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公平主义

合集下载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方针,是教育政策的基本体现。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方针的首要任务是全面发展人的个性。

这就要求教育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低、能力强弱来评判其价值,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自己的个性。

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育方针还要求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就需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方针还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就需要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使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四、推动教育公平。

教育方针还要求推动教育公平。

这就需要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消除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方针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需要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

六、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教育方针还要求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这就需要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使教育与社会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发展人的个性、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教育公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这些内容是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方针,是教育政策的基本体现,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

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所思所想和相应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要,而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思考和提出的相应措施也越来越被重视。

一、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对于教育公平的思考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在德国,劳工阶层的孩子之所以教育机会有限,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

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如果贫苦阶层的孩子能够免费接受优质的教育,就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是社会中所有人的生产活动,而不是个别人或阶层所特有的活动。

因此,教育应该对全体人民平等地开放,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相等的教育机会,而不受背景、财力、种族、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正的思考教育公正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公正的教育机会和公正的评价标准,而不受私人利益的干扰。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实现,需要以应对社会分化和阶级矛盾等问题为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现象,让教育资源得到公平分配。

其次,需要重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机会,从而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此外,还要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和监管,保证教育评价标准不受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公正的相应措施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与教育公平、公正相关的措施,如下:1、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要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政府应当通过设立公益性助学贷款制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支持和捐赠。

2、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公正的核心是要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什么是教育公平?

什么是教育公平?

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常被视为一个社会追求的目标,旨在确保所有学生以公平的方式获得教育和学习机会。

然而,教育公平的确切含义可能因时间和地点而异。

以下几个部分将会探讨教育公平的含义,以及各国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所采取的措施,以使教育更加公平。

一、教育公平的含义1.所有学生都应获得相同的机会教育公平的一个核心原则是所有学生应该拥有以公开、相等和公正的方式获得教育和学习机会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背景应该不会影响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机会。

2.不同的学生应该获得与其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涉及到不同需求的学生如何接受适当的教育,因为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差异和学习利益获得不同的需求。

以身体和精神残疾学生为例,他们需要适当的设施和指导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智力上的天赋和良好的校园环境则对其他学生更重要。

3.缩小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差距教育公平的另一个方面是缩小学生之间的背景差距。

这个差距可能取决于他们的社会阶层、文化和经济状况。

这意味着教育机构应该确保学生在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与他们出生时的情况没有关系。

二、各国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1.为不幸的学生提供教育援助某些国家通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补助,减免学费和书本费来确保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提供特殊教育机会特殊教育是专门针对那些有残缺或身体残疾的学生所设计的学习计划和环境。

这些课程提供针对学生需求的帮助,以便能够帮助他们最大化利用他们的学习潜力,消除因残缺和国家种族主义造成的任何不平等。

3.使用评估来确保教育机会均等许多国家都使用评估机制来确保教育机会均等。

这些评估可以用来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进展。

此外,这些评估还可被用于识别差异,并制定对策来消除与学生进展相关的任何不平等。

结语总的来说,教育公平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但其主要目标是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以平等、公正和公开的方式提供的教育机会。

尽管其定义可能因学生的特殊需求而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确保教育公平的努力应该始终在提高学生的教育机会和学习成就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国外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

国外是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

项 “最 佳 实 践 ”。
( 下转第 28 页)
2007 年第 3 期下半月总第 286 期 9
S XUESHUYUANDI 学术园地
划 , 包 括 申 请 策 略 、维 持 时 间 、新 技 术 开 应 用 性 研 究 成 果 。 这 些 成 果 也 只 有 通 过 校 通 过 知 识 产 权 的 投 资 活 动 , 从 拥 有 知
在 大 学 录 取 中 也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有 特 全 国 有 60 多 个 地 方 性 的 “助 学 补 “特 别 选 考 ” 进 入 大 划”, 覆盖约 20 万个家庭。2001 年 2 月 ,
学, 占 35%左 右 。 因 此 , 基 础 教 育 阶 段 的 巴 西 中 央 政 府 向 市 政 府 转 移 支 付 来 自 新
目 覆 盖 了 5562 个 市 的 98%的 贫 困 家 庭 ,
使 480 万 家 庭 的 820 万 儿 童 受 益 , 政 府
总计补助金额达到 7 亿美元。
2003 年“助学补助金计划 ”连 同 其 他
三个联邦补助金项目合并成一个计划,
称 作 “家 庭 补 助 金 计 划 ”。 该 计 划 改 由 社
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目 补 “平 准 化 教 育 ”不 足 的 呼 声 还 很 高 , 如
前 , 高 中 阶 段 “平 准 化 教 育 ”改 革 已 在 首 何 改 进 “平 准 化 教 育 ”, 扬 长 避 短 , 还 是 艰
尔 等 23 个 城 市 施 行 , 占 全 国 高 中 数 的 巨的社会课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 在韩
(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
调 发 展 。 普 通 高 校 的 知 识 产 权 成 果 多 为 产权可采取投资、出让和许可等方式。高

