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作文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或其他背景因素。
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着,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教师,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其次,家庭背景的不平等也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不同,孩子的受教育机会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使得孩子在教育上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帮扶,提供更多的教育补贴和资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另外,性别、种族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的公平。
在一些地区,由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问题,一些学生无法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的打击,建立起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它关乎每个人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建立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幼儿园基础教育公平探讨论文(2)
幼儿园基础教育公平探讨论文(2)推荐文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探讨论文热度:幼儿园教育环境探讨论文热度:幼儿园教育管理探讨论文热度:幼儿园情感教育探讨论文热度:军事理论探讨论文热度:幼儿园基础教育公平探讨论文篇二《我国幼儿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于教育机会的均等性,可以是不同阶段的入学机会的均等性,可以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师生比例分配、图书馆条件及校舍条件方面的均等性,也可以是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机会、课程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的公平性,还可以是人才选拔或学业成绩的公平性等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教育中的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从幼儿教育从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切入,对这些不公平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社会和谐;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610和谐社会是在现有条件下,人及事物之间动态、具体、相对的辩证统一,是互相合作、互促互补、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发展关系。
社会公平是一个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和延伸,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环节,如果教育机会不均等,那么就会导致社会失去公平,对构建和谐社会不利。
因此,教育公平问题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性差异,也使得区域性的幼儿教育公平问题出现,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幼儿教育的公平问题。
所谓教育公平,主要表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权利平等两个方面,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集中表现为教育机会均等上。
由于不同的人对教育机会均等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多数都理解为均等的接受教育机会、获取教育资源、享受教育过程、得到均等的教育结果和成就等几个方面。
本文也在这几个方面的基础上,从幼儿教育的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过程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1、幼儿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的不平衡,不同阶层的贫富差异和分化不断加大,又因为教育的发展受到各种政策的影响,导致国民受教育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在教育公平方面得不到保障。
毕业论文浅谈教育公平.
论文题目:浅谈教育公平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专业班级:08高初等2班学生姓名:黄思桃学号:04指导教师:周艳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12年9月30日【摘要】教育公平的内涵《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我国在法律上规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有法律上的保障。
但在现阶段,我国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
【关键词】教育公平、策略、教育现状、教育不公平目录一、从当今社会上的不同阶段来谈谈教育公平的现状-4二、分析教育不公平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 - - - 7三、研究制定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策略- - - - - 8四、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9五、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10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既然是公平,当然是站在同一高度,但我们凭空谈公平,好像又有点太不公平,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
分析任何一件事都要从实际情况,一定的周围环境考虑。
那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有关教育公平的现状。
一、从当今社会上的不同阶段来谈谈教育公平的现状:1、学前教育阶段起点公平,指的是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应该在同一起跑线上,即竞争的规则必须是公平的,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许多严重的公平问题,这些不公平是使学前儿童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部平衡,影响儿童接受正规义务教育的质量,制约着全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国民教育质量的提高。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少数地区的一些托幼机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使学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已“权力”和“金钱”衡量尺度,即已幼儿家长拥有的社会资源、职业以及经济状况为标准。
教育公平的实现范文
教育公平的实现范文首先,政府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教育的公平与否与政府的投入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且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合理。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教育预算,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确保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健全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增加中央财政教育经费拨款,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应重视建立和完善公平的选拔和晋升机制,保障每个学生有平等的上学机会。
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制定严格的招生和选拔规则,确保学校的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减少人为的干扰和不公平现象。
此外,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调配,建立多元的教育供给,提高社会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接受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再次,社会支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社会的支持是关键性因素之一、社会应加强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强调教育的公平重要性,并鼓励社会各界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教育公平的实践。
社会各界应建立教育援助机构,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提供资金和物质上的支持,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同时,社会还应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监督,倡导教育公平理念,加强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批评和指导,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此外,教育主体也需要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公平政策,加强课程,完善教育教学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并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家庭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支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学生要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政府投入、机会均等和社会支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机会均等,加强社会支持,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实现,为每个学生提供公正的教育机会,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义务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其均衡发展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千万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在当今社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旨在让每一个孩子,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这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现实中,义务教育的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均衡的现象。
