作为结构的组成部分。

锚固棒:直线时插在块与块之间的小圆孔中,上面一块的前小圆孔与下一块后一个小圆孔相连接,同时也嵌固了土工格栅,以免后面振动将土工格栅拉出。

3、预制砼护坡工程桩号0+000~0+330河道两岸及桩号0+330~0+830自嵌式挡土墙齿坎以下采用预制砼护坡,高程7.0以上采用联锁式预制砼生态护坡,下垫5cm厚的黄砂垫层和250g/m2长丝针刺土工布;高程7.0以下采用联锁式砼预制块,下垫8cm厚的碎石垫层和250g/m2长丝针刺土工布。

护坡上设砼封顶,下设砼齿坎,高程7.0处设砼腰埂,每隔20m设一道纵向砼格埂,对于圆弧段河道,施工单位应根据地形适当减小隔梗的间隔长度,保证护坡稳定,并报监理批准。

封顶、腰埂、格梗尺寸为0.25×0.4m,齿坎尺寸0.3×0.6m。

封顶、齿坎、腰梗及格埂等均为C20现浇砼。

(详见施工图)。

( 1)外购联锁式砼预制块厚度:120mm重量:50~60kg/块平面形状:如下图,要求视觉效果美观,砌块之间咬合能力较强,具有防滑效果。

单块砌块参考断面型式及咬合图如下:(2)外购联锁式预制砼生态护坡长度:400~500mm;宽度:285~300mm;厚度100mm开孔率:14%~15%开孔数:2单块砌块参考断面型式及咬合图如下:(3)外购砌块质量要求①外观质量产品表面应挂浆均匀,无麻面、漏籽,不得出现蜂窝状空隙、粉状掉渣或缺棱掉角现象;允许误差:平面(长、宽)±2mm;垂直(厚度)±4mm②强度指标砼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20,砼抗冻等级不小于F50。

五、施工要点1、护坡铺设①坡面平整清理场地,除去杂草、树根和其他障碍物,对有削方和填方的断面按设计要求进行坡度整理,护坡铺筑前应对下卧土体整坡夯实,对于新填筑的土方部分按不小于0.93控制;对于整坡清基部分要求使用蛙式打夯机夯实2遍以上。

经监理人检查合格后,按施工图纸及监理人要求铺设垫层。

②铺垫层和土工布在铺设护坡块前,按施工图的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在已完成的基础面上铺设滤水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处宽度不小于20cm,土工布铺设应平整,松紧度均匀,土工布上端压在封顶内侧及底部,隔梗、腰埂处土工布应作同样处理。

经监理人检查合格后,按施工图纸及监理人要求铺设黄砂或碎石垫层。

③护坡砌筑护坡工程应自下而上施工。

施工程序应是先做齿坎、隔埂、腰埂,然后铺护坡块。

铺护坡块程序应自下而上均衡上升铺设。

联锁式预制砼生态护坡上限根据实际铺设情况,若多余部分大于或等于砌块1/3的,要求切割处理,小于砌块1/3的建议现浇混凝土处理。

作现浇混凝土处理时,要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0,浇筑前需在砂石垫层上铺垫牛皮纸,以防后续振捣工作破坏垫层及土工布,后振捣、收面、平整并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对现浇砼进行养护。

④护坡砌块应平整、稳定、缝线规则紧密。

不得使用开裂砌块。

2、护岸工程施工自嵌式挡土墙施工顺序:条形混凝土基础→第一层自嵌块→排水骨料→铺设土工布→填料→压实→铺设土工格栅→铺设土工布→填料→压实→安装上一层面板→铺设土工格栅。

所有的自嵌式植生块都应按施工图或现场工程师要求的标高和方向进行摆放。

自嵌式植生块的摆放同时需符合生产厂家的建议。

垒后的墙面与设计要求相比在水平和竖直方向每3m误差不大于±3cm。

(1)素砼基础:在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地基土是否满足或超过设计对该土质的要求,对那些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土应进行换土,所换入的土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相对于该土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大于93%,然后在其上浇筑素砼基础。

(2)第一层自嵌块摆放应放置在垫层上,第一层的后沿必须切割平整。

对放好的自嵌块进行沿墙纵向平直度和平面水平度检查。

为确保墙体的施工质量,第一层自嵌块的摆放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