《改革蓝图》:促进美国教育公平的政策

《改革蓝图》:促进美国教育公平的政策

《改革蓝图》:促进美国教育公平的政策提供优质而公平的教育是一个国家的责任,实现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政府干预教育的趋势日渐增强,尤其在如何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更是如此。

20XX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通过的《改革蓝图———对〈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重新授权》(以下简称《改革蓝图》)旨在修改完善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在20XX年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

政府致力于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改革评估体系,鼓励先进学校,资助落后学校,使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更加适应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发展。

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干预力度,尤其在保障教育公平问题上,这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对我国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一、《改革蓝图》的缘起。

20XX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

该项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将在教育领域增加一倍投入,总数超过1000亿美元,这样做不仅可以创造出数十万个教育就业机会,而且通过实施学校改造项目,额外产生数千个建筑业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奥巴马又任命邓肯出任教育部长,负责实施新一届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

由于奥巴马的“教育新政”是借《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推出,新一届政府只能够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允许的政策空间里实施教育改革计划,也就是以“经费投资”来吸引各州响应联邦政府的教育改革计划。

利用“资金刺激”发动教育竞争,很难实现奥巴马的教育改革设想。

但想将其改革计划上升为独立的新教育法案,因政府无法说服国会接受新的法案,所以只能设法延长前任政府的法案的有效期。

据此,奥巴马通过立法推行改革,只能在细节方面修改《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而不能有悖该法案的精神。

奥巴马通过反复描绘一幅十分美好的基础教育改革蓝图,试图打动美国民众,使美国民众相信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教育可以走出此前的“黑暗时代”。

20XX年3月,旨在修改《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的教育《改革蓝图》应运而生。

促进教育公平 发展教育事业

促进教育公平 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刘 眉
能显著 改善个人的 生存状态和持 续发展能力 , 公平的教 育有利于 促进社 会的良性流 动与和谐发展 。 教育公平 对维护整体 的社会公 “ 教育 是民族振 平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 义。 正如胡 锦涛总书记所 言: 兴的基 石, 教育公 平是社会公平 的重要基础 。 ” 一个人从 人生的起 点感受 到的公平会 影响到他的 一生, 一个 社会中每个 成员感受到 的公平 会影响整个 社会。 一个 拥有教育公 平的社会是 一个成员幸 福感强 的社会, 是 一个充满希望 的社会。 相 反, 没有教 育公平的社 会, 其每个成员从人生 之初感受到的不公平, 会影响到其一生对社 会的认识、 态度和行动, 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今天的中国, 随着 经济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天翻地覆的变化, 教 育事业也得到了极 大的发展,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受高等教育人 数 比例等都大大 提高。 但是就教育公平而言, 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 地 方。 比如城 乡之间、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分 配不公 平, 差距明显; 伴随社会上 贫富差距不 断加大, 贫困 家庭子女有 的 上 不起学 , 有的 因经济 原因而 辍学 的现象 依然存 在; 一 些边缘 人 群、 特殊人群 如农民工子 女在享受教育 权利上所遭 遇的不公平 对 待, 有 目共睹; 除此, 还有一些由于不合理的政策, 人为造 成的教育 “ 外省人 ” 不公平 。 如国家招生指标对 的不公平, 各种 特殊的招生手 段 造成的不公平, 以及扩建重点中小学校引起的择校风 等等。 这些 如 果不及时解决, 必然会加大社会不公平, 影响和 谐社会的建设和 发展。 近年来, 针对各种教育不公平现象, 国家教育 行政管理部门做 了很多工作, 诸如以硬性手段保障城市农民工 子女入学, 对各类低 收入家庭子 女非义务教 育阶段给予 无偿或有偿 资助等, 使 教育不 公平现象有了很大改观, 但是, 在现阶段, 要达到真正的教育公平,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三、 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若干思考 教育公平 是社会成员 发展起点 的公平, 是 获得同等发 展机会 的重要前 提。 发展教 育事业, 享有 同等的教育 权利, 历来 被看作是 人们发展 提高、 缩小 社会差别的重 要手段。 促 进教育公平 , 不能光 说不做,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并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 要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的机制和制度。 切实落实教育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认真贯彻实施 《教育法》 《 义务教育法》 、 和 《教师法》 , 各级政府要制定能够保障上 述法律落实的具有可操作 性的实施条例, 明确责任, 并建立与之相 呼应的 问责制度、 奖罚制度。 加 大教育投入 , 明确各级 政府提供教 育公共 服务的职责 。 真正保证 财政性教育 经费增长明 显高于财政 经常性 收入增长幅 度, 尽快使 财政性教育 经费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 比例达 到$ % 。 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 要优先安排 教育发展项 目, 财政 资金 要优先 保障教 育投入 , 公共 资源要 优先满 足教育 需求。 这一 切, 从制定计划、 操作运行到落实 责任, 都要有制度和机制作保障, 不可有随意性。 教育投入得到保障 , 才能谈得上教育公平的全面实 现, 社会成员才能通过教育公平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 发展经济不能牺牲教 育利益和教育公平。 搞社会主义现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及其意义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及其意义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及其意义作者:张凤仙谌婕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20期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这一话题,本文就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实现教育公平的意义何在这三点进行了相关讨论。