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发达地区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远远超过欠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的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这种区域之间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区域整体的发展。
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学校通常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拥有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
相比之下,农村学校在师资、设备、课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许多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水平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和未来选择。
校际之间的不均衡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重点学校凭借其优势地位,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而普通学校则在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
这种差距导致了“择校热”的出现,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学校,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也破坏了教育的生态平衡。
造成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为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改善教育条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在教育投入上相对不足。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例如,对重点学校的过度扶持,可能会加剧校际之间的差距。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素。
优秀的教师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条件优越的地区和学校,导致师资力量在区域和校际之间分布不均衡。
教育公平论文范文3篇
教育公平论⽂范⽂3篇教育公平分析论⽂⼀、影响教育公平的要素1.教育经费的投⼊不⾜且分配不合理⾸先,我国教育经费总投⼊不⾜。
从教育经费绝对投⼊⽔平来看,⽬前全世界年⼈均教育经费已接近500美元,发达国家的教育投⼊是世界平均⽔平的五、六倍,⽽我国2005年⼈均教育经费还不⾜1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平的1/5。
其次,三级教育所占份额不合理。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过多地⽤于⾼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资不够。
最后,教育经费的地域分配也极不合理。
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经费投⼊不均衡状况⼗分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教育投⼊⽔平远低于东部地区和城市。
2.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先,多年计划经济和城乡⼆元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偏向于城市。
如教师编制政策等,⽽就实际情况⽽⾔,农村⼈⼝居住分散,学校数量多,规模⼩,农村教师配置编制理应等于或⾼于城市。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其他因素,导致中东部地区的师资远远优于西部偏远地区,形成新的不公平。
3.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如重点学校与⾮重点学校的不公平。
重点学校⼀直是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重点学校则因政府不重视、投⼊少⽽⽆⼈问津,师资队伍较差,教育质量低下,⼈为地把学校、学⽣分成不同的等级,“就近⼊学”和愈演愈烈的“择校”⼤战,很⼤程度上是家长在经济实⼒和社会背景的竞争,固化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别,使教育资源配置⼈为地出现倾斜。
4.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如流动⼉童与城市⼉童的不公平;正常⼉童与特殊⼉童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穷学⽣与富学⽣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等等。
5.教育政策不尽合理⾼考录取中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为地造成⾼考录取线的地区差异,违背了“分数⾯前⼈⼈平等”的神圣原则,这是⼀种省际间考⽣的严重“教育不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1.法律保障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许多国家注重通过⽴法来保障教育的平等和公正,在其宪法和教育法律中,都明确规定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实施平等公正的理念。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篇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对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导向规范作用。
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同时也为应该那些享受受教育权利的成员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有效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发现代教育发展的活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
教育公平要力争充分运用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兼顾“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和“实际上的教育公平”。
做到坚持底线,均衡考虑,以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效率;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实际上的教育公平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而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康发展。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育公平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的评价标准,其精神价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公平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教育公平可以广大的受教育者创造一种奋斗方向,加快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成长,为我国受教育的所有儿童提舒适的教育场所和行之有效的、可不断进步的的发展空间,为他们设计出更高的符合儿童成长的发展期望和和谐发展蓝图,让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优越性得以体现,以此来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和应遵循的原则,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公民应当享有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拥有同样教育资源的权利。
语文命题作文《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与教育机会均等》议论文作文范文高中初中作文范文参考作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与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个体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良好教育资源的权利,不受其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等原因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公平存在严重问题。
学校资源分配不均:学校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例如,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设备陈旧,而富裕地区的学校则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备。
家庭背景影响:家庭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也是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背景优越的学生往往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多机会。