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才能保证每个孩子的平等发展,进而才有利于其他教育政策的实行,才能充分的发展我国的人民民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学生;教育公平;资源配置;合理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001-01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地域广、人口度、经济发展不平等原因是我国教育仍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

具体表现如下:1、经济发展不公平造成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直接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这就造成了贫困地区政府用于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教育设施落后、教学经费不足、优秀教师流失。

2、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全国数千万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问题被忽视。

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存在明显差别。

来自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进入重点大学的比重越来越高。

即便上大学,贫寒家庭出身的学生也已进入军校。

师范及一些冷门专业者为多。

3、历史和文化传统因素造成的教育性别歧视女性教育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是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女性教育问题集中在农村的边远贫困地区,主要表现为接受教育的女生不多。

二、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资源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除了各级政府对城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外,师资力量配置与学生数量增长的比例也不够协调。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政策上扶持弱势群体,坚持教育制度规则公平,才有利于早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全面发展,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在当代社会,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平价值观,教育公平被认为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机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出发,探讨教育公平问题,旨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解,为推进教育公平提供思路和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教育学领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以其独特的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观、阶级斗争观和教育改革观,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观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社会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正的基础,必然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下,研究教育公平问题应该以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观为指导,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公平状况以及背后的历史原因,寻找推动教育公平的路径和策略。

2.阶级斗争观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阶级斗争的手段和方式。

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和存在,往往与阶级差距和社会不平等密切相关。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下,应该通过阶级斗争观的引导,深入分析教育制度中的阶级性和地域性问题,推动消除教育公平的阶级障碍,实现更为公正的教育机会。

3.教育改革观下的教育公平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强调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在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中,应该以教育改革观为指导,突出教育制度和政策的改革。

通过有针对性地改革教育体系,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需要结合实际,着眼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系统性改革,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支持。

二、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分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印度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措施及其启示

印度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措施及其启示

种 姓 ,15 属 于表列 部 落 , 1.% 女子 占 ̄4 .8 , 199 % 农 村学 生 占 7 .4 。19 74 % 9 5年 , 就读 于政 府 、 凡 地 方 团体 举 办 的学 校 或 政 府 资 助 的 私 立 学 校
的儿童 均可 以享 受 免费 午 餐 , 这 个 “ 费 ” 在 免 计 划 中表 列种 姓 学 生 占受 益 人数 的3 .3 。 另 65% 外 , 度不 少私 立 学 校 通 过 奖 学 金 的 形式 为 社 印
为底层群体提供免 费的校 服。18 96年第五次
印度 教育 调 查 报 告 显 示 ,1 8 % 的学 生 获 得 4 .9 了免 费 校 服 , 益 学 生 中 有 3 .4 属 于 表 列 受 30%
列部族的教育 , 国家应保 护他们免受社会歧视

童塑 ! ! 垦 塑 固
JAOYU GAI I GE
16 98年、96年、92年的《 18 19 国家教育政策》 和 17 99年《 国家教育政策》 草案) ( 都提出要为 1 4
岁 以下儿 童提供 免 费 的义 务 教育 。
2 免费校服、 . 免费午餐及免 费教科书 印度各邦 的公立学校 取消 了义务教育 阶
段 的学 费 。对 处 于社 会 底 层 的 表列 种 姓 和 表
对某些直辖 区的政策优 惠, 印度各邦和中央直
辖 区基础教育 的人均经 费存在很 大差别。一
般 来说 , 于边 远 地 区的 人 均 初 等 教 育经 费偏 处 低 , 些人 口大 邦 的小 学 生 人 均 基础 教 育 经 费 一
也 较低 。
务教育 。19 92年后修改 的《 国家教育政策》 提 到, 在进入 2 世纪前 , l 使所有年满 1 岁的儿童 4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

二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平
1 .加快教育发展,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1)教育优先发展的意义: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4 .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5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人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1 .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强国战略。(1)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人才强国战略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科教兴国战略在本质上是人才强国战略。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一、平等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即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

受教育权平等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内在要求。

权利平等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者相等的权利。

权利平等废除了基于性别、身份、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民族等附加条件的限制,体现了社会对所有成员的“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

机会平等是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所设立的制度,保证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遇,它要求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机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始终均等。

机会平等实际上是一种过程的平等。

利益的实现是一个持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要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机会。

首先,参与起点要机会均等;其次,在参与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力大小不同,利益实现的水准也会有区别,但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关怀、提供的帮助应该是同等的。

4在制定、实施教育公共政策,落实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时,必须谨防进入两个误区。

其一,过分强调起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忽视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忽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均衡。

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受教育还不够,还应该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同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平等应该成为教育政策的主导目标。

美国的教育改革政策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1988年,美国教育部长向总统提交了《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是美国民权运动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意味着对所有学生实行同等的教育。

如果仅仅扩大入学机会而不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无异于变相地执行种族歧视。

“对于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我们没有向他们提供他们应入的第一流中小学,这种情况太多了。

我认为,提升教育质量是摆在民权运动面前的中心任务,也是我们当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要实行教育机会均等,我们就必须在学校里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1994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是一个系统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标在于“保证所有的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和学业的高质量水准”。

中班公平主义教育教案1

中班公平主义教育教案1

中班公平主义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公平,认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2. 掌握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通过实例和互动游戏深入理解公平。

3. 学会在生活中倡导公平,发扬公平精神。

教学内容及方法1. 了解什么是公平- 通俗易懂的解释,例如:每个人有平等的机会,不因为个人原因而受到对待不公等。

- 图片、儿歌、互动式故事等帮助理解。

2. 认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通过真实情境让孩子感受到不公平的影响。

- 提供一些现实案例,让孩子从中了解公平的必要性。

3. 掌握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 提供公平和不公平的例子,让孩子判断并解释原因。

- 互动游戏,例如:分享玩具、抢球游戏等,让孩子深刻认识到公平的含义。

4. 学会在生活中倡导公平,发扬公平精神- 通过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鼓励孩子倡导公平。

- 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公正、严谨地分析事情。

教学评估1. 观察孩子是否能根据故事和图片等认识什么是公平。

2. 观察孩子对不公平问题情境的反应,是否能感受到不公平的影响。

3. 观察和记录判断和解释公平和不公平情况的表现。

4. 观察和记录孩子在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倡导公平的表现和言行举止。

教学反思1. 是否达到预设目标?2.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有哪些?3. 孩子们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延伸1. 让孩子通过更多的互动游戏深入理解公平原则。

2. 引导孩子自主选择公平的行为,例如:分享、帮助等。

3. 鼓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倡导公平,传递公平精神。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我国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教育工作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我国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再次,我国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原则,要坚持因材施教,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最后,我国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审美情趣
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 义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马克思主 义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马克思主义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追求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往往也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

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往往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导致了教育不公平的产生。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马克思主义主张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才能更加公平。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经济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教育领域,这意味着我们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呼声,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

我们要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论其家庭背景、地域、种族如何,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

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教育朝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上,更要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和锻炼。

唯物主义对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的推动

唯物主义对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的推动

唯物主义对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的推动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念,其核心理念是认为存在独立于意识的客观世界。

在教育领域,唯物主义的思想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唯物主义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改革与唯物主义教育改革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变革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革新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唯物主义思想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开展。

首先,唯物主义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和表达,唯物主义认为人类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传播,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教育改革中,科学化教育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唯物主义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唯物主义倡导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需要不断创新,唯物主义鼓励人们开拓思维,接受新知识,敢于尝试新方法。