二、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教育机会均等指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平等获得教育机会的权利。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机会并不均等,许多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大城市的学校普遍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不足和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社会阶层差异:社会阶层也是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较多困难,很难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解决方案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机会均等最重要的环节是老师。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建立奖助学金制度: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建立奖助学金制度来帮助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推进科技教育:科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
政府和学校可以推进数字化教育、在线教育等新型教育方式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实现教育公平是缩小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的重要基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篇一《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摘要] 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和谐社会视野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中,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
可以说,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个公平的社会。
因此,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社会公平,有的学者把它归纳成涵盖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六者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
[1]其实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平简要地归结为三大公平,即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
不论公民个体还是利益群体与阶层都会在这三个方面追求公平,公平正义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体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教育由于其基础性、主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被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关于教育公平,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对此都曾有过论述。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主张“有教无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所有儿童都应该接受机会均等的公共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美国近代教育家贺拉斯?曼明确提出教育机会应该人人均等。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
700字教育公平的论文篇一:教育公平论文教育公平论文摘要:教育公平的起点是量性公平,终点是质性公平;真正意义的教育公平是质性公平。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自20世纪末,已经成为全球性社会发展诉求。
“基于个人禀赋,所有的人应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1],在此理念推动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使得高等教育接受者比率逐渐趋于均化,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基本上成为现实。
然而,起点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段,仅是量性公平(quantitative equity;quantitative equality)。
在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于更高层次的公平即质性公平(qualitative equity;qualitative equality)之上。
教育质性公平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所获教育质量的高低,而课程资源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课程资源的优劣与否,关涉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进而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优质课程软资源是影响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第6号工作文件《教育公平与公共政策:十六国比较结果》将教育公平划分为入学公平、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面度[2]。
入学公平可以纳入量性公平范畴,而资源公平和结果公平则可以纳入质性公平范畴。
教育量性公平只是教育公平的初级公平、表层公平;教育质性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高级公平、深层公平。
量性公平实现之后,人们必然追求质性公平。
有学上,然篇二:毕业论文《浅谈教育公平.》系(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黄思桃指导教师:周艳论文题目:浅谈教育公平 08高初等2班学号:0806420234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21年9月30日【摘要】教育公平的内涵《辞海》对“公平”是这样定义的:“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公平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深远性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范文一: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摘要: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
本文论述了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和导致教育不公的原因,以及解决我国教育不公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建议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要使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
要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不仅必不可少,更为重要,更是基础。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因为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外,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受教育状况、生存状态,进一步增进社会公平。
因此,教育公平就成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
一、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1.地域性特征明显,地区差距巨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社会文化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据有关人员的研究,各地的经济差距已经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的最大差距,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落后问题仍然突出。
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0%。
国家特别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农村教育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城镇和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比例存在巨大差距。
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仅为60%左右。
3.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
随着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城市居民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逐年增加。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论文]
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摘要: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新余基础教育的现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认识、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应对措施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弱势补偿。
2006年9月,我国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国家法律。
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农村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社会实际问题。
由于百姓对于高质量教育的旺盛需求与长期供给不足而产生矛盾,并随着教育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矛盾正在逐步演化为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是公民依法享有基本人权的问题。