这种求实务实、追求真理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完善。

最后,唯物主义主张重视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个体都有平等获取教育资源和机会的权利。

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

因此,唯物主义的理念在推动教育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育公平与唯物主义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唯物主义思想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制度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公平存在较大的挑战。

唯物主义认为,改变社会结构和制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必须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调整来创造更加公正的教育环境。

其次,唯物主义强调个体努力和能动性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尽管社会存在种种不公平现象,但唯物主义认为,个人通过努力和实践,也能够改变自身命运。

因此,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唯物主义鼓励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争取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最后,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发展个体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 义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和公平教育

马克思主 义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和公平教育

马克思主义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和公平教育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追求教育改革和公平教育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体现。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教育的功能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往往成为维护阶级统治和资本利益的工具,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服务。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教育改革首先要关注教育与社会生产的紧密结合。

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增加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教育改革要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

在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

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公平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差别,实现人人平等。

在教育领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论其出身、贫富、性别、地域等因素。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仍然存在。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公平教育,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近年来,中国教育领域一直关注和追求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思考视角。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视野出发,探讨中国教育的公平与公正问题。

一、社会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制度的变迁。

在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富有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差距大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教育不平等的存在,阻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条件更好,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城乡之间、富有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其次,社会阶级差异也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个人获取教育资源的机会和质量。

富人家庭通常能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他们的子女,而贫困家庭则无法提供同等的条件。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增加了社会不公的存在。

二、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个人自由实现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公平的教育制度和机会来促进人的平等权利。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教育公平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相应的回报。

首先,教育公平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提供给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无论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性别等因素。

教育资源应该合理分配,保证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实现平等的发展机会。

其次,教育公平需要保证教育机会的公正性。

这意味着每个人应该有平等的进入和参与教育的机会。

在中国,一些学校的招生制度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例如依据地区的划分来确定学生的录取比例。

浅析功利主义对教育公平的现实合理性及局限性

浅析功利主义对教育公平的现实合理性及局限性

浅析功利主义对教育公平的现实合理性及局限性
功利主义是一种重视结果而非原则的道德哲学,对于教育公平的现实合理性及局限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功利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产力和社会效益。

因此,教育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技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种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并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其次,功利主义还要求教育机会应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来分配,而非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

这种理念反对将教育视为一种特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潜力。

因此,努力提高教育公平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个人和社会利益。

尽管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难以忽视。

首先,功利主义的思想容易导致对教育价值的忽视和贬低。

由于功利主义强调的是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而非他们的道德、人文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很容易被看作是一种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的工具。

这种思想可能会导致对培养高素质公民的目标的忽视,反而强调教育的功利性。

其次,功利主义容易忽视社会背景、种族和性别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并不是简单地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而应该考虑到那些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人群,比如来自贫穷家庭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

功利主义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对于这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却可能给予不够的关注。

总之,功利主义对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但它太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背景和道德方面的因素,这使得其在实践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我们应该综合考虑个人能力、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道德等因素,为每个学生提供真正的平等机会。

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 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论坛 教师论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对教学的反 思、评价、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深远的意义。论坛主题 要切合实际,或者是教师最关心、急于想寻找答案的 话题,或者是校内矛盾冲突显著的问题。扎扎实实的 准备、异彩纷呈的发言,使教师零星的体验感受得到 系统的学习、反思、研究、升华。论坛不一定要有结 论,没有结论会给教师更多思考的空间,更让人深 省。论坛的形式多样,应从实际需要出发,追求实效 性。常用的有谈论式、辩论式、案例分析式、调查报 告、茶座式、网上论坛,其中案例分析是论坛的一种 较好的形势。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为教师创设良好 的教研环境。教师们通过学校教育网站虚拟教研活 动,与全国各地实验教师零距离接触,从而向先进学 校学习取经。拓宽了校本教研的渠道,丰富了教研内 容,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我校的网上论坛办得非常 成功,教师们把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感想,或是从 各个渠道学习到的一些感受,发表的论坛中,其他教 师也及时跟帖,发表意见,形成了浓郁的教研风气。
【责任编辑:韩四清】
其次,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而言,社会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包括过程公平和结 果公平。实用主义主张追求结果的平等;相反,自由主义则主 张过程的平等,而不管结果是否平等,其经典主张就是教育 机会均等。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机会的均等,而 且还要努力争取结果的公平,通过机会的均等来促进结果的 公平,通过结果状况调整机会均等的机制,从而实现真正意 义上的教育公平。可以说,结果公平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平等 的目标,过程公平是我们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二者的互动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机制。
其考核、奖惩、晋职挂钩;在农村地区设立“特殊教师岗位”, 按照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和职称,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 工资待遇外,给予特殊津贴,特殊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 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