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就是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公平权利,就是保证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二、新余基础教育的现状我市的基础教育目前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率先实施普及了十五年教育工程;农村学校网点布局不断调整,采用兼并和撤销等方法,由2001年时的490余所减少到现在的300余所,进一步优化了基础教育;危房改造取得成功,全市近年来共投入数亿元,进行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实施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近年来,新余致力于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视薄弱学校建设,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城乡学校规划建设、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使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好。
但各乡镇中小学生源相比2002年的中学生均规模800人以上、小学生均规模500人以上还是少很多。
三、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认识1.均衡发展不是平均主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是说要把不同地点、不同区域的学校,或者说不是要求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弄成平均发展,只是说要更加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师德与教育公平范文
师德与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是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和教育资源。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很难发挥出教育的最大效用。
而教育公平则是一个社会应该追求的目标,因为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教育不公平,社会的不公平就会更加明显。
师德和教育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方面。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业要求。
师德的核心是责任、诚信、尊重、公正和奉献精神。
其中,责任是指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
诚信是指教育工作者要讲真话、做实事,不欺骗、不作假。
尊重是指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尊重同事、尊重自己。
公正是指教育工作者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偏袒、不歧视。
奉献精神则是指教育工作者要以学生的提高为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
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绝不能做出影响学生的行为。
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我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教育工作者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不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鼓励。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作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方向。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价值。
教育公平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教育公平还可以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事实上,教育公平在现实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贫富差异、城乡差异、户籍制度等因素都会导致教育公平的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教育的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让教育资源不再集中在少数精英学校或高收入家庭。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贫富、流动人口、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差距。
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公平论的初步介绍——以郝文武教授教育公平思想为主摘要: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特点,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民主政治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
教育公平是在追求效率与平等和谐统一中体现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效率教育微观实践我们需要公平么?需要教育公平么?需要么?不需要么?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社会公平是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教育公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在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教育公平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对教育资源配置中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
什么是公平?公平是平等和效率的和谐统一。
奥肯认为对于公平罗尔斯把优先权交给平等,弗利德曼把优先权交给效率,弗里德曼认为平等是自由和机会均等,是前程为人才开放而不是结果均等。
社会公平既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郝文武教授认为,公平的本质必须从追求公平的目的去寻找。
公平的目的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了追求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就必须既追求效率又追求平等,没有效率就谈不上发展和富裕①。
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发展也是硬道理,公平如同正义是不能与平等和效率任何一个目标兼顾的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以追求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公平是正义的本质特征。
但事实上,公平往往是一种效率为代价稍多一点平等,或者以平等为代价的稍多一点的效率。
如果要兼顾效率和平等只能是在保证基本平等和基本效率前提下多一点效率或者多一点平等的兼顾。
同时公平是仁爱和互利,仁爱是对所有人尊严的无条件尊重和肯定,是价值理性的追求。
公平的终极目标是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基本目标是保证让每个人都有尊严和有保证不断发展和幸福生活,现实目标是在基本平等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
教育公平论文
教育公平论文教育公平是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正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的理念。
它强调,无论个人的背景、性别、种族、经济状况或身体状况如何,所有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并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教育公平的概念已经成为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许多国家都致力于通过政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然而,教育公平的实现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障碍。
首先,经济因素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许多国家,贫困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不平等。
他们可能无法负担得起高质量的教育,无法获得良好的学校设施、优秀的教师和教育资源。
这导致了机会不平等,从而影响了他们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
其次,性别、种族和身体状况也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
在某些地区和群体中,女性和少数族裔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的局限性和不平等。
此外,残疾人士也可能面临着身体环境不适应和社会偏见等问题,难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个人、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个人需要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并主动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
政府需要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确保教育机会的平等。
社会需要提高对教育公平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推动教育公平的行动中。
在论文中,可以讨论教育公平的意义、实现教育公平的挑战和障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和实践。
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和数据,分析教育公平的现状,并提出改善教育公平的建议和措施。
此外,还可以提出对教育公平概念的批判和反思,探讨其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实现。
论文可以探讨该问题的各个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重要内容论文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发展的基础。
个体通过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和本领。
组织通过个体素质的整体提高而增强战斗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依靠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的公平。
教育公平对社会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
实现教育公平,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各级管理,缩小教育环节上的各类差别,是亿万人民极为瞩目的热门话题,也是新时期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公平的理念源远流长。
人们向往幸福就是向往公平的权利,就是向往公平接受教育的和谐生存氛围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
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及其重要。
它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有教无类”思想,就蕴涵着社会公平的深意。
1949年后,我国在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如大规模扫除文盲,推广“快速识字法”、普及小学教育等,许多过去与教育无缘的成人开始接受教育,许多人的命运因此改变。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论上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同学很多是家徒四壁,但几乎没有因学费退学、休学的。
尽管很多都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他们没有学费之忧,在学校的帮助下也没有生活之困。
因此也就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继而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公平的教育模式,带给大家希望,激励大家奋进,成就了一批批出身卑微家道贫寒而又出类拔萃的学子,也成就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前社会教育存在许多不公平,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正常发展,制约着社会的和谐进程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而教育公平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看,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公平属“起点的公平、机会的公平”,缩小城乡差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让今天的乡下娃获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起点和机会。
1、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近年来,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不少家长宁可花重金择校,也要让子女挤进重点学校或城市学校。
教育公平性体现论文
教育公平性体现论文概要: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越显重要。
这一问题得不到切实有效地解决,就有可能影响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平衡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教育公平就成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职责。
政府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推动和确保教育尽可能的公平。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社会文化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据有关人员的研究各地的经济差距已经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的最大差距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0%。
国家特别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农村教育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城镇和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比例存在巨大差距。
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
随着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城市居民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逐年增加。
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但高中和大学收费制度改革后学费大幅度增加使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权利无法享受。
一、教育不公平的具体表现调查显示,随着学历的提升,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
在国家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我们把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点阶段、过程阶段、结果阶段,教育不公平在这三个阶段中都有表现:首先、是在教育的起点阶段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公正,主要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
由于受到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还达不到教育机会均等,一些适龄儿童并不能按时入学接受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教育还通过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更加民主。
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提升我们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二)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1.各级政府应建立经常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形成虽然有历史上的原因,但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实行区域重点发展战略,率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有关。
所以,中央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僻远地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以实现教育公平。
2.建立合理的学生资助制度。
加快完善政策制度,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我国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
一些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如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省级政府统筹管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
目录一.政府应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 (5)(一)充足的含义及其衡量标准 (5)(二)政府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的原因及措施 (6)二.政府应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6)(一)教育效率及其量度 (6)(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7)1.从宏观层面上,政府应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7)2.从微观层面上,政府应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
(7)三.政府应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8)(一)教育公平的含义 (8)(二)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8)1.各级政府应建立经常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9)2.建立合理的学生资助制度。
(8)四.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正文随着人们对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以及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的深入,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人具有人力资本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教育还通过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更加民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通过制定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发展政策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来控制教育,使教育发展沿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轨道前进。
从教育财政学视角来看,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筹措足够的教育经费;二是保证教育的高效率运转;三是促进教育公平。
一.政府应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一)充足的含义及其衡量标准教育经费充足是指“达成一定教育目标所需要的最低投入,它是教育财政学衡量政府教育投资努力程度的重要标准”。
教育经济学界对教育经费充足及其衡量标准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叶,人们用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来定义教育经费是否充足。
这一衡量标准一方面可以保证数据的国际通用性,便于进行国际比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从宏观上控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使教育发展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取得平衡。
但这一衡量标准也明显存在不足,对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同时对教育效率问题缺乏衡量,没有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果。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教育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一问题从重视教育系统成果的角度,提出了一套新的测定标准,这一新的测定标准得到世界银行认可并已广泛运用。
它包括近乎普及的初等教育注册率;充分的初等教育巩固率以及保证中等教育学生数的相应规模和性别平衡;对全体人口高质量的教育以维持人们有文化的一生。