教育学理论指出,教育分广义与狭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指学校教育。

而我们今天所要谈及的话题——“促进教育的公平正义”,我且将它归为狭义教育之类。

一、教育公平的定义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词日渐成为诸多教育界学者谈论的热点。

而所谓的教育公平,通俗来讲,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教育公平,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学者柏拉图所提出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其后,其弟子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

近代的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最后,“人人都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得以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出台。

随后,西方教育界又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三种截然不同的教育公平观。

较之西方,我们的老祖宗,大教育学家孔丘,也曾在其教学过程中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且被世人传承至今。

之后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其中,“大众”这一提法便最能体现出新中国重视教育公平性原则。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和发达的重要推动力。

而教育公平更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之一。

促进教育公平,让所有孩子共享一片蓝天,是亿万家庭的殷切期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开放重要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出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高素质的人才的迫切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教育快速发展,首先,办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

其次,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大大改善了公民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了广大公民由法律上的受教育向真正意义上的受教育的转变。

但在另一方面,教育不均衡问题还很突出。

具体表现为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接受优秀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都还存
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校际,城乡,区域以及社会群体之间。

其中,同一区域内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在建国以后的前30年内,为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国家和社会努力追求教育的普及,在短时期内建起了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当时的社会经济能力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又使得我国的教育投入十分有限,不能保证高速发展的基础教育质量。

矫正这一局面,需要明确界定政府的教育责任和应予均衡发展的教育要素,并科学划分学校类别,适时调节政府所掌握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螺旋上升。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其矫正对策》朱家存 )
近年来,社会上常常谈及的“择校热”现象,其根源还是在于教育的不均衡。

当然,被择校所裹挟的家长们,在客观上也助长了这一现象的扩大和升级。

最终导致的是“择校热”现象高温不减,各校际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此外,城乡等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也很明显,其实际上所接受的教育也因实地的环境、教育资金投入,以及教育基础设施的差距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区域间的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仍不均衡,困难群体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还不能完全保障。

而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都在警醒着我们对教育公平性的反思,可见,教育公平还有待发展。

二、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不平衡时导致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资金的投入不均衡。

纵观我国各省市,各区域,沿海和内陆经济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为沿海地区的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沿海地区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区域经济的后续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而反观西部内陆地区,由于地处偏远,经济条件,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相比之下,教育投入远不及沿海地区。

(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因为历史原因,当年集中办重点中学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特别是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失衡,造成了甚至在同一区域内教育资源两级分化的局面。

二、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党和国家已慈宁宫关注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智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然而在此之前,教育公平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不足以解决教育失
衡的现状,仍然有不少地区在做着与公平相违背的事情。

足见,国家虽然明确指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但是具体的政策和制度仍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具体完善和严格把关。

控制“择校热”等有失公平的现象的扩散和蔓延。

此外,义务教育仍在普及,但是城乡分治,户籍制度等仍制约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教育有失公平的原因之一。

三、针对问题,提出方案
(一)从宏观上讲,一是大力发展经济,在落实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重点向薄弱地区、学校倾斜。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改善经济薄弱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二是完善政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打破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分割关系,统筹协调发展城乡教育。

注重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一贯制,示范性高中指标分配到乡村中学,创新教育管理新机制。

打破户籍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不再受歧视。

三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教育公平,就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西部落后乡村的基础教育投入,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对于优秀教师的诸多吸引政策,城乡之间教师工资的不统一,农村优秀教师考选进城制度的实施等因素,造成了教育人才资源的失衡现象。

故而,在财政拨款,教师配备,设施建设上尤其要向乡村教育倾斜,加快发展教育城乡一体化,同标准的格局。

如安徽铜陵的“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的“铜陵模式”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二)从微观上讲,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的实施让人民都能上学,人们把对教育的关注投向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上。

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要更加注重发展教育的内涵,使素质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话。

“衡水中学的高考神话”为我们的前行提供了参考。

二是重新配置教学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合理配置资源是均衡发展教育的根本措施。

办学条件均等化,教师跨校兼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努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重点班和重点校,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增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统筹协调城乡学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教育,一方面不仅能让每个孩子上学,而且能让每个孩子上好学,上最优质的学的教育。

另一方面,完成漂亮的义务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优秀的后
备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