即:小学入学率、中学注册率和成人文盲率。
我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的衡量指标。
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随后,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又增加了“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的原则。
应该说“三个增长”的教育拨款衡量标准是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规律的深刻认识。
它既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比较容易操作,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标准。
(二)政府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的原因及措施对于政府为什么要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从教育本身来看,我们知道教育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服务,教育的效益不仅具有私人性也更具社会性,教育的收益具有巨大的外部性,也就是说社会是教育的巨大受益者。
尤其是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教育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轴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彰显。
但是教育的发展需要资源支撑,这就需要其受益者社会来投资教育,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从政府的职责来看,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公民是委托人,政府是公民的代理人,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事业。
这就要求政府投资教育,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
那么,政府如何保证教育经费的充足供给呢?第一,政府必须制定明确合理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第二,办教育是一种花钱的事业。
建立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第三,政府必须建立稳定的教育税费来源。
二.政府应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一)教育效率及其量度美国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给效率下了一个较好的定义,他指出“效率是使用价值的出量对劳动工时的入量的比例。
”显然,他是借助于马克思的工时概念给效率下定义的。
这里的效率不仅有了输入量、输出量的概念,而且包含了时间的概念。
教育效率人们通常也用教育产出(学业成绩)与教育投入(如班级规模、投入费用、教师经验、实验仪器设备等)的比值来表示。
然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从教育经费投入的角度讲,它包括教育经费在公共财政中所占的比例、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分配以及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配置三个层面。
每个层面都存在效率问题,所以对教育效率的度量和评估就显得较为复杂。
从教育产出的角度讲,教育产出是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高、知识的增进、思想品德素质的完善。
通常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替代。
然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一方面具有较大的弹性,另一方面与教育投入政策的相关程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汉纳谢克的研究,“学校用以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典型投入政策(例如降低班级规模,聘用具有更多教学经验或更高学历的教师,提高教师工资以及提高生均费用)并没有显示与学生学业成就具有一致性的关系。
”相反,“家庭背景特征似乎比教师和其他的学校投入特征更能全面地预测学生的成就。
”这也说明教育效率评估的复杂性。
教育效率评估至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同于企业的简单的投入——产出过程。
它包含有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它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还是一个人类个体心理的转化过程。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教育投入对教育产出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在我国一方面存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那么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呢?笔者认为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1.从宏观层面上,政府应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也就是说政府应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教育发展重点。
明确是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还是优先发展中等教育,还是优先发展初等教育,还是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发展。
是把有限的资源有轻重缓急地投入保重点发展,还是平均使用力量。
同时,政府应在学校规模、布局以及规格上予以控制,以利于学校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规格齐全。
学校规模过大,学生人数增加,师生比例增大,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学校规模过小,师生比很难趋于合理,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相应教学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不高。
在资源的配置方式上,政府应采取灵活多样的配置方式,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既可以沿用计划方式下达,也可以采用市场竞争方式下达,还可以依据项目采用招投标方式下达。
2.从微观层面上,政府应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始终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不到落实。
中等、初等教育虽然实行校长负责制,但校长既无“财权”也无“人权”,校长在学校说话不响,不算数,责任负不起来。
高等学校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法人的官僚机构”。
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庞杂,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教学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势必影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教育成果的产出效率。
同时高等学校内部组织机构齐全,等级分明。
从纵向看包括校级领导、处级领导、科级领导和一般办事人员。
从横向看既有党务部门,又有行政部门,还有后勤保障部门。
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管理学角度讲,这势必造成信息沟通协调困难,容易形成官本位思想,也容易滋长人际关系中的冷漠和不参与意识。
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政府应该把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下放给学校,调动校长及中层领导的积极性,让他们把学校的成绩与自身的利益挂钩。
努力做到精简机构、精选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政府应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一)教育公平的含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大师罗尔斯提出关于公平的著名的三条原则:第一,每个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相同的自由;第二,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职位、利益应该对所有人开放;第三,如起始状况(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用“补偿利益”的办法来保证。
依据此论述我们可以将教育公平划分为三个层次:教育权利公平,即确保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条件和机会公平,也就是说学生们接受的教育条件、教学内容、教育经费和师资水平基本相同;教育结果公平,也就是说通过享受公平的教育条件和机会都能够在自身能力和限度的前提下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然而,在我国,尽管教育权力平等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得到落实,但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别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致城乡之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教育投入不同,造成教育条件和教育机会不公平,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二)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1.各级政府应建立经常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尤其是中央政府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弥补落后地区对教育投入的不足,保证落后地区教育事业也能健康地发展。
事实上,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因素造成的。
比如户籍制度、粮油供应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人才制度、住宅制度和婚姻制度等,还有城乡供应不合理的“剪刀差”。
目前,虽然这些制度已有所松动,但是它们的影响仍然存在。
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形成虽然有历史上的原因,但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实行区域重点发展战略,率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有